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春玉米吨粮田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西辽河灌区春玉米吨粮田试验、示范、生产推广中,666.7m2产量≥850kg高产田块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产量与生物产量、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吨粮田产量与构成因素及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三因素中,收获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穗粒数.初步确定了实现666.7m2产850kg以上产量的各项产量构成因素指标.为西辽河灌区乃至全区光热肥水较好地区春玉米吨粮田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气象因子及产量结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永宁农业气象试验站8年水稻常规观测产量、产量结构和相关气象条件资料,分析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0℃积温,并分析了产量与产量结构之间的影响关系,表明千粒重和每穗结实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选取7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对其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均存在差异,镇麦168的生物产量居首位,达到1656.3 g/m2,但其收获指数仅为0.45,导致其籽粒产量不高;宁麦13的生物产量较高,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均为最高。不同基因型小麦的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与生物产量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依据小麦50%以上的胁迫产量变异来源于产量潜力的事实,采用 F.R.Bidinger (1987)的统计方法,介绍了水胁迫反应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2009~2010年抗旱鉴定产量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以产量潜力和限水产量在胁迫产量与产量潜力间的相对位置为自变量,以胁迫产量为因变量,得出回归参数,以此计算预期胁迫产量;以胁迫产量与预期胁迫产量的差作为水胁迫指数基础,并以平均回归标准差调整胁迫指数。结果表明:水胁迫反应指数可以解决抗旱指数与胁迫产量正相关、与产量潜力负相关的问题,可以用于小麦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由于斯里兰卡和非洲红茶产量增加,国际红茶产量也随之少量增加,其产量从13.99亿kg增加到14.02亿kg。2013年红茶产量减少是由于印度和乌干达的产量减少。9月斯里兰卡红茶产量增加到2 885万kg,增加了366万kg,过去的9个月里斯里兰卡红茶产量增加到2.55亿kg,增加了611万kg。直至9月,马拉维红茶产量增加了431万kg,增加到4 070万kg,孟加拉国红茶产量增加了140万kg,增长到4547万kg。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高产施肥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因素与产量的主次关系和双因素交互的产量效应.根据模型求极值,找到了最高产量的施肥方案,利用微机模拟仿真试验 ,得到了指定产量水平的最优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7.
采用最优"3414"设计,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三因素进行试验。建立了水稻产量目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氮肥和磷肥,且氮肥和磷肥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同时,找出了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8.
张磊 《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21-221
介绍了小麦品种泰山21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性状,分析了特定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及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初步制定了泰山21的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中部玉米公顷产12000kg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1993~1996年7年的产量资料分析,明确了在公顷产7500~12000kg产量范围内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与栽培措施、环境条件和品种特性的关系,为实现公顷产12000kg以上产量水平,找到了必须具备的产量构成因素、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唐山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了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唐山地区缺硼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最大;与全素处理相比,缺硼处理的千粒重减少3.2 g,相对产量为90.7%,减产量达962.5 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硼主要通过降低冬小麦的千粒重而影响产量,是冬小麦产量的主要土壤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系运用系统思想分析小麦育种问题的尝试。小麦的产量形成可视为一个系统,产量因素之间及其与环境条件的有机联系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观点;产量可分解为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后者的可继续分解性体现了系统的层次性观点,据此提出在分析有关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时采用分层次回归和多级通径分析方法,以避免传统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中自变量之间仍存在的因果关系。产量构成因素决定产量体现了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产量构成因素的优化配置则体现了系统结构优化的观点,据此提出了研究产量结构优化的定量化方法.不同生态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产量结构,这体现了系统与环境互作的观点。而杂交小麦的产量系统当考虑亲本有关性状对其的影响以及杂交 F_1产量的信息对亲本选配的反馈,则可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了河南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趋势产量、气象产量的分解与拟合,分析了气象产量的周期波动,并用余弦曲线拟合了气象产量的趋势规律,改进了滑动平均预测法,求出气象产量的拟合值,并估计出随机项产量。最后给出了农作物产量的预测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3.
提高芝麻产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产量低且不稳是制约芝麻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我国芝麻产量现状,总结了造成芝麻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芝麻产量的主要途径和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辽北地区气象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受气象条件制约,温度、日照与水分均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应用气象产量最优回归方程可有效预报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接菌与喷药保护的方法使小麦在不同时期感染叶枯性病害,对发病情况与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病害的发生影响了小麦的产量组成而使小麦减产。并研究了小麦产量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产量损失方程。  相似文献   

16.
申祗土壤调理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源市申衹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申祗土壤调理剂调理土壤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施用该土壤调理剂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为最高,按当地常规施肥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居中,而空白对照区的稻谷产量、茎叶产量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资》2012,(38):11
<正>近日,美国农业部公布9月农作物产量预测报告,预计玉米、大豆、棉花产量较上月有所下降。预计9月份美国玉米产量达到107亿蒲式耳,较预计的8月产量下降了1%,这是2006年以来玉米产量的最低值,比2011年同期下降了13%。  相似文献   

18.
秧龄和密度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及其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用较少次数试验实现对较多水平的考察,主要研究水稻秧苗移栽时期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分析了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差异,建立了水稻品种98-122产量与秧龄和密度的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求出了获得最高产量时,秧龄和密度的取值。  相似文献   

19.
作物产量差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杨晓光  刘志娟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4):2731-2741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仍是未来永恒不变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育秧、覆膜等技术的应用,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提高以及作物品种的更替和技术的进步等使得农作物产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即便如此,作物实际产量与其潜在产量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而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文章在阐述产量差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产量差的研究做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产量差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产量差概念发展至今,虽然众多学者都对其做了不同的定义及阐述,但总体而言,作物的最大产量水平为潜在产量,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为该作物的总产量差。造成作物产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可能应用到田间的技术和环境因子、生物因素(品种、病虫害等)和经济因素(投入产出比)、政策、文化水平及传统观念等。为了进一步解析作物产量差,前人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等级的产量差。目前国内外产量差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试验调查统计分析法和作物模拟模型法。前者概念简单,可操作性强,但是要求足够的试验数据,试验费用大,周期长;后者可以设置更多的情景和处理,但难以精确定量实际生产中的所有管理措施。因此,在实际进行产量差研究中,可综合利用统计方法、作物模拟模型及遥感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世界各地主要作物产量差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因栽培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作物产量提升空间较小。虽然各地学者对当地不同作物产量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提升该地区产量、缩小作物产量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然而,由于产量估算方法不同,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可比性差。同时因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大多集中在解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土壤、品种、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产量的限制程度,而往往忽略了在产量形成过程中农民意愿、政策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总之,未来的产量差研究重点应包括准确计算各区域主要作物产量潜力上限,明确针对不同产量差计算方法,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因素,解析产量差限制程度。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分离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农业科学》2019,(8):127-132
为探寻准确高效分离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的方法,利用河南省浚县1986—2018年冬小麦单产数据,分别采用HP滤波法、Logistic拟合法、滑动平均法和综合平均趋势法拟合其趋势产量,计算对应的气象产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平均趋势法分离的趋势产量与实产变化趋势最为吻合,气象产量波动幅度准确反映了实产变化特点,是分离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最准确的方法。11a滑动平均法及HP滤波法操作简单,且拟合结果能较准确地体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是较为实用的方法。Logistic拟合法得到的趋势产量增产速率呈逐步减小趋势;5a滑动平均法得到的气象产量波动幅度较小,夸大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小麦增产的作用,部分程度忽略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这两者所得结果均在某种程度上与客观事实不符,不适合该地区冬小麦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