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生生态系统、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高,目前对重要养殖鱼类的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尚有大量野生种质资源未开展保护。水环境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对鱼类资源造成严重威胁。针对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序利用和合理保护南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根据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以往调查资料,对南海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南海北部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保护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存亡休戚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立足我国渔业生物多样性现状,针对我国渔业生物过度开发和保护不足等难题,提出了通过开展渔业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来推动我国渔业生物多样性学科发展的思路,详细阐述了DNA条形码在渔业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物种分类鉴定、生物多样性监测、外来物种评价、水产品市场监管、渔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展望了DNA条形码可以成为渔业生物区系研究、水域生态研究、电子分类技术以及宏DNA条形码新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呼吁扎实推进我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共享。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历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大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文章在综合论述国内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利用与保护研究基础上,侧重对鱼类多样性研究技术手段、参与国际合作的渠道及保护措施进行了概述,同时分析了生物技术在重要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现代渔业信息》2010,(12):37-37
11月4日,水科院东海所与在上海市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署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建立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口湿地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基地,利用东海所的科研优势开展九段沙湿地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调查、水环境调查、水生动物资源保育养护以及种质资源保存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帮助保护区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建立水生生物科普馆,开展面向社会的公益性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6.
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中的人工鱼礁建设,在建设海洋牧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从事人工鱼礁的工作20多年,现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体会。  相似文献   

7.
建设效果     
经过分析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广东人工鱼礁建设在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惜濒危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传举  赵镔 《水产学报》2023,47(2):029319-029319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中居于重心地位。但多种因素,尤其是法律规制的长期空位和缺失,导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长江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长江保护法》在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注重目标导向,并就搭建全流域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构筑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物资源监测以及深入推进禁渔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系统部署,为我国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需指出的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旧存在配套制度迟滞影响实效、迁地保护作用发挥不突出、多重执法主体造成状态混乱、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制度缺位等现实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快配套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进程、重视迁地与就地双重保护作用、完善长江流域综合执法体系、填补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漏洞等完善建议,以期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和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省渔业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河流两岸造纸厂、化肥厂、皮革厂、耐火材料厂等污染企业污水的排放.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更好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鱼类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渔业的持续发展,河南省渔业检测中心根据农渔环监发[2008]4号文件精神.对河南省内的重点天然渔业水域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鱼类物种多样性衰减原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近几年来对南四湖鱼类的调查,初步分析了南四湖鱼类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及掠夺性捕捞。要加强研究与保护南四湖鱼类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20年黄河口须子网生计渔业和生物组成周年监测数据,开展黄河口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评价须子网生产对黄河口渔业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口潮间带的渔业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记录61种生物,以鱼类和甲壳类居多。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组成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多样性水平以夏季7―8月较高,秋季10―11月较低;5―9月、10―11月组群分别具有较高的种类组成相似度。各类群的数量组成中,4―7月螺类数量居多,8月螺类和鱼类数量居多,9月鱼类数量居多,10―11月蟹类数量居多。鱼类是各调查月渔获的优势类群,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 (Liza haematocheila)为各调查月都出现的优势种。个体大小–频数百分比分布显示,黄河口潮间带是小型渔业生物以及多种幼鱼分布的重要区域。4―9月,渔获物的主体均由个体重量< 2 g的生物组成(44%~82%),鱼类以个体质量< 20 g为主,优势种类组成月更替明显。研究表明,开展须子网生计渔业调查和监测是采集黄河口沿岸咸、淡水交汇区潮间带包括鱼类补充群体在内的诸多渔业生物分布资料的有效途径。研究还表明,须子网渔业生产虽为黄河口沿岸当地传统的生计渔业,但其低选择性及在迁移通道的布设方式等易对渔业资源自然补充和增殖养护群体造成破坏,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幼鱼种类组成和出现季节特征,重点在夏季和初秋季对该渔业的网目和布设区域进行相应管控。  相似文献   

12.
商丘市渔业资源调查是《河南省渔业资源调查》的主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渔业资源调查》是省财政厅下达的科技专项,目标是在全面系统地开展河南省境内四大水系鱼类和其他主要经济动物区系与资源、水文、气候、水体物理和化学性状、饵料生物等生态基础调查的基础上,查明各水系生物与生态的现状,摸清渔业生物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渔业生产、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学》2012,(10):588
《南方水产科学》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类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渔业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养殖生态与健康养殖、渔业资源监测与养  相似文献   

14.
王娜  王诗成 《齐鲁渔业》2007,24(12):51-54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与生境之间的生态复杂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在内的所有物种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的过程。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个  相似文献   

15.
王小林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2):22-24,29
太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鱼类品种逐渐减少。进入90年代后,太湖捕捞强度不断提升,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迅速提高,水生生物平衡遭受严重破坏,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功能降低。本文从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的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保护太湖生物多样性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绪良 《齐鲁渔业》2004,21(9):34-36
分析了近40~50年来胶州湾海岸湿地退化的原因、过程以及海岸湿地退化对渔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认为海岸湿地退化导致胶州湾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受损,并且对珍稀鸟类保护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方水产》2012,8(1):90-90
1《南方水产科学》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类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水产渔业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养殖生态与健康养殖、渔业资源监测与养护、生物技术、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海洋牧场与渔业装备、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水产基础理论研究等学科的原创性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相似文献   

18.
《南方水产》2013,(1):80-80
1《南方水产科学》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类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渔业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养殖生态与健康养殖、渔业资源监测与养护、生物技术、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海洋牧场与渔业装备、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水产基础理论研究等学科的原创性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使渔业资源有向两极移动的趋势,导致渔业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和生物量随纬度的变化,后者表现为生物量平均温度(mean temperature of the biomass, MTB)的改变。为充分了解黄海渔业资源多样性、生物量及MTB的长期时空动态,本研究基于2000、2009和2018年每年秋季(10月)底拖网调查数据,选择生物量占比超过0.05%的种类作为黄海渔业资源的表征种类,结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遥感数据,对黄海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重要渔业生物的多样性时空分布及其与SST的关系,生物量及MTB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和2018年的表征种类分别为39、37和46种。2009年丰度的绝对优势种占比最高,而2000年丰度的绝对优势种占比最低。生物量占比方面,鱼类各年份占比均高于70%,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甲壳类占比由11.45%增至25%以上,头足类占比最小(<1%)且不断下降。在生物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方面,Berger-Parker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趋势相反,且未发现经向或纬向的变化趋势;Margalef丰富度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海域。SST与生物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线性关系(P>0.05)。MTB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且在34°N附近变化明显,黄海深水区低于近岸;MTB最小值出现在黄海北部,最大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南端。  相似文献   

20.
《南方水产》2014,(1):100-100
1《南方水产科学》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类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渔业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养殖生态与健康养殖、渔业资源监测与养护、生物技术、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海洋牧场与渔业装备、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水产基础理论研究等学科的原创性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