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子宫,突破了生殖器官的防御机能而引起的繁殖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该病以规模化猪场和引入的纯种母猪最为易发,如果处理不当,对生产危害极大,常造成母猪发情不正  相似文献   

2.
<正>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母猪子宫粘膜表层或深层引起的子宫粘膜的黏液性和脓性炎症过程。母猪子宫内膜炎为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许多猪场都有此病,尤以规模化猪场和引入的纯种母猪易发,患猪往往发情不正常或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即使是妊娠期也易发生流产,被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  朱文连  徐军 《畜禽业》2006,(9):51-52
随着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家庭散养正逐步过渡为规模化养殖。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繁殖障碍中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该病常带来配种受胎率不高、死胎多、产后母猪食欲不振、少奶,乳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疾病,如果发展成顽固性子宫炎后,则会增加生产母猪淘汰率,根据对2个猪场调查发现因子宫内膜炎原因占淘汰生产母猪比例达55%~60%。(调查情况见文后表1)1发病原因1.1配种、人工授精、阴道检查时未对公、母猪生殖道,外部消毒以及器械、操作人员手臂未进行消毒或消毒不严格而引起感染。1.2难产、胎衣不下、阴道脱、子宫脱等造成母猪…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炎是能繁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近年来,由于母猪散养户的增多,以及部分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该病可导致母猪屡配不孕,生产性能下降,是一种可给养猪场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的疾病。据调查目前德宏州母猪子宫炎症发病率达5%~7%,而发病母猪的最终淘汰率高达80%,近年来治疗了数百例母猪子宫内膜炎,治愈率高达93.7%。  相似文献   

5.
夏宗军 《畜禽业》2012,(11):79-80
<正>在养猪生产中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是导致母猪繁殖成绩下降、不孕、甚至出现母猪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就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做一详细的分析。母猪子宫内膜炎是由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营养性等多种因素所致。其主要表现为细菌性子宫内膜炎和病毒性子宫内膜炎。细菌性子宫内膜炎以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感染为主。病毒性子宫内膜炎以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呼吸繁殖障碍(蓝耳病)病毒的感染为主,多是患有此类疾病之后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袁梁财 《畜禽业》2007,(8):36-37
<正>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妊娠母猪产出死胎是很普通的问题,规模化猪场正常情况下死胎率应在7%以下,如果超过此比例,则会造成猪场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母猪死胎病的辨别。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4,(5)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繁殖过程中最常见的产科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母猪屡配不孕,失去种用价值,甚至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造成死亡,危害性非常大。笔者结合临床诊疗实践,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作一介绍,为有效防治母猪子宫内膜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猪子宫内膜炎是产后子宫粘膜发炎,阴道内流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如果处理不当对生产危害极大。近来,工厂化养猪、规模化养猪及农村散养户中发病率较高。据有关资料报道及笔者在一些猪场了解到,发情不正常或  相似文献   

9.
母猪产后发生的一些常见疾病对母猪哺乳以及下一个生产周期的发情、配种、妊娠、产仔率等繁殖性能影响很大。文章介绍了母猪"低温症"、母猪子宫内膜炎、母猪产后瘫痪、子宫脱出四种山区常见的母猪产后疾病诊治方面长期积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马翠芳 《畜禽业》2001,1(9):55-55
1 发病情况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母畜常见的生殖道疾病.在母猪繁殖场中常年发生,造成猪场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在柳州市郊区某个体养殖场36头母猪,在2000年7月至12月发现母猪阴户内有粘液脓性分泌物;母猪泌乳量减少,甚至无乳;断奶后母猪食欲不振,且屡配不上.  相似文献   

11.
钟耀清 《畜禽业》2005,(9):48-49
2004年,笔者在八步区某瘦肉型种猪场应用甲硝唑和抗菌素等药物对母猪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一年来共处理子宫内膜炎病猪34例,对卡他性(粘液性)的子宫内膜炎治愈率达82.4%,对浓性(或粘液性浓性)的子宫内膜炎治愈率达66.7%,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猪场应重视母猪非生产天数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海燕  石磊 《畜禽业》2008,(5):50-52
非生产天数是影响繁殖群母猪生产效率最关键的指标,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的迅速发展,要想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母猪非生产天数作为猪场的有效管理指标之一,必须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非生产天数的概念、来源、研究意义及其影响因素和有效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集约化猪场的发展,作为"繁殖机器"的母猪在单体限位栏和高位产床上的活动空间非常小,只能作简单的起卧动作,运动减少,体质下降,抵抗力衰弱。同时由于长期缺乏青饲料,导致维生素缺乏,特别是高温季节,在热应激作用下,母猪采食量急剧减少,产干尸和死胎数增加,由此导致母猪感染子宫炎机会大大增加,再加上由于配种、分娩前后消毒不严格及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死胎滞留等因素,均易造成子宫内膜发炎。感染子宫炎后会引起母猪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泌乳减少甚至无乳,从而影响仔猪发育,导致仔猪疾病增多。在断奶后母猪往往会因炎症推迟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妊娠后发生胚胎死亡、流产等,最终淘汰。有些规模化猪场每年因子宫内膜炎而淘汰的母猪占总淘汰率的48%~50%,可见子宫炎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好子宫内膜炎对提高整个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挑选、隔离及驯化、免疫及保健、营养及背膘控制、批次化管理、配种几个方面就规模化猪场内后备母猪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可以有效的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杨晓英 《畜禽业》2023,(2):82-84
母猪围产期关乎着母猪的健康和仔猪的生长发育,该阶段常见分娩障碍、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产后瘫痪以及乳房炎等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导致疾病发展严重而威胁生命。重点阐述了上述几种常见疾病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以期为广大养猪专业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某年产11万头猪苗的规模化猪场通过细化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成功地提高了猪场母猪的繁殖性能。2008年1月至11月猪场月平均分娩率达91.3%,单头母猪胎均健仔10.26。场部在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饲养管理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希望能和各位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王玕  孙龙 《畜禽业》2008,(1):68-70
<正>随着养猪集约化和规模化之后,母猪繁殖障碍已成为大、中型养猪场重要疾病。根据我们深入种猪场调查及国内的有关报道,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在猪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猪场比较严重,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对猪场来说是致命打击,有的因损失严重,猪场被迫关闭。因此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防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8.
合肥长风集团是安徽省农业龙头企业.年生产销售饲料30余万吨,出栏生猪7万头,其中种猪1万头。笔者负责技术管理部门,由于产品研发及公司服务营销战略的需要,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对65个规模化猪场(在安徽存栏基础母猪100头以上的猪场便被行业主管部门、养猪同行默认为“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调研和服务,笔者感觉一些养猪新技术在宣传、学习和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脱离安徽实际,片面强调过程,而忽略效果。在此把一些脱离安徽实际的误区提出来,与养猪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猪群繁殖力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和是否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核心.而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对整个种猪群的生产潜力十分重要,因其不仅影响头胎的生产成绩,可以影响两三胎、甚至更长;同时猪场疾病的控制和净化也应从后备猪开始,控制好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人基础母猪群,提高母猪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去年我县能繁母猪夏季高热病的发病率达60%以上。该病能引起怀孕母猪早产、产死胎、胎衣不下,继发严重的子宫内膜炎,致使母猪不孕,严重制约了生猪业的发展。本站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