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贵方 《中国马铃薯》2002,16(3):146-147
潜叶蝇是危害秋马铃薯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用lwao(?)=α+β(?),Taylor幂法则S2=α(?)b及各种聚集度指标,分析研究潜叶蝇在秋马铃薯苗上的空间格局,明确其为聚集分布,在田间以个体群存在,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个体群内个体的分布为均匀的;同时分析了其聚集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了Iwao法和Taylor幂法得出理论抽样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2.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茶细蛾幼虫主要分布在芽下一、二叶上(占76.06%-93.46%)。本文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幼虫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且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聚集原因由成虫选择嫩叶产卵、幼虫的习性和茶园环境中任一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茶细蛾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1.7958/m 0.3107),给出了不同密度下、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大豆田黄蓟马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以指导田间取样。采用6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了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成虫和若虫)在大豆田间的空间分布型,并且进行空间分布型适合度卡方检验,确定所属空间分布型,对聚集因素作出分析,根据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在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Iwao回归分析法显示黄蓟马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黄蓟马成虫、若虫和整个种群聚集度依赖密度,且随着平均密度的升高聚集程度越强。卡方检验的结果也为聚集分布。黄蓟马的种群集数λ均大于2,说明黄蓟马种群的聚集原因可能由其生活习性或其本身的聚集行为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黄蓟马成虫的理论抽样方程 ,若虫的理论抽样方程 ,黄蓟马整个种群的理论抽样 。本文结果为黄蓟马田间取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lor幂指数法对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根据1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茶跗线螨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茶园中呈聚集分布。同时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各项聚集度指标得出茶跗线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2.557/m+0.340).本研究结果为茶园茶跗线螨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经6块甜菜田的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草地螟幼虫在甜菜田属聚集分布。经Iwao回归拟合,(,P<0.01),式中的组合说明草地螟幼虫在田间的分布属聚集分布中的奈曼分布,结果和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相吻合。4种取样方法与抽样总体比较,以双对角线抽样法误差最小,代表性好,宜在大田调查时采用。草地螟幼虫不同虫口密度所需最大抽样量由:给出。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提高调查准确性,于2021年开展了辽宁省8个主栽水稻品种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和Taylor幂法则验证等方法综合确定,辽宁稻曲病病穗和病粒均属于聚集分布型。病穗是相互吸引的个体群,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点;病粒呈现聚集成堆现象,并且聚集强度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聚集原因与气象和环境因素有关。通过对3种不同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平行线调查法适合辽宁稻曲病的调查。用Iwao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随着病情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递减,并制作稻曲病序贯抽样表用于指导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8.
聚集度指标测定、Iwao’s M·、x线性回归和Taylor’s幂的法则分析结果表明:豆田蒙古灰象甲的田间分布型呈聚集型,其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增减而升降。理论抽样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每样方(1m~2)虫口密度(x)为2左右,允许误差(D)在0.3时,理论抽样数为13.6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蓝型和自菜型油菜田间调查,测定了油菜菌核病株的田间分布型,结果均符合Neyma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个别田块同时符合Posson分布)。从聚集度部分指标测定说明,油菜菌核病株在田间呈聚集分布,不同油菜类型、不同发病程度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其聚集程度随着病情的发展加重而增大。计算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在每样方(10株)病株平均数(X)为1左右,允许误差(D)在0.2时,理论抽样数为34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Iwao直线回归方程和Taylor幂法则,结合3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对香蕉园斜纹夜蛾低龄(1~2龄)、中龄(3~4龄)和高龄(5~6龄)3个龄期幼虫进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与幼虫龄期密切相关,且随着虫龄的增长,其聚集强度逐渐减弱;1~4龄幼虫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5~6龄幼虫空间分布型由聚集分布逐渐趋向于均匀分布,且个体间存在相互排斥。在此基础上,以中龄幼虫为依据,建立了香蕉园斜纹夜蛾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n=(t2/D2)(1.978/m+3.5119)和最佳序贯抽样公式$T(n) = n{m_0} \pm 1.96\sqrt {n(1.978{m_0} + 3.5119m_0^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5种聚集度指数和2种回归方法,对荔枝尖细蛾幼虫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所有指标表明,荔枝尖细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收。在空间格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并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度比较,得出平行线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2.
稻小潜叶蝇是水稻常发性害虫之一,以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为主,危害水稻前期的生长发育。盘锦稻区常年被害率为10%~20%,严重年份达到50%~60%。讨论了盘锦地区稻小潜叶蝇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稻小潜叶蝇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香蕉根颈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Gemar)1已在海南香蕉园发生,对香蕉生产造成危害.为了研究香蕉象甲的分布和发生规律、指导田间取样,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幂法则、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分析和测定了香蕉根颈象甲卵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田间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海南香蕉根颈象甲卵在一定密度下呈聚集分布,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I>0,m*/m>1,C>1,Cα>0;Tavlor幂模型表明香蕉根茎象甲卵在一定密度下的分布为聚集的,而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升高:Iwao的m*-m回归模型分析表明,m*和m呈显著相关,香蕉根茎象甲个体间相互吸引,最适抽样数n与卵密度m及相对误差D的关系为:n=1/D2(1.3717/m+0.046 3).  相似文献   

14.
大豆豆秆黑潜蝇(Melanag romyza sojae Zeh)属双翅目,潜蝇科,是大豆重要害虫之一,该蝇在本地区范围发生普遍而严重。豆秆黑潜蝇生活习性隐蔽,卵、幼虫、蛹都在植株组织内生活。一年可发生四代,世代交叉重叠,常难于截然划分。大豆品种、生育期不同,直接影响成虫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发育,以蛹在豆秆内越冬,翌年6月上旬陆续羽化,卵多产于叶片反面近基部主脉两侧叶组织内。幼虫孵化后从叶组织向支脉潜行,然后蛀入主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概率频次拟合法和种群扩散指数法测定了油菜病毒病(TpMV、YMV和CMV)在油菜幼苗期、越冬期及盛花期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病株田间分布在幼苗期和越冬期符合奈曼分布和负二项分布,在盛花期仅符合奈曼分布;病级分布在越冬期和盛花期均为聚集分布。比较几种抽样方法,以棋盘式取样效果最佳。在置信概率为95%,抽样误差不超过5%的条件下,理论抽样数为70—384株。田间调查时可取样200株,其精确度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淮北棉田不同时期棉铃虫卵及幼虫在棉株不同叶位间的发生量,计算了5种分布型指数,进行了频次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卵及幼虫在棉田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改变而变化,聚集原因是由于环境因素所致;卵及幼虫的垂直分布同时具有聚集、随机和均匀的趋势。建立了卵及幼虫的理论抽样公式和估测种群密度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危害特点及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在春季越冬幼虫出土期选择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不等的麦田4块,在籽粒乳熟期调查小麦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参数等聚集指标及Iwao的x*x回归法和Taylor 幂函数法,综合分析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程度在田块间差异很大,且危害程度与春季的幼虫越冬基数无关;在麦穗不同部位,总体趋势是上、中部受害程度大于下部,但不同田块之间有差异。以麦穗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以麦穗不同部位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也属于聚集分布,且与密度有关。聚集均数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幼虫的聚集成因主要由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对甘蓝夜蛾卵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的研究结果。用扩散系数(C)、扩散指标(I_δ)、Taylor的幂法则(S~2=a(?)~b)及M与(?)的回归关系对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甘蓝夜蛾卵在田间随密度的升高,其聚集度增强;利用M—(?)回归式得出的α、β值,按Iwao提出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得出了甘蓝夜蛾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得出“Z”字型随机取样方法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用多种方法分析了甘蓝夜蛾幼虫在甜菜田的分布型为采集分布,聚集原因由昆虫本身特性所致;按Iwao提出的理论抽样数计算公式,得出了甘蓝夜蛾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抽样数为:n=40.9611-2.2401。经分析,4种取样方法中以“棋盘试”取样样点多,且布局均匀,取样误差小。  相似文献   

20.
对长春地区玉米大斑病、灰斑病的病株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在病害发生前期为随机分布,后期为均匀分布;玉米灰斑病病株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用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t2/D2×[(α+1)/-X+β-1],计算出两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