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沙棘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中国沙棘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棘Hippophae rhanmoides L-叶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I),2α-OH-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Ⅱ),L-2-0-CH3-肌醇(L-2-0-methyl-inositol,Ⅲ).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中国沙棘叶中分离得到,2α-OH-熊果酸,L-2-0-CH3-肌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对青钱柳悬浮培养细胞三萜酸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单体三萜酸,经高分离度快速液相-飞行时间质谱(RRLC-TOF/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分析,分别被鉴定为2α-羟基齐墩果酸、2α-羟基熊果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其中2α-羟基齐墩果酸和白桦脂酸是首次在青钱柳中得到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3.
沙棘叶槲皮素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阮栋梁  王晖  李和 《沙棘》2003,16(1):26-28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黄酮类成分,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4.
沙棘叶子中黄酮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阮栋梁  王晖  李和 《沙棘》2002,15(4):32-34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聚胶柱层析,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黄酮类成分,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5.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黄酮类成分,进一步分离得到4,4′-二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6.
沙棘叶中甾醇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阮栋梁  杨晓静  李和 《沙棘》2004,17(2):18-21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硝酸银-硅胶制备薄层层析,从沙棘叶的乙醚提取物的不皂化物中,分离得到了三种甾醇,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沙棘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  叶蓁  李教社  宋玉乔  路平  杨银京  卢萍 《沙棘》2004,17(4):28-29
为了研究中国沙棘叶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黄酮化合物:山萘素-3-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甙(kaempf-erol 3-β-D-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1),异鼠李素-7-0-鼠李糖-3-0-葡萄糖甙(cisorhamnetin-7-0-rhamnose-3—0-glucoside,Ⅱ).结果表明山萘素-3-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甙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阮栋梁  陶海荣  李和 《沙棘》2004,17(1):24-27
利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从沙棘叶子中分离并鉴定出黄酮类成分,进一步分离得到4,4'-二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HPLC流动相体系和色谱柱对熊果酸、齐墩果酸分离测定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复合设计,以分离度和分析时间为响应值,对熊果酸和齐墩果酸HPLC分离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甲醇与水相的体积比、水相中磷酸的体积分数、流动相流速及柱温)进行多重响应优化,建立了有效、快速的分离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HPLC方法。结果表明,在210 nm的检测波长下,用Shim-pack ODS-CLC(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水溶液体系,甲醇与水体积比为91.7∶8.3,磷酸体积分数为0.05%,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21℃,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可以在23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分离度达到1.739。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强化溶剂提取姜味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得率为指标,对超声波强化溶剂提取姜味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与溶剂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超声波强化提取的最佳条件是:体积分数90%乙醇,固液比1:15,功率为360 W,频率40 kHz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20 min,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得率为0.732%;回流提取工艺的最优参数是:固液比1:15,90℃回流提取2次,每次30min,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得率为0.706%.超声波强化溶剂提取姜味草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较溶剂回流提取法工艺简单,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沙棘果加工分离物营养成份分析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星  闫洁坤 《沙棘》1995,8(3):34-35
在沙棘加工过程中,沙棘果可分离成沙棘果汁、果肉、果皮渣和籽四个部分。对这4个部分进行营养成份分析后结果表明,作为沙棘加工中的废弃物果肉和果皮渣中黄酮、胡萝卡素和果胶等有效活性成份含量均高于果汁沙棘籽。因而对残渣的合理利用是当前沙棘加工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从满山中提取分离出一种三萜类成份,通过理化鉴定及光谱分析,确定为齐墩果酸,为国内首镒发现。并对其含量进行动态积累的研究,以筛选出最佳采集时节。  相似文献   

13.
沙棘叶中烃类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阮栋梁  王晖  李和 《沙棘》2003,16(2):18-20
应用柱色谱和制备薄板的分离技术,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以NBS标准质谱图对照为主要的定性手段,对山西省五台县产的沙棘叶中不皂化物的烃类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研究。在实验中检出了沙棘叶中含有角鲨烯,并且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14.
岩木瓜根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柱色谱技术对岩木瓜根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及质谱鉴定了化舍物结构.从岩木瓜根皮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1)、蒲公英赛酮(2)、蒲公英赛醇(3)、2α-羟基齐墩果酸(4)、齐墩果酸(5)、β-谷甾醇(6)、...  相似文献   

15.
沙棘挥发油化学成份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锦明  张鞍灵 《沙棘》1995,8(3):25-28,33
沙棘挥发油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及芳香气味的浓缩物。迄今已从中国沙棘、鼠李沙棘及肋果沙棘中鉴定了200多种挥发成份。本文综述这三种沙棘主要挥发成份及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刺玫果提取物中总三萜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TLC法对刺玫果提取物总三萜酸中的熊果酸进行定性分析;采用UV法对刺玫果提取物中的总三萜酸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HPLC法对刺玫果提取物总三萜酸中的齐墩果酸、熊果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UV法中齐墩果酸在1.75~15.75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0%(RSD1.23%);HPLC法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在0.1~1.1μg(r=0.999 7)、0.024~0.768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4%(RSD 1.44%)、100.54%(RSD 0.45%)。3批刺玫果提取物中总三萜酸平均为8.62%,齐墩果酸平均为0.273%,熊果酸平均为0.534%。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刺玫果提取物中总三萜酸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该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沙棘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原为野生,适应性强,耐干旱、盐碱、抗严寒高温。在荒山荒滩和瘠薄河谷均能正常生长。50年代以来,西北、华北部分黄土高原和风沙地区,作为保土固沙树种广为种植,沙棘果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多种氨基酸、脂肪酸、果酸及多种无机元素等。又是防风、固沙、保土、护岸和改良土壤的树种,有很高的栽培价值,本人在多年的育苗实践中,总结出了沙棘育苗的最佳方法,现介绍如下:l果种沙棘为小坚果、果期9~10月,果实成熟后呈红色或桔红色。应及时采摘,晒干,搓去果皮即得…  相似文献   

18.
不要盲目引种未经鉴定的大果沙棘用于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刺大果沙棘比中国普通沙棘有很多优点,如1989年开始培育、1994年通过专家组鉴定、辽宁省科委列为重点推广成果的辽阜1号、辽阜2号,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仅技顶有刺,余无刺或仅有少量软刺;二是果大产量高,是中国沙棘最大果区陕西黄龙所产沙棘果实的2.8倍,产量是普通沙棘的7倍~8倍;三是果柄长0.3cm~0.4cm,比中国沙棘增加了1倍,果皮比较厚。这三项优点,恰恰解决了中国现有沙棘最令人困惑的三个难题,给采摘操作带来了极大方便。另外,无刺大果沙棘还具有优质、抗病性强、适生面广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沙棘叶黄酮甙元类成分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军宪  王启祥 《沙棘》1997,10(3):33-34
从沙棘叶中分离得两种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分别是异鼠李素和槲皮素。以上两种成分均为首次由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沙棘醋因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无机盐、黄酮、胡萝卜素等生命活性成分,是果醋中的珍品,倍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目前沙棘醋的生产工艺中酒精发酵阶段基本都采用产酒干酵母,沙棘的特有风味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另外,为加快生产普遍采用较高的发酵温度,使沙棘果富含的水溶性维生素不易很好保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利用从沙棘果表面分离的单一酵母菌原汁发酵法酿造产生酒精、利用恶臭醋酸杆菌的混合变种菌对沙棘果酒进行醋酸发酵制作沙棘醋、对制作出的沙棘醋进行勾兑等新方法,从沙棘果上自行分离纯化并经过DNA测序鉴定的产香酵母作为酒精发酵的酵母菌种,采用低温发酵工艺,研究一种沙棘醋生产的新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