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肥料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N、P、K各种肥料对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的影响较大,而硫酸钾和惠满丰的影响较小。各指标的最优处理组合各不相同,在优质大豆生产时,应根据不同的目标确立合理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大豆近期区试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3个试点15个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各性状的品种(基因型)、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环境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蛋白质含量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脂肪含量以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最大,蛋白脂肪总含量的各效应中以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将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分解为各参试品种的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发现,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均存在品种×地点互作效应,并且有些品种的互作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3.
东北三省大豆异黄酮含量生态地理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品质性状有差异的东北春大豆品种在东北三省12个试验点种植,分别对不同年份、不同地点、不同品种的大豆异黄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份、地点、品种对大豆异黄酮含量有影响,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品种×地点、年份×地点×品种互作效应也有影响。所选择的5个栽培品种中,黑农37在红兴隆地点的异黄酮含量最高为0.269%。在12个试验地点中,红兴隆是异黄酮含量最高的大豆生产区。  相似文献   

4.
大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下 ,大豆子粒中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随灌浆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并呈“W”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则是随子粒的形成呈不规则消长变化。脂肪含量随着子粒的形成呈“S”型曲线变化。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表现为 :中密度>低密度 >高密度 ;中施氮量 >高施氮量 >低施氮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不同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杂交亲本组合F_2代群体子粒蛋白质和脂肪的遗传规律,分别以高蛋白质材料冀豆12和高油材料沧豆6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13个,对F_2代群体单株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F_2代群体子粒蛋白质含量与母本相关程度较高,同一群体内蛋白质含量呈正态分布;F_2代群体脂肪含量与父本、母本相关程度都较高;F_2代群体内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通化市农科院选育的5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系)为试材,连续同一地点多年种植,分析了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高蛋白大豆蛋白质的影响小于对脂肪含量的影响,而蛋白质加脂肪含量受气象因子的影响最小;同时得出有利蛋白质形成积累的气象条件则基本上不利脂肪的形成积累,反之则有利脂肪的形成积累即形成蛋白质和脂肪所要求的气象条件是相异的。气象因子在高蛋白质大豆蛋白质,脂肪形成积累的不同生育时段所起的正负作用不同,但主要生育时段的效应表现与全生育期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对不同的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的形成积累需要适合自己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选自5大杂种优势群的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配成的90个组合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河南的南阳、郑州和浚县3个地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利用MARX-Ⅰ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子粒和秸秆粗蛋白含量,研究地点、基因型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和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对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粒蛋白质含量在地点、基因型、地点×基因型互作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面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北高南低趋势(浚县>郑州>南阳);而秸秆蛋白质含量在地点、基因型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差异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现趋势与子粒的相反(浚县<郑州<南阳).子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非加性效应也起重要作用,而秸秆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太大,遗传率太低.在子粒(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13(15)个组合中,92.3%(80%)组合的双亲来源于不同的杂优类群;因此,来自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的高蛋白、高配合力自交系是组配蛋白质含量较高组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大豆子粒大小、褐斑、紫斑和虫口等外观品质对其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均随子粒的增大而增加.各种病虫害使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而对蛋白脂肪总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9.
草甸黑土不同施钾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农15”为材料,研究了草甸黑土不同施钾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增加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钾能够明显提高大豆产量,每公顷施钾200 kg,增产效果最明显,可增产2514%。钾还能提高子粒脂肪含量,但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不同。中东部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脂肪相对积累规律基本相似,从鼓粒盛期开始,脂肪含量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随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或成熟时略降低;高产和高脂肪品种在鼓粒盛期蛋白质含量高(40%~42%),此后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降低直至成熟。中南部半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脂肪品种不同年份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一致。高蛋白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规律一致,高蛋白品种脂肪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降低,鼓粒盛期后10~20 d达到较低水平,脂肪含量为17%~19%,成熟时又明显回升;蛋白质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增加,到鼓粒盛期后约10 d达到最大值45%,成熟时又明显降低。高产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没有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11.
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总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以鱼油含量6%组(A组)为对照组,菜籽油替代16.67%(B组)、33.33%(C组)、50.00%(D组)、66.67%(E组)及混合植物油(棕榈油∶紫苏油∶菜籽油=3.6∶2.5∶1)替代66.67%(F组)鱼油为实验组,共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大黄鱼幼鱼[初重(0.65±0.11)g]50 d。结果表明,植物油处理组(B、C、D、E和F组)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D组和E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各处理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代鱼油显著影响肌肉粗蛋白含量,A组的粗蛋白含量最低(58.9%±0.41%);各组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代鱼油不影响肌肉与肝脏的总脂肪含量,但显著影响肌肉与肝脏的脂肪酸组成。随着菜籽油替代水平的提高,肌肉中18∶3n3以及肝脏中18∶1,18∶2n6,18∶3n3的绝对含量显著提高,而EPA和DHA绝对含量均显著下降。与相同水平的菜籽油替代组相比,混合植物油替代组肌肉中EPA、DHA以及肝脏中18∶3n3的绝对含量显著升高,而肝脏中EPA和DHA的绝对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66.67%的菜籽油或者植物混合油替代鱼油饲养大黄鱼幼鱼6周不影响其生长但降低鱼体的脂肪酸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省糯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半山区,以早熟为主,中熟次之。植株不繁茂,穗粒偏小。接种条件下抗病虫性较差。不论农艺性状或品质地区间均有差别。吉林半山区品种果穗偏长,穗行偏少,百粒重、单穗粒重较高,淀粉含量略高;通化地区品种穗行偏多,穗长偏短,百粒重、单穗粒重较低,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在营养成份含量间,油分和蛋白质变幅较宽,淀粉含量相对稳定。在蛋白质、油分、赖氮酸含量上,有趋于高营养指标含量的品种,也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份含量表现具佳的品种,如白城黄粘等。这些变异及优良品种的存在,是我省开展品质育种的良好素材。在利用上,绝大部分品种不宜直接利用,通过定向选择、回交转育、外引种质导入等手段,改进农艺性状、增强抗病性、提高产量,可使我省糯质资源地方适应性强、品质较好等优点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3.
在装有瘤胃和盲肠瘘管的湖羊的研究表明,舍饲青草条件下,盲肠 pH 呈弱碱性(7.42±0.07),瘤胃呈弱酸性(6.41±0.01)。NH_3—N 浓度平均分别为34.30±8.81和21.65±1.34mg/100mL。TVFA 浓度为6.30±0.57和12.97±0.46 m moL/100 mL,均属乙酸发酵类型。总脱氢酶活性盲肠和瘤胃分别为679±33和994±33u/100mL/min。饲喂后瘤胃和盲肠的代谢水平均明显提高。尼龙绢袋法测定稻草粉纤维素消失率,盲肠为51.34+1.49%,瘤胃59.36±1.30%。上述代谢指标表明,盲肠代谢水平低于瘤胃,盲肠与瘤胃的代谢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最近6年收集的21例牛创伤性心包炎临床病例心电图观测结果。这些病例主要表现窦性心动过速,一例为异位心律。心率x±s=102±19次/分。全部时间间隔随心率增加而缩短。6个肢体导联R波低电压(Rx±s=0.18mV±0.0416)。T波低平,伴有或不伴S-T段移位。经临床检查、血液常规检验、胸部X线透视和拍片、超声波探查及尸体剖检印证,诊断正确可靠。因此认为上述心电图特征有助于牛创伤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试验过程中也发现,渗出性胸膜炎可出现R波电压过低现象,应在临床诊断中注意鉴別。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36头剖腹产仔猪行超早期人工哺育,并通过饲养和代谢试验,研究了1—5,5—10,10—20kg 体重阶段的营养需要量和五个饲粮配方的价值。选用五头三江白猪母猪,分娩前行剖腹取胎,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断脐,编号,打牙,称重,编组。仔猪生后2小时内饲以人工代用初乳,7日龄后喂以人工乳和诱食料,人工乳日喂12次,每2小时一次,15天后日喂6次,每4小时一次,20天后停喂人工液态乳,改换干颗粒料喂饲,日喂6次,饮水6次。期间单笼舍饲,舍温范围分期控制在34~25℃之间。5—10公斤体重阶段,比较了三个开食料配方。三组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Ⅰ组—3599.6仟卡/kg;24.33%,Ⅱ组—3572.9仟卡/kg;22.93%,Ⅲ组—3430仟卡/kg;23.61%。Ⅰ、Ⅱ、Ⅲ各配方中奶粉比例分别为30%,20%,10%。另外,第Ⅲ组的蛋白质来源豆饼比例较大。试验结果表明:Ⅰ、Ⅱ组本期日增重(0.398±0.037kg)、(0.312±0.029kg)比第Ⅲ组(0.303±0.014)快,P<0.05,差异显著。饲料效率Ⅰ、Ⅱ组(1.130,1.481),比Ⅲ组(1.854)高。每公斤增重消化能消耗:Ⅰ、Ⅱ组(4.069兆卡)、(5.290兆卡)比Ⅲ组(5.682兆卡)低。消化代谢试验表明:Ⅰ、Ⅱ组平均日采食消化能(1668.4±7.960仟卡)、(1680.3±12.269仟卡),代谢能(Ⅰ616.4±12.25仟卡)、(1640.8±14.61仟卡)均比第Ⅲ组消化能(1624.3±13.69仟卡),代谢能(1580.4±16.80仟卡)多,P<0.05,差异显著。N 的消化率Ⅰ、Ⅱ组(85.2%,84.9%)高于第Ⅲ组(83.0%)。10—20公斤体重阶段,将动物分为二组,第Ⅰ组(24头)为10%奶粉组,第Ⅱ组(12头)为无奶粉组。10%奶粉饲粮含消化能3460.2仟卡/kg;和粗蛋白为23.61%,无奶粉组饲粮消化能为3419.9仟卡/kg 和粗蛋白17.49%。试验结果:10%奶粉组日增重为0.566±0.009kg,无奶粉组为0.472±0.014kg,P<0.05。饲料效率相应为1.733:1.969,以前者为优。组间能量消化量差异不显著,P>0.05。N 的消化率:Ⅰ组为83.02±0.891,Ⅱ组为81.53±1.803。沉积 N/食入 N 比例,第Ⅰ组为50.41±1.917,Ⅱ组为41.79±4.850,可消化蛋白质利用率,Ⅰ组(60.72±1.920)也显著高于第Ⅱ组(51.10±5 354),p<0.05。通过1—5kg,5—10kg,10—20kg 各期人工初乳,人工乳,开食料连续配合使用,构成1—60天的全期试验结果。试验猪全期增重速度较快。58—60天达到20.69±0.263kg,比常态母猪哺育仔猪(16.0:20.69kg)快20.8%,三组之中,Ⅰ、Ⅱ组全期平均日增重0.338±0.005kg,0.327±0.015kg,赶上了 NRC 标准规定(0.300kg)速度。饲料消耗量低于 NRC 标准约10%,而饲料效率则高于标准规定值:第一期高4%,第二期高21.9%,第三期高12.6%。每公斤增重的能量消耗与标准比较,分别为:每一期4.67:4.425兆卡,第二期三组各为4.069,5.290,5.681:5.833兆卡,第三期5.202:6.740兆卡。蛋白质消耗也低于标准。此次超早期断奶人工哺育试验,达到了100%育成率,仔猪发育整齐,匀称,有活力并有较高增重速度、低消耗和高效率。上述结果也与此次试验采用瘦肉型猪种,在小规模范围内,高度集约化笼养,高床饲养,适温控制,饲料糖化,颗粒化,严格卫生,防疫等重要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脂肪的小金黄1号与3个高蛋白质的吉林省地方品种进行正反交,配制了6个组合。通过对各组合亲本、F_1 F_2代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在F_1代为负向优势,脂肪含量为正向优势;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细胞质效应是明显存在的;在F_2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具有广泛的超亲现象,分布呈正态的连续性分布;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遗传力为中等或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选取5个油菜品种,连续2年在合肥巢湖市进行了不同收获时间及不同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分段收获)的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适收期前后4~5天内所有试验品种菜籽的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均大于95%;方差分析可知收获方式对多数品种的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中双11对收获方式和收获时间则较为敏感;同时也出现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的菜籽含油量低,含蛋白质量高的普遍现象。因此大部分油菜品种在适收期内不管采用联合收获还是分段收获,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大豆品种蛋白质、油分含量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9个蛋白质、油分及二者总量含量高低不同亲本的23个组合,研究了亲子代及F#-1、F#-2和F#-3世代间均值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含量类型品种间的杂交均以双亲含量高的,其后各世代的表现较好,双亲中只要有一亲较好,其后代的表现不会太差。父母本含量的高低对后代表现的影响基本相似,同母本上伴随着父本或同父本上伴随着母本含量的提高,其后各世代的含量提高,但也有一定的父母本之间及含量与世代的互作。蛋白质和总量含量的遗传可能无细胞质效应,但油分含量在少数组合中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中亲与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  相似文献   

19.
•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AEE) is performed for oil extraction from Schizochytrium sp. • AEE process is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 Microalgal oil extracted by AEE has high contents of PUFA, tocopherols and phenolics. • AEEO exhibits considerable antioxidant activity as compared with SEO. Schizochytrium sp., a marine microalga,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edible oil due to its short growth cycle and rapid lipid accumulation, especially of docosahexaenoic acid. An approach to isolate edible microalgal oil from Schizochytrium sp. using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AEE) was developed.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followed by Box-Behnken design. Proteases were effective in extracting oil. The maximum free oil recovery (49.7%±0.58%) and total oil recovery (68.1%±0.94%) were obtained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of liquid-to-solid ratio of 4.8:1, a 2.5% enzyme concentration of papain and an extraction time of 2.2 h.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between microalgal oil obtained by AEE and by Soxhlet extraction, with the former having superior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including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otal tocopherol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EE for extraction of oil from Schizochytrium sp.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116份海岛棉棉仁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二者平均含量分别为33.12%、40.37%.其高低与品种类型、棉子被绒情况、种子大小和株型等有关.趋势是:自育品种(系)、毛子、籽指小、零式果枝等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推广品种、光子、籽指大、长果枝等品种的脂肪含量较高.吐鲁番地区是新疆海岛棉高脂肪区,喀什地区为高蛋白区.蛋脂总量在品种间、地区间表现稳定,平均为73.50%,较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筛选出蛋白质、脂肪及其总量较高的种质12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