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利用gE-ELISA技术对广东部分猪场共1627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猪场PR野毒感染存在差异;种猪PR野毒感染率较仔猪高;新、旧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差异不显著。并对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免疫防治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戴爱玲  凌明发  黄思琼  李晓华  杨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24-11325,11375
[目的]了解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状况和免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10~2013年该场采集的种猪和育肥猪群的血清样品共1 217份进行猪伪狂犬野毒(gE)抗体和免疫(gB)抗体检测。[结果]种猪与育肥猪猪伪狂犬野毒总样品阳性率分别为13.5%和28.4%,其中60~100日龄的育肥猪总样品阳性率为5.2%,100~210日龄的总样品阳性率为42.1%;种猪伪狂犬免疫抗体总样品阳性率分别为92.2%,60~160日龄的育肥猪猪伪狂犬免疫抗体阳性率呈波动变化,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50%。[结论]该猪场育肥猪群野毒感染率较种猪群高,且100日龄以后的育肥猪群野毒感染率较高,种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高于育肥猪群,80~130日龄育肥猪免疫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3.
张婕  李增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548-2549,2553
[目的]对猪伪狂犬病毒野毒进行检测.[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76 bp,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检测PRV野毒的PCR方法.[结果]利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疑似PRV野毒感染的临床送检组织病料34份,阳性样品18份,阳性率达52.94%(18/34),选取6份阳性病料PCR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序列鉴定,测序结果表明均为PRV gE基因特异性序列.[结论]该方法敏感、特异、可靠,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对养猪业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为了解猪伪狂犬病在汝南县的发生与感染情况,对汝南县内的49个主要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临床发病和野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平均个体发病率达36.55%,平均致死率达75.82%,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5.51%,平均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为49.59%。这些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临床发病和野毒感染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猪病毒病抗体及病原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猪场猪病毒病的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为猪病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样采集各类猪只血液和组织样品,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猪瘟(CSF)、猪伪狂犬病(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及猪圆环病毒病(PCV-2)的抗体、病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猪场存在CSF、PR野毒感染;PRRS免疫抗体水平不太理想,阳性感染率为3.3%~17.3%;PCV-2阳性感染率为0~9.6%。[结论]试验猪场病毒病,应采取完善的综合措施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闽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野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应用ELISA方法对2012-2014年闽西南地区的859个规模化猪场22324份血清进行PR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猪场血清样品总阳性率为21.8%,场阳性率为57.0%;母猪、公猪、哺乳小猪、保育猪、育肥猪及后备猪的血清样品总阳性率分别为22.0%、23.7%、16.7%、15.6%、19.2%和27.2%,不同阶段的猪群PRVgE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2012年-2014年猪场阳性率分别为46.7%、45.4%和57.0%,血清样品阳性率分别为20.5%、18.4%和25.4%;血清样品阳性率在30%以上的猪场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14.8%、19.9%和32.2%;不同地区猪场PR野毒感染情况不同。结果表明近年闽西南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压力依然很大,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7.
为临床上能鉴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野毒株和疫苗株,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PEDV疫苗株ORF3基因序列,在245~293位缺失区域两侧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快速鉴别和诊断PEDV野毒株和疫苗株的RT-PCR方法,即PEDV野毒株、疫苗株基因组中分别可扩增出长度为282和233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博卡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核酸扩增均为阴性;对PED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最低检测下限分别为455拷贝/μL和396拷贝/μL。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区分PEDV野毒株和疫苗株,而且能够鉴别发病猪的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有效地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清鹿寨县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发生流行情况,有效控制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对鹿寨县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计算出鹿寨县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流行率以及个体流行率。结果显示:鹿寨县南北地区之间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差异显著,北部地区猪伪狂犬病毒野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南部地区;小型猪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最高为14.84%,中型猪场、大型猪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依次降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均可感染PRV,母猪PRV野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4.57%,仔猪PRV野毒阳性检出率为6.15%,育肥猪的PRV野毒阳性检出率为0.35%。本课题研究表明:鹿寨县北部地区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形势严峻,应加强猪场生物安全管理、科学饲养管理、合理地制定种猪高效免疫计划,强化定期监测防控意识,果断淘汰病猪,净化猪群,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发热、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病。有研究表明,我国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阳性感染率为80%左右,小中规模猪场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见猪伪狂犬病野毒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危害着我国养猪业发展,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 I/g E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鉴别PRV野毒感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灵敏度达到102拷贝/μL,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乙脑病毒(JEV)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用PRV强毒攻毒仔猪,荧光定量PCR比普通PCR能更灵敏检出组织带毒量。该方法可以用于猪的组织样品,如脑、肺、扁桃体、淋巴结等样品中伪狂犬野毒的定量,可用于临床伪狂犬野毒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定量分析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 I/g E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鉴别PRV野毒感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灵敏度达到102拷贝/μL,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乙脑病毒(JEV)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用PRV强毒攻毒仔猪,荧光定量PCR比普通PCR能更灵敏检出组织带毒量。该方法可以用于猪的组织样品,如脑、肺、扁桃体、淋巴结等样品中伪狂犬野毒的定量,可用于临床伪狂犬野毒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定量分析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猪圆环病毒在我国的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对生猪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介绍了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学特征等,并提出了其防制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潜山县某种猪场随机抽样种猪30头,检测猪瘟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犬全病毒、伪狂犬野毒以及圆环病毒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养猪生产中,对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以及猪圆环病的防疫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免疫监测,采取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猪伪狂犬病(PRV)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和脑脊髓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此病危害新生仔猪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可致母猪繁殖障碍。我国猪群普遍存在PRV野毒感染,并呈散发性流行。近年来猪场伪狂犬病的感染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2,3])。猪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一种人和动物均可感染的由蚊虫介导感染的病毒性疾病。其中人,猪,马,猴,驴感染后脑炎症状明显,病死率高。近年我国猪群此病感染较为普遍,不同性别和日龄的猪感染  相似文献   

15.
由于春季来临,气温逐渐上升,有时出现天气反常,冷热不定,细菌、病毒容易繁殖,生长旺盛,致使猪群免疫力与抗病力下降,此时若没有彻底消毒,或管理不当,以及饲喂不善,就会导致猪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支原体感染在我国近年来生猪发展中处于上升趋势,已由之前8%感染率上升至25%,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支原体主要感染保育猪、生长育肥猪。但在临床上断奶仔猪感染率也处于较高的感染水平。仔猪由于断奶失去母源抗体,导致母猪自身免疫难以及时得到保护,此时保育前期仔猪极易感染猪圆环病毒、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病毒或细菌性疾病。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发现混合感染是疾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于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猪场较多,通过猪伪狂犬g E抗体检测与病原学检测,把猪场分为高、中、低风险场,中、低感染率猪场通过"三、六"淘汰净化方式进行进化,高风险猪场做好饲养管理、消毒、免疫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8.
毕节某猪场出现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部分仔猪发病的情况,为确诊病原,对流产胎儿的组织进行了实验室检测。流产胎儿的组织经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胎儿组织为猪伪狂犬病毒(PRV)阳性;根据临床症状及伪狂犬病毒野毒株实时荧光PCR检测确诊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毕节某猪场出现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部分仔猪发病的情况,为确诊病原,对流产胎儿的组织进行了实验室检测。流产胎儿的组织经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胎儿组织为猪伪狂犬病毒(PRV)阳性;根据临床症状及伪狂犬病毒野毒株实时荧光PCR检测确诊该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衣原体感染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对我国猪衣原体病血清学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了总结,发现猪衣原体病广泛存在于我国27个省(市),感染率随着时间的增加直线上升。为了预防猪衣原体病的发生和保障人类的健康,建议养殖户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