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大部分茶园地处亚热带、暖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春季常遇倒春寒.从10月份起茶树就进入休眠,休眠期长达5~6个月.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名优茶的开发,争取茶树早发芽已显得非常重要,因比,各地除了选种早芽种外,还采用塑料大棚技术促使茶树早发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据调查,在春季,大棚茶园茶树一般可比露地茶园提早15~20天开采.然而,有些地区,由于没能掌握塑料大棚茶园生产技术,管理不善,导致亏损或经济效益不高等后果.为此,特总结各地塑料大棚茶园的成功经验,参考其他农作物塑料棚生产技术,以期达到塑料大棚茶园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用化.  相似文献   

2.
一、茶园水土流失现状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全县茶园5.43万亩,根据水保部门普查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4.别万亩,占菜园面积89.2%。茶园分布情况,南部低山区,主要分布在3个乡镇18个村,占茶园面积51%,而且也是茶园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地区,这些菜园大部分70年代开垦,由于过去建园低劣、园面倾斜、梯层窄、园路直上直下,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加上管护粗放,现已造成冲刷严重。有些茶园园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表土流失,有些已侵蚀到心主,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茶根裸露,茶树长势衰退,单产低,品质差。全县亩产在sod斤以下有3.48万亩…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2009,(4):43-43
在广西桂林市、百色市、南宁市和柳州市选择连片栽培、管护正常的4个茶园作为定点观察茶园,对茶园中桂绿1号栽培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桂绿1号发芽期比对照品种福云6号早10-12天;其茶苗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成园快的特点;连续3年的产量对比试验中,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高标准无性系茶园,是提高茶叶产量、品质的关键。近年来,竹山县在建设无性系茶园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茶苗成活率由最初的不足50%逐步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一栽全苗、三年成园,不少茶园已进入开采阶段,少数已进入盛产,一般亩收入在5000~6000元,最高亩收人达到1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新建无性系茶园的建设与管护水平,确保早成园,早见收,优质、高产、高效,笔者在总结多年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中,川滇交界山区的四川省筠连县双泉区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选准发展小茶园这个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大力兴办家庭小茶园,并取得了四个新突破。 (1)种植面积突破:从1981年兴办家庭小茶园以来,到1985年已发展茶园5500亩,突破了前30年的  相似文献   

6.
冬季已到,许多专业户来信询问如何做好茶园的越冬管理工作,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洵——  相似文献   

7.
根据优质茶叶品质所需的"天、地、人、种"四个因素,结合安溪县茶园发展现状,对安溪县茶园进行分类,针对不同茶园类型,提出不同茶园类型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茶园间作冬季绿肥是实现就地部分解决有机肥源、化肥减施和土壤培肥的种植模式。文章介绍了适合茶园冬季绿肥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供茶农和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常规铁观音茶园转换成无公害铁观音茶园的技术措施,并在改善茶园的生态生境、虫害防治、改善树冠、改善土壤四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学伟 《福建茶叶》2016,(3):151-152
我国生态茶园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提出发展"智慧旅游"之后,生态茶园发展进入新一代智慧旅游阶段。新一代生态茶园智慧旅游建设包括一个平台、一个手机旅游APP和四个基础设施。新一代生态茶园规划建设包括基础服务设施、茶生态工程、功能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新一代生态茶园项目策划包括茶艺茶道表演、茶叶为主的农家土特产品生产、展示基地、统一的网络营销平台和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茶园混交泡桐的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红安县地处北亚热带丘陵区,夏秋季光照率高,高温少雨,空气湿度低,十年九旱;冬季和早春季节又冻害频繁,茶园生态条件较差,影响了茶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方面,我国茶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南方茶区就有茶园中种植遮荫树的习惯,近年来华南地区试验胶茶间作已获得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红安县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茶区,  相似文献   

12.
茶园建设固定遮阳网可助力干旱时节抗旱和冬季防冻,但茶园病虫害也常发。目前,有关固定遮阳网茶园昆虫群落缺乏研究。以浙江松阳县建有的固定遮阳网茶园为对象,冬季采用13种颜色的诱虫色板每隔10 d依次对5块遮阳网茶园内昆虫进行诱捕,统计24 h内捕获的种数和个体数。结果共捕获6个目37个科的2940个昆虫(蜘蛛);诱捕量最多的为双翅目,种数、个体数分别占总物种数、总个体数的29.7%和69.5%;聚类分析将13种色板中的荧光绿、芽绿、米黄、土黄、橘黄、草绿、荧光黄和素馨黄色板聚为一类,每种色彩的每块板平均诱捕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是(19.4±2.4)种和(286.9±55.4)个;墨绿、大红、天蓝、土褐和纯白5种色板聚为一类,每种色彩的每块板平均诱捕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是(11.8±3.3)种和(129.0±36.4)个;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茶蚜和黑刺粉虱等,主要天敌是尺蠖原绒茧蜂和单白绵副绒茧蜂。研究认为遮阳网茶园成为主要害虫和重要天敌的越冬庇护场所;芽绿、素馨黄、荧光绿和荧光黄等色板可作为监测茶园虫情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尤溪县茶园冬季套种紫云英旱作模式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推广了紫云英在生态茶园建设中的栽培技术,以期达到改良土壤、增产增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4.
茶树嫁接换种作为目前进行群体茶园改造、发展无性系良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我省已逐渐推广开来。为了探索最适宜我省的嫁接时期 ,我们设计了茶树不同时期嫁接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接穗为采自本所 1 5年生福鼎大白茶园的半木质化健壮枝条。砧木为本所 2 0龄有性群体茶园。试验设 1 998年 1 0 ,1 1月和 1 999年 4,5,6,7,8,9月 8个不同时期嫁接以及 1 998年冬季挖蔸 1 999年 3月移栽茶苗 9个处理 ,处理之间随机排列 ,3次重复 ,试验地面积为53 4 m2 ,嫁接处理于每月 2 5日前后进行 ,接后控温保湿 ,精心管理 ,2个月后…  相似文献   

15.
碧水天  顾冬珍 《茶叶》2005,31(3):181-182
在茶树地上部分年周期生长停止时施用的基肥,是保证茶树秋、冬季根系活动营养需要,为翌年春茶萌发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并对夏秋茶生产和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有着深刻影响的一项土壤管理技术措施,它与茶叶优质高产高效关系密切。据FAO研究,肥料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达41%,超过土地贡献率(25%)和劳动力贡献率(8%)。总结各地试验研究和实践经验,提高茶园基肥效应,在施用技术上主要应把握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汪松能 《中国茶叶》2010,32(5):30-31
一、夯实茶园基础 高产茶园取决于4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土壤理化性状,二是土壤肥力,三是栽培管理措施,四是茶树品种。只有打好茶园基础,茶叶丰产、优质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余姚县的茶园大部分分布于四明山系的高山地区,主峰华盖山拔海1020公尺,大部分茶园分布于海拔600—800公尺之间,气候寒冷,冬季风雪较多,积雪不易融化,据高山茶区蜻蜒岗57年2月份气温记载,17天平均温度(室外)为-0.97℃,比本县平原温度低5℃。特别是54年冬因强大寒潮侵入,茶树普  相似文献   

18.
我场茶园绝大部分种于59——64年间,少数最近几年新植。老茶园经过20多年的生长,茶树逐步老化,生势已趋衰退,有些茶园因种植质量低,管理粗放,出现未老先衰现象,从78年起全场产量渐趋下降。根据80年茶园普查结果,全场共淘汰、搬迁了700多亩,现在实有老茶园面积为6900.97亩,其中一、二类茶园(亩产500斤以上)只占31.56%,其余均为低产的三、四类茶园,  相似文献   

19.
冬季茶园虫病草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06,33(4):33-35
冬季气温低,茶园虫、病、草除越年生杂草外,均停止生长发育,以不同形式进行越冬。越冬时期长,是一年最有利的防治时期。在防治策略上仍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做好茶园冬季虫、病、草的防治,减少越冬基数,为来年春茶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茶树生育所需的无机养料是从茶园土壤中吸取而加以利用,因此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水平不但直接影响茶树生育,而且也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为了探讨高产优质茶园的理化特性,1986—87年对祁门县凫峰乡培育的“四大名家”具有优质高产的茶园(平均180公斤/亩)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试分析。 供试茶园7.5亩,分四个小区,按四点取样法,采土样16个,分别作理化测试,其结果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