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针对St12、St16深冲钢激光拼焊板的焊接温度场分布对焊缝形状影响较大的问题,在分析试验钢板温度相关性、熔化潜热、对流及辐射对激光焊接温度场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焊缝形状预测模型。在模型节点选取时提出了首尾节点控制法,使焊接温度场模拟时的节点选取具有更高精度,所得预测焊缝形状与实际焊缝形状吻合度高。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的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晶粒尺寸预测模型。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晶粒尺寸的预测精度均达95%,充分表明该模型与工艺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TIG焊接工艺对冷作硬化态5052薄板铝合金进行焊接,研究热输入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TIG焊接5052铝合金时,热影响区出现软化区,软化区原母材变形组织被再结晶组织取代,硬度降低,变形强化效果消失。热输入不同,软化区软化及强度损失程度不同,小热输入(小于13 kJ·cm-1)焊接,焊缝成形不良,出现未熔合缺陷;中等热输入(13~17 kJ·cm-1)焊接,焊缝成形良好,母材软化区硬度损失相对较小;过大热输入(大于17 kJ·cm-1)焊接,母材软化区硬度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干冰急冷、自然冷却和250℃×2 h低温回火三种方式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试验,研究三种焊后处理对Q690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后处理由干冰急冷向自然冷却、250℃×2 h回火改变时,CGHAZ显微组织由以板条马氏体为主改变为板条贝氏体为主,并有少量粒状贝氏体产生。焊后处理对焊缝显微硬度影响较大,对CGHAZ的显微硬度影响程度较小,自然冷却和250℃×2 h回火,可避免焊缝形成淬硬组织,缓解焊缝区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4.
朱家庄水电站ZD661-LH-120水轮机组主轴断裂后,在当地通过更换局部主轴,实现焊接再植,解决了焊接工艺、机加工工艺、加工精度、发电机与主轴整体加工同心度4个技术难题。主轴与转子整体修复,省去了工艺复杂的主轴与转子的拆卸安装工序,比运至厂家更换新轴,节约维修资金,减少工期,增加发电量。  相似文献   

5.
以7.0 mm厚高强度钢板为试验材料,采用CO_2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方法,研究了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焊接中,焊缝熔池在运动状态下结晶,焊缝在熔池壁处形成的柱状晶,由池壁向中心生长。由于激光能量的介入,焊缝组织得到细化,组织均匀程度高于母材。焊缝各区域中热影响区硬度最高,主要是魏氏组织,其综合力学性能最差,且电弧能量越高时,其位置离焊缝中心越近。就抗拉强度而言,母材最大,焊接接头次之,焊丝最小。  相似文献   

6.
陈银银 《南方农机》2023,(18):142-144+164
【目的】为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0.2 mm厚304不锈钢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未熔合和烧穿问题,研究焊接工艺参数对于焊缝抗拉强度的影响。【方法】笔者采用脉冲激光焊接的方法,对40 mm×20 mm×0.2 mm的304不锈钢板进行激光焊接,首先预试验初步确定焊接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频率的大致范围,其次采用正交试验对已经取得的焊接参数范围进行优化设计,最后使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脉冲激光焊接。【结果】正交试验测得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82 A、脉冲宽度2.2 ms、脉冲频率22 Hz,焊缝抗拉强度为579 MPa。采用最佳工艺参数焊接的焊缝,表面成形美观、鱼鳞纹整齐、宽度一致、凸起均匀,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能够达到母材的99%,抗拉强度和母材基本一致。【结论】用试验测得的最佳工艺参数焊接的焊缝符合使用要求,并且在脉冲激光焊接的0.2 mm厚304不锈钢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要重点监测焊缝和母材交接处有无裂纹、有无断裂风险。  相似文献   

7.
焊接过程伴随着材料内部相变,而相变会产生相变应力,对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产生影响。以Q345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Q345钢平板对接焊的热-相变-力学耦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了考虑焊接相变与不考虑焊接相变时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发生的相变会对焊后残余应力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焊缝以及离焊缝较近的热影响区,焊接相变会明显提高焊后残余应力。在焊接的初始位置、末端位置以及焊接的中间位置均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但是相变只在焊接初始位置和末端位置会明显提高焊接残余应力,在其余位置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是柴油机的重要部件,也是易损部件,应注意保养,其要点如下:一、保养要点:1.定期检查各零件的紧固情况,对重要零件必须按规定扭矩拧紧并加以锁紧;2.定期拆下气缸盖,清除积炭;3.定期清洗曲轴连杆轴颈中机油离心净化室内的油泥;4.定期清洗曲轴箱通气装置。二、卸拆要点:1.不能在热车时拆卸,以免气缸盖变形;2.拆卸前必须记清零部件的结构原理和拆卸次序,以免损坏零件;3.拆卸气缸盖、主轴承、连杆大头、飞轮等紧固螺母(或螺钉)时,须依次分几次拧松;拆卸气缸盖时,最好从两旁向中间交叉拧松,…  相似文献   

9.
正拆卸是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拆卸不合理会给零件甚至整个机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直接影响到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严重的还会造成人身事故。农业机械的装配是维修过程的最后阶段,维修后的质量好坏,不仅与零件的维修加工精度密切相关,而且直接与装配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拆卸技术要求各种农业机械都有一定的拆卸顺序,一般是由整体拆成总成,由总成拆成部件,再由部件拆成单个零件;拆卸部位由附件到主件,由外层到内层。每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充油设备的渗漏多年来一直是困扰运行、管理、检修人员的老大难问题。针对充油设备的渗漏现象,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渗漏设备进行了堵漏探讨,找到了封堵对策,应用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1 造成充油设备渗漏的原因 (1)钢材质量差,制造工艺质量不高,致使充油设备器身焊接处存在细微孔洞和沙眼。设备金属部件连接之间存在凹凸不平。 (2)检修工艺质量不高,设备经运行后应力变化较大。 (3)密封材料性能差,弹性强度小,耐油强度低,运行一段时间后破裂。 (4)油标玻璃长时间运行后老化裂纹。 2 封堵渗漏对策 (1)对于器身、焊缝处的孔洞及沙眼处理 运行中的变压器、PT散热器器身、开关本体外壳、焊缝的孔洞、沙眼,由于厂家制造时选用的钢材质量差、焊接工艺不良造成。器内绝缘油一般都是通过细微孔眼渗漏。经长时间运行后,受热、受振动、孔眼逐渐扩大,从而造成严重渗漏。对此首先要耐心,找出孔眼的准确位置。对于焊缝处的孔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但在焊接时要防止引起火灾、喷油等事故,要做好辅助工作和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蒋才城 《湖南农机》2007,(7):11-12,16
本文结合等离子弧焊接原理,具体介绍了高温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银与铂等金属材料等离子弧焊接的工艺要点及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技术人员必须要对铝合金焊接材料以及焊接工艺进行合理的选择,找到焊接材料存在的共同属性,通过科学、合理焊接工艺的使用,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文章通过对铝合金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选择的分析,研究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对铝合金综合性能的影响力度,进而明确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与铝合金性能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焊接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金属连接工艺,但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不仅污染了环境,也会对焊接操作者身体造成伤害,因而解决焊接烟尘成为现代焊接技术发展的关键。文章就焊接烟尘的产生及原因和对环境的危害加以阐述,并在国内外先进控制烟尘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改造现有焊接烟尘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焊修方法的选取和工艺的分析,提出解决农业机械铸铁基件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焊接较长工件时焊接变形对设备的实用性及其表面的美观性的影响,从焊接工艺、焊接顺序、构件定位和焊接参数分析了对焊接变形的影响,对焊前、焊中和焊后的预防方法进行了讨论,以T型焊接件作为仿真模型,围绕焊接顺序、焊接结构进行讨论,采用交错断续、并列断续焊接与连续焊接对比,结合实际方案采用不同的焊接顺序,对焊接过程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焊接后的残余变形,结果表明:交错断续焊接的变形量最小,连续焊接次之,并列焊接最大。可对实际焊接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灰口铸铁的焊接性和常用的焊接方法,阐述了电弧热焊法对灰口铸铁进行补焊时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几个案例对生产现场因各种形式的焊接分流引起的脱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选料、生产工艺、生产线布置、先进生产方式等多方面介绍国内汽车焊接车间生产现状,对当前国内焊接车间生产水平做出评价,并对国内焊接技术进一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X60(L415M)钢级323.9mm×7.1mm螺旋缝埋弧焊接钢管内、外焊焊接、半成品氩弧焊,补焊工艺进行设计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制造业中,焊接是一种关键、特殊的工艺,随着生产线自动化的发展,工业焊机焊接生产线的智能监控也非常重要.采用焊机与数据采集系统协同运行,实现工业焊机设备状态的有效实时监控,可视化的数据曲线方便了操作人员对于整个焊接过程的监控,后台存储到本地的CSV文件数据和数据库数据也为离线的工艺数据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为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