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门县现有柑橘面积2.93万公顷,主要以宫川、兴津等早熟温州蜜橘为主,柑橘砂皮病已成为石门县柑橘第一大病害。了解病害发生流行规律,采取科学的防控手段,对柑橘生产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茶网饼病是由担子菌亚门网状外担菌(Exobasidium reticulatum Ito et Saweda)侵染所致.该病的发病条件与茶饼病很相似,每年春、秋季有两个发病盛期.各地发生时间的差异主要决定于气候,一般该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较重.茶网饼病的生长温幅10~30℃,以20~25℃最适,担孢子形成的温幅在10~28℃间,最适温度为19~25℃,相对湿度需大于98%,最适相对湿度为100%.主要为害成叶、嫩叶,老叶也发病.近十年来,茶网饼病在我市茶园发生为害逐年严重,2002年发生面积达2240hm2,占总茶园面积的33.6%,发生区茶树平均病叶率3%~5%,严重的达20%以上,造成叶片大量脱落,影响树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科学的化学防治,用药品种不当,长期以来我市茶农对茶网饼病病原和发生特点认识不清,而且在使用农药的品种上不能对症下药.有关该病有效的药剂防治报道甚少.为了控制其发生为害,笔者于200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茶网饼病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主要症状,指出病害的产生受水稻品种、气象条件、栽培条件、菌源数量、生物因子等因素影响。在防治过程中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消灭菌源、合理施肥、适时应用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水稻叶鞘腐败病的主要症状,指出病害的产生受水稻品种、气象条件、栽培条件、菌源数量、生物因子等因素影响.在防治过程中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消灭菌源、合理施肥、适时应用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山香圆平背粉虱(Crenidorsum turpiniae)是一种茶树粉虱害虫,最早在贵州湄潭地区被发现,主要以若虫固着于茶树叶片背面吸汁为害,排出"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茶树树势和茶叶产量与品质。文章介绍了山香圆平背粉虱的分类地位、分布和为害、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为该害虫的识别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为害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6月24日至7月10日,对新疆棉区枯、黄萎病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考察。近年来两病在新疆为害日趋严重,南北疆均有因枯萎为害、大片绝产的严重病田。1995年仅莎车县因枯萎绝产棉田近万亩,枯、黄萎病有成为新疆棉花高产主要障碍的趋势。为此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防治意见和建议:(1)新疆黄萎病菌致病力复杂多变,可能存在新的生理型或小种,急需进行深入研究。(2)枯、黄萎病流行规律与内地不完全相同,此项研究不可忽视。(3)从内地引进抗病品种,是当前防治两病的捷径,但要重视检疫。(4)新疆棉花育种力量薄弱,设备简陋,需加大对育种各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前言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orusQuaintaaca)又名桔刺粉虱、柑桔粉虱。在全国各主产茶区均有发生。日本、印度等国,为害多种经济林木。幼虫固定在叶背吸食叶组织中的汁液,其排泄物有糖分,能诱发烟煤病。发生严重时,茶丛一片乌黑,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使树势衰弱,芽叶瘦小,甚至新梢不能萌发,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朱俊庆(1979)报道过黑刺粉虱生活史与习性。在防治上,尤其是大面积系统防治  相似文献   

8.
柿炭疽病主要为害新梢、果实,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下降,是永泰县柿树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通过柿炭疽病发生特点调查、药效试验和当地防治经验,提出以健生栽培为主、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茶橙瘿螨是茶树上一种常见害螨,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刺吸茶树汁液为害茶树,减弱树势,对茶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文章介绍了茶橙瘿螨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该害虫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场许多茶园相继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堆砂蛀蛾为害,导致部份茶园枝枯叶败,树势衰退,一些为害严重的茶园,每丛茶树达到20头左右,为防治此种害虫,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茶树堆砂蛀蛾生活史的观察和各种农药药效试验。现将结果分别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 ,提出了“以防治棉蚜为主 ,注意查治棉叶螨 ,兼治棉铃虫等其它害虫”的间作套种棉田害虫防治新策略。坚持“对二代棉铃虫不喷药防治 ,作物共生期间尽量少用药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的用药原则。各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 麦棉套种田小麦与棉花间作套种分为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两种类型 ,麦套春棉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长 ,因此 ,病虫发生为害较麦套夏棉重。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丛矮病等。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苗病、棉蚜、棉叶螨 (红蜘蛛 )、地老虎、蓟马、棉铃虫、玉…  相似文献   

12.
黑刺粉虱防治效果及其主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体小,常在叶背吸食汁液,其排泄物下落在成叶上能诱发煤病。该虫在茶区常见,一般为害较轻,但是防治不当的情况下,曾先后在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大面积茶园为害严重。福建省也于1981年8月间在罗源县洪洋乡朝阳村茶场400亩茶园严重为害,当时笔者提出防治方案,应用敌敌畏乳剂喷杀二次后,控制了虫情,煤病亦未再见。1987年6月间,邵武综合农场茅岗茶厂(简称茅岗茶厂,下同)2400多亩茶园由黑刺粉虱为害引起的煤病,其中为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余丹  黄宇  黄振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4):763-767
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是桑葚白果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害桑葚引起"白果病"。本文研究了哈茨木霉菌与世高单剂及混合物防治核地杖菌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的乙醇提取物(毒素)对核地杖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和80%以上,在室内条件下哈茨木霉毒素与世高对核地杖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5.97、19.73μg/mL。哈茨木霉与世高混合物对核地杖菌的抑制效果与混合物中两种单剂的含量有关,混合物T3(3.0+7.0),T5(6.0+7.0)和T6(6.0+14.0)处理组对核地杖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增效作用;从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使用成本与化学农药使用量等方面考虑,混合物T5是用于防治核地杖菌的最佳组合。本研究结果可为使用哈茨木霉毒素及其与世高联合防治桑葚白果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尺蠖长期以来是皖南山区茶园的重要害虫,该虫发生时,代数多,为害时间长,可使茶树枝梗光秃,甚至无茶可采,且对茶树树势影响严重。以往生产上常用拟除虫菊酯防治,但长期使用后,茶尺蠖的抗药性逐年增强,药效下降。为探索防治茶尺蠖的替代农药,有效控制茶尺蠖的为害,笔者用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琯溪蜜柚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要病害防治 琯溪蜜柚病害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黄斑病和溃疡病等.近几年来,在琯溪蜜柚产区琯溪蜜柚黄斑病发生危害愈趋严重,特别是在管理水平低、树势衰弱、旱害严重和老树等类型的柚园发病严重,常引起叶片大量黄斑、落叶、尤其造成果面散布大量褐色斑,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稻鞘腐病的发病症状,阐明了该病的病源及侵染循环,指出了该病的发病条件,并从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菌源、加强水肥管理等环节详述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18.
一、 主要病害防治■溪蜜柚病害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黄斑病和溃疡病等。近几年来,在王官溪蜜柚产区王官溪蜜柚黄斑病发生危害愈趋严重,特别是在管理水平低、树势衰弱、旱害严重和老树等类型的柚园发病严重,常引起叶片大量黄斑、落叶、尤其造成果面散布大量褐色斑,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大大降低果实商品价值。黄斑病病菌侵染初期一般在4月上~下旬,高峰期在5月下旬~6月上中旬,病菌侵入幼嫩组织潜育期较长,一般2~4个月才表现症状,即到8~10月症状才表现,因此,应重视春季适时防治黄斑病。防治疮痂病、炭疽病和黄斑病,抓早治是…  相似文献   

19.
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剑麻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斑马纹病病原菌种类及特征、斑马纹病主要症状及为害情况、斑马纹病的防治方法、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剑麻斑马纹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吕夫珍 《茶叶》1989,(3):15-15
绍兴县钱清区茶园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遭受黑刺粉虱为害,目前已扩散蔓延到二个乡近10个村2000余亩茶园。被害茶园一片乌黑,茶树失去生机,树势严重衰退,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为了探索一种防治黑刺粉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