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包括玉米单倍体的获得方法、鉴定方法、二倍体加倍方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等,并就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现状、发展趋势等作了初步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9  
介绍了玉米单倍体的发展历程、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单倍体育种应用价值和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玉米自交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玉米自交系可大大提高选育效率。本文回顾了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选育现状,利用单倍体诱导系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程序。为加强单倍体诱导系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提高单倍体诱导率,建立一套高效的单倍体加倍方法、揭示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诱导机制以及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的鉴别单倍体和双倍体的技术是目前极需解决的问题。单倍体诱导系已在玉米育种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我国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尽快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4.
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孤雌生殖诱导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被广泛应用,极大加快了育种进程。综述了玉米单倍体获得的途径和加倍的方法,讨论了孤雌生殖诱导系产生单倍体的机理以及单倍体的应用价值,最后分析了单倍体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从花药培养、远缘杂交及遗传诱导等方面概述了玉米单倍体产生途径,介绍了单倍体的鉴定方法形态鉴别法和遗传标记法,阐述了其加倍方法,并分析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是一种新的单倍体产生途径,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影响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因素、幼胚离体培养及双单倍体植株产生三个方面论述了小麦×玉米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与玉米(Zea mays 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玉米单倍体的研究概况.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问题以及双单倍体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和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单倍体技术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的概况,特别是在玉米育种中,对如何获得单倍体,如何进行单倍体的鉴别和加倍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Stock 6及其衍生的几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评述了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是一种新的单倍体产生途径,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本文就影响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因素、幼胚离体培养及双单倍体植株产生三个方面论述了小麦×玉米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玉米育种的关键在于自交系的选拔。优良自交系选育的质量和速度决定了组配杂交种的水平和表现。传统的自交系选育方法所需周期长、规模大、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对于新品种的需求。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双单倍体育种方法,此方法通过单倍体诱导系可以诱导产生10%左右的母本单倍体种子,经过加倍处理,即可获得100%纯合的自交系。杂交诱导单倍体育种方法的根基是诱导系的创制与诱导率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刘志增  宋同明 《玉米科学》1999,7(2):016-019
本文对玉米杂交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的方法、诱导性的遗传、诱导机理和单倍体的加倍方法等进行综述,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玉米单倍体诱导材料的鉴定和快速选系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刘治先  杨菲  丁照华  刘朋 《玉米科学》2008,16(3):012-014
对5个玉米单倍体诱导材料以及7个选系基础材料的单倍体诱导、自然加倍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材料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异,单倍体诱导率可能存在超亲优势。同一诱导材料不同的基础材料间单倍体诱导率差异不显著,单倍体诱导率不因基础材料的不同而异。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高低与种植环境关系密切,与基础材料无关。  相似文献   

14.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与化学加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地点玉米单倍体加倍率(结实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倍体的加倍率与环境、加倍方式及不同材料关系很大,通过对海南、北京、甘肃加倍环境的比较,海南单倍体加倍率较高。NH101在海南和北京两地化学加倍率均高于其自然加倍率,海南化学加倍率和自然加倍率分别为10.64%和2.93%;北京分别为7.27%和2.95%。同一环境、同样处理方式,不同类型的材料加倍率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5.
用Stock6杂交诱导的单倍体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Stock6杂交诱导种子为材料,对单倍体鉴定方法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如子粒Navajo标记、紫色植株标记、株高都可用于鉴定单倍体,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时株高鉴定最准确。子粒Navajo标记和紫色植株标记鉴定可淘汰掉大量杂交二倍体;在无紫色植株标记的绿色植株中,株高相对较矮的是单倍体,生长发育正常的植株可能是纯合二倍体或杂交二倍体,需进一步通过单倍体子代果穗子粒Navajo标记鉴定,所获子粒均无子粒Navajo标记的是纯合二倍体,有子粒Navajo标记的是杂交二倍体;细胞学鉴定直接验证了其它表型鉴别方法的鉴定准确性。总之,这些单倍体鉴定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应用它们可以提高单倍体鉴定效率,加快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3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种质为基础材料,利用外引俄罗斯诱导系EMK-1为父本进行人工诱导,通过子粒外观形态鉴定,确定准单倍体子粒.以加拿大早熟群体4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设置秋水仙素浸种加倍、在6叶期秋水仙素注射加倍与自然加倍3个实验,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结果表明,3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种质单倍体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诱导率最高达14.37%,最低为5.82%.0.1%浓度的秋水仙素在植株6叶期注射植株加倍的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为26%;0.3%浓度的秋水仙素浸种12 h处理加倍效果次之,加倍率为14.63%;自然加倍加倍率为3.06%.  相似文献   

17.
两种环境下玉米单倍体注射法与自然加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正大619为母本,单倍体诱导系桂诱1号诱导其产生的单倍体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和大田两种环境下,采用秋水仙素注射法和自然加倍法进行单倍体加倍处理,对两种环境下不同加倍方法的散粉率和吐丝率进行方差分析。对散粉率的分析表明,在温室大棚环境下散粉率比在大田中有极显著提高,温室大棚中注射法与自然加倍散粉率分别是12.02%和13.97%,大田中分别为9.27%和6.87%。不同环境与加倍处理方法间的互作有显著差异,在温室大棚环境下,自然加倍法对提高散粉率的效果最好。对吐丝率的分析表明,吐丝率在温室大棚与大田环境之间有显著差异,大棚环境中注射法与自然加倍吐丝率分别是99.30%和99.37%,大田中分别为97.76%和96.36%。在育种基地创造适宜的玉米单倍体生长环境,自然加倍法也能够获得可观的雄穗散粉率,并提高雌穗吐丝率,从而提高单倍体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Stock6杂交诱导不同热带硬粒基因型玉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9~2010年用Stock 6对符合广西玉米育种目标的20份热带硬粒基因型种质进行杂交诱导研究。结果表明,20份不同热带硬粒基因型玉米材料均受Stock 6孤雌生殖诱导产生单倍体,诱导率为0.84%~7.10%,平均为2.84%;其中,5份种质受Stock 6孤雌生殖诱导的单倍体频率较高,且子粒R-navajo标记表达较强,不仅可用于热带硬粒基因型玉米DH系的培育,也可作为热带诱导系创制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