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黄玫瑰、黑玫瑰、夏黑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甲哌鎓(施药倍数为0、750、375倍)和甲哌鎓施用量(每667 m~2施0、40、80 g)对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葡萄每条主梢的二次花数、副梢结果枝数随着甲哌鎓施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甲哌鎓对葡萄二次果形成有促进作用,用250 g/L甲哌鎓375倍液处理能显著提高葡萄结果枝率和每条主梢的花序数。使用250 g/L甲哌鎓375倍液处理后的夏黑、黄玫瑰和黑玫瑰的结果枝率分别为61.52%、91.11%、50.44%。使用250 g/L甲哌鎓375倍液处理后的夏黑、黄玫瑰和黑玫瑰的每条主梢的花序数分别为1.60、2.04、1.04。黄玫瑰和夏黑对不同浓度甲哌鎓的施用较敏感,生产上建议使用黄玫瑰和夏黑作材料,采用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广东地区葡萄的一年两收栽培。  相似文献   

2.
不同葡萄品种实生种子萌芽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玲  张瑛  黄羽  彭宏祥  卢江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90-1592
通过比较试验,系统研究8个不同葡萄品种一茬果与二茬果实生种子萌芽率差异.结果表明,毛葡萄、欧亚种、欧美杂交种实生种子的萌芽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欧亚种实生种子萌芽率较高,欧美杂交种实生种子萌芽率普遍较低;二茬果实生种子的萌芽率明显低于一茬果,可能是二茬果成熟于秋季,温度较低,种子发育不完全所致;不同葡萄品种种子从催芽到萌芽所需的时间均不同,其快慢顺序依次为:野生毛葡萄、欧亚种、毛葡萄与欧亚种远缘杂交后代、欧美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鲜食葡萄露地生产,引入保护地栽培是一项新型的种植模式.优点有三:一是生长期长.在塑料大棚内葡萄生长期可达270天以上.二是早果丰产.栽后第二年就能结果,并进入盛果期,667m2产量可达2~3千公斤以上.三是多次结果.品种对路,管理措施得当,一年可结两茬果,多至三茬.  相似文献   

4.
黄平线椒1号是从黄平县地方优良单株经自交定向选育而成的常规干鲜两用辣椒品种。该品种中熟,果形细长,果长22 cm,果横径1.06cm,青熟果绿色,红熟果深红色,果面微皱;坐果率高,单株坐果39.7个,单果鲜质量6.07g,单果干质量1.65 g,每667㎡产干椒200~250kg;辣味适中,香味浓,口感好;适宜于贵州省黔东南、黔南及类似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引进了红提品种夏黑葡萄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夏黑葡萄适于在匀东镇栽培,于第二年开始挂果,第三年666.7㎡产量达1000kg以上、产值16000元,比本地水晶葡萄平均每667㎡增收10000元,增长166.7%;第四年后进入盛产期,每667㎡产量可达1500kg以上。现将试验基本情况、夏黑葡萄的性状表现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南方酿酒葡萄新品种"凌丰"为试材,在南方产区进行葡萄叶面积的测算方法及该品种两茬果(夏果和冬果)不同叶果比与产量和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叶长、叶宽及叶长×叶宽等叶形特征值与单叶面积的相关关系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快速有效地测算该葡萄品种的群体叶面积;在南方湿热地区栽培酿酒葡萄,两茬果叶果比以5.5较合适,结果枝留叶7~8片叶,每条结果枝夏果留果重500 g左右,冬果留果重450 g左右为宜,即每条结果枝留果穗2~3穗,这样既保证有一定的产量,又能保证酿造用原料浆果有理想的糖度和酸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拉枝下垂对双季葡萄秋冬茬成花的影响。[方法]对夏黑、巨玫瑰、金手指、维多利亚4个葡萄品种春茬开花后进行拉枝下垂(拉枝角度约90°),秋冬茬于8月上中旬全部落叶后用50%单氰胺25倍液进行破眠催芽处理,研究拉枝下垂对春茬枝条老熟、果实转色成熟及秋冬茬成花的影响。[结果]拉枝下垂可促进春茬枝条提前老熟4~8 d,果实提早转色成熟5~7 d;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序质量,使花穗增长0.9~1.7 cm,成花率提高3.9%~10.1%、成花系数提高0.13~0.65,效果显著。[结论]拉枝下垂抑制了顶端枝条营养生长,使树体的生长势得以缓和,致使营养物质回流,促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促进花芽分化,从而有利于早成花。  相似文献   

8.
优质水蜜桃品种高效套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熟期、不同着色类型桃品种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套袋对照相比,早熟水蜜桃品种千代姬通过套袋可提高优质果率8.8~11.8个百分点,净增加收益100~200元/667m2;中熟水蜜桃品种日川白凤、良姬通过套袋可分别提高优质果率12~36个百分点、增产优质果500 kg/667m2以上,分别净增加收益1 700~2 300元/667m2、3 300~4 300元/667m2;晚熟水蜜桃品种新白花通过套袋可提高优质果率50%以上,净增加收益4 000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V形篱架及T形架栽培模式对酿酒葡萄凌丰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南方湿热地区推广种植酿酒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观察,记录V形篱架和T形架栽培凌丰葡萄的物候期、树体生长势和结果习性,测定、分析其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V形篱架栽培模式下,凌丰葡萄的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转色期和果实成熟期均早于T形架3~5 d.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第一茬夏果V形篱架栽培的成枝率和结果枝率分别为75.8%和67.2%,分别显著低于T形架栽培1.8%(绝对值,下同)和5.1%(P<0.05,下同),平均产量为20459.85 kg/ha,显著高于T形架栽培4.90%;第二茬冬果T形架栽培的成枝率为86.5%,比V形篱架栽培高0.6%,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结果枝率为82.1%,显著高于V形篱架栽培8.1%,产量比V形篱架栽培高3.98%,但差异不显著.在两茬果测量光照强度的低处(70和100 cm)和高处(100和150 cm),V形篱架栽培的自然光照强度均显著强于T形架栽培,两种架形栽培凌丰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以V形篱架栽培的酿酒葡萄凌丰枝叶分布较均匀,园内相对光照强度较高,有利于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在南方湿热地区酿酒葡萄产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梅州市巨峰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2年,在梅州市进行巨峰葡萄一年两熟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避雨栽培种植巨峰葡萄,一年夏冬两熟,夏季果每667 m2产量1 200 kg以上,成熟极早;冬季果花芽分化好,每667 m2产量在500 kg以上,果实着色深黑,果粉深厚,含糖量高。从破萌催芽、抹芽定梢、整穗疏果、摘心促花、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和二季果产量控制等方面介绍整个技术过程。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在塑料大棚内进行盆栽试验,比较兰引3号、新品系ZS-1和ZS-SJZ 3个结缕草品种的抗旱性强弱.分别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含量(Pro)和可溶性总糖含量(TSC)4个生理指标,观测了叶片的萎蔫情况和复水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3种结缕草的RWC逐步下降,REC、Pro含量和TSC逐渐上升,但不同草种的变化幅度不同.其中兰引3号的RWC下降幅度最小,REC和Pro含量上升幅度最慢,TSC上升幅度最大,且萎蔫时间晚,复水后恢复速度快.而ZS-1和ZS-SJZ的RWC、REC和TSC变化幅度差异不大,但ZS-1的Pro上升幅度较ZS-SJZ小,且萎蔫时间晚.综合评价,3种结缕草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兰引3号>ZS-1>ZS-SJZ.  相似文献   

13.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的抗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升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370-10372
论述了干旱对植物的伤害,并从气孔调节、渗透调节、活性氧的清除、膜蛋白的保护、植物激素的调节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的抗旱机制.同时也对抗旱相关基因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石羊河流域的旱情进行监测,找出更能体现区域旱情变化趋势和适宜石羊河流域的监测指数,为业务化干旱监测打好基础,提供科学手段,也为该区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HJ-1A/B的CCD和IRS数据,针对2018年石羊河流域出现的一次较为严重的春旱,采用3种遥感旱情监测指数(TVDI、VSWI、VHI)进行监测,并结合实测土壤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模型。【结果】 3种指数均能反映出研究区域旱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其中,3—4月VSWI指数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5(P<0.001)和-0.89(P<0.001);5月旱情缓解后,TVDI指数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高于VSWI和VHI指数,相关系数为-0.76(P<0.001)。将监测点划分为水浇地和旱地两种类型,TVDI指数适用于反演水浇地的土壤墒情;对于旱地类型,3种指数均可以用来反映旱地土壤墒情。建立土壤湿度与3种遥感指数的关系模型,3—4月VSWI指数建立的模型调整后的R2最高,分别为0.72和0.79,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低于10%。5月旱情得到缓解后,TVDI指数建立的模型调整后的R2在0.58以上,高于VSWI和VHI指数。【结论】 TVID指数更适用于墒情较好的区域进行土壤湿度的反演,VSWI指数则适合在干旱时期进行干旱监测和反演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抗旱能力的遗传差异与其根系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0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抗旱型小麦长武13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郑引1号在干旱胁迫下根系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根体积、可溶性蛋白含量、膜透性等生理指标,比较2个品种的根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学响应;并通过观察样品根系组织的石蜡切片,分析在受到胁迫后根系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与郑引1号相比,在受到干旱胁迫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长武134根系的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根体积等指标下降更缓慢,水分饱和亏和膜透性上升缓慢,总体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根系组织石蜡切片观察表明,长武134出现了根部导管直径减小以及根内皮层增厚等有利于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现象,且这些变化较郑引1号更为明显。【结论】受干旱胁迫后,抗旱小麦根系的生理指标及形态结构的特征,是植物抗旱生理基础和形态基础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抗旱番茄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份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植株生长类型、成熟果色和单果重等主要田间农艺性状,筛选出100份优良番茄材料,20%PEG-6000溶液对100份材料植株干旱胁迫处理,初步筛选出6份高耐旱番茄材料,测定6份材料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叶面积、PⅡ最大光转化效率Fv/Fm等生理指标,同时采用DAB和NBT组织染色方法观察H2O2、O2-积累情况,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6份番茄材料抗旱性。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加深,叶片相对含水量、PⅡ最大光转化效率Fv/Fm、叶面积均呈下降趋势;H2O2、O2-产生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处理植株叶绿素相对含量大于对照植株。6份番茄材料抗旱性依次为:‘897’‘895897’‘955982’‘982’‘895’‘955’,其中‘897’为强抗旱性番茄材料,‘982’‘895’‘955982’‘895897’为中等抗旱番茄材料,‘955’为弱抗旱性番茄材料。该研究为番茄抗逆杂交育种提供优良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In 2010, dry-season rainfall was low across Amazonia, with apparent similarities to the major 2005 drought. We analyzed a decade of satellite-derived rainfall data to compare both events. Standardized anomalies of dry-season rainfall showed that 57% of Amazonia had low rainfall in 2010 as compared with 37% in 2005 (≤-1 standard deviation from long-term mean). By us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rying and forest biomass responses measured for 2005, we predict the impact of the 2010 drought as 2.2 × 10(15) grams of carbon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are 1.2 and 3.4], largely longer-term committed emissions from drought-induced tree deaths, compared with 1.6 × 10(15) grams of carbon (CIs 0.8 and 2.6) for the 2005 event.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M_CI)对广西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效果,探讨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广西农业干旱监测评估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广西89个台站的气象资料,使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FSWB)、改进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M_CI)分别模拟监测1961-2010年的广西农业干旱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指数的应用效果。【结果】IM_CI对农业干旱的历史灾情、典型过程的旱情演变、季节干旱频率的时空特征及季节的干湿特点有较好的描述,总体优于FSB。【结论】IM_CI对广西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效果较好,适用于广西农业的干旱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不同干旱胁迫对绣球生长的影响,评价其抗旱性。以6个绣球品种为试材,利用盆栽控水法,分别设置常态(CK)、轻度干旱胁迫(T1)、中度干旱胁迫(T2)、重干旱胁迫(T3)和特重干旱胁迫(T4)处理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其生物量、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SS)和可溶性蛋白(SP)等15个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在干旱胁迫下,各绣球品种的生物量和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根冠比、相对电导率、MDA、Pro和SS呈上升趋势,但各品种上升幅度有所差异,SOD、POD和S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绣球的光合色素变化规律不明显。6种绣球抗旱性由强到弱排序为:万华镜>爱你的吻>头花>白色天使>花手鞠>夏祭。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下4个苜蓿品种根系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苜蓿根系生理特性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采用盆栽断水的方式模拟土壤干旱胁迫,测定苗期根系相对含水率(RWC)、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T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4个苜蓿品种根系RWC明显下降,Pro、TSS、MDA含量及SOD活性明显上升.经抗旱隶属度分析,‘野生黄花苜蓿’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561 8,4种材料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野生‘黄花苜蓿’>‘陇东苜蓿’>‘清水紫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