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铃薯干腐病会导致马铃薯在窖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观察镰刀菌对马铃薯块茎的侵染过程,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和大西洋)块茎在黄色镰刀菌侵染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侵染2d时,马铃薯薯块内部出现了菌丝和孢子的积累;侵染16d时,薯块严重腐烂,其中克新1号块茎的病斑面积约占44.44%,大西洋的病斑面积约占89.34%。在显微结构观察中发现,侵染3d时,黄色镰刀菌已经在马铃薯块茎中大量积累,在侵染过程中薯块细胞的细胞壁呈现加厚和破损的现象,抗性马铃薯品种的受害病症出现相对较晚。克新1号相对大西洋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在抽雄期用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抗病品种陕单931和感病品种西农11号,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木质素和绿原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受镰刀菌侵染后,抗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快,活性强,且形成两个活性高峰,高活性时间持续长;感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上升慢,活性相对较弱,且只形成一个峰,高活性持续时间短。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高,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酶活峰值低,且抗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时间长,感病品种高酶活持续的短。研究还表明,植株原生的木质素对玉米的抗性贡献不大,而诱导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无论抗、感品种,其组织诱导提取液对镰刀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肃高寒阴湿区豌豆根腐镰刀菌种群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高寒阴湿区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有5种,即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coerule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茄病镰刀菌致病性最强,拟丝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次之,半裸镰刀菌和单隔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弱。其中半裸镰刀菌、单隔镰刀菌、拟丝孢镰刀菌是中国豌豆病原菌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烤烟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利用10个烟草品种(系),采用粗毒素幼芽接种、带菌菌谷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等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对尖孢镰刀菌抗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抗的品种(系)有4个,分别是‘Y2001’、‘Y2002’、‘长脖黄’、‘664-01’;对尖孢镰刀菌表现出感的品种(系)有6个,分别是‘7710’‘、7713’‘、Y2007’‘、Y2008’‘、中烟100’、‘小黄金1025’。3种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共筛选出4个抗性品种(系)。  相似文献   

5.
旨在揭示马铃薯育种材料对马铃薯干腐病抗性及马铃薯病毒病侵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尖孢镰刀菌侵染,对38份马铃薯育种材料的病毒侵染情况及马铃薯干腐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阿克莫拉地区马铃薯病毒病侵染发生情况复杂,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38份材料中,18个品系和1个品种材料未侵染马铃薯病毒;对18份马铃薯育种材料尖孢镰刀菌抗性鉴定,其中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1份,其余均不具有抗病性。哈萨克斯坦阿克拉莫地区马铃薯病毒病发生情况复杂,需注重种薯脱毒及防控病毒传播;干腐病抗性材料可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6.
禾谷镰刀菌引起玉米青枯病的抗性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亲本、杂种F1与F2群体进行单一致病菌(禾谷镰刀菌)的单株接种鉴定,统计了抗病、感病植株的分离情况,并在分子水平上对F2群体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用单一致病菌(禾谷镰刀菌)接种也能引起玉米青枯病,其抗性基因是显性单基因.进而推测抗不同致病菌引起的玉米青枯病的抗性基因可能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  相似文献   

7.
漆永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2):101-107
以抗病青稞品种NQK-01-03和感病青稞品种甘青2号为材料,在室内盆栽条件下,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法来测定抗感青稞品种内部及品种之间受燕麦镰孢菌侵染后引起的植株叶片和根系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QK-01-03病叶Pro含量高于健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低于健叶;病根Pro、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高于健根,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健根;甘青2号病叶和病根Pro、MDA含量高于健叶和健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健叶和健根。受燕麦镰孢菌侵染,感病青稞甘青2号和抗病青稞NQK-01-03之间病健叶和病健根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感病青稞甘青2号病叶Pro含量高于抗病青稞NQK-01-03,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低于抗病青稞NQK-01-03;而感病青稞甘青2号病根Pro、MDA含量高于抗病青稞NQK-01-03,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抗病青稞NQK-01-03。本试验得出,Pro含量高低与青稞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低与品种抗病性成呈正相关。该结果为明确燕麦镰孢菌侵染对青稞叶片和根系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种子发芽试验来评价了英围2003年推荐小麦品种对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nwrum)、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nm)、雪霉镰孢菌(Microdochium nivale varmajus)、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以及早熟禾镰孢菌(F.poae)的抗性,并且采用雪霉镰孢菌和英国推荐的镰孢菌穗瘟病(FHB)抗性标准来阐明了种子发芽时的抗性与以前公布的离体叶片抗性数据间的关系。除了早熟禾镰孢菌菌种以外,用全部真菌种接种后发现了显著的品种差异。用早熟禾镰孢菌种接种后,种子发芽%与对照比较,下降程度小。  相似文献   

9.
两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确定马铃薯窖储主要真菌病害马铃薯干腐病的致病菌株,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具有典型马铃薯干腐病症状的薯块中分离获得了2个镰刀菌菌株,通过生物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根据测定菌株的生长速度、菌丝形状、菌落色泽、基物表面色泽等初步确定2个致病菌株为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和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两菌株对离体块茎的致病率分别为41.05%和72.20%.2.个菌株的ITS序列与GeneBank中的黄色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的完全一致,相似度均达到100%,也验证了依据传统特征的鉴定结果.明确了黄色镰刀菌为我国马铃薯干腐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1.用吸水纸检验法对北京地区19种蔬菜,79份种子样品的带菌分析结果是:二孢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尖孢镰刀菌(F.oxys porum)、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是北京地区蔬菜种子上6种常见的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在北京地区是2种普遍发生的田间蔬菜病原,其它十种镰刀菌在田间的发生情况还未报道.2.利用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分别对检验出的6种镰刀菌在种子上的菌姿特点和菌落性状进行了分析描述,故能利用立体解剖镜直接将这6种镰刀菌鉴定到种,达到快速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干腐病主要致病菌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铃薯干腐病是由镰刀菌导致的马铃薯窖储真菌病害之一,获得高质量镰刀菌的DNA是建立马铃薯干腐病分子检测的前提。本试验采用改良SDS法和2×CTAB法对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五种镰刀菌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Mart.))和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 Wollenw)的DNA提取过程中,改良SDS法优于2×CTAB,获得的DNA含量较高、条带较亮、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而对于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 (Corda & Fr.) Sacc)、接骨木镰刀(Fusarium sambucinum Fuckel)和拟枝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oides Sherb)的DNA提取两种方法差异不大,但获得的DNA都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后面的分子实验过程中,此试验获得的结果可以为马铃薯干腐病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开军  林世成 《作物学报》1989,15(3):267-272
1984—1985年选7个具稻瘟病抗性单基因、代表13个抗稻瘟基因所在7个位点的粳稻品种和一个对所用菌系全部感病的品种构成一套测定品种与中丹2号进行杂交和回交,用致病性比较稳定的菌系于温室内同时鉴定亲本、F_1、F_2及 B_1F_1代的苗期叶瘟抗性,研究了中丹2号的抗瘟性遗传。结果表明:中丹2号具有 Pi-a 和 Pi-i 两个显性抗瘟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玉米不同组合F1代对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分析,发现抗×感组合F1代的抗性大多介于双亲之间,而抗×抗组合和感×感组合F1代的抗性大多超过双亲,特别是抗×抗组合F1代的抗性具有一定的累加现象。不同正反交组合的抗性分析表明:抗性遗传不具有细胞质效应,属于细胞核遗传。F2代抗性分离检测证明,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韩鲁明  张金利  王丽君  吴学宏  黄俊生 《种子》2013,32(1):31-34,38
本研究针对神力砧木种胚和福田将军砧木种壳分离得到的2个镰刀菌分离物,结合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西瓜砧木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2个分离物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2个尖孢镰刀菌分离物对西瓜砧木种子发芽有显著的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能导致西瓜砧木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经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西瓜砧木种子传带尖孢镰刀菌并具有致病性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吴秀红 《作物杂志》2004,20(1):15-17
对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进行灰斑病生理小种水平上的抗性鉴定,10个生理小种对主栽品种的致病率在37.5%~85%之间,最高为6号生理小种。主栽品种中,有的只具有单一的专化抗性,有的则可以分别抵抗几个甚至全部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抗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5个,占主栽品种总数的25%,感8个以上生理小种的品种共6个,占主栽品种总数的30%。  相似文献   

16.
笔者应用一套比较完善的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对719份小麦种质进行了根腐病抗性鉴定;其中黑龙江省内种质184份,国外种质535份。对照品种为新曙光1号,该对照品种发病快,且严重感病;中抗对照品种为克丰2号。  相似文献   

17.
1996~1997年应用全国统一的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金沙县分离到的168个单孢有效菌株进行稻叶离体接种鉴定、鉴定出该县的稻瘟病菌有8个群43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生理小种有3个,分别为ZB13、ZB29和ZE3。应用病圃中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出抗穗瘟的材料44份。用生理小种ZB13接种金沙县水稻主栽品种的离体稻叶,结果全部品种都感病。目前筛选出防治稻瘟病效果较好的农药是三环唑、稻瘟灵和新克瘟散。  相似文献   

18.
尖孢镰刀菌毒素对大豆幼根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尖孢镰刀菌毒素处理大豆幼根后,测定其幼根的根活力,细胞渗透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F. oxysporum毒素对大豆幼根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降低大豆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增大,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毒素处理后,前期6h内抗病品种幼根内蛋白质含量降低,感病品种蛋白质含量上升,12h后抗病和感病品种蛋白质含量都降低;抗、感品种的幼苗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脯氨酸含量明显增高,感病品种上升的幅度大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9.
收集了河南主栽的20个小麦品种、20个玉米品种,分别接种玉米纹枯病菌进行抗病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未发现对玉米纹枯病免疫的小麦、玉米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小麦品种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程度不同: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纹枯病抗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抗病指数介于0~0.72之间;无高抗品种;中抗类型占品种总量25%;中感类型占25%;高感类型占50%.供试小麦品种抗病性较好,其中国育3号平均发病率最低,只有20.56%,与西农889、徐麦856、新乡9718等12个品种比较,不存在对纹枯病抗性的显著差异,平均发病率均低于40%.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快更准确地在病菌潜伏期或发病初期鉴定出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枯萎病和茄病镰刀菌引起的瓜类根腐病这2种病害,根据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翻译延长因子TEF1-α序列设计了3条种特异性引物。引物对FO-F和Fu-R可以从尖孢镰刀菌中扩增到1条228 bp的片段,引物对FS-F和Fu-R可以从茄病镰刀菌中扩增到1条347 bp片段,并且3条引物FO-F、FS-F和Fu-R可以同时在1个PCR反应中扩增到2个片段,而这2对引物都不能从其他病原真菌中扩增到任何条带。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以同时鉴定样品中的2种镰刀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