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产自细菌的蓝紫色天然色素的基本性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核磁共振分析等方法对嗜冷菌詹森杆菌产生的蓝紫色天然色素进行结构及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蓝紫色素由脱氧紫色杆菌素和紫色杆菌素2个色氨酸分子氧化缩合而成,比例约为1∶9。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蓝紫色素热稳定性良好,光照及强碱对颜色有较大影响,易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Cu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本研究为蓝紫色素在生物活性、抗肿瘤、抗病毒药物及生物染料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赤水紫色森林土壤发育特点的研究,总结出划分紫色森林土壤剖面的方法,解决了紫色森林土壤剖面划分不清楚,研究人员之间各自划分的结果不能对比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紫色森林土壤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周大海 《山地研究》1993,11(4):271-274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紫色页岩,富含有机质、磷和多种微量元素,T1f紫色母质添加到两类基础肥力较低的紫色母质和黄壤内,种植稻麦试验后对照结果表明,Tif紫色页岩肥效显著,因此它是一种矿质肥源。  相似文献   

4.
章明奎  厉仁安 《土壤》2001,33(1):52-56
本文研究了金衢盆地红色砂页岩和紫色砂页岩发育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 ,把供试土壤分为 2个土纲、2个亚纲、4个土类 ,续分有石灰紫色湿润雏形土、石质铝质湿润雏形土、石灰紫色正常新成土、酸性紫色正常新成土、普通紫色正常新成土、普通红色正常新成土 6个亚类 ,并对它们的基层分类单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紫色页岩风化侵蚀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田间试验与野外观测研究紫色页岩的风化程度与侵蚀特征,结果表明,紫色页岩年风化成土速率为15800-25500t/km^2,各种紫色岩的风化顺序为遂宁组(J3s)>莲莱镇组(J3p)>沙溪庙组(J2s)>城墙岩群(K2c);风化侵蚀强烈是紫色页岩的特征,侵蚀模数为14380-23952t/km^2.a。工程建设中开挖山体,暴露母岩蚓发紫色页岩风化侵蚀的首要外力,紫色页岩区每年工程增沙量高达2500万t,为此,控制工程增沙成为改善长江下游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小硐室爆破在湘中紫色页岩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衡阳地区紫色页岩分布较广,由于历史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尽快恢复生态结构,开发紫色页岩的经济前景、进行景观地貌改造、建设与利用,文中采用爆破小硐室方法,在紫色岩中产生深1,8m、直径1,6m左右的圆柱形坑体,通过水土保持、土体改良等措施,并优选出树(草)种,加快湘中紫色页岩的生态建设,与此同时,通过特殊爆破与山体造型,结合自然景观的特色进行人工景观的设计与造型,加快湘中紫色页岩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7.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色土坡耕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明确不同侵蚀程度下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及障碍因素变化特征,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调控和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价值.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侵蚀程度(0、5、10、15、20 cm)的原位控制试验.从土壤属性角度出发,选取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导水率、土壤...  相似文献   

8.
徐建忠 《山地研究》1993,11(4):246-250
以岷江冲积物、黄壤残积物发育成的水稻土为对照,研究了紫色砂岩泥岩母质发育成的紫色水稻土氧化铁的形态及其含转化。揭示了紫色水稻土具有无定形铁含量,铁活化度较高,氧化铁的转化作用较弱等独特的发生特性。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涛  朱波  罗专溪  张剑 《土壤学报》2010,47(5):962-970
通过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过程及其硝酸盐含量的长期监测,研究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过程对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影响明显。地表径流过程中硝酸盐含量随降雨历时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壤中流过程则表现为不断上升、趋于稳定的趋势。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潜在的环境风险极大,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地表径流和壤中流NO3--N平均含量分别为0.73±0.17 mg L-1、21.72±2.05 mg L-1,其中,75%的地表径流NO3--N含量超过0.5 mg L-1,85%的壤中流NO3--N含量超过10 mg L-1。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0.93±0.05 kg hm-2,壤中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33.51±2.73 kg 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0.62%、22.34%,随壤中流淋失是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的主要途径。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不仅可能造成当地地表水富营养化,而且可能造成当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将加剧长江上游水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0.
以旱稻基因型远FH 2-1〔旱稻65(O.sativa)/长芒稗(E.caudata)〕为母本、高粱基因型沈农133(S.bicolor)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旱稻新种质创造研究,分别在F1、F2获得双亲没有的紫色柱头、紫色芒、紫色护颖、紫色颖尖及糯质胚乳5种变异性状。上述性状均能稳定遗传,通过系谱法选育,已获得带有上述新性状的纯合高代品系,部分品系已直接用于旱稻抗逆、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1.
紫色砂页岩是湘中丘陵区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类之一。进行科学的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和植被建设,是控制其水土流失和恢复景观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衡阳市为例,分析了湘中丘陵紫色岩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紫色岩坡面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和植被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紫色土和紫色泥岩物质组成与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的X-射线矿物鉴定、粒度分析、电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研究了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的矿物组成、粒度组成及其易发生侵蚀的原因。结果表明,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矿物成分与含量差异很小,均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较其他矿物多;粒度成分也非常接近,以粉砂和黏粒为主。紫色土以碎屑粒状孔隙充填式胶结微结构为主,另有少量粒状接触胶结微结构和粒状块状胶结微结构,胶结物以黏土为主,仅含有3%左右的Fe2O3化学胶结物;紫色泥岩微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微型片结构和微型块状结构占主要地位。蒙脱石的较高含量指示紫色泥岩与紫色土为膨胀类岩土。紫色泥岩与紫色土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的频繁胀缩是它们易于发生物理风化和易受侵蚀的主要原因,微型块状结构、微型片状结构和密集微型裂隙也是其抗蚀性差的重要原因。紫色泥岩的微型块状与微型片状结构和密集微型裂隙主要是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是原始沉积形成的大量球形、椭球形黏土形态受到成岩过程中挤压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我国紫色砂、页岩分布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利用《中国标准土壤色卡》(以下简称中国色卡)、日本《新版标准土色贴》(以下简称日本色卡)和分光测色计采集了四川45个典型紫色土母岩样品的颜色信息,并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紫色砂、页岩岩性特征"的紫色(RP)定义进行了比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修订建议。结果表明,用中国色卡和日本色卡对母岩岩块测色时,符合RP色调的样品分别占20.0%和33.3%;而对母岩粉末测色时,仅中国色卡有2.2%的样品符合RP色调;用分光测色计对母岩岩块及粉末的测色结果则均无RP色调,绝大部分为YR色调。因此,结合他人对紫色及红色的定义等,建议将"紫色砂、页岩岩性特征"的颜色修订为:色调为2.5RP~10RP;或色调为2.5R~5YR,干态明度为3~6,干态彩度为2~4。按修改后的标准,有62.2%~75.6%的样品符合紫色定义,这一结果更符合对紫色土颜色的传统认识。此外,建议进一步完善土壤色卡系统,或使用可客观、准确、自动读取Munsell颜色信息的便携式测色仪来测量土壤颜色;野外调查时对"紫色土"要注意观测土壤中紫色砂、页岩碎屑"紫色"区域的颜色,以防忽略有"紫色砂、页岩岩性特征"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土的抗剪强度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依据指标,同时也是土壤精准耕作,大型农业器具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紫色水稻土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为研究其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特征,该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国土整治项目区内紫色水稻土为试样,采用调控含水率变化,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其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特征,并为实际工程中处理紫色水稻土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同一围压下,紫色水稻土的最大主应力差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含水率下,随着围压的升高最大主应力差增加,但这种增加趋势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2)当含水率处于界限含水率附近时,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减变化较为缓慢;含水率大于某一值后紫色水稻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3)紫色水稻土的粘聚力随含水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紫色水稻土内摩擦角与含水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该研究可为地区农业基础工程的设计到施工,以及工后更好地控制路基路堑的稳定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紫色水稻土区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深刻影响了土壤钾素的赋存形态和动态平衡。厘清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紫色水稻土不同形态钾演变特征的影响,对紫色水稻土区钾肥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紫色水稻土在撂荒、旱作和改为鱼塘后土壤不同形态钾的动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利用方式改变后,土壤水溶性钾与土壤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撂荒和旱作均会降低土壤水溶性钾含量,改为鱼塘后能提升土壤水溶性钾含量。3种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提升土壤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提升幅度和提升速率为旱作>撂荒>养鱼。紫色水稻土改为鱼塘5 a后或撂荒12 a后土壤不同形态钾之间可以达到大致的平衡,而旱作20 a后土壤不同形态钾之间仍未达到大致的平衡。紫色水稻土利用方式改变后土壤黏粒含量和黏粒矿物的动态变化与土壤中的钾平衡有关。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土壤有机质(SOM)损失可能会影响土壤钾的赋存形态和动态平衡,进而引起土壤黏粒的富集和黏粒矿物的变化,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紫色土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耕地类型,为了探讨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的影响,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铲土侵蚀模拟试验小区,建立不同侵蚀程度(侵蚀年限)的坡耕地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了化肥管理措施(F)、生物炭+化肥管理措施(B+F),对比分析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力学性能影响,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分析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变化特征。对3种土壤管理条件下坡耕地耕层质量及恢复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差异显著。F管理措施不能改善土壤结构,但能提高土壤养分,B+F管理措施耕层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总孔隙、毛管孔隙及饱和含水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2.45 g/kg,土壤养分状况最好。(2)F和B+F 2种管理措施均能提高0—10 cm土层抗剪强度,使得表层土壤抵抗剪切破坏能力增强,有利于水土流失调控,2种管理措施下土壤贯入阻力下降,能有效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3)2种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均有恢复作用,土壤质量指数依次为B+F(0.686)、F(0.625)、CK(0.595),B+F管理措施土壤质量较对照CK(0.595)提升15.3%,较F(0.625)提升9.8%,B+F管理措施对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质量恢复效果最好,能有效提高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作物产量。B+F管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更适合紫色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恢复及土壤侵蚀防治,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性耕层质量恢复提供适宜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紫色土区水稻土抗剪强度的水敏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土的抗剪强度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依据指标,同时也是土壤精准耕作,大型农业器具设计的一个基本参数。紫色水稻土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为研究其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特征,该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国土整治项目区内紫色水稻土为试样,采用调控含水率变化,通过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其抗剪强度的水敏感性特征,并为实际工程中处理紫色水稻土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同一围压下,紫色水稻土的最大主应力差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相同含水率下,随着围压的升高最大主应力差增加,但这种增加趋势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2)当含水率处于界限含水率附近时,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减变化较为缓慢;含水率大于某一值后紫色水稻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减小。3)紫色水稻土的粘聚力随含水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紫色水稻土内摩擦角与含水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负相关性。该研究可为地区农业基础工程的设计到施工,以及工后更好地控制路基路堑的稳定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紫色马铃薯在我国的种植时间不是很长,所以从组培室到大棚再到室外种植基地,相关的技术都比较落后,经验也比较匮乏。通过用6-BA对紫色马铃薯外植体培养苗不定芽的分化进行研究,得到一组较为适宜不定芽分化的实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1 mg/L 6-BA+0.2 mg/L IBA+0.2 mg/L NAA时,紫色马铃薯试管苗不定芽的分化数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观测时期硝氮在紫色土坡地中的迁移特征,通过室内土槽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设置单次降雨和间歇性多次(12次)降雨条件,分别探讨短时期和长时期下的紫色土壤中硝氮迁移特征.结果 表明:在单次降雨后短期内紫色土坡地距地表15 cm处土壤水和硝氮均匀地向下距地表35 cm土壤坡脚处迁移,而在间歇性12次降雨...  相似文献   

20.
以‘紫云一号’马铃薯脱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生根素组分浓度配比及浸泡时间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生产的紫色微型薯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扦插生产紫色脱毒马铃薯种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有利于紫色微型薯获得花青素含量的浓度配比为萘乙酸(NAA)50 mg/kg+吲哚丁酸(IBA)25 mg/kg,浸泡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