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HRL及其受体GHSR基因多态性与鸭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分析GHRL和GHSR基因部分SNP和单倍型与鸭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性.试验以三水白鸭为材料,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GHRL基因C-729T、T+985C和GHSR基因T404C、G3427A共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构建单倍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792T与21、28、35和49日龄体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腺质量显著相关(P<0.05),CT基因型杂合子优势明显;T404C与腿肌和脾脏质量显著相关(P<0.05),TT基因型个体均值显著高于CC和TC型个体;G3427A与35日龄体质量、49日龄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和翅质量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是较为优势的基因型;T+985C与各生长、屠体性状都不相关(P>0.05).所构建的单倍型与单个SNP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这3个SNPs是鸭生长和屠体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京海黄鸡GH基因与生长、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影响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GH基因的5个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H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GH基因外显子4上发现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基因型.统计结果显示,公鸡的活重、脾重、肝重、头重、脚重、腺胃重、肌胃重、腿肌重和半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呈现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最高.母鸡的脾重、肝重、脚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余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可以将该突变位点作为京海黄鸡进行生长、屠体性状筛选的候选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SSCP对296头成年大通牦牛MyoD1基因(GenBank登录号:NC_007313)外显子3全序列及3'UTR部分序列进行SNPs筛选,并将筛选到的突变位点与牦牛五项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3'UTR 1976 bp处检测到1个新突变,突变由C→T的转换造成,由此产生3种基因型:CC、CT、TT。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大通牦牛体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CC基因型个体的胸围、体重显著高于CT、TT基因型个体(P<0.05),CC、CT基因型个体的体斜长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对体高及管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脂肪量和肥胖相关(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基因多态性及其对鸡屠体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DNA测序检测鸡FTO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中的LSD法分析FTO基因多态性对和盈黑鸡屠体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TO基因第5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上各检测到一个SNP位点,分别为g.57337C>A和g.64757T>G突变。g.57337C>A突变形成AA、AB和BB 3种基因型,g.64757T>G突变形成TT、TG和GG 3种基因型。g.57337C>A位点对和盈黑鸡屠体重、宰前活重、头重、胸肌重、腿肌重上、肝脏重、心脏重7个屠体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8,10,16周龄体重影响显著(P<0.05)。g.64757T>G位点对和盈黑鸡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屠体重和翅重5个屠体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16周龄体重影响显著(P<0.05)。说明FTO基因g.57337C>A...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6.
根据山羊A-FABP mRNA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南江黄羊A-FABP基因部分外显子3、内含子3和外显子4序列,利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寻找南江黄羊A-FABP基因的多态性,采用PCR-RFLP的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南江黄羊A-FABP基因第3内含子和第4外显子序列上分别发现T143C和T546C2个点突变位点,其中T546C位点为同义突变,这2处突变各自产生3种基因型CC、TC和CC,χ2检验显示,这2个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且在南江黄羊群体中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显示,T143C位点TC基因型公羊个体的成年胸围显著长于TT型(P〈0.05);T546C位点CC基因型公羊个体的周岁体长显著长于TT基因型(P〈0.05),TC基因型母羊个体的6月龄体质量和胸围均显著长于CC基因型(P〈0.05),其余生长性状在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南江黄羊A-FABP基因第3内含子和第4外显子多态性可能对个体生长性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京海黄鸡IGF-Ⅰ基因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研究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Ⅰ基因5′非编码区和第1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IGF-Ⅰ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发现1个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活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由此推测,可以将IGF-Ⅰ基因作为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8.
京海黄鸡IGF-I基因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作为研究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I基因5'非编码区和第1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I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IGF-I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发现1个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活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由此推测,可以将IGF-I基因作为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基因在黔北麻羊中的遗传多态性,进一步揭示FABP3基因与黔北麻羊生长性状间的关联性,为今后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黔北麻羊的生长性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120只6月龄黔北麻羊为试验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FABP3基因全部外显子区的遗传多态性,并与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黔北麻羊FABP3基因第5外显子和3′非翻译区筛选出2个SNPs位点,分别为g.13665051C>T和g.13664737G>A,其中g.13665051C>T位点为同义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CC、CT和TT,g.13664737G>A位点产生3种基因型:GG、AG和AA,卡方(χ2)检验结果显示,这2个SNPs位点处于中度多态且在黔北麻羊群体中均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显示,g.13665051C>T位点中CT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斜长、胸宽和管围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个体(P<0.05);CT基因型个体的胸深、胸围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g.13664737G>A位点中不同基因型的生长性状指标均未达到差异显著(P>0.05)。因此,推测黔北麻羊FABP3基因外显子5的g.13665051C>T突变位点可能是影响个体生长性状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促卵泡激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产蛋性状、蛋品质及孵化性能的关系,为选育高生产性能的种鸡提供新的分子标记。【方法】以129只拜城油鸡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混池重测序技术筛选SNPs位点,采取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相关位点分型,通过SPSS 26.0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进行FSHR基因多态性与拜城油鸡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结果】FSHR基因外显子1上存在2个SNPs位点:SNP1(g.7640519 C>A)、SNP2(g.7640639 T>C);外显子4和5上分别存在1个SNP位点:SNP3(g.7692270 C>T)、SNP4(g.7698478 A>G);外显子10上存在3个SNPs位点:SNP5(g.7716725 G>C)、SNP6(g.7715900 A>G)、SNP7(g.7716470 T>C),除SNP6外,检出率均在90%以上。SNP1位点仅检测到2个基因型:CC和CA,CC为优势基因型;SNP2、SNP3和SNP7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TT、TC和CC;SNP4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AA、AG和GG;SNP5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CC、CG和G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NP2位点CC基因型个体开产日龄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个体蛋重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入孵蛋死胚率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SNP3位点TT基因型个体蛋壳厚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SNP5位点CG基因型个体300日龄总产蛋量极显著高于CC和GG基因型(P<0.01),300日龄平均蛋重和开产蛋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开产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个体蛋壳厚度显著低于CC和CG基因型(P<0.05)。SNP7位点TT基因型个体开产蛋重和个体蛋重均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5),蛋白高度和蛋黄重均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哈氏单位值极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P<0.01)。【结论】FSHR基因SNP5(g.7716725 G>C)位点CG基因型可作为影响拜城油鸡产蛋性能的标记基因型,SNP7(g.7716470 T>C)位点TT基因型可作为影响拜城油鸡蛋品质的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Six1基因是调控肌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基因。为研究Six1作为肉鸭生长发育候选基因的可行性,本实验以42日龄大型肉鸭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肉鸭Six1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对所检测到的多位点组成的基因型与肉鸭屠体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鸭Six1基因的编码区第729 bp处存在C→T突变,属同义突变,该突变位点在大型肉鸭群体中表现为AA与AB 2种基因型。肉鸭AA和AB基因型间,胸肌重、腿肌重和其他屠体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鸭Six1基因第2外显子区没有适用于遗传标记的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RFLP法检测96只荆江麻鸭THRSPα基因内含子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多态性与屠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本试验群体中未检测到AA基因型,仅有CC和CA2种基因型。其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0.9792,为优势等位基因。χ2检验表明,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结果表明:荆江麻鸭THRSPα基因内含子多态位点CA基因型个体活重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C基因C型个体全净膛率、胸肌率和瘦肉率极显著高于CA基因型(P0.01),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3)
以从江香猪母猪为研究对象,选取卵泡刺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作为影响从江香猪繁殖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测序技术,对从江香猪母猪的FSHβ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寻找与繁殖性状相关联的遗传标记。结果表明:在受试群体中,发现FSHβ基因第2外显子86 bp处发生C/T突变,该突变为同义突变,产生3种带型,分别命名为TT、CT、CC基因型。关联性分析显示:在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中,TT基因型均比CC、CT基因型多,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初产母猪总产仔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66头,差异显著(P0.05),经产母猪的产活仔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95头,差异显著(P0.05);对于乳头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38对,差异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发现,等位基因T对从江香猪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为正效应,TT基因型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的估计育种值分别为0.87、1.03、0.72。总体上,TT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对从江香猪母猪的繁殖性状数量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选育过程中可注重TT基因型个体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三穗鸭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SNPs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以60只三穗鸭为研究对象,采用PCR结合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三穗鸭MyoG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SNPs与屠宰性状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MyoG基因中共发现6个SNPs:g.1 131CT位点、g.2 186GA位点、g.2 204GA位点、g.2 920GA位点、g.2 962CT位点和g.2 977GC位点,SNPs与屠宰性状的关联性分析表明,g.1 131CT位点影响胸肌率,g.2204GA位点影响体重和全净膛重。挑选与单个SNP位点有显著影响的性状进行多基因聚合(互作),结果显示,不同聚合基因型对体重和全净膛重有显著影响,对胸肌率无显著影响,试验群体中CTGA型个体的体重和全净膛重均值最小,TTGA型个体的体重和全净膛重均值最大。可推测TTGA聚合基因型具有更佳的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MC3R基因为鸡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旨在探讨其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的影响。运用PCR-SSCP方法结合测序技术,检测了MC3R基因在京海黄鸡群体中的多态性,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MC3R基因CDS序列检测区内,引物MR2、MR3和MR8扩增的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中引物MR2和MR3扩增片段均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形成AA、AB、AC 3种基因型和EE、EF、FF、EH 4种基因型,引物MR8扩增片段只存在1个SNP位点,形成了KK、KL和LL 3种基因型;检测到的5个SNPs位点分别为CDS区C160A、G192T、C273T、G310A、G762A突变。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R2位点对京海黄鸡各屠体性状(除腹脂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MR3位点各基因型(排除个体数少于3的基因型)屠体性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推断MR3位点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MR8位点对京海黄鸡屠体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全净膛质量、半净膛质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活体质量和腹脂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MR2和MR8 2个位点的效应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2个位点组合基因型对所有屠体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其中AB/KK基因型组合为有利基因型组合,AA/LL基因型组合为不利基因型组合。因此,本研究可为京海黄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有利于加快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选择的育种进程,同时通过本研究可推测MC3R基因对家禽的屠体性状具有很大的遗传效应,为家禽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230头荷斯坦奶牛,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对FASN基因3'-UTR区和外显子部分片段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突变位点与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片段中,检测到3'-UTR区存在一个C→T碱基的置换突变(g.51403203CT);该突变位点为Bam HⅠ酶的自然酶切位点,酶切后存在CC、TC、TT三种基因型,TT基因型的乳脂率和脂蛋白比显著高于TC基因型、CC基因型(P0.05),而三种基因型间乳蛋白率和305 d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FATP1和TBC1D1基因在禽类糖类代谢和脂肪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家禽选育过程中可作为影响屠宰性能的候选基因。为了提高鹌鹑的屠宰性能,本试验选择145只鹌鹑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非探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的方法对其进行FATP1和TBC1D1基因分型,并与屠宰性状(活重、屠体重、腿肌重、胸肌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胸肌率、腿肌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ATP1基因有一个多态位点存在AA、AG、GG 3种基因型,AA基因型鹌鹑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胸肌重显著高于AG、GG基因型(P0.05),且AA基因型鹌鹑的屠宰性能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鹌鹑;AG、GG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AA基因型鹌鹑的胸肌率高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GG基因型腿肌率高于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TBC1D1基因在变异位点处存在TT、TG和GG 3种基因型,TT基因型鹌鹑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重均显著高于TG基因型(P0.05);TT基因型鹌鹑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胸肌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TT基因型鹌鹑的腿肌率、胸肌率均高于TG基因型和GG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AA、TT基因型有可能是影响朝鲜鹌鹑屠宰性状的主效基因型,在选种中可作为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阐明骨形态发生蛋自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l5,BMP15)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之间的关系,为鸡繁殖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61只邵伯鸡母系BMP15的基因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的关系.发现BMP15基因外显子1序列中存在3个多态位点C397T、A474G和C594T,其中C397T位点C→T的突变使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经RFLP检测,3个多态位点均发现3种基因型.x2检验表明,邵伯鸡母系在这3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这3个位点的多态性与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397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T型个体(P<0.05),TT型个体的300日龄产蛋数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05) ;A474G位点AA、AG和GG型个体间的各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 ;C594T位点CC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CT与TT型个体.3个位点的合并基因型TTAATT对开产日龄、开产体质量、开产蛋质量、300日龄平均蛋质量、300日龄产蛋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于邵伯鸡母系而言,TTAATT是最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BMP 15基因合并基因型TTAATT可以作为邵伯鸡母系产蛋性状潜在的DNA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实验旨在分析KPNA7基因多态位点在地方猪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选择90头健康经产松辽黑猪母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KPNA7基因的SNP位点,SPSS 26.0软件分析KPNA7基因的SNP位点多态性与松辽黑猪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在松辽黑猪KPNA7基因第9外显子和第4、8内含子共发现6个SNP位点,其中在KPNA7基因第4内含子的g.385302 T>C发现TT、TC、CC 3种基因型,g.385256G>A和g.385248G>A存在连锁突变,均检测到2种基因型:GG、GA;在第8内含子的g.372731A>G发现3种基因型:AA、AG、GG,g.372629C>T处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T、TT。KPNA7的突变位点均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PIC)计算显示,KPNA7的突变位点均为中度多态(0.25C.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3周龄重、断奶重显著高于TC、CC基因型个体,TT、CC基因型个体的乳头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SNP与家兔生长性状的关联性。采用DNA池、PCR-SSCP方法对家兔IGF1基因的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在家兔IGF1基因的外显子3中检测到1个SNP位点T365C,表现为3种基因型:TT、TC和CC。IGF1基因不同基因型与家兔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新西兰兔TT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28日龄体重均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个体(P<0.05);比利时兔TT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90日龄体重和初生至90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TC和CC基因型个体(P<0.05);其余品种的各生长性状指标在该位点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IGF1基因可能是影响家兔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T365C位点有望作为提高家兔个体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