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枯斑盘多毛孢菌粗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松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n Desm.)培养液粗提物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赤枯病菌培养液中有致病物质即毒素存在,该菌在PD培养液中能达到最大产毒量;松针浸出汁对毒素的产量和致病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15天的培养液有较高的致萎蔫的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致萎活性没有较大的提高。该毒素是一类极性较大的非蛋白类物质,能用甲醇将其从培养液中较好地提取出来。pH值对毒素粗提液致病活性无显著影响,毒素粗提液中活性成分能被活性碳吸附。  相似文献   

2.
松针褐斑病菌致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小麦粒固体培养基和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培养松针褐斑病菌,其培养物粗提液可以使湿地松、马尾松和黑松针叶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说明松针褐斑病菌在生长吕能产生并分泌出对植物组织有毒素作用的物质,这种有毒物质(毒素)可能是松针褐斑病菌致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该毒素物质具有非寄主专化特生,应用乙醇脱水沉淀法将其分为非蛋白质部分和蛋白质部分,驻非蛋白质部分能使松针褪绿、使蕃茄苗、烟草苗萎蔫,可见毒素物质是非  相似文献   

3.
肉桂枝枯病菌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肉桂枝枯病病原菌毒素研究的首例报道。生物活性测定显示,病菌知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导致内桂嫩梢萎蔫和叶盘褐变坏死的致病毒素。改良Frie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和PD液体培养基青止培养为较好的产毒培养方式。病原菌毒素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除肉桂外,还对香樟、马尾松、薇苷菊、卤地菊和番茄等植物具有致萎活性,毒素为弱酸性(pH5.4),对冷、热稳定性强,极性较大,易深于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丙桐及乙酸乙酯,部分溶于氯仿,基本不溶于乙醚。研究表明毒素为非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类大分子物质。含毒滤液可能含有糖醛类物质,其致毒活性经乙醇和丙酮纯化后有所增强,经HPLC分离出的组分I可能为毒性成份。肉桂叶盘经毒素处理后,其相对电导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感病的本地桂比抗病的大叶青化桂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榉树枯萎病菌毒素的致病能力,对榉树枯萎病菌毒素进行了提取及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毒素滤液的生物活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榉树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于榉树幼苗的致萎性。通过对培养液种类、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方式、培养环境酸碱度以及光照与否6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使用改良Czapek培养液,在25℃下,持续光照,连续振荡,p H为7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多的毒素。毒素对榉树的胚根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毒素的浓度越高,抑制作用就越明显。不同浓度的毒素滤液处理对榉树幼苗的致萎作用不同,浓度越高致萎性也越强。  相似文献   

5.
体细胞离体培养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新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尾叶桉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病原菌活体接种与添加致病毒素二种方法进行了离体条件下抗青枯病细胞无性系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致病毒素为抗病愈伤无性系选择压力时,所需致病毒素提取液的加入最适浓度为130 m L/L培养基,最适选择时间为培养后15 天;三种活体接种法选择抗病愈伤无性系时,培养基混菌法较为切实可行,加入浓度为50 m L/L菌液培养基为宜,选择时期为培养后10~12 天。愈伤组织的继代年龄对选择剂的加入量与选择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以接种后培养3~5 天的材料作为选择对象较好。  相似文献   

6.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株溃疡病菌株及其亚硝酸盐诱变菌株、异核体菌株接种苹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溃疡病菌致病力变异可由亚硝酸盐诱变、异核体产生。强毒株的nit株致病力分化差异显著,可产生较野生菌株毒力更强的株系;弱毒菌株的nit株致病力分化差异不显著,致病力均较野生菌株弱;异核体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不显著,平均毒力比亲本菌株小,有的与强毒亲本致病力差异显著,无“异核体优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致病力的测定筛选出两株强致病力核桃基腐病菌菌株HA-1和KY-S,通过对酶活性的分析,研究证实核桃基腐病菌均能分泌4种细胞壁降解酶(CWDEs):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素酶(Cx)。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核桃基腐病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以蔗糖为碳源时,菌株分泌的各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较高。在4种培养基中,达到各酶活性高峰的时间仅为3d。在蔗糖培养基中,核桃基腐病菌产生的Cx最大酶活性为1495.5mU/mL,明显高于其他3种酶,且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产生的Cx。但在树皮为碳源的培养基中Cx的活性最低。在CMC为碳源的培养基中PG、PMG的活性最高,分别为826.5mU/mL和661.3mU/mL,此外,以果胶为碳源时产生的PMG的活性最高为1068.0mU/mL。  相似文献   

8.
病原菌毒素对植物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原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一向被认为是致病的重要因子,然而对毒素致病作用的确定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毒素在一般生物测定中表现出来的对植物组织的伤害与破坏作用并不一定代表其具备致病力的密切相关,但是对于具体毒素在相应病种中的作用程度及对致病力的贡献大小还需要一些更严格的试验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9.
松树枯梢病菌的致病性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其变异方面主要表现在侵入途径及致病力上,但关于侵入途径的问题,各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综合分析表明,松枯梢病菌可能从气孔、伤口和无伤嫩叶、嫩梢上侵入。松枯梢病菌致病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菌株对同一寄主的致病力不同,同一菌株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致病力的差异与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基因型等有一定的相关性。我国松枯梢病菌的致病性发生了多大的变异,与国外类群的  相似文献   

10.
人参锈腐病菌产孢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 Scholten的产孢条件,在室内不同培养条件下对人参锈腐病菌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分生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 25℃;厚垣孢子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0~20℃,最适为15℃.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适宜pH值为5~7,最适pH值为6.不同碳源上病菌均能产生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对分生孢子的产生促进最大,但不同的碳源对厚垣孢子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分生孢子在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量产生,在缺氮培养基上不产生;厚垣孢子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均能产生,在酵母膏培养基上产量最大.不同培养基中,在人参根培养基上分生孢子产生所需时间短,产量高;厚垣孢子在PDA和基础培养基上产生所需时间短,产量高.光照条件对分生孢子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厚垣孢子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从油橄榄青枯病菌保存的菌种配制的细菌悬浮液,接种在含有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培养基时,发现菌落形态有白色、白色中间带淡红色和深红色等不同类型。经过生理生化测定所得结果不同菌落形态的反应是一致的,但其致病力有显著的差异:白色或白色中间带淡红色的菌落致病力高,深红色菌落致病力弱或不致病。  相似文献   

12.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致病机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竹枯梢病病原为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病原菌在10%毛竹煎汁蔗糖培养基(B+S),25℃,12小时明暗交替条件下培养40 ̄50天孢子量最多。病原菌分泌的毒素是一种还原性多糖,是致病的主要成分,在20℃ ̄25℃、振荡、连续黑暗和pH6条件下培养12天产毒最多。病害的发民气候和竹林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实施清除病原,隔断侵染源、钩梢、垦复  相似文献   

13.
为防治松褐天牛筛选致病性强的白僵菌菌株,把来自不同寄主的14株球孢白僵菌分离、纯化后,分别接种在PDA和松褐天牛虫体培养基上进行生长速度,产孢能力测定,从中选出8株培养性状好的进行致病性试验。再选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B1和B2生产高孢粉,用于做室内对松褐天牛致病力及防治方法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B1致病力优于B2,注射菌液法的防治效果优于撒菌粉法  相似文献   

14.
古柏赤枯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增普  丛生 《林业科学》1996,32(1):44-49
经Koch's法则检验证明,AlternariatenuisNees(细链格孢霉)是北京地区古柏赤枯病的病原菌。它引起古柏针叶及嫩梢的大量死亡。2—3年生桧柏及侧柏苗经人工接种证明,该病菌有较强的致病力,它还侵染某些种类的杨树。该病潜育期为5—6天。对病菌生物学特性也作了研究。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F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适pH值为6;葡萄糖、淀粉、蛋白胨、谷氨酸为该菌纯培养的优良营养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州、佛山、雷州半岛等地栽植的托里桉(Eucalyptus torelliana)叶片常出现大量黄斑和焦枯,严重的植株如被火烧,发病率高达80%。1981—1983年,我们对该病进行了定株观察、病原鉴定和病菌在不同组合培养基上的致病力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危害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文对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Leptographium yunnanense的危害机理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L.yunnanense在与小伴随侵入后,产生致病毒素对寄主树林进行危害,从而辅助纵坑切梢小蠹成功定殖于寄主树木内,该毒素在低浓度条件下仍维持一定的致病力,进一步表明伴生菌在小蠹虫成功蛀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接种用松材线虫分离种群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10月以来开展了“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育种技术的开发”的项目工作,为选拔马尾松松材线虫抗性候补树,确保接种用的松材线虫虫源,对松材线虫分离种群的繁殖、致病力和增殖能力作了研究。对不同地区采取由松材线虫致死的19棵当年枯死木样品,用贝曼漏斗法从中分离出19个松材线虫分离种群,在25℃条件下,成功培养16个分离种群。在2a生黑松苗上进行接种,测定松材线虫的致病力。55d后在野外试验区的感病率为26.1%~97.6%,大棚试验区的感病率为84.4%~100%,野外与大棚内的加权平均感病率差20%以上,显示出松材线虫致病力由气温增高和土壤干燥而增强。分别对16个分离种群以相同的接种头数在PDA培养,其繁殖面积的快慢不同;以大量繁殖为目的,在同量的小麦培养基中以相同的接种量,各自的繁殖量也不同,每培养皿的繁殖量为98万~176万头。根据试验结果,选用致病力最强、繁殖力较强的广朱3B松材线虫分离种群作为接种用松材线虫的接种虫源。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栗疫病生物防治的基础信息,本研究根据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天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形成能力等培养特性,从韩国国立山林科学院树木病理研究室保藏的60个栗疫病菌菌株中筛选了2个弱致病力菌株,进行dsRNA检测、弱致病力菌株和强致病力菌株间的细胞融合试验。结果表明:2个弱致病力菌株(KCP-135和KCP-136)中均检测到了dsRNA,弱毒性菌株KCP-22和其他19个强毒性菌株之间的菌落形成明显的隔离带并沿着隔离带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而弱毒性菌株KCP-22和强毒性菌株KCP-9之间的菌落则呈现了显著的细胞融合现象,而且其细胞融合菌株的培养特性和转化dsRNA数量均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银杏黑斑病菌进行营养生长、产孢条件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病菌适宜的生长温度22~25℃,适宜的孢子萌发温度28~34℃,玉米粉培养基最适宜病原菌的生长,槐树叶组织培养基最适宜产生孢子。病原菌生长范围、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分别为6.0~9.0和7.0~8.0。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紫外线照射有利于孢子的形成。扑海因、保鲜克、代森锰锌完全抑制银杏黑斑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树木枝干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寄主上的24个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6个B.berengeriana菌株在不同抗性杨树上接种后的致病力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后是否形成愈伤组织是树木抗性的表现,也是真菌致病力大小的表现;B.dothidea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表现为强、中、弱3种类型,中等致病力的菌株是优势类群;以杨树为接种材料,24个B.dothidea菌株的致病力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化现象,致病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华东(华南)>西北>华北(华中)>东北,即菌株致病力从我国南方向北方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苹果轮纹病菌和干腐病菌的致病力也呈现出南方菌株大于北方菌株的特点.从溃疡病菌株的致病力出发分析了5种杨树的抗病性,其结果与以往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