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B. hyacinthina RBr)兰科;地方名:地螺丝、刀口药、连及草。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亦有分布。近年来,野生白芨受到严重的私挖滥采,其产量和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其价格却看涨。人工栽培白芨不仅可以获取效益回报,对野生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何首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各省区,部分省区有栽培。野生何首乌主产区在广西、河南、贵州,其次为云南、广东、湖北、湖南、江苏等地。目前,何首乌货源紧缺,人工栽培有广阔的前景。 在我国,何首乌除药用外,在化工、化妆品等方面需求逐年递增,因而  相似文献   

3.
<正>天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能,主治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其干燥块根为常用中药材。天冬过去基本没有栽培,以野生供药用,主要产于西南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分布零  相似文献   

4.
白芨为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在当前白芨产业发展处于低潮期的现实下,基于近几年白芨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综述了白芨种苗繁育、栽培、加工、内生菌分离应用、药用部位及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等6个层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白芨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白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了探明商洛野生白芨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促进商洛野生白芨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以料液比、时间、温度为主要因素,以白芨胶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云南文山、贵州赤水、陕西商洛三个产地野生白芨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的白芨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时间30min、温度80℃,三种产地的野生白芨以商洛野生白芨中白芨胶含量最高,达到1.33g,其中的白芨多糖含量达78%以上,表明商洛地区生长的野生白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黄精药食同源,用途广泛,约70%用于食品,30%用于医药和提取,集药用、食用、观赏、美容于一身,随着药用保健价值逐步提升,野生资源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栽培黄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前景。人工种植黄精主要集中在湖南、贵州黔东南和云南的昭通、文山等地,占黄精总面积的80%以上。西畴县区位独特,为北回归线“黄金十字带”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7.
<正>木里县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以川续断、党参、大黄、黄精、秦艽、重楼、贝母、大小白芨、金铁锁、冬虫夏草为主的中药材分布于广大林区和牧区。近年来,由于对野生药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私挖滥采,野生药材资源面临枯竭之危,部分野生药材面临灭绝之灾。我县每年野生中药材产量在100t左右,并呈下降趋势。面对越来越少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不少农牧民开始小规模  相似文献   

8.
白芨的栽培管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芨作为一种中药原料无论是在观赏方面还是在药用价值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地位。但是随着人们对野生白芨的大肆采摘,野生白芨的产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本文以提高白芨的生产量为目的,对白芨的栽培管理及应用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阐述,希望能提高人们对白芨的认知,同时促进人们大力发展白芨培育产业。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临沧地区野生药用白芨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并掌握其资源分布现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通常情况下,野生白芨,往往生长于丘陵、山溪谷边、林下湿地等区域。由此可知,在白芨栽培中,适宜选择背坡或潮湿地带。在腐殖质层面,应保证含量较高。在土壤层面,应保证疏松性。在排水层面,应保证便利性。探析白芨生长的气温条件,若气温在25℃以上,白芨根部生长较快,且块茎膨大明显。若气温在9℃以下,白芨就会进入休眠期。若气温在0℃以下,白芨块茎较容易出现冻伤及冻死状况。1.种苗选择在白芨种植中,若选用白芨组培苗栽  相似文献   

11.
浅论白芨的种植前景与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药用白芨都是使用的野生材料,但基于我国的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白芨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在多用途、药量多的经济背景下,一般的野生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由于之前对野生白芨资源的过度采摘,导致其数量骤然减少,造成社会需求与供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对此本文将基于白芨种植的重要性,对其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种植前景展开分析讨论,以期能给读者带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芨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以块茎入药,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主要以野生为主,近年来,野生白芨被大量的滥采私挖,产量逐年下降,品质有所降低,价格逐年上涨。通过探索人工种植技术,有利于保护野生白芨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药农收入。通过近5年的栽培试验,摸索出适宜巫溪县境的种植经验,以供相似生态地区药农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白芨以地下根茎干燥后可药用,性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为传统常用中药材。因市场需求量的逐渐扩大,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现已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该文主要总结了在冀中南地区白芨引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扩大了白芨种植区域,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近几年来,普洱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在普洱市开展了白芨新品种培育、种苗繁殖、规范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制定了一套切合普洱实际的"普洱白芨栽培管理技术",为提升普洱白芨规范化栽培技术水平,推进普洱白芨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  相似文献   

15.
贵州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贵州珍贵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通过实地踏勘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对贵州药用金线莲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生境观察分析、标本采集、活体保存、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观察记录以及分类鉴定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贵州药用金线莲主要有2种,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与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主要种类是金线兰,台湾银线兰(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为贵州兰科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种.金线兰与台湾银线兰的野生资源量均稀少,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大方天麻     
<正>天麻又名定风草、仙人脚等。原产于我国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天麻在我国具有二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主要用于镇痛、镇静和降血压等,是历史传统的名贵中药材。随着用药需求的增加,野生天麻远远不  相似文献   

17.
柳州种植野生石斛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药用石斛为上等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药用石斛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1];中医学认为石斛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镇痛之功效[2]。我国石斛资源丰富,多年来一直以野生为主,主产区云南、浙江、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因长期开发利用和生长环境发生变化,野生石斛资源明显下降,近乎枯竭[3‐4]。近年来国家一直支持野生石斛人工栽培试验,由于石斛生长发育对气候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柳州石斛人工栽培试验还处于初探阶段,因此对石斛生长的气候条件和柳州的气候进行分析,为柳州石斛种植提供气象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野生白芨人工规模化种植的需求,以本地紫花大白芨组培瓶苗为试材,总结了一套白芨组培苗驯化栽培技术,包括搭建简易塑料大棚、驯化基质配制、炼苗、出瓶、驯化栽培、驯化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芨是兰科植物之中最具有经济和药用价值的植物,由于其药用价值比较高,在赤水地区有野生白芨生长,说明赤水可以种植白芨。近年来,由于白芨产品市场看好,在赤水从2015年开始引种试验,初步取得成功。本文分析了在赤水气候条件下,白芨繁殖与栽培管理技术供种植企业和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立白芨的再生体系和优化抗性筛选的最佳条件,为野生白芨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以野生白芨种子为外植体,研究野生白芨种子在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和增殖以及不定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并利用梯度筛选出其对卡那霉素(Kan)和氨苄青霉素(Amp)的抗性。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 mg/L 6-BA+100 g/L马铃薯;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8 mg/L硝酸银+50 g/L马铃薯,诱导率高达95%;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 mg/L 6-BA+100g/L马铃薯。100 mg/L Kan和100 mg/L Amp为野生白芨遗传转化的最佳筛选压;培养过程中添加外源有机物可以有效地促进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建立了野生白芨种子的再生体系,发现了野生白芨种子的第3条发育途径——愈伤组织分化途径,并筛选出了适宜于野生白芨遗传转化体系的Kan和Amp筛选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