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照亮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27-130+135
通过比较不同质量类型土壤的团粒结构,可为基于团粒结构初步鉴别土壤质量提供一种参考。本研究比较了海南连作蕉园抑病型和导病型土壤的团粒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砖红壤还是沙壤,抑病型土壤>2.000 mm和>0.250~2.000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均比导病型土壤高,其中>2.000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差异更加显著;在0~<0.25 mm和0.25~2.00 mm粒级之间,抑病型土壤比导病型土壤含有更多大颗粒;二者在0~<0.25 mm之间粒度分布差异更加明显。由此表明,含有更多水稳定性大团聚体的土壤质量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健康及土壤抑病性紧密相关,土壤抑病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特征.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多样性及活性四个方面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进行了概述.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土壤抑病性的影响与土壤的性质及病原菌的种类有关,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与土壤抑病性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土壤抑病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土壤抑病性越强.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产棉基地,棉田长期连作,对新疆连作棉田抑病性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丝核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0,10~(-3),10~(-4),10~(-5),10~(-6)和10~(-7)不同浓度的敌克松水溶液浸泡干燥的甜荞茎杆后,再用茎定殖法从8个自然感染丝核菌的土壤中和一个人工混有丝核菌的土壤中,以及1个人工混有丝核菌和其它真菌的土壤中,分离丝核菌。结果表明,采用修订茎定殖法,即用10~(-5)浓度的敌克松水溶液浸泡后的甜荞茎分离丝核菌,在提高丝核菌的分离率和降低杂菌的污染率方面都明显的优于其它处理。此方法可用于丝核菌的分离和土壤中丝核菌数量动态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参的土壤营养与培肥研究:VI.关于人参红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火炬松林分密度对衰退病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安徽省火炬松林分密度与衰退病的感病指数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与衰退退病和土壤含水量关系十分密切,在一定的树龄和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与衰退病的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在干旱条件下)呈负相关,因此,在火炬松的经营管理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抗育间伐是促进木生长、减轻衰退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秋植嫁接茄子仍会发生土传病害。本文陈述的土壤处理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土传病病原菌的菌源数量,创造适宜茄子生长的土壤条件,即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且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秋植嫁接茄子仍会发生土传病害.本文陈述的土壤处理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土传病病原菌的菌源数量,创造适宜茄子生长的土壤条件,即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且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有效无污染的土壤厌氧消毒技术,探究配施不同有机物料对烟田土壤特性、烤烟主要土传病害及其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在广东大埔和南雄 2 个种植烟区,以不添加有机物料为对照(CK),设置米糠(MK)、木屑(MX)、米糠与木屑等量混合(KX)3 个处理组进行土壤厌氧消毒(ASD)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间烟田土壤特性、烤烟主要病害及其经济性状。【结果】添加有机物料的 ASD 处理较 CK能显著提高 2 个产区的土壤 pH 值、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降低土壤 EC 值。大埔产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 CK 分别提升 29.0%~40.6%、7.0%~24.2%、18.0%~24.4%、25.9%~43.0%、37.5%~81.7%,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比 CK 减少 5.8~17.3 和 7.5~15.8 个百分点,病情指数较 CK 分别下降 34.7%~69.0% 和 30.4%~68.9%;南雄产区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 CK 分别提升 0.1%~35.2%、55.8%~89.4%、19.7%~30.0%、22.2%~27.5%、34.0%~76.3%, 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比CK 减少 5.6~12.6 和 11.7~18.0 个百分点,病情指数较 CK 分别下降 16.1%~63.7% 和 43.4%~64.3%。大埔、南雄 2产区烤烟平均产值较 CK 至少增加 1 949.25 元 /hm2,中上等烟比例比 CK 分别增加 1.2~4.2、0.7~2.9 个百分点。冗余分析发现,大埔烤烟青枯病、黑胫病发病率受蔗糖酶活性影响较大,南雄烤烟青枯病、黑胫病发病率受脲酶影响较大。【结论】在烟草连作频繁、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地块添加 MK(施用量 10 t/hm2)进行 ASD 处理,可有效改良烟田土壤特性,提高烤烟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江伟 《吉林农业》2003,(11):22-22
一、缺铁症状 果树黄叶是由缺铁引起的。盐碱地或石灰质高地区的果树发病较多,发病从新梢上幼嫩的叶片开始,叶色变黄,但叶脉仍为绿色,叶呈绿色网纹状。严重时,新梢顶端叶片枯焦,呈枯梢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液培试验,研究了影响盐碱地苹果树失绿黄化的主要因素-铁、pH值、HCO-3和盐四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植株生长与土壤各因素的关系模型;分析了保持植株不失绿的土壤盐、HCO-3、pH值和铁含量的适宜范围,确立了盐碱地果园苹果树失绿的土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常见的土传病害、土壤动物在土壤食物网中的地位和功能、土壤动物的抑病功能、调控食物网的抑病功能、土壤动物对土壤食物网抑病功能的价值和展望5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土壤动物对土壤食物网抑病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41-145
采集云南省河口县4个地区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的健康和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共24份,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同一发病蕉园中健康与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防治香蕉枯萎病从农艺措施角度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同一发病蕉园中健康植株根系附近土壤pH高于感病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0.17~1.77;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于健康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20.25~99.91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健康植株,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16~253.87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健康植株土壤,二者之间的差值为92.71~299.03 mg/kg。感病植株根系附近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健康植株,是健康植株的1.17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果树再植病也叫重茬病。是指在老果园旧址上.重新栽植同种果树时,表现出的栽植成活率低、生长量小、产量低、品质差等现象。其原因:一是前茬果树分泌物对重茬果树的抑制:二是土壤微生物的侵害;三是土壤营养元素比例的失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凋萎病对杨梅树体钙吸收及分配的影响,本文就发生凋萎病的杨梅树有、无病症嫩梢的叶片、枝干(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以及老龄叶片、枝干(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根(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与健康杨梅树的对应部位相比钙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凋萎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钙元素在杨梅树体内的分布及吸收量。杨梅感染凋萎病后有病症嫩梢的叶片和枝干的木质部、根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与健康植株(CK)相比钙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没有病症的嫩梢叶片和枝干的木质部、老龄叶片、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与对照相应的部位相比钙元素含量明显升高;有病症和无病症的嫩梢的韧皮部其钙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病树的根际土壤的速效钙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杨梅树根际土壤的速效钙含量。  相似文献   

15.
<正>在老果园旧址上重新栽植同种果树时,果树常表现出栽 植成活率低、生长量小、产量低、品质差等再植病(重茬 病)现象。其原因:一是前茬果树分泌物对重茬果树的抑 制;二是土壤微生物的侵害;三是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或积 累。针对上述原因,可采取以下4种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温室大棚是一个人为的密闭环境,棚室内的工壤不受降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随着重茬的不断增加,土壤盐渍、虫卵、病原菌积累日趋严重,导致下茬蔬菜的病虫害相当严重、甚至大量死株,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此种现象广大菜农俗称“重茬病”。如何解决重茬病的为害,我们通过近几年的试验探索,找到一些办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土壤相关因素对毛竹基腐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基腐病是目前毛竹的最主要病害。该文对毛竹林基腐病与土壤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越大,土壤孔隙度越小,毛竹基腐病的发病率越高;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使得毛竹基腐病的发病率最低,为7.7%。  相似文献   

18.
氯化苦液剂防治人参锈腐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2006年在栽培过的人参重茬床地,土壤注入氯化苦液剂25~35 kg/667 m2,2年试验结果对人参锈腐病防治效果达54.78%~70.07%,防治效果明显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2.30%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葡萄再植病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植病害是制约葡萄就地更新的一类病害,主要表现在葡萄再植后根系生长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结果迟、品质差、苗木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了老龄葡萄的就地更新,制约着葡萄园经济效益的提高。关于葡萄再植病害的发病原因,国内外的研究认为:一是土壤中的病原物侵染;二是葡萄长期固定一地生长,导致根际处土壤营养不平衡,某些元素过量或个别元素缺乏;三是老园中残存大量根系,分解产生毒素。为了进一步摸清该类病害的致病因素和发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锈腐病对人参品质和土壤相关因子的影响,以罹患锈腐病人参、健康人参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检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人参根及根际土壤内酚酸、皂苷含量,并利用分子手段检测土壤中病原菌数量。结果表明,人参根内大部分皂苷含量随锈腐病的加剧而减少,降幅为50.1%~72.5%;土壤中参根分泌的化感物质的种类、含量与人参病害程度密切相关,部分皂苷类物质含量升高,最高增长了7.5倍,且频率有所增加;丁二酸、肉桂酸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株,较健康株分别增加3.69、2.39倍。对土壤因子的测定发现,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病害的加剧而升高,其余土壤质量指标均随病害的加剧而下降,其中速效磷降幅高达55.0%,且在病害初发时含量即开始下降,可以表征人参锈腐病的发生。相关性分析表明,病原菌数量与土壤因子的灰色关联度为0.362 5~0.497 5,与化感物质的灰色关联度为0.182 5~0.619 9。以上结果表明,人参患锈腐病后会影响人参品质,因此,改善土壤环境、调节土壤生态平衡、降低人参患病几率、是提高人参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