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四川丘陵地区气候资源潜力四川盆地丘陵年0℃以上积温6000—6700℃,≥10℃积温5000—6000℃,年均温16—18℃,最冷月均温都在5℃左右;年降雨1000—1200毫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80—100千卡/厘米~2;年B照时数1200—1400小时,可谓气候资源丰富地区之一。但雨量分布不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C_3作物小麦有光饱和现象,这是限制它有效地利用太阳辐射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伊文思认为在光照500卡/厘米~2·日的条件下,小麦由于光饱和损失光能36%。因此,为了提高小麦的光能利用率,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的光饱和点。本文主要是探索门司光合公式的其他表达形式,并以此导出指标,分析我国小麦生长期太阳辐射资源中光饱和点以下有效利用部分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计算气候生产力,研究小麦的合理布局提供条件。在这方面前人已做过很多工作。下面要讨论的是光  相似文献   

3.
使用热扩散液流探针,于2012年2月—2014年3月连续测定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的亚优势种短萼海桐的树干液流,同步测定气温、太阳辐射、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分析海桐树干液流速率和整树蒸腾量在日、季节时间尺度和天气类型下的变化特征,以及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桐单株日均液流速率为(3.14±0.10)g H2O/m2·s中白天和夜间的液流速率分别为(5.20±0.17)g H2O/m2·s和(0.55±0.02)g H2O/m2·s,相差9.45倍。不同天气类型的液流速率表现为:晴天(5.71±0.15)g H2O/m2·s阴天(1.95±0.10)g H2O/m2·s雨天(1.65±0.10)g H2O/m2·s。海桐样树单株日均蒸腾量为(2.10±0.07)kg,范围为(0.09~8.05)kg,其中白天蒸腾量(1.94±0.06)kg和夜间补水耗水量(0.16±0.01)kg分别占日耗水量的92.38%和7.62%。各季节的单株日蒸腾量依次为:夏季(3.32±0.14)kg/d秋季(2.18±0.12)kg/d春季(2.14±0.12)kg/d冬季(0.76±0.05)kg/d。相关分析表明:在不同天气类型的各时段,液流速率均与气温、水汽压亏缺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太阳辐射在白天时段和全天尺度与液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液流速率与降水量在雨天夜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晴天、阴天的夜间及雨天所有时段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分时间尺度和天气类型建立了单株日均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逐步回归结果表明:白天和夜间,影响海桐液流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分别是太阳辐射和20cm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晴天和阴天,气温对液流的影响高于其它环境因子,在雨天,太阳辐射则是主要影响因子。春季、秋季和冬季,海桐液流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夏季则主要受VPD控制。太阳辐射、气温、VPD是影响海桐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水分是夜间补水液流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成驰  孙朋杰  崔杨 《中国农业气象》2022,43(12):969-979
以MODIS遥感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反演的方法,构建了两步法计算高分辨率地面太阳辐射量的计算模型。第一步基于遥感云量与地面日照百分率的相关关系,计算格点各月日照百分率值;第二步基于日照百分率与太阳辐射量的相关关系,计算格点太阳辐射量。应用本方案对四川省1km格点分辨率地面太阳辐射量进行计算,并利用6个辐射站总辐射实测值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省年总辐射量在3102~6659MJ·m-2,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东南部,最高值出现在川西高原西部。利用地面辐射站观测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站各月太阳辐射量计算值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年辐射量计算绝对误差均小于100MJ·m-2,相对误差均小于2%,表明该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用于四川省地面太阳辐射量计算。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全国主要产棉省份之一,植棉历史悠久,常年棉田面积约九百至一千万亩,总产量占全国第三位。但产量低而不稳定。我省棉花生长季节中,各地光照条件较好,6—10月光合有效辐射量27—30千卡/厘米~2占年总量的49—51%,虽低于青藏和西北省区,但高于江南;夏季气温较高;5—10月降水量约为470—630毫米,基本能满足棉花生育要求;大部分棉区干燥度约1.05—1.34,比毗邻的河北省石家庄(0.68)和湖北省天门(0.86)均较干燥。这种水、热、光同期又较为干燥的气候,为我省棉花高产优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大陆性、季风型等气候特征,也给我省棉花生长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甚至造成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皖西山区黄山松与华山松的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宛志沪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3):36-38,35
对皖西山区海拔1000m以上的黄山松、华山松的光能生产潜力进行了测算,并在光能生产潜力通式的基础上,应用主要生态因子模拟,得出了黄山松、华山松林生产潜力的数学模式,用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土层深厚肥沃的阴坡上,华山松的光能生产潜力、气候生产力及实测生物量分别比黄山松高1.13×10~3kg/hm~2·年、1.32×10~3kg/hm~2·年,6.33×10~2kg/hm~2·年,在肥沃的阴坡上选用华山松造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集热器阵列排布便于水平屋顶有限空间的安装,该文建立了日均遮挡模型和太阳辐射模型。利用所建模型研究了集热器阵列排布长宽比与纬度、日均遮挡因子、阵列占地面积、到达集热阵列的太阳辐射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型集热器阵列(占地面积≥500m2),冬至日日均遮挡因子随阵列长宽比和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长宽比∈[1/10,3/1)时,日均遮挡因子上升较快;长宽比∈[3/1,10/1]时,日均遮挡因子增加平缓。对于占地面积∈[50,1000]m2的集热器阵列,面积越小、日均遮挡因子随长宽比的变化越快。冬半年各月水平面上日均太阳辐射分布情况对到达阵列的太阳辐射量最大对应的最佳长宽比存在较大影响。鉴于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以及便于工程应用,文中给出了中国不同纬度13个城市5种集热器阵列的最佳长宽比;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集热阵列的排布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一、昌都地区农业气候特征 (一)光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大全年各地日照时数为1500~2800小时,太阳总辐射为460~628焦尔/厘米~2,分别比四川盆地多400~1300小时,126~293焦尔/厘米~2,可见,本地区光能资源不成为农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目前只存在利用上不足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一、黄淮地区的气候资源概况黄淮地区系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河南省陇海铁路以南的平原,安徽省淮北,江苏省徐淮地区以及山东省鲁西南。本文所研究的范围也包括河南省南阳盆地。由于黄淮地区位于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所以本区内热量、水分、光能等气候资源属南北方过渡类型。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从南向北为115——125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从北向南大致在5100-5500度-日之间。年总  相似文献   

10.
同心县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海拔1344m,太阳总辐射高达148.9千卡/cm2·年,年平均日照3100小时,年平均气温8.7°C,年≥10℃积温3149.2℃,昼夜温差达到22~26℃,年平均降水量250mm,以扬黄补充灌溉为主。玉米是同心县扬黄补充灌溉区主要粮食作物,占粮食总种植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在五峰县开展"玉米宽行双株增密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宽等行双株种植玉米有利于通风透光,与CK比较千粒质量显著增加,产量提高,产量854.2~859.2 kg/667 m~2,比CK的811.3 kg/667 m~2增产42.9~47.9 kg/667 m~2,增长5.3%~5.9%。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数据对作物生长模型的影响(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逐日太阳辐射数据是作物模拟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候、旬、月尺度的辐射信息相对容易获取。该文利用长时间序列(1961-2000)逐日太阳辐射数据,分别建立研究区候、旬、月不同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数据库,利用两个常用的作物生长模型(CERES-Maize和CGOPGRO-Soybean),以逐日数据(太阳辐射和模拟结果)为基准,分别探讨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不同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数据对作物生长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模型的输出(花期和作物产量)都接近于基准值。总体来看,两个模型模拟的花期平均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接近于0,均方根误差为3.5d;CERES-Maize模型的模拟产量低于基准值,而CGOPGRO-Soybean的模拟结果高于基准值。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CERES-Maize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9%,120kg/hm2和-0.52%,129kg/hm2,CGOPGRO-Soybean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152kg/hm2和4.7%,165kg/hm2。短期数据误差(RMSE)是影响模型精度的主要因素。CGOPGRO-Soybean模型对不同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数据和水情信息比CERES-Maize模型敏感。当缺少逐日太阳辐射数据时,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候、旬、月尺度的太阳辐射数据都可以用于作物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3.
施用启动肥对土壤特性、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施用启动肥对石灰性土壤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供试玉米品种为新玉109号,在全生育期等磷量下,设置了启动肥不同用量[0 kg·hm-2(CF,对照)、45 kg·hm-2(SF3.0)、90 kg·hm-2(SF6.0)、135 kg·hm-2(SF9.0)]的田间试验,研究启动肥施用量对土壤特性、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启动肥施用量。结果表明:(1)启动肥施用3 d后在距滴头5 cm处0~10 cm土层中土壤有效磷平均增加了9.20mg·kg-1,土壤有效锌平均增加了0.28 mg·kg-1。(2)施用启动肥能够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显著提高玉米侧根数、平均直径、总表面积及总体积。(3)与对照相比,启动肥对玉米增产显著,施启动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22731.9 kg·hm-2,增产率15.99%,收益从15474.9元·hm-2增长至20028.3元·hm-2,SF3.0、SF6.0和SF9.0处理较CF处理收益分别增加了4.1%、29.4%和9.4%,产投比从2.19提高到了2.54。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得出SF6.0处理效果最好,即启动肥中的P2O5合理施用量在35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以自主研制的防卡喷播器为播种器械,以耐低氧发芽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神9优28为材料,与机动喷播器喷播和人工撒播作对比研究,验证防卡喷播器喷播对水稻直播速度和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卡喷播器喷播速度达0.56 hm2·h-1,比人工撒播快一倍,仅比机动喷播器喷播慢1/3;防卡喷播器的直播均匀度为72.8%,极显著高于人工...  相似文献   

15.
应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获得水稻神桂39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效应方程:=410.5610+2.9225x_1+7.5815x_2+11.0171x_3+0.8750x_1x_2-0.6250x_1x_3-2.1250x_1x_3-29.0730 x_1~2+4.7829 x_2~2+4.0469 x_3~2利用所获得的效应方程,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最优施肥配方,其最高产量施肥配方为:N=6.250千克/亩。P_2O_5=6.250千克/亩,K_2O=4.720千克/亩,产量为457.48千克/亩。其最佳施肥配方为:N=4.720千克/亩,P_2O_5=0.065千克/亩,K_2O=9.900千克/亩,产量为439.24千克/亩。  相似文献   

16.
施氮和豌豆/玉米间作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现状和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土钻法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Ca Cl2溶液浸提、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水平[0 kg(N)·hm?2、75 kg(N)·hm?2、150 kg(N)·hm?2、300 kg(N)·hm?2、450 kg(N)·hm?2]下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灌漠土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其含量是铵态氮的7.55倍。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与不施氮相比,75 kg(N)·hm?2、150 kg(N)·hm?2、300 kg(N)·hm?2和450 kg(N)·hm?2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29.7%、67.5%、88.2%和134.3%。与豌豆收获期相比,在玉米收获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平均降低44.2%。间作豌豆和间作玉米分别比对应的单作在0~1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低6.1%和5.1%。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累积量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生育时期都是表层(0~20 cm)最高。豌豆收获后,0~6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累积量间作豌豆和间作玉米分别比相应单作降低4.9%和1.9%,60~120 cm土层降低10.8%和9.2%;玉米收获后0~60 cm土层平均降低28.2%和9.4%,60~120 cm土层平均降低23.5%和12.5%。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间作豌豆比单作豌豆在0~60 cm土层降低4.9%,60~120 cm降低10.9%。因此,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和累积量,且主要影响土壤硝态氮。过量的氮肥投入会因作物不能及时全部吸收而被大水漫灌和降雨等途径淋洗到土壤深层,造成氮肥损失和农田环境污染。间作能显著降低土壤无机氮浓度和累积量,特别在作物生长后期对土壤无机氮累积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1优Ⅰ686(桂审稻2007001号),由农学院杨培忠课题组育成。品种来源:优ⅠA×R686(IR56//IR2061/R402)。该品种属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桂中和桂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2 d左右。2005年早造参加桂中和桂北稻作区早熟组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6·414 t/hm2,2006年早造续试,5个试点平均产量6·129 t/hm2,两年平均产量6·272 t/hm2,比对照金优463增产0·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879 t/hm2,比对照金优463增产7·8%。2博优358(桂审稻2007029号),由科技处邹优柱课题组育成。品种来源:博A×测358(R5759/桂99)。该品种属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桂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6 d左右,比对照博优253早熟4 d。2005年参加桂南稻作区晚造感光组试验,4个试点平均产量7·829 t/hm2,2006年晚造续试,5个试点平均产量7·965 t/hm2,两年试验平均产量7·890 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0·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709 t/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3·8%。3金优358(桂审稻2...  相似文献   

18.
在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耕地典型区域,经过3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麦秸覆盖和磷肥、海藻肥对棉花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的影响,建立了3因素与籽棉产量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麦秸覆盖、磷肥和海藻肥与籽棉产量间存在着显著的典型肥料效应函数关系;覆盖麦秸能够增加纤维上半部长度;纤维断裂比强度随着磷肥用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适量施用磷肥有助于提高纤维强度;增施海藻肥有利于提高纤维上半部长度、反射率和伸长率;3因素对纤维整齐度指数、黄度和马克隆值影响较小。经过对产量模型的解析,获得高产目标区段(高于等于2 250 kg·hm-2)的农艺措施是麦秸覆盖量为8 180.4~8 748.0 kg·hm-2、磷肥(P2O5)用量为117.8~141.5kg·hm-2、海藻肥用量为738.8~922.0 kg·hm-2,其中100%磷肥和50%海藻肥基施,50%海藻肥花铃期追施,麦秸于苗期均匀覆盖于行间。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增温效果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方慧  张义  杨其长  卢威  周波  周升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15):177-182
日光温室冬季夜间温度较低,为满足作物能正常生长往往需要加温装置,为此,该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双黑膜主动集放热装置,该装置白天以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模式吸收太阳辐射热和温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夜间通过热对流的模式将热量释放到温室中,以增加温室夜间温度。通过冬季加温试验发现该装置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偏低,为进一步提升该装置的集放热性能,该文对原有双黑膜集放热装置进行了改进,用金属膜替换原有双黑膜吸热面,试验结果表明:运行金属膜集放热装置能将温室夜间最低温度提高2.4℃,装置的集热效率为83%,热量的有效利用率为68%;与电加热加温方式相比节能量为110 MJ,节能72.6%,节能效果显著;金属膜集放热装置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为0.81,比双黑膜集放热装置提高了0.22;白天温室自然通风条件下,装置与空气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14.6W/(m2·℃),比双黑膜蓄放热装置高6.3 W/(m2·℃)。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土质梯形墙体与地表太阳辐射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日光温室梯形土质后墙与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采用辐射探头分别与墙体和地表平行的方式测定了后墙内表面上、中、下3点和地表面南北方向2点的太阳辐射照度。在墙体表面测试并比较了同一测点2种测法(探头水平安装与倾斜安装)的区别。结果表明,在墙体同一测点2种测法所测太阳辐射照度有显著性差异,倾斜法所测值大于水平法所测值,倾斜法所测值应为墙体表面实际得到的太阳辐射照度。在不开风口的情况下,墙体:温室后墙上、中、下3点表面日均太阳辐射照度依次升高。晴天,上、中、下3点日辐射总量分别占墙体日辐射总量的21.6%、36.6%和41.8%;阴天,这一比例为22.5%、34.0%和43.5%;地面:南北方向2测点太阳辐总量总是南部大于北部,南北2点太阳辐射总量分别占地面辐射总量的62.0%和38.0%;阴天的比值为63.2%和36.8%;墙体与地面:地面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墙体。晴天,墙体表面太阳辐射总量为8.117 MJ/m2,地面为8.280 MJ/m2,地面值略高于墙体,差异不显著;阴天,墙体与地面太阳辐射总量分别为0.984 和2.068 MJ/m2,地面太阳辐射总量显著高于墙体太阳辐射总量。该研究为探讨该类型温室热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