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关于小麦冻害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小麦冻害的类型与分级。小麦冻害的类型包括冬季冻害和早春冻害.冬季冻害首先是叶片冻害,外部症状表现明显,冻害严重时出现死蘖死苗.分蘖受冻死亡的顺序是先小蘖,后大茎,再主茎,最后冻死分蘖节.早春冻害主要表现在主茎、大分蘖和幼穗受冻,叶片轻度干枯,外部症状表现不明显.幼穗受冻死亡的顺序为先主茎,后大蘖,冻后小麦出现的分蘖,成穗质量比冬前分蘖差,表现为穗型小,穗粒数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千粒重减少2~6g.  相似文献   

2.
冬季冻害可造成冬春季节小麦死苗死蘖。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以后,到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两大类。严重冻害是主茎和大分蘖死亡,心叶干枯,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这类冻害会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一、小麦冻害指麦田经历连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麦穗生长停滞。冻害较轻的麦田,麦株主茎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冻害较重时,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小麦叶片、叶尖像水汤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蓝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二、冬小麦冻害常见的类型冬小麦冻害主要分越冬期冻害和春季倒春寒(寒流)冻害两大类。三、冻害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疆部分冬麦区遭受罕见的低温冰冻灾害。本文针对冬麦田遭受冻害的时间和程度不同,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补救,保证小麦稳产。1冬季受冻麦田的补救措施第一种情况是严重受冻,主要表现为主茎和较大分蘖被冻死,但小分蘖仍有活力,且大分蘖基部还有小分蘖、刚冒出的蘖芽和潜在的蘖芽。这类  相似文献   

5.
针对今年早地小麦的苗情特点,建议各地要查清苗情,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冻害田以促为主多为主茎、甚至大分蘖受冻害田,小麦仍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特别是当主茎生长受阻后,分蘖生长势会明显地增强。同时,小麦完成阶段发育后,苗穗期一般为40余天,3个月之内完全要以正常成熟。因此,受冻后再生小麦完成全生育期在时间上没有问题。此外,冻害麦田多为生长较旺的麦田,根系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为古老,种植范围最为广泛,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物,而河南又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河南地区小麦产量的稳定对于全国粮食稳定具体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河南省的小麦冻害的发生,部分麦区受到了损害,主要致使小麦的叶尖受冻干枯冻死,严重的还会造成分蘖或者这个小麦死亡,因此产生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小麦冻害的愿意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一定的防冻害措施。  相似文献   

7.
1.越冬期冻害的补救措施:小麦越冬期遭受冻害,返青后应改过去控水控肥为肥水猛促,弥补冬季受冻的损失。若冬前已经拔节的麦田,越冬期遭受冻害,应趁晴天中午12时、下午2时之间及时进行镇压.把已拔节的主茎和分蘖压伤,促进小分蘖生长。并结合追肥进行中耕,以促进小麦安全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天气预报,今年可能会出现极寒天气,对小麦的安全越冬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预防小麦冬季冻害非常有必要。小麦冻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越冬期冻害。11月底至12月初,如果出现严重霜降或冻雨,极易造成越冬期冻害。冻害程度较轻时主茎和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叶片皱缩严重,即使抽穗,顶端和下端缺粒严重;冻害严重时,小麦叶片、叶尖干枯或青枯,心叶脱水,甚至死亡。二是返青期冻害。通常指的是倒春寒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俊 《吉林农业》2002,(12):20-20
小麦分蘖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特性,分蘖成穗多,则产量高。高产麦田的分蘖穗数,一般均占每亩总穗数的50%以上,低产麦田只占10~20%,栽培小麦分蘖成穗,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而小麦的分蘖发生在地表下的分蘖节上,如果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被冻死,只要分蘖节不受冻害,麦苗就可以安全越冬,正常分蘖。因此,在寒冬进行小麦冬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分蘖节。  相似文献   

10.
小麦分蘖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特性,分蘖成穗多,则产量高.高产麦田的分蘖穗数,一般均占每亩总穗数的50%以上,低产麦田只占10~20%,栽培小麦分蘖成穗,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而小麦的分蘖发生在地表下的分蘖节上,如果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被冻死,只要分蘖节不受冻害,麦苗就可以安全越冬,正常分蘖.因此,在寒冬进行小麦冬管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分蘖节.  相似文献   

11.
<正>发生冬季冻害的麦田,如果只是主茎和大分蘖被冻死,小分蘖还是正常的青绿色,并且在大分蘖基部有蘖芽冒出,只要通过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促进生长,这些小分蘖和蘖芽有望成穗。因此,冬季发生冻害的麦田不要轻易毁耕改种其他作物,应根据冻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相似文献   

12.
小麦冬季冻害是指进入冬季越冬至早春返青期间,由于寒潮降温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对小麦植株造成的伤害,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2月初。据报道,过去的50多年中我国平均每5~7年发生1次较重的冻害。近几年,我国小麦冬季冻害发生次数多、范围广、影响大。2004年12月下旬,受冷空气的影响,全国3000多万亩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近500万亩。2005年12月上中旬,气温骤降,江淮地区小麦遭受冻害。1冬季冻害的成因1.1品种选用不当前几年,受小麦晚播和冬季偏暖的影响,春性品种面积扩大。近几年,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  相似文献   

13.
四川虽然处于长江上游,冬季均温多在零度以上,总体上不易发生冻害或者冻害很少发生。但是近年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小麦冻害时有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在2015~2016年冬春之际,四川部分麦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冻害,具体表现为叶尖受冻发黄或叶片受冻枯死,大部分分蘖或整个植株冻死,对小麦产量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了解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和掌握一定的冻害防治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冻害是指正在生长阶段的麦穗或植株,遭受0℃以下低温,使小麦的细胞组织因冰冻影响而受害的现象。农业专家通常小麦冻害分为四个等级。Ⅰ级冻害即轻微冻害,可以看到植株顶部2~3片叶的叶尖或不足一半叶片发生发黄特征;Ⅱ级冻害则为叶片50%以上受冻枯黄,不过冻后还是能够较快恢复常态;Ⅲ级冻害可以看到植株叶片的70%或100%受冻变黄,叶顶枯萎并且青枯,并出现茎秆壁破裂;Ⅳ级冻害属于严重冻害,可以看到1/3以上的主茎与大分蘖受冻,已经拔节的,茎秆破裂,幼穗失水干枯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2005,(4):30-30
冻害是小麦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受冻植株一般表现为最上部叶尖发白,无心叶,形成空蘖。剥开叶鞘,嫩芽折叠,柔软无光,似水烫一般。严重的田块,幼穗穗轴绿白色,小穗乳白色,排列松弛,失水萎蔫黄化死亡。小麦冻害的发生,受土壤种类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很大,选择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适期播种,是防止小麦冻害的基础。小麦遭受冻害后,应抓好以促为主的田间管理,力争把冻害损失减至最低限度。1、追施肥料。麦田解冻后,在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要根据遭冻小麦受害程度,只要分蘖节不死,及时追施速效肥料,使麦苗恢复生长,产生新生分蘖,提高3、4级高位分蘖的…  相似文献   

16.
陈德金 《农技服务》1994,(12):13-13
<正> (一)追施氮肥,配施钾肥。早种的春性小麦品种拔节后易遭到雪压断节和主茎大分蘖受到冻害,应普施1次速效氮素肥料。数量因受害的程度而民。一般受冻害20%以上,并有落黄现象的麦田,每亩施碳酸氢铵20~30公斤或尿素7~10公斤,最好配施钾肥5公斤;  相似文献   

17.
小麦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立春以后进入返青拔节期,因寒潮到来,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的现象。小麦受到冻害后,叶片似开水浸泡过,小麦单株没有全部冻死,而是出现了一个穗子部分受冻,造成抽穗后籽粒严重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小麦早春冻害预防和补救的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麦大麦的冻害及其预防补救措施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大麦的冻害及其预防补救措施效应华正雄,朱会林,池建华,周有炎,严婉玲,王艳霞1994~1995年度,我市小、大麦生长期间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冻害,受冻面积高达101.正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9.9%,平均主茎冻死56.6%,分冻死23.9%,其冻害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小麦冻害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小麦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冻害除了与天气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也和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一、小麦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  相似文献   

20.
春性小麦品种春季低温冻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小麦春季低温冻害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弱春性品种受冻害程度更为严重。2005年驻马店市小麦播种面积590000hm2,由于低温影响,受冻面积340000hm2,其中一级冻害(1/3叶片受冻)153900hm2,二级冻害(2/3叶片受冻)129200hm2,三级冻害(大部分叶片和主茎受冻)56900hm2。按受冻品种属性分类,以郑麦9023为主的春性﹑弱春性品种受冻面积293995hm2,占整个受冻面积86.5%。因此,搞好春季冻害测报,并采取相应的防御补救措施是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