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心叶烟为试材,采用活体钝化法测定了三环己基氯化锡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光谱法分别测定了三环己基氯化锡对TMV、TMV-RNA及TMV-外壳蛋白(TMV-CP)的体外作用。活体钝化结果显示:500 μ g/mL的三环己基氯化锡对TMV的抑制率达到75.77%±0.11% (P<0.01);三环己基氯化锡与TMV体外作用30 min,电镜下观察,显示病毒粒体出现断裂现象,粒体结构遭到破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三环己基氯化锡对TMV-RNA具有体外降解作用;紫外光谱法测定结果表明,三环己基氯化锡对TMV-CP的体外聚合过程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病毒/细胞同步侵染体系筛选抗植物病毒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病毒/细胞同步侵染体系筛选3种植物抽提物抗TMV增殖及对叶绿体的保护作用,其中射干抽提物处理转染烟草细胞96h后对病毒增殖抑制率为76.0%,吴茱萸抽提物抑制病毒对叶绿体的破坏作用达到89.58%,筛选出了作用方式不同的抗病毒物质。用植物整株法和大田试验比较病毒/细胞同步侵染体系测定的结果相近,因此病毒/细胞同步侵染体系用以筛选抗病毒物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B8菌株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抑制作用及对番茄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菌株B8及其发酵液能抑制蜡状芽孢杆菌和TMV,发酵液与TMV体外混合后接种心叶烟对TMV的抑制率为87.52%;B8无菌发酵液喷施烟草NC89对其TMV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2.40%和58.91%。番茄预先喷施无菌发酵液、灌根和种子浸泡处理后接种TYLCV的处理,均能减轻TYLCV的侵染,其中灌根处理对TYLCV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抑菌蛋白粗提物与TMV混合后接种心叶烟对TMV的抑制率为42.50%;用发酵液稀释20倍液处理番茄种子能促进种子提早发芽、生根和番茄幼苗生长。菌株B8在培养过程中可分泌吲哚乙酸(IAA)。推测抑菌蛋白和IAA是菌株B8抑制病毒和促进番茄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有效拮抗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防资源,采用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烟草赤星病菌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对烟株的促生作用,验证菌株的产IAA能力,评价生防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从分离的65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5株烟草赤星病拮抗细菌,其中菌株YW-2-6对烟草赤星病菌拮抗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1.32%,初步鉴定菌株YW-2-6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YW-2-6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烟草靶斑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YW-2-6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防效为56.93%,且菌株YW-2-6对烟株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菌株YW-2-6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9年发现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烟草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明显减轻TMV侵染引起的症状以来,SA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1993年Gaffney进一步研究转基因烟草与TMV关系时,认为SA对烟草产生过敏性反应(HR)和系统抗病性(SAR)是必需的,弘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重要植物内源抗病信号分子之一。在研究SA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时,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其含量,但  相似文献   

6.
丁香酚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作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植物源化合物丁香酚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诱导作用,初步研究了丁香酚对接种TMV的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PR-1 、PR-3 、PR-5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处理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减轻烟草体内MDA的积累,提高PAL、POD和SOD的活性,增强 PR-1 、PR-3 、PR-5 基因的表达。表明丁香酚可提高植物的诱导抗病性,进而减轻TMV对烟草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抗病毒剂,以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为指标,利用半叶枯斑法对13种常见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毒活性筛选,并对筛选到的中草药进行了抗病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马蓝、玉簪、鸦胆子、白薇和苦木5种中草药的30μg/mL醇提取物抗TMV活性较好,抑制率均达70.44%以上,且高于8%宁南霉素水剂1 000倍液的抗病毒活性,其中马蓝醇提取物抗病毒活性最佳,抑制率可达90.70%。对马蓝醇提取物防治烟草花叶病毒机理的研究发现,0.5μg/mL马蓝醇提取物能够保护TMV侵染的烟草原生质体细胞形态完整;经马蓝醇提取物处理后,烟草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比清水对照组明显提高;20~50μg/mL浓度的马蓝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TMV病毒外壳蛋白的表达。推测马蓝醇提取物可能是通过保护植物细胞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植物源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Tpb55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生-NN烟测定Tpb55菌悬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钝化、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Tpb55菌悬液对TMV具有较好的钝化、预防和治疗效果,枯斑抑制率分别为96.15%、79.72%和65.71%。为进一步揭示Tpb55抗毒机理,选用易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实验材料,研究以Tpb55对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测定烟草中与抗病毒性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先用Tpb55菌液再接种毒液处理的烟株,对TMV的抑制作用优于先接种毒液再接种菌悬液处理,说明Tpb55对TMV的预防具有积极效果;不论在烟株接种毒液前或后,用Tpb55菌液处理烟株的叶片与只接种毒液的相比,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以接毒前Tpb55菌液处理的烟株活性水平最高。从本试验结果来看,Tpb55具较强的抗TMV活性,可通过直接接触钝化作用及诱导烟草抗病性提高来抑制TMV侵染。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从水母毒素中获取抗植物病毒物质的应用前景,采用半叶枯斑法、整株法和漂浮叶圆片法,对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 Kishinouye刺细胞毒素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白色霞水母刺细胞毒素对TMV具有很强的直接钝化作用,枯斑抑制率随钝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0.99 mg/m L毒素体外钝化TMV 30 min,枯斑抑制率达98.85%,将TMV与0.80 mg/m L毒素体外混合后立即接种,枯斑抑制率仍达89.57%;20~70℃之间,毒素对TMV的钝化作用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又表现出一定的高温耐受性,70℃下处理30min,1.33 mg/m L毒素对枯斑的抑制率为61.73%。毒素对病毒初侵染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可抑制TMV的增殖;1.93 mg/m L毒素处理接种TMV的叶圆片2 d后,对TMV的增殖抑制率为49.41%;但该毒素对TMV所致病害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该毒素还具有较强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与其抗TMV活性相关。表明白色霞水母刺细胞毒素抗TMV作用明显,其抗植物病毒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烟草根际生防细菌的生防机制,从重庆地区连作烟田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烟草疫霉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和对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细菌菌株P-72-10。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因组DNA的(G+C)mol%含量测定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该菌株菌落乳白色,能产生水溶性荧光色素,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菌体杆状、大小(8.1~16.2)μm×(1.8~4.8)μm,单端生鞭毛,不形成芽孢。The BIOLOG GN2 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该菌株基因组DNA的(G+C)mol%含量为 60.72 mol%。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假单胞菌属荧光假单胞杆菌多个菌株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HQ888871。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P-72-10鉴定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 fluorescens。平板检测拮抗代谢产物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蛋白质和结合Fe 3+的能力,但不能分解几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