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通常要求驾驶员开车时要精力集中,但是,只有在心理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而大喜、大悲、惊慌、恐惧、紧张和愤怒等感情因素,会造成心理失衡,精力不集中,招致事故发生。因此,驾驶员必须学会心理调节,善于排除情绪的干扰。驾驶员的“心理平衡”与“自我调控”能力,主要受以下8个方面影响: 1 机车状况的影响 机车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机械故障,遇到扫兴的情况,驾驶员应冷静而不能负气,否则会严重影响行车情绪,车祸也随时就会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勤 《南方农机》2003,(1):35-35
交通肇事是社会一大公害。肇事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驾驶员的心理状态起主要作用。许多事故教训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状态消灾,不正常的心理活动惹祸。驾驶员肇事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麻痹心理有的驾驶员过分相信自己,觉得自己技术高明,头脑聪明,车辆好,环境熟悉,没有危险,因而产生麻痹思想,驾车时精力不集中,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手忙脚乱,措施不力,导致事故发生。2.致富心切的心理有的驾驶员致富心切,购车后一不按规定磨合,二不维护保养,就投入作业。为了赚钱,超载、超速、多拉快跑、疲劳开车,而发生事故。3…  相似文献   

3.
《湖南农机》2002,(2):5-5
实际观察表明,不同驾龄的农用机动车驾驶员,驾驶心理各有特点。刚刚学习期满的驾驶员有急于独立开车的心理,往往忽视安全问题;有了短期驾龄,基本上掌握了操作技术的驾驶员,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行车中常开“英雄车”、“赌气车”,不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有着多年驾龄的驾驶员,虽然技术熟练,沉着稳重,但有时容易产生麻痹大意,凭老经验行车,不认真执行规章。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都会引起事故发生。根据调查分析,喜欢高速行车的驾驶员大多具有以下心理特点:好出风头,感到开快车显得威风,有“英雄”气派;追求高速行车时的…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多年农机安全生产管(监)理工作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机动车辆驾驶员违章的原因大体有两种:其一是主观原因,其二是客观原因。而驾驶员的心理变化是造成违章的主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分析驾驶员的违章心理,以利在纠正违章时,有针对性地从内心说服、教育驾驶员,使其自觉遵章守纪,尽量减少违章。所谓心理,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活动。人的心理活动虽然很复杂,但总是有规律的。如驾驶员在行车驾驶中发现限速标志时,意识到不限速就违反了农机、交通法规,且可能发生事故,于是立即作出减速行驶决定,并进行相应的减速…  相似文献   

5.
阐述和分析了交通事故的心理原因以及驾驶员的违章心理,说明了生理节律对交通事故心理的作用,并提出了心理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在操作中要克服不良心理状态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对其驾驶技术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消极的心理因素会妨碍驾驶技术的发挥,甚至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积极的心理因素,能使驾驶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常见驾驶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有下列5种:(1)高傲自大具有这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驾驶工作是一项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特殊工种。由于操作无规律,长时间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状态,以及受不良工作环境条件的反射或刺激,极易造成人体神经活动反射或紊乱,引起感觉器官的功能疲劳,给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带来隐患。下面谈谈驾驶员的几种生理疲劳现象。(1)心理性疲劳。驾驶员的心理性疲劳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的影响,严重时表现为体力不够、疲乏,并伴有心情不安、烦躁,产生退缩感、胆怯,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适等现象。有资料表明,随着驾驶时间的延长(超过4h),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注意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行车中的不良心理因素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除了技术因素之外,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有些事故的发生同驾驶员的心理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有的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被强行超车,或车辆、行人不让道时,就怒火中烧,在暴躁的情绪中使驾驶失控是常见的。有的驾驶员在行车中自恃己...  相似文献   

9.
拖拉机驾驶员变态心理,是指驾驶员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自身行为失常的心理状态,如冲动、冒险、报复、侥幸、麻痹、恐惧等,这些都是发生农机事故的隐患,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出租车交通事故及其驾驶员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出租车保有量的增加,在城市道路交通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增大,出租车的交通安全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状况、交通环境、道路状况、出租车自身条件、驾驶员心理等,在诸多因素中驾驶员心理对出租车的交通安全性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出租车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交通服务方式,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引起驾驶员行车心理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和心理培训是提高出租车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运输繁忙,车辆猛增,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交通事故也表现为上升趋势。驾驶员的种种心理误区,是导致交通事故大量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的心理活动虽然极其复杂,但总是有规律的.如驾驶员在行车驾驶中发现限速标志时,意识到不限速就违反了交通规则,且可能发生事故.于是立即作出减速的决定,并进行相应的减速操作,这说明驾驶员的行为是由驾驶员的心理所支配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驾驶员会有非正常的心理变化,出现违章行为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分析驾驶员的违章心理,以便纠正违章时,有针对性地教育驾驶员,使驾驶员自觉遵守,减少事故.下面笔者就简要地分析几种常见的违章行车心理.  相似文献   

13.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造成机能失调。驾驶员在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任生理或心理上产生疲劳.从而机能失调。驾驶员存行车中一旦出现疲劳征兆,离闯祸也就不远了。据统计,因疲劳驾车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驾驶与疲劳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疲劳后,其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协调状态被打破,将对其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进行驾驶,是潜在的事故因素。过度疲劳驾驶往往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甚至造成恶性事故。今年3月2日凌晨3时许,高邑县一机手就因过度疲劳,驾驶联合收割机翻入107国道上的沙河大桥下,造成4死1伤,机器严重受损的特大事故。一、什么是驾驶疲劳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辆时因生理机能、心理机能失调而造成驾驶机能失调的现象。生理机能失调,是驾驶员因连续长时间在座位上进行驾驶操作,超过一定限度后…  相似文献   

16.
人、车、路构成交通环境,这其中以人的要素为主要因素,农机安全生产亦包含在交通环境中,所以,农机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与农用车辆违章有着密切的关系。违章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1冒险型心理。驾驶员明知道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机监理法规  相似文献   

17.
驾驶员违章行车心理分析凌坚峰一、驾驶员高速行车心理“十次肇事九次快”,这说明由于高速行车而引起的事故很多。一般情况下,驾驶员是明知违章而强行超速,那么,驾驶员为什么要违章超速呢?原因有以下一些:1.性格急躁,办事想速去速归;2.好出风头,耍威风,开“...  相似文献   

18.
驾驶员违章的产生,总的来说,一是主观原因;二是客观原因。关键的原因还是“主观”这个“内因”在起作用。笔者通过对历年来周围发生的事故案例探讨分析,对典型的驾驶员违章心理总结出以下4条:  相似文献   

19.
疲劳与安全行车所谓疲劳,是指驾驶员因连续操作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发生某种变化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疲劳会使人的注意力分散,严重时会困倦打瞌睡,精神恍惚无法正常接受和处理外界的信息。驾驶员总的工作能力因疲劳而降低,当大脑发出指令后,身体不能自如...  相似文献   

20.
驾驶员一旦摸上方向盘,就避免不了与交通警察打交道。有些驾驶员只要一看到交警执法就心里哆嗦,并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这是何原因呢?通过调查走访使我们了解到,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驾驶员驾驶水平较差,上路驾驶时有违规现象;所驾驶的车辆车况较差,甚至是已报废的车辆,灯光、转向制动性能均潜伏着极大的交通事故隐患。交通警察对这些违章现象进行纠正处罚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往往使有些司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怕挨罚就造成了见了交警就害怕的心理。二是有些驾乘人员业务素质低,安全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经常违章,经常受罚,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