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杂交水稻》2015,(1):19-24
选择8个不育系进行制种母本机插秧特性试验,设计不同用种量、不同秧龄期机插秧处理,研究对播始历期、主茎叶片数、群体苗数、穗粒结构及抽穗动态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母本机插秧的播始历期比人工移栽延长,机插秧龄延长则播始历期明显延长,机插用种量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小;母本机插秧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均高于人工育秧移栽;机插秧与人工移栽、不同秧龄期处理、不同用种量处理的群体抽穗特性差异较小。根据母本机插秧特性的变化提出了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株1S及其9份衍生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并以大面积应用的温敏核不育系Y58S(CK1)、广占63-4S(CK2)为对照,在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设置17.0、18.0、18.5、20.0、21.5、23.0和23.5℃共7个日均温冷水处理8 d,研究不同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对低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湘陵628S、隆科638S、晶4155S和隆臻36S的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华玮338S、华悦468S、华炫302S、腾晖191S、振湘S和Y58S的不育起点温度在23.0~23.5℃之间,广占63-4S的不育起点温度高于23.5℃;12份温敏核不育系的最佳繁殖温度均为日均温21.5℃;隆科638S、晶4155S、隆臻36S、华玮338S、华悦468S、华炫302S和Y58S的生理不育温度接近17.0℃,株1S、湘陵628S和广占63-4S生理不育温度在17.0~18.0℃之间,腾晖191S和振湘S的生理不育温度高于18.0℃;隆科638S、晶4155S、隆臻36S、华玮338S、华悦468S、华炫302S和Y58S在育性转换敏感期耐低温能力强,可繁性好。本研究为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及杂交稻安全制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湘陵628S制种高产的群体结构,通过设置母本不同栽插株数处理,研究了母本栽插株数对群体分蘖动态、抽穗开花动态以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穴栽插2、3、4株处理的最高苗数、抽穗期、开花期均较每穴栽插1株者提前1~2d,并且其群体抽穗历期缩短,开花更为集中,有利于制种产量提高;随着每穴栽插株数的增加,母本穗长、总粒数、实粒数均逐渐减少,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则逐渐增加,但每穴栽插2株、3株的处理单位面积颖花数多于每穴栽插1株和4株的处理,使前者产量高于后者.因此,在采用湘陵628S进行杂交制种时,母本栽插株数以每穴栽2株或3株最有利制种群体的集中授粉和高产.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制种中利用农用无人机喷施赤霉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农用无人机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喷施赤霉素效果,以制种组合Y58S×R900、H638S×R1813和丰源A×华占为材料,在机械栽插、人工栽插或机直播条件下,研究了单旋翼电动力农用无人机在母本不同抽穗时期喷施不同剂量赤霉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农用无人机喷施赤霉素时,Y58S人工栽插在抽穗率5%~35%范围内,喷施剂量480 g/hm~2时效果最佳;机插在抽穗率5%~45%范围内3个喷施剂量处理时效果都较好,其包颈粒率在1%以下,全外露穗率在80%以上;H638S机插和机直播在抽穗率5%~45%范围内3个喷施剂量处理效果都较好;丰源A机插在抽穗率10%~20%范围内,喷施剂量570 g/hm~2时效果最佳,机直播时3个喷施剂量处理效果都较差,其包颈粒率在1%以上,全外露穗率在70%以下。使用农用无人机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喷施赤霉素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特优多系1号高产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龙特甫A生育特性根据多年田间观察,龙持甫A其株高75~80cm,剑叶长25cm左右,穗粒数110~125粒,每亩有效穗约16万左右,包颈率4.5%,主茎叶片数:春制为15—15.5叶,中制为14叶左右;播始历期:春制约92~95d,夏制平均75d。播始历期随播种期推迟而缩短。其有效积温比较稳定,不同年份的播期之间变幅较小。开花历期8~10d,每朵颖花寿命3—4d,全田花期长达10d以上。抽穗后2d内不开花,第3d始花,第5d进入盛花期(因此,确定播差期母本应比父本早始穗1-2d)。花时多集中在9—12时,午前花占65%左右,比父本约早半个小时,比珍汕9…  相似文献   

6.
机插密度与氮肥运筹对早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为供试材料,开展机插密度与氮肥运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密度30 cm×12cm与30 cm×14 cm比较,前者基本苗多,分蘖数多,分蘖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最终产量也较高。因此,中嘉早17及其同类型早稻机插密度以30 cm×12 cm为宜。就氮肥运筹而言,在总施氮量、基肥定量的情况下,增加分蘖肥的用量,有利于机插早稻分蘖成穗,增加每穗颖花量和总颖花量,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制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引进杂交水稻制种母本专用插秧机,在Y两优1号制种基地进行母本机插秧试用试验,以母本人工移栽、人工撒直播作对照,观察3种方式的生育特性、苗数动态、群体穗粒构成和抽穗开花特性.结果表明:机插秧母本的播始历期较人工移栽长2d、比撒直播长7d,群体穗粒构成和抽穗开花特性与人工移栽、撒直播方式无太大差异,完全能达到杂交水稻制种技术要求,且能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的栽培管理模式,对其主茎总叶数、苗穗数、播始历期、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等进行全程跟踪调查,同等条件下与手插母本作对照,结果表明:机插田母本的主茎总叶数减少、播始历期延长,总颖花数量、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有所降低。探索的结果认为:机插秧制种通过合理安排播差,肥水的协调统筹,可以取代手栽制种,不但解决了劳力的紧张和手工栽秧的实效性,而且达到了降本增效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及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华占、蜀恢527和R9311三个父本为材料,设计等行距(20/25 cm×30 cm)和宽窄行距(20/25 cm×40、20 cm)两种6行父本插秧机移栽父本,以等行距(20/25 cm×30 cm)人工移栽作对照,并采用1、2、3次3种施肥方式处理,观察与考查供试父本开花期和穗粒构成。结果表明:机插方式和施肥方式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小;3个父本采用机插秧能显著提高其群体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颖花数;采用机插秧并分2次或3次施肥可增加其分蘖数;父本华占采用宽窄行机插秧,并以3次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其单位面积颖花数,父本蜀恢527、R9311机插秧能够显著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并适宜3次施肥。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播期对麦茬机插稻武运粳27号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播期条件下机插稻产量形成特征、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机插稻武运粳27号实收产量显著下降,糙米产量、精米产量、整精米产量及精米蛋白质产量呈下降趋势。早播处理的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晚播处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受播期推迟的影响,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拔节-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拔节期前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则升高。收获指数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因此,稻麦两熟地区,机插稻武运粳27号早播可实现高产量,为稳定实现9.0 t/hm2以上的产量,最晚应在6月10日之前播种,并配套科学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在湖南绥宁县武阳制种基地对两系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1号母本直播制种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母本直播制种抽穗开花早且集中,单位面积母本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均高于移栽制种,但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略低于移栽制种,产量与移栽制种相当。在同等产出的条件下,母本直播制种省去了移栽环节,缩短了播始历期,达到了省工、省时、省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辽优0201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0201制种田中母本的不同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其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颖花数、单穗结实率、单穴成穗数在不同插植密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单穗颖花数在不同插植苗数下存在显著差异,单穗结实粒数、单穴成穗数、群体穗数、测产产量等指标在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互作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距离父本不同的母本行在单穗结实粒数上也有显著不同,靠近父本的边行有利于提高这个指标;各处理中,D2P2(即插植密度为20.0cm×13.3cm,每穴插植苗数2苗)可作为该组合制种的较好设置,行比以1:4或1:5为宜.同时初步构建了辽优0201制种产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以恢复系R463和不育系金23A为材料,研究杂交水稻制种种植行数配置,2010年以杂交稻中优161(中9A/中恢161)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机插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插规格30.0 cm×13.3 cm条件下,随母本行数增加母本结实率下降,产量下降,机插时适宜行数为6行;不育系中9A机插秧的秧苗素质明显低于手插秧,且推迟开花期1 d;在机插行距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株距减小,种植密度增大,制种产量增加。以30 cm×12 cm机插规格的产量最高(3.94 t/hm2),高于手插对照(20 cm×20 cm)的3.91 t/hm2。表明通过增加机插密度可以获得较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明不同机插方式下水稻适用穗型和适宜栽插规格,阐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特征,选用大、中和小穗型各2个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钵苗机插(行距33cm)、行距30cm毯苗机插和行距25cm毯苗机插3种机插方式(记为A、B、C),研究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形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钵苗机插设置3种株距,分别为12cm、14cm和16cm(记为1、2、3),2种行距毯苗机插设置5种株距,分别为10cm、11.7cm、13.3cm、14.8cm、16cm(记为1、2、3、4、5)。研究结果表明:1)钵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产量呈先增后减,以A2最高;中、小穗型品种产量呈递减趋势,以A1最高。毯苗机插,随着密度降低,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先增后减,以B4最高,C方式呈递增趋势,以C5最高;中穗型品种B和C方式产量均呈先增后减,分别以B3和C4最高;小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呈递减趋势,以B1最高,C方式呈先增后减,以C2最高。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产量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增产幅度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2种行距毯苗机插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大穗型品种B方式产量高于C方式;中穗型品种株距为10cm、11.7cm、13.3cm,B方式产量高,而株距为14.8cm、16cm,C方式产量高;小穗型品种除株距为10cm外,C方式较B方式具有增产优势。2)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群体颖花量变化趋势与产量一致,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一。同一密度下,不同机插方式间单位面积穗数相当,钵苗机插每穗粒数显著高于毯苗机插,每穗粒数增幅表现为大穗型中穗型小穗型,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对2种行距毯苗机插而言,同一株距下,B方式单位面积穗数少于C方式,而每穗粒数则相反。3)随着密度降低,不同机插方式下不同穗型品种穗长、着粒密度、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呈增加趋势,一、二次枝梗数比值和一、二次枝梗粒数比值呈减少趋势。同一密度下,钵苗机插穗长、着粒密度、单穗质量、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高于毯苗机插。因此,钵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宜适当降低密度,充分发挥大穗优势,提高群体颖花量而高产;中、小穗型品种宜采用高密度栽插,增加穗数以获得高产。毯苗机插应用大穗型品种宜采用行距30cm,适当增加株距,依靠扩大穗型而高产;中穗型品种宜采用行距30cm,配置中等密度,协调穗粒结构而提高群体颖花量;小穗型宜采用行距25cm,适当减少株距,通过显著增加穗数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5,(3):35-38
广茉S是以广占63-4S为母本与茉莉新占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以广占63-4S为对照,对广茉S的异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广占63-4S相比,广茉S的单株分蘖数增加2.2个,剑叶长度缩短5.0 cm,穗颈伸出度增加0.8 cm,包颈粒率降低5个百分点,柱头总外露率和花后2~4 d的平均柱头活力分别增加了7.3和8.8个百分点,说明利用广茉S制种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但由于广茉S当日开花数较广占63-4S分散,且开花高峰时的开花比例比广占63-4S少,因此,利用广茉S制种时要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正确使用花时调节剂,提高辅助授粉技术,从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广两优81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水稻》2019,(5):87-89
广两优815是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作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815作父本配组育成的迟熟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9-2020年的试验示范结果,父本比母本播始历期长25~30 d及播始历期相近的组合制种,父母本均机插或父本机插母本直播,与传统手栽相比,具有作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效益高等优势,总结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配套关键技术,以期为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插方式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群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9,(4):18-24
为探索杂交水稻制种母本适宜的轻简播插方式,采用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人工撒直播和机械移栽,研究了其对3个制种组合母本秧苗素质、苗数动态、群体穗粒构成、抽穗动态、异交结实率、产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精量穴直播的秧苗素质地上部分如苗高、苗基宽和苗鲜重等优于机械移栽秧苗,而地下部如白根数、根鲜重和根系活力等,以机械移栽秧苗优于起垄精量穴直播,起垄精量穴直播优于人工撒直播。起垄精量穴直播处理的分蘖盛期较机械移栽和人工撒直播处理延长3~5 d,且群体分蘖数最多;播始历期较机械移栽短5 d,较人工撒直播长0~1 d;群体抽穗历期与机械移栽无差异,比人工撒直播长1~2 d;主茎叶片数较机械移栽多0.25~0.97叶。起垄精量穴直播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抗倒伏能力优于机械移栽和人工撒直播。说明同步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适用于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  相似文献   

19.
Ⅱ优118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Ⅱ-32A/华恢11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3年1月通过江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进行母本机插制种试验,以母本人工移栽作对照,观察其生育特性、茎蘖动态、群体穗粒结构和抽穗开花特性。结果表明:母本机插与人工移栽的实际产量无太大差异,但能很好的节省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RGD-7S和Y58S为对照,对禾两优676亲本禾9S和福恢676特性和开花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福恢676植株高大(130.59 cm),穗粒数多;禾9S比福恢676矮,分蘖数多。福恢676和禾9S的播始历期变化随着播期的推迟而缩短,主茎叶片数则较稳定;2个亲本均含早花基因EMF1,表现为花时早,开花高峰明显且重叠,午前花多。禾9S颖花开闭时间和角度与对照Y58S相当,颖花开闭时间极显著短于RGD-7S,避免裂颖率过高;且柱头外露率高,易于接受外来花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