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植物源昆虫调控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测定茶枯水及芫花、苦楝、长叶冻绿,苍耳的乙醇抽提物对卫茅尺蠖和菜青虫药效,结果表明,芫花的效果最好,可使取食量下降75%。并又进一步降低羽化率,抽提物10g/L浓度野外有效期在5天以上,次之为苦楝叶,作用途径主要是拒食和胃毒。茶枯水亦有一定作用,它还是植物抽提物的极好湿润剂,对提高药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芫花根皮乙醇提取液,用快速离心薄层分离,以正已烷等配成不同极性的溶济洗脱,获得10个组份,再用卫茅尺蠖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发现2~4个极性较低、流份活性较高.其幼虫食叶量对照(茶枯水处理)减少72%.死亡率达41.67%~66.6%,根、茎、叶3部分乙醇抽取物,以根部活性最强.拒食-胃毒是其主要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提取物对蚜虫的毒力测定和药效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苦楝、苦参、芫花、闹羊花、狼毒、藜芦6种植物的不同提取物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防治苹果黄蚜的有效提取物,为降低果品农药残留,生产绿色食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植物源农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平 《河南林业科技》2007,27(3):22-23,51
2000~2006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几种植物源农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结果表明:芫花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幼虫效果较好,浸提液优于煮沸液;百部对鳞翅目幼虫和蚜虫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浸提液比煮沸液效果好;狼毒对浮尖子、蚜虫等有很好的杀灭作用,煮沸液效果不如浸提液;苦楝根对鞘翅目和鳞翅目幼虫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煮沸液比浸提液防治效果显著;乌桕根浸提液与煮沸液对鳞翅目、鞘翅目幼虫有很好的杀伤作用,且防治效果相当;虱子草对蜱螨类害虫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浸提液防治效果优于煮沸液。以上6种植物源农药交叉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在正己烷-乙酸乙酯溶剂系统中用离心薄层层析法获得的芫花活性组分,对卫茅尺蠖幼虫具有强烈的抑制取食及降低消化吸收作用,其取食量和食物转化指数分别为对照的31.26%和-267.06%,但将活性组分再分离,其杀虫活性下降.这一结果说明该活性物质可能是多组分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侧柏叶 :将叶捣烂后加等量水搓揉 ,榨出原汁 ,对水 2倍喷洒 ,可防治稻飞虱、稻叶螵。用其 3 0倍液处理马铃薯 ,可有效地抑制晚疫病病孢子发芽。桑叶 :将 1kg桑叶加入 5kg水中煮 1h ,将其滤液按 1∶4对水喷洒 ,可有效地防治红蜘蛛。苦楝叶 :将苦楝鲜叶晒半天后切碎加水 ,叶  相似文献   

7.
使用农药除虫的弊端,一是花钱多,成本高。二是污染环境,尤其是在庄稼、蔬菜中会有残留农药容易对人兽造成为害。三是杀死害虫的天敌,致使害虫为害更加猖獗。而使用植物,特别是树叶除虫却可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1.苦楝叶:取稍干的苦楝叶1公斤,切碎后加水2公斤煮开1小时后过滤,并在过滤液中加0.3%的洗衣粉存放备用。再加水1倍喷洒可杀死果树、蔬菜中的毒幼虫和瓢虫。取干叶碾碎或苦楝子粉撒在地上可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十多种害虫。 2.马尾松针叶:取鲜松针叶5公斤加水10公斤放入锅中煮30分钟后滤出松针液,冷却后再加水100公斤,对柑桔每周喷1次,连续2次-3次,对柑桔红蜘蛛杀死率在90%以上。并可防治稻飞虱、稻叶蝉。浸泡马铃薯种2小时后可抑制晚疫病菌孢子发芽。 3.桃树叶:取鲜桃叶5公斤,加生石灰50克,兑水75公斤,浸泡2天后过滤喷洒,防治棉蚜虫、红蜘蛛,效果甚佳。 4.黄花杜鹃:又名闹羊花、老虎花、羊不食。取黄花杜鹃茎叶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乌桕、夹竹桃、大叶冬青、珊瑚朴、薄壳山核桃、苦楝6种木本植物叶浸液对钉螺驱杀实验及其解剖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薄壳山核桃、珊瑚朴叶浸提液较短时间对钉螺几乎没有毒杀作用,苦楝叶浸液对钉螺毒杀作用最明显,其依次是夹竹桃、乌桕、大叶冬青;随着时间的推移,6种叶浸液对钉螺毒杀作用均达100%。(2)不同树种叶浸提混合液对钉螺的毒害作用明显大于单种植物浸提液。钉螺分别在大叶冬青×薄壳山核桃、夹竹桃×苦楝、冬青×乌桕、珊瑚朴×乌桕4种叶浸提混合液处理下,从5-30min,冬青X薄壳山核桃处理组的钉螺逃逸率10%~12%。假死率88%。99%;夹竹桃×苦楝处理组的钉螺逃逸率始终是0%,假死率始终是100%;冬青×乌桕处理组的钉螺逃逸率0。2%,假死率98%。100%;珊瑚朴×乌桕处理组的钉螺逃逸率8%-24%,假死率76%-97%。(3)钉螺分别在珊瑚朴、薄壳山核桃、乌桕、夹竹桃、大叶冬青、苦楝6种叶浸提液处理24h后,6种处理的雄性螺的阴茎、雌性螺的卵巢解剖结构分别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因此,在建设血防林时,可以考虑利用像大叶冬青、乌桕、夹竹桃、苦楝等树种营造混交林,对钉螺的分布与驱散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才熙 《湖南林业》2001,(11):14-14
用植物防治茶园病虫害,不仅可节省资金,而且可确保茶叶中无残留农药,可生产出高档次的优质茶叶。 1、苦楝树叶:采苦楝树叶2公斤,切碎并加水10公斤,煮沸1小时后过滤,冷却后再加2%洗衣粉溶液200倍喷雾。可防治茶蓑蛾、小绿叶蝉、茶毛虫、卷叶蛾、刺蛾等多种害虫。 2、枫杨树叶:采枫杨树叶5公斤,切碎并加少许水捣烂后榨出叶汁,然后每公斤原汁加水2公斤喷雾,可防治茶尺蠖、卷叶蛾、茶毛虫、茶蓑蛾和刺蛾等。 3、樟树叶:采樟树叶2公斤,切碎加水10公斤、食盐0.2公斤,煮沸1小时后过滤,喷雾可防治茶树炭疽病…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屋顶绿化植物材料,促进韭莲、月月粉、大叶落地生根、苦楝、常春油麻藤在我国南方屋顶绿化中的运用,以韭莲、月月粉、大叶落地生根、苦楝、常春油麻藤为材料,采用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5种植物进行了耐热性测定,计算了其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佛甲草的半致死温度、长沙近年的高温气候进行了比较,观察了5种植物在长沙夏季的表现情况。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的细胞伤害率逐渐升高,在特定温度段内出现了快速上升的情况,最后又缓慢上升,呈典型的"S"型。5种植物的半致死温度从高到低为:苦楝(66.74℃)韭莲(65.08℃)月月粉(62.79℃)常春油麻藤(59.31℃)大叶落地生根(55.06℃)。结论:5种植物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有望运用于屋顶绿化,美化屋顶环境。  相似文献   

11.
苦楝斑叶蝉(Erythroneura Sp)属叶蝉科(Cicadelljdae)小叶蝉亚科(Typhlocy bjnae)斑叶蝉属。苦楝斑叶蝉严重危害苦楝,吸食苦楝叶汁,使叶面灰黄,降低光合作用并提早凋落,直接影响苦楝的生长。我省各地都有苦楝斑叶蝉为害。据报导,浙江、广东等地也有发生,还传播苦楝丛枝病和苦楝簇  相似文献   

12.
一、科属楝科楝属二、学名Melia azedarach,又名:楝枣子、苦楝子。三、历史《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闲其种子味苦,其叶能炼物,故得名苦楝;  相似文献   

13.
施肥处理对尾叶桉木材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5种施肥处理下的9年生尾叶桉纸浆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讨论施肥处理对尾叶桉木材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抽提物含量和戊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施肥处理会显著提高木材中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和戊聚糖含量,而且施肥量愈大,木材中戊聚糖含量愈高。  相似文献   

14.
盾叶薯蓣皂甙元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云南盾叶薯蓣为实验材料,从发酵时间,水解时间,抽提物的pH值,回流速度对盾叶薯蓣皂甙元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48h,水解4h,抽提物pH值为近中性,回流速度为25min/次,可获得最佳提取率。  相似文献   

15.
用苦楝、银杏、樟树与杨树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内含物进行杨树溃疡病测试,从孢子发芽、菌丝生长及植物抗病能力的测定结果证明:苦楝、银杏和樟树内含物对溃疡病的抑制作用比抗溃疡病的杨树品种作用强,特别是苦楝和银杏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苦楝,银杏和樟树内含物对杨树溃疡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苦楝、银叶、樟树与杨树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内含物进行杨树溃疡测试,从孢子发芽,菌丝生长及植物抗病能力的测定结果证明,苦楝,银杏和樟树内含物对溃疡病抑制作用比抗溃疡病的杨树品种作用强,特别是苦楝和银杏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浅谈植物源杀菌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何为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杀菌剂是生物农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实等部位获得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源制剂,对植物病原物具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用于防治植物病害但又不防碍植物正常生长。植物中的活性物质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下与有害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这些物质来源于自然,  相似文献   

18.
芫花粗提物抑制昆虫取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择食条件下,菜青虫及卫茅尺蠖对芫花Daphnegenkwa粗提物处理叶的食量依次比对照减少90.22%和98.02%。抑制取食的感受器官主要在下颚。药剂点滴体壁无触杀和抑食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植物增效剂应用试验初报许爱云,张文胜,杨刚(淄博市林业局林业站,255020)周先迅,郑德之,孟宪刚(淄博市林业局果树站)“多功能植物增效剂”是招远钦松生物制品厂生产的一种植物制剂,剂型为水剂。主要成份是苦参碱、苦楝二醇、苦楝酮、糖甙、鞣质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用11种中草药对油松立枯病病原菌(腐皮镰刀菌)和猕猴桃溃疡病(猕猴桃假单孢杆菌)进行了抑菌效果的测定,实验表明:黄柏、大蒜、艾蒿、苦楝、香附子、穿心莲对腐皮镰刀菌有抑制作用;大黄、苦楝、黄芩、黄连组合和艾蒿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Fusarium solani,24h内的抑菌效果排序为:黄柏〉大蒜、穿心莲〉苦楝〉香附子〉艾蒿,它们的最低有效浓度依次为1%、10%、20%、20%、1%、20%。在培养48 h后,抑制效果有所变化,其中黄柏、穿心莲、香附子三种药剂抑制效果增大,即说明此三种药剂稳定性较好,在较长时间内仍能保持药效。对Pseudomonas syringaePV.altinidiae,黄柏、苦楝、黄连、黄芩浓度为10%时对假单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大黄、黄芩浓度为1%和黄连+黄芩、艾蒿浓度为10%时有一定作用,但48 h后抑菌效果减弱。而黄连、黄芩浓度10%时单独作用有效,但以1:1组合后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