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核白鸡心葡萄是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快速发展的优良鲜食制干兼用葡萄品种,随着南疆无核白鸡心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就地制干成为无核白鸡心葡萄果品的重要分销途径。本文对无核白鸡心品种特性、晾房结构、间接式太阳能干燥温室结构、葡萄采收、制干前准备、挂晾方式、葡萄干收获及分级销售等制干技术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新疆南疆地区无核白鸡心葡萄制干和葡萄干品质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哈密红星一场连续进行的三年滴灌试验表明,幼龄葡萄产量以土壤持水量为70%-80%的中水量处理最高,土壤持水量为80%-90%的高水量处理次之,以土壤持水量为60%-70%的低水量处理最低。上述各滴灌处理的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符合葡萄制干和制罐的要求。与沟灌比较,滴灌不同处理的节水率为17.6%-42.3%,中水量处理的节水率为30.0%。三个水量处理中,以中水量处理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巨峰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苏南地区近几年来巨峰葡萄发展很快,产量成倍增长,很受市场欢迎。由于巨峰葡萄成熟期处于高温、高湿的8月中旬,上市集中,应市期短,为延长市场供应,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贮藏保鲜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1986—1987年,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巨峰葡萄贮藏保鲜获得成功。1986年巨峰贮藏保鲜122天,好果率在52.8—85.1%;1987年巨峰、大宝、巨峰二次果贮藏保鲜98—132天,好果率达80.89—99%。1988年1月通过省科委验收,并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保加利亚约有葡萄面积220万亩左右,80年代其面积和产量均在相对稳定阶段,70年代和80年代初曾达到产量的最高值,保加利亚种植的葡萄中80%以上用于酿酒,10—20%用于鲜食、制汁等,不生产葡萄干。 就其规模和产量,1988年,保加利亚的葡萄栽培面积占世界的第12位,葡萄产量占第14位。葡萄年产量稳定在30万吨以上,1982年生产了48.9万千升葡萄酒,1988年则为31.5万千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脱水干制方式对无核白葡萄干制过程中酚类代谢及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无核白葡萄为材料,采用自然荫干和烘箱干制2种干制处理,以质量每减轻10%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干制方式脱水过程中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辅酶A连接酶(4CL)、类黄酮以及总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自然荫干和烘箱干制在质量损失率0~60%的干燥过程中均能降低总酚和类黄酮的含量,自然荫干处理在质量损失率为15%之内增强了PAL酶的活性;自然荫干和烘箱干制处理都能不同程度的增强C4H、4CL酶的活性。【结论】通过对无核白葡萄在两种脱水处理干制过程中的褐变度与酚类物质的关系进行研究,可知热风干制处理对无核白葡萄的褐变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为解决葡萄收获季节集中,造成卖果难,并达到周年供应之目的,1985年我在温泉屯乡外虎沟村搞了土窖土法贮藏试验,初获成功后引起果农高度重视。如温泉屯乡吉家营村个体户崔大宽,于1987年贮藏5千公斤,3个月后,以每公斤1.7元出售1750公斤、每公斤2.4元出售3千公斤(刚采收时每公斤0.9—1.0元),纯增值4825元,1988年贮藏量更大。我县重点果区的五堡乡、保岱乡兴起了建窖风,先后建起半地下窖32个,砖石结构混凝土衬砌灌浆的半地下窖5百多个,一般每窖贮量0.5—1万公斤,总贮藏量250万公斤左右。用土窖土法贮藏保鲜葡萄,一般在2个月平均损果率为4.06%,失水率为6.2%,贮藏4个月以上的平均损果率20.45%,失水率16.48%。采收季节每公斤0.9  相似文献   

7.
<正> 晋中棉区1971年确认有枯萎病发生,以后在感病品种的轮作倒茬过程中日益蔓延,部分重病地已严重影响产量。汾阳县南浦村,1956—1958年平均棉田面积为2325亩,而1986—1988年下降到719亩,而且块块地都有枯萎病,因病减产23—26%。平遥县杜家庄乡仁村,现在每年棉田面积3000余亩,而重茬棉田就有一半以上,以致重病田占到20%,零星死苗的轻病田约70%,只有10%的棉田基本不死苗。  相似文献   

8.
<正> 什么叫关税减让 关税减让是根据《农业协定》及机关规定,各成员承诺在议定的实施期限内,将各自的全部农产品关税(包括关税化过程所产生的关税)按一定幅度消减。 具体情况为:从1995年开始,分年度进行关税减让。包括:①以1986—1988年为基期,按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发达国家的平均税率消减36%,发展中国家削减24%:②发达国家每项产品的平均关税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温贮藏过程中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单萜组分和含量变化趋势,从更加全面的代谢物角度诠释玫瑰香气成分变化规律,为更好地研究贮藏期间葡萄风味品质的变化和最佳贮藏条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优新葡萄品种‘瑞都红玫’和‘瑞都早红’为试材,选取健康果实预冷至-1—0℃,放入PE葡萄保鲜膜中,封口入库((2±1)℃,90% RH)。每15 d取样一次,共取样3次,常规方法测定果实理化指标和外观品质指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果实中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单萜类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贮藏过程中,两个品种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失重率、烂果率、落粒率和果梗褐变指数随着低温贮藏时间延长而升高,果柄耐拉力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里那醇、β-月桂烯、β-cis-罗勒烯、柠檬烯、cis-呋喃型氧化里那醇和香叶醇等是两个葡萄品种的主要游离态单萜成分;而主要糖苷结合态单萜有里那醇、β-月桂烯、香叶醇、香叶醛、β-cis-罗勒烯和橙花醚等。低温贮藏过程中,总游离态单萜含量显著降低,28种游离态单萜的变化趋势聚为4类;相较于贮藏初期,大部分游离态化合物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香叶酸(M28)、橙花醚(M14)、里那醇(M16)和4-松油烯醇(M17)等游离态单萜可以作为不同贮藏时间样品区分的主要贡献差异单萜成分。各个糖苷结合态单萜在贮藏过程中也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总结合态单萜含量与游离态单萜呈现相反的趋势。结合态氧化玫瑰是区分两个品种的主要标记物。【结论】‘瑞都红玫’低温耐贮性优于‘瑞都早红’;低温贮藏会引起游离态单萜含量显著降低;游离态香叶酸、橙花醚等化合物可以作为不同时间贮藏样品区分的主要成分;结合态氧化玫瑰可作为品种区分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旱作栽培条件下,对29份豆科牧草进行3年(1986~1988年)试验后,筛选出具有抗旱、抗寒和丰产等特性的4种类型优良牧草。 1)割草型牧草:有图牧二号紫花苜蓿、图牧一号杂花苜蓿、石河子杂花苜蓿和麦罗斯红豆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干草产量9326~10476kg/ha,适宜半干旱地区建立割草场利用。 2)放牧型牧草:有白花野豌豆、草原黄芪和谢家沟岩黄芪。草质好,蛋白质含量高(24~26%),耐牧、再生性好,干草产量3975~5400kg/ha,适宜半干旱地区建立放牧草场利用。 3)防风固沙型牧草:胡枝子和山竹岩黄芪,抗旱性强、青绿期长,干草产量4624.5~4900.5kg/ha,宜在干旱沙漠地区作防风固沙兼牧草用。 4)水土保持型牧草:草藤其茎枝多、生长快、覆盖地面大、产量高,干草产量6750kg/ha,宜在水土流失地区作水土保持及牧草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一、品种特性   无核鹰冠王葡萄为欧美杂交种.它果穗大,圆锥形,平均穗重850克,最大穗重2000克,果粒卵圆形,平均粒重11克,最大粒重19克,果粒着生紧密,整齐均匀.果实无核,成熟开始为红色,完全成熟为深红色或紫红色,果实风味纯正,酸甜适口,含糖量18%,品质佳,果粒着生牢固,耐拉力强,极耐运输和贮藏.   该品种生长势强,芽眼萌发率高,每结果枝果穗多为2穗,二次结果能力强,极丰产,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3000公斤以上.极抗霜霉病、黑痘病.适于中长梢修剪,棚架栽培.在青岛地区温室栽培12月28日萌芽,翌年2月20日开花,4月5日果实开始着色,4月30日果实完全成熟.露天栽培7月中旬成熟.   二、温室栽培技术要点   1.建棚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水源良好的地方.建造时应进行统一规划,棚间距以不互相遮挡阳光(7~8米)为宜.日光温室的后墙和侧墙的厚度,应比当地的冻土层加厚30~50厘米,内侧以用贮热量大的材料较好.前屋面覆盖的塑料薄膜以聚氯乙烯无滴长寿膜为宜.   2.定植一般在4月下旬定植.无核鹰冠王长势较旺,为合理利用温室空间,提早丰产,宜实施一年一栽制.对已进行生产的日光温室,可于5月中下旬浆果全部采收后,立即清园定植,最晚不得迟于6月底.   栽植时多采用南北行,以双壁篱架栽植为主,实施双行带状,即小行距50~60厘米,大行距140~160厘米,株距40~50厘米,也可采取棚篱架结合,即南侧以小棚架(株距80~100厘米),北侧以南北行篱架.   3.肥水管理待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每隔10~15天追施一次尿素,每株30~50克,连续追二次.后期(7月下旬)以磷、钾肥为主,每株50~100克,分二次施用.9月份进行一次秋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公斤左右.   4.整形修剪定植后,每株选留2条生长健壮的新梢延伸生长,生长到4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至80厘米时第二次摘心,以后延长枝长度控制在150厘米左右,顶端保留2~3个副梢反复摘心.温室栽培发芽往往不整齐,为了使结果枝在开花前长短基本一致,应当将先萌动的芽新梢长到20厘米左右时,将基部扭一下,使其缓慢生长,以使晚萌发的新梢赶上.萌芽后20天左右,花序开始分离,为提高浆果品质,应根据花序的多少和大小进行疏穗和疏粒.为集中营养,促进坐果,在结果枝花序以上留6~8片叶摘心,营养枝留4~5片叶摘心,顶端留1~2个副梢,留2~4片叶反复摘心,花序以上副梢留1片叶反复摘心.   5.温湿度调控无核鹰冠王一般在7.2℃以下需经过1000小时左右才能通过自然休眠期,因而在11月上中旬需扣膜并加盖草苫,使温室内不见光,并打开所有通风口,使室内的温度在7.2℃以下、-10℃以上,这样既能增加低温量,又能保护葡萄不受冻害.或者在12月下旬用石灰氮液涂抹结果枝的冬芽,迫使解除休眠,这时必须逐渐提高室温,萌芽前最低温度控制在5~6℃以上,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2℃,萌芽到开花期的最低温度应在10℃以上,温度超过28℃时开始放风.花期温度应控制在15℃以上,果实着色后夜间温度应在15℃左右,白天温度应在30℃左右,以利于果实着色和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发芽至花序伸出期,温室内空气湿度应控制在80%左右,花序伸出后控制在70%左右,开花至坐果期控制在65%~70%,为了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灌催芽水后,应立即在地面覆盖地膜,这样既能减少水分蒸发,又可提高地温.在温室内造成高温、低湿的环境,避免病虫害发生.   6.病虫害防治无核鹰冠王抗病力强,在6~8月份可喷布3~5次波尔多液、乙磷铝、甲基托布津等.扣膜后、发芽前喷布3~5度石硫合剂 五氯酚钠,以消灭残留病菌.发芽至花序分离期喷布甲胺磷等,防治蓟马和绿盲蝽.花前喷一次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加灭扫利,防治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在果实生长期,根据情况喷布1~3次乙磷铝、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