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为明确交配前后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雌成虫生殖系统中的组织形态及结构变化,利用光学体视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麦蛾卵巢形态及卵子的发生情况,并探究交配对卵巢及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卵巢的发育主要分为5个级别:卵巢发育初期(I 级,初羽化雌成虫)、成熟待产期(II 级)、产卵初期(III 级)、产卵盛期(IV 级)以及产卵末期(V 级);卵子的发生主要分为卵黄发生期、卵黄成熟期和卵黄消亡期3个阶段。未交配雌成虫的卵巢发育停留在成熟待产期,而交配后72 h内雌成虫的卵巢管长度、总卵粒数和成熟卵粒数均随羽化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成熟待产期向产卵初期过渡时达到最高值;交配更有利于促进卵子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
明确雌成虫的卵巢发育及其卵子发生有利于害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准确预测及其防治适期的确定。本研究在观察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雌成虫生殖系统结构和卵巢发育级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营养条件和是否交配处理,即未交配+清水、未交配+20%葡萄糖溶液、交配+清水、交配+20%葡萄糖溶液条件下番茄潜叶蛾的卵子发生动态。结果显示:雌成虫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附腺、交配囊、阴道支囊、受精囊及受精囊腺等组织;左右两侧卵巢的卵巢管数大多相等,各含4根卵巢管;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级别。雌成虫只取食清水也可持续形成成熟卵子,未交配雌虫卵子数量于羽化72 h达到高峰,发育至96 h时显著减少,并观察到卵子重吸收现象。取食20%葡萄糖溶液可显著促进雌虫的卵子发生,其成熟卵子、总卵子数在羽化后24 h均显著多于取食清水;雌虫发生卵重吸收后,补充取食20%葡萄糖溶液,卵巢内各类卵子数显著增加。交配对雌成虫卵子发生有明显促进作用,取食20%葡萄糖溶液或清水的交配雌虫,羽化96 h后,成熟卵子数均显著多于未交配雌虫。研究结果可为该入侵害虫的田间生态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晶  臧连生  高树立  赵悦 《植物保护》2024,50(2):172-177
关于短梗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brevipedicellus卵巢结构和发育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尚无报道。本研究对短梗长尾啮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卵子形态及卵巢发育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短梗长尾啮小蜂雌性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条中输卵管、受精囊、毒囊等组成;雌性外生殖器由产卵管、产卵管鞘、内瓣和外瓣构成。同时,短梗长尾啮小蜂属于卵育型寄生蜂,雌蜂初羽化时卵巢内只含有少量成熟卵子,随着营养的补充和时间的推移,成熟卵子和总卵子数量逐渐增加,并在羽化后72 h数量达到最高值。此外,研究发现,卵巢管内成熟卵子数量和总卵子数量与雌蜂的体长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和0.941。以上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地研究和开发利用短梗长尾啮小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异色瓢虫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采用内部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对异色瓢虫卵巢形态和卵母细胞组织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并对其发育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雌性内生殖器官主要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附腺、交配囊和黏腺组成;根据有无卵室和卵黄沉积情况将其卵巢发育划分为未分化期、生长发育初期、卵黄沉积期和成熟待产期4个等级;根据卵母细胞所在位置、体积和细胞核的变化,滋养细胞和滤泡细胞的形态变化以及卵黄沉积情况,将异色瓢虫卵子发生划分为卵母细胞分化期、卵母细胞营养期和卵黄形成期3个时期7个阶段。本研究首次对异色瓢虫的卵子发生进行了观察,并初步划分了异色瓢虫卵巢发育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情与配种(一)初情期与性成熟1.初情期初情期是指母牛在6月龄时,即有初次发情表现或排卵。此时,母牛生殖器官仍在继续生长发育中。2.性成熟性成熟是指公、母牛的生殖器官发育基本完成。公牛有成熟的精子,有性欲表现,具有配种的能力。母牛具有成熟的卵子并分泌性激素,具备生殖后代的能力。但此时,牛的生长发育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卵子超微结构,并对15℃和23℃饲养条件下不同日龄的雌蜂卵巢管长度、卵巢管内卵室大小与成熟度进行了比较,揭示了该茧蜂雌性生殖系统结构与特征。结果表明:1)红颈常室茧蜂生殖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一对卵巢、2条输卵管、中输卵管等;2)雌成虫在羽化前期(1~3 d)卵巢内的成熟卵粒较少,卵巢管内含有大量的卵原细胞,卵子内充满了大量的脂滴,中后期(5~11 d)随着脂肪体的降解吸收,卵子内逐渐新生一些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其内存在滋养细胞、卵母细胞,并且滋养细胞无细胞膜存在。3)同一温度不同日龄红颈常室茧蜂卵粒数、成熟卵子数均差异显著,23℃下红颈常室茧蜂每条卵巢管内的日均卵子数20.70粒,显著高于15℃的日均卵子数18.65粒。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19、22、25、28和31℃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 Wu et Chen(Hymenoptera:Scelionidae)雌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28℃之间,雌蜂卵巢生长,基端卵子生长和卵巢中卵子发生的速度随温度上升而逐步加快。在31℃下,羽化1d后雌蜂卵巢长宽显著短于25℃和28℃下同日龄的的雌蜂,卵巢中成熟卵也显著减少,但从羽化后第2d开始,各项指标均与25℃和28℃下的接近。这说明该蜂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19~31℃之间,虽然野蚕黑卵蜂的卵巢发育速度不同,但所能达到的最大卵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5个温度对于该蜂的卵子形成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正>一、母牛发情与发情鉴定发情是母牛在未怀孕的情况下所表现的一种周期性变化。发情时,母牛发生性欲和性兴奋,生殖道为受精提供条件,并且由卵巢排出卵子,这样才能交配受孕,进行繁殖。目前,人工授精技术已取代了自然配种。因此,对发情及时、准确、有效的鉴定是确保对母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野蚕黑卵蜂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雌性成虫内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两条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成虫期卵巢生长速度随日龄是先增大后减小,但卵子随日龄是增大后并不下降,而且卵子成熟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显示该蜂具有较强的生殖力。成虫期内其它生殖器官一般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剖多后型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雌蛹、有翅雌蚁和脱翅雌蚁,观察了雌蚁内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发育进度。结果表明,多后型雌蚁内生殖系统形成于蛹期,其结构与单后型雌蚁存在一定差异。从发育进度来看,虽然雌蚁羽化后其卵巢大小和卵巢管数量仍有一定增长,但蛹期是卵巢大小、卵巢管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卵子发生始见于羽化后第4d,且卵量随个体发育而快速增加,直至脱翅后第10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生殖系统的其它结构的变化较小。雌蛹、有翅雌蚁和脱翅雌蚁发育后期的卵巢平均大小分别为1149.23×712.42、1594.88×834.26和1975.60×1303.57μm;而卵巢管数量则分别为62.67、81.33和86.33条。至雌蚁脱翅后10d,卵巢中成熟卵和总卵量分别为20.00±4.62粒和34.00±2.31粒。  相似文献   

11.
卵巢是实蝇产卵繁殖的重要器官,卵巢构成及发育进度决定了实蝇成虫的行为活动及繁殖力。本研究从桔小实蝇羽化之日起,逐日取样观察记录了桔小实蝇卵巢发育进程,描述了桔小实蝇卵巢形态结构和发育特征,并对卵巢进行了发育等级划分。研究表明:桔小实蝇卵巢由两组卵巢管组成,每组卵巢含卵巢管28根。新羽化桔小实蝇卵巢处于发育初期,无卵巢管。羽化后第4 d,卵巢管开始显现,卵巢管数量增加,至第10 d左右,卵巢发育成熟。进入产卵末期,卵巢管逐渐消解,卵巢变小萎缩。本研究将桔小实蝇卵巢发育进程分为5个发育等级,即发育初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本研究为开展桔小实蝇繁殖生物学和繁殖行为学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卵巢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春季是家兔繁殖的旺季,但在春繁家免时要精心,做到以下几点:一、调整兔群体质虚弱的公母兔不宜做种,应淘汰,并及时补充、串换青壮年公母兔。要选择体健、发育匀称、性欲旺盛、交配力强、体形外貌符合品种要求、遗传性稳定、抗病力强的种公兔。母兔要求生殖器发育良好、乳头4对以上、发情正常、产仔率高、泌乳量多。一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灰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YLS)在生殖发育中的作用,采用血球计数法并结合显微摄像系统,研究了灰飞虱雌虫体内YLS的数量动态及与卵巢发育和产卵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25℃常温和35℃高温处理的灰飞虱体内YLS数量均随成虫的生长而下降,高温处理4龄若虫可以显著减少成虫体内YLS数量。25℃和35℃处理,灰飞虱卵巢发育级别和其体内YLS数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903,P<0.05;r=-0.970,P<0.01),而日均产卵量则与其YLS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r=0.659,P<0.05)。表明共生菌的存在有利于灰飞虱的卵巢发育与卵子成熟。  相似文献   

14.
罗丹  周亚媛  何运转 《植物保护》2020,46(1):140-144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是夏玉米苗期的一种重要害虫。为了对该虫进行有效预测预报,对其卵巢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分级。将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雌蛹按不同日龄进行解剖,雌成虫按每12 h进行解剖,观察不同时间卵巢的发育情况,并测量卵巢管长度及第一卵室长度和宽度。二点委夜蛾的卵巢形成于蛹期并在蛹期完成其基本形态发育过程,具有1对卵巢,各由4根卵巢管组成。根据有无卵粒和卵黄沉积情况可将其卵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未分化期(Ⅰ级);乳白透明期(Ⅱ级);卵黄沉积期(Ⅲ级);成熟待产期(Ⅳ级);产卵末期(Ⅴ级)。从发育进度来看,蛹期是卵巢大小和卵巢管长度快速增长的阶段。蛹期第3天开始出现卵巢形态分化,卵粒发生始见于蛹期第5天至第6天,到蛹期第7天卵巢形态结构即发育完成。羽化后雌虫卵巢继续发育,卵粒不断膨大、卵巢管逐渐增长并出现卵黄沉积,至羽化后48~60 h卵巢管第一卵室长和宽及卵巢管的长度均已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8 mm±0.01 mm、0.55 mm±0.01 mm以及16.91 mm±0.58 mm。本研究明确了二点委夜蛾卵巢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和分级标准,为二点委夜蛾的生殖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该虫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人工授精是指使用特制的采精器将优质种公兔的精液采集出来,经过精液品质检查评定合格后,再按一定比例用稀释液稀释处理,借助输精枪将定量稀释精液输入发情母兔生殖道,以代替自然交配和人工辅助交配,从而使母兔受精的一种方式。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母兔的受胎率和产仔数、预防疾病、加速品种改良等优点。下面介绍家兔人工授精技术五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两型亚洲小车蝗卵巢发育的分级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是我国北方草原区的重要害虫,其聚集、迁移暴发给草原、农田及城市带来了恶劣影响。本文根据亚洲小车蝗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将其分为5个级别:I级为透明期,Ⅱ级为卵黄沉淀期,Ⅲ级为卵粒形成期,Ⅳ级为成熟待产期,Ⅴ级为产卵期。群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起始时间为羽化后5.20d,产卵时间为羽化后50.21d,发育历期为43.75d;散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起始时间为羽化后5.75d,产卵时间为羽化后52.25d,发育历期为46.50d,群居型亚洲小车蝗的卵巢发育比散居型种群快,且两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从亚洲小车蝗发育繁殖角度验证了该蝗虫具有两型分化现象,且差异明显,同时对卵巢发育时间的研究可应用于亚洲小车蝗产卵期的预测预报,为田间蝗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为材料,对其卵子发生的卵黄物质形成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卵子和卵母细胞的长度变化显著,呈现先平稳后快速增长直至稳定的发育特点;在吸血后31h内,卵黄物质快速、急剧地在卵母细胞中沉积,至吸血51h,卵黄物质在卵母细胞中的比例达到峰值(100%)。根据卵子中卵母细胞、滋养细胞、滤泡细胞体积、形态的变化,卵黄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将白纹伊蚊卵黄发生分为2个时期7个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的形态特征、卵黄物质进入卵母细胞并最终充满整个卵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甜菜夜蛾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发育分级及在预测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夜蛾雌性生殖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夜蛾科其它昆虫近似。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可分为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4个级别。室内试验发现3级比例与产卵量变化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田间调查发现当1级卵巢比例在50%左右时,大约3天后为发蛾高峰日;当3级卵巢比例在50%左右时,即产卵高峰日。因此,可以通过剖检甜菜夜蛾雌蛾的生殖系统发育进度来预测下代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北腹露蝗是广东北部地区的重要害虫。根据越北腹露蝗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分为Ⅰ级(透明期),Ⅱ级(卵黄沉淀期),Ⅲ级(卵粒形成期,侧输卵管膨大为卵巢萼),Ⅳ级(成熟待产期,卵储存于卵巢萼),Ⅴ级(产卵期)共5个级别。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该蝗虫产卵期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0.
草地贪夜蛾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大入侵害虫,生产上需要精准的测报技术。卵巢发育分级是鳞翅目害虫短期测报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尚缺乏对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分级技术的研究。本文对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分级与繁殖潜力预测方法的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卵巢管发育始于蛹期,成虫卵巢发育可分成5个级别:乳白透明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及产卵末期(Ⅴ级)。在25℃下,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Ⅰ~Ⅴ级成虫平均日龄分别为1.22、2.24、4.26、6.68及9.08 d,卵巢管平均长度分别为42.12、45.55、61.75、48.88和19.45 mm,卵巢管平均宽度分别为272.21、329.40、490.16、567.55和462.42μm,卵粒平均直径分别为126.57、339.40、490.16、477.55和489.97μm,卵巢管抱卵量分别为1 251.68、1 747.04、1 809.92、732.64和81.12粒。卵巢发育分级与卵巢管长度及卵巢管宽度符合三次多项式方程关系,与卵粒直径及抱卵量符合二次方程关系。以上结果提出了草地贪夜蛾卵巢发育分级与繁殖潜力的预测方法,为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