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厚德麦981是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为进一步了解厚德麦981的生产特性,利用2017-2020年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厚德麦981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厚德麦981增产效果显著,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均较小,适应性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2.
珍麦 168 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通过西农 979/ 郑麦 9023 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商品性好、耐寒性强和适应性广,2023 年 1 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 20230009,适宜在湖北省全省麦区种植。对珍麦 168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为后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豫农416是以豫麦49为母本、以豫麦21/豫麦35的F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kg/hm~2和7 987.5kg/hm~2,分别比对照豫麦49和周麦18增产5.96%和3.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625.0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居参试品种首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9001,其特点是超高产、优质、广适,适宜河南及相临省份相近小麦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川麦 614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组合为 Ta1/02-3987,抗条锈病、白粉病,耐赤霉病。其籽粒均匀度高,膨化效果好;茎秆壁厚,具有耐低温特性。2 年区域试验每 667m2 平均产量 402.10kg,较对照绵麦367 增产 5.1% ;生产试验产量 468.77kg,比对照绵麦 367 增产 8.8%。2023 年 5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 20220003。  相似文献   

5.
<正>宛麦969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宛030176为母本、宛麦98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弱春性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5021。适宜黄淮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等中高肥地力地区中晚茬种植。1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1.1育种目标河南省南阳盆地麦区,是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交汇处,各类小麦病害多发、重发。根据南阳盆地麦区小麦生产、生态和市场对小麦  相似文献   

6.
彩色小麦花青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是全谷物产业化和营养主食化的理想载体。青研紫麦 1 号是由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而成的紫粒小麦新品种,2022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 20226030。该品种以育种田边自由生长的籽粒较小、深紫的秃头紫麦为母本,以全国超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当家品种济麦 22 作父本,经系统选育而成。其早熟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水平高,粒色较深、布色均匀,既可以作为特殊用途小麦品种进行产业化开发,又可以作为优良亲本进行彩色小麦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7.
龙辐麦194 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团队利用核辐射诱变垦红17/ 龙辐06K508杂交组合F1 种子,后代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2 年6 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黑审麦20220004。该品种具有中筋、高产、抗病和广适应性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春麦区推广种植。详细介绍了龙辐麦194 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珍麦 188 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通过湖北鄂州、河南长葛两地穿梭选择育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4 年 1 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 20243005,适宜在湖北省全省范围种植。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前期发育稳健,能很好地解决湖北大多数品种抗寒性差和早穗问题,同时可以在河南繁种。对珍麦 188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进行介绍,并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认清形势 调整对策 加快我省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利用现状 “九五”期间,我省在小麦育种上做了重要调整,把品种品质和产量列为同等重要位置,提出“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对一些品质特别优良的品种,只要产量与对照持平或接近,就优先考虑审定。几年来,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先后审定了豫麦34号、豫麦47号等13个优质麦品种,其中豫麦34号、豫麦47号、豫麦50号在全国举办的农业博览会上获得过大奖,  相似文献   

10.
济儒麦 19 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千禾麦 17 为母本、良星 66 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21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 20210012。该品种高产、稳产、广适、抗倒、粒重高。对济儒麦 19 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抗逆性,特别是选育的体会进行总结分析,以期能为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高效选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群喜麦4号由河南省新农种业有限公司选育,于2011年5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03。群喜麦4号在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异,具有产量高、耐病性强、适应性广、株叶型好,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亚麦1号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520。从植物学特征、产量表现、抗逆性、品质等方面介绍了小麦新品种亚麦1号的特征特性,提出针对性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宛麦788是南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麦54为母本、周麦16为父本做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适合河南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该品种202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又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大省,稳定并逐步增加优质小麦生产面积并提高产量对于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战略储备具有重要意义。顺麦6号为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35。介绍了顺麦6号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从精细整地、适期适量播种等方面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迅速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淮麦29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麦29系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淮麦20/绵阳04254通过有性杂交,连续单株选择选育而成的一个综合性状优良、产量水平突出的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10.  相似文献   

16.
高产稳产、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70是以BPT06068为母本、良星6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于2020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200005。对该品种的亲本特点、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其产量表现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西南 11 号是利用蓝粒标记小麦隐性核型不育系 12L8016 与恢复系川 14 品 16 配制的杂交组合,2 年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3664.54kg,比对照渝麦 13 增产 9.43% ;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3717.12kg,比对照渝麦 13 增产 7.27% ;异地制种最高产量达到 8173.5kg,克服了杂交小麦制种产量低的缺点。2021 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麦 20210001,定名为西南 11 号,适宜于重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皖麦36是安徽省萧县农科所用萧农12×皖鉴7924F5为母本、鲁麦一号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92年育成。1997年8月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皖麦36(原代号萧农8523)。产量表现1996年在安徽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44...  相似文献   

19.
陕禾192是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麦课题组于2004年用郑麦366作母本、陕农981作父本,配制郑麦366/陕农981杂交组合,2005年用(郑麦366/陕农981)F1作母本、郑麦366作父本,配制郑麦366/陕农981//郑麦366回交组合,采用有限回交育种法,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优质、强筋、多抗,适宜在陕西省关中灌区种植,2018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许农5号是许昌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5005;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7010。在河南省及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生产试验中均比当前黄淮麦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对照品种产量高出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