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地下水位埋深动态预测研究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地下水位变化受气象、水文、地质、开采及补给等诸多因素制约,而且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很难确定,难以用简单的线性函数进行描述,故地下水埋深具有随机性。该研究采用基于权马尔科夫链建立淮北平原西部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预测了区内地下水埋深所处的区间值,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深层地下水多处于[5.080 m,5.960 m),处于[6.448 m,+∞)出现的概率也偏高;浅层地下水埋深多处于[2.925 m,3.635 m),处于[3.990 m,+∞)也呈现增大趋势,研究表明在地下水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淮北平原西部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该研究成果为淮北平原西部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辽宁省阜新市阿尔乡沙地潜水蒸发试验场2010年4月中旬至10月上旬(非冻结期)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有作物条件下辽西北沙地潜水蒸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规律。研究表明,有作物时潜水蒸发与裸地不同,它不仅与大气蒸发能力、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性状有关,还与作物的生育阶段有关;入渗补给量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减小;潜水补耗差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确定0~2.0 m埋深区段为辽西北沙地种植柠条的不适宜潜水埋深区。  相似文献   

3.
蒸发条件下地下水对1 m土体水分补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分析了6种典型土壤的1m主体在不同蒸发强度条件下地表下20,50,100cm处土壤水分通量与地下水理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若以5d或10d为平均时段,在一定的地下水理深条件下,土壤剖面中各深度的水分通量与土壤质地及水面蒸发强度间的关系可用土壤水分包络线图来表示。应用该包络线图,可分析计算裸地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蒸发条件下地下水对1m主体的补给量。在同样的水面蒸发强度下,地下水埋深起大,则谷深度的水分通量越小,当地下水理深大于3m时,地下水对1m主体已基本没有补给。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是支撑西辽河平原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的核心因素。为探索该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趋势及导致其变化的诱因,分析了30年间地下水埋深的演变规律及趋势,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确定了影响研究区水资源补排关系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该区地下水各项补水量充足,灌溉用水为主的排泄量小于补给量,地下水资源能够达到补排均衡,埋深处于稳定状态。2000~2009年的年均降雨量仅是上20世纪90年代的75.9%,地下水的各项补给量都显著减少,补排均衡条件下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明显下降;此阶段的灌溉农业却已经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农业灌溉用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地下水补排均衡被打破。水资源系统质量下降及全球气候演变导致地下水各项补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及地下水持续多年的大幅开采,是导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持续增加的主导因素。因此,除了继续提高节水水平,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以外,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举措解决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作物需水规律出发,研究不同埋深浅层地下水对作物需水的补给模式及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地下水埋深处理,于2008~2009年采用底部密封的试筒进行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潜水蒸发试验。[结果]不同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生长以及田间蒸发散具有显著影响,补给占ET总量的比重从0到52.0%不等;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影响地下水对作物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大气蒸散能力和作物根层深度,埋深较大时则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的控制。[结论]揭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补给包气带及作物需水的机理及模式,为合理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春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浅埋区3种水分的定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年实测降水、土壤水、地下水资料,分析了地下水浅埋区3种水分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有效时段内地下水埋深与时段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性;时段末的土壤质量含水量与时段初土壤质量含水量、时段内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在不同降水年型、不同土层之间存在着差异;当地下水埋深在一定范围内时,土壤水分明显受地下水埋深影响,二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作物需水规律出发,研究不同埋深浅层地下水对作物需水的补给模式及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地下水埋深处理,于2008~2009年采用底部密封的试桶进行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潜水蒸发试验。[结果]不同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生长以及田间蒸发散具有显著的影响,补给占ET总量的比重从0到52.0%不等;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影响地下水对作物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大气蒸散能力和作物根层深度,埋深较大时则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的控制。[结论]揭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补给包气带及作物需水的机理及模式,为合理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春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均质土壤上升毛管水运动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Green-Ampt模型用于均质土壤毛管水上升过程分析中,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均质土毛管水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均质土毛管水上升高度和地下水补给量均与时间之间为幂函数关系,毛管水上升速度和地下水补给速率也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毛管水上升高度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毛管水上升速度与地下水补给速率也呈线性关系;通过试验资料可以推求有关参数;说明入渗条件下的Green-Ampt模型用于模拟均质土的毛管水上升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耗水规律。【方法】本研究选择塔里木河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采集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并量测不同覆盖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分析了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浅层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关系。【结果】不同覆盖度土壤水分差异显著,覆盖度越高,土壤保墒能力越强,土壤含水量越高;覆盖度越低,土壤水分活跃程度越高;同一覆盖度不同月份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特征总体满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覆盖度高的各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范围小。【结论】各覆盖度由表层到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与覆盖度有关,植被和地下水埋深越深可以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变化,而河道侧渗对地下水的补给却具有一个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安市1960-2009年的气象、地下水开采量及埋深等数据资料,分析了大安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了降水量、蒸发量、农业开采量、工业开采量及生活用水量等影响因素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程度,研究了大安市地下水位在气象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随气候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各因素中,农业用水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程度最大,且影响程度逐年增大。研究结果可以为合理布局开采井位置和制定完善的水资源调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处理非线性、非稳定性复杂信号的优势,对磴口县1987—2016年共30a的年均地下水埋深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并对分解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将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蒸发量、日照时数5种影响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其变化规律;把对磴口县地下水埋深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作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输入层的一部分,建立基于EMD的BP预测模型和未经过EMD处理的BP预测模型。结果表明,IMF1、IMF2和IMF3本征模态分量是影响磴口县1987—2016年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方差贡献率之和为95.38%;降水量和蒸发量对磴口县地下水埋深影响最显著,且降水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夏季,秋季降水最多;蒸发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夏季蒸发量最大;EMD-BP预测值均方误差(MSE)较小且决定系数(R2)较高,均优于BP预测值,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对磴口县地下水埋深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河北南部平原石家庄市、衡水市与沧州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影响与对策,建立了石家庄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与粮食总产、降水量的回归关系。较详细地分析了地下水水环境问题及其对策,这些水环境问题有:地下水超采、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饮水型氟中毒)等,建立了石家庄漏斗、冀枣衡漏斗和沧州漏斗中心水位埋深与降水比率、地下水累积开采量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于田绿洲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潜水蒸发强烈的干旱区,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定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与土壤各土层含盐量的关系,有助于排水系统设计和地下水管理.根据于田绿洲实测土壤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区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并建立了表层、20、4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三者之间的经验公式.为盐渍化治理和地下水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补给是水循环重要过程,选择正确的方法评价地下水补给量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将地下水补给方法分为物理法、示踪法和数值模拟法,总结了地下水补给方法的优缺点,为计算地下水补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存良  李瑛  曾磊  赵贵章  杨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773-6775
[目的]研究地下水开采条件下苏贝淖流域植被的演替过程。[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构建植被与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演替模型,并结合地下水位变化预测开采条件下该流域植被的演替规律与过程。[结果]研究区水生植被与地下水关系密切,中生植被次之,沙生、旱生植被与地下水关系不明显;当地下水位埋深较小时,优势植被生长较好,随着地下水位埋深增加,植被的长势变差或根本无法生存;当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时地下水位埋深增大,研究区水生植被会逐步向中生、旱生植被演替,苔草、马蔺滩地向芨芨草滩地演替,沙柳灌丛向沙蒿、柠条灌丛演替,小叶杨向旱柳演替。[结论]该研究为苏贝淖流域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佳木斯市区2001~2005年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对城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降落漏斗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五"期间,佳木斯市城区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6.64~10.85m,水位标高范围为70.92~74.66m。由于大气降水具有迟后补给作用,2001年降水量最小,为350.5mm,造成2002年地下水位最低;2003年降水量最大,为564.4mm,使得2004年水位最高。地下水的常年大量开采,使城区已形成约60km2的降落漏斗,并向南侧和东北侧略有扩展。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地下水资源紧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济南市典型流域地下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8年,典型流域地下水补给量68.13 mm,地下水补给资源量2.74×108m3。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与地下水补给量均具有相关性,年尺度下,R2达到0.95。2014~2018年,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呈增加趋势,其中,特枯年0.40×108m3,枯水年1.44×108m3,平水年4.01×108m3。受地形与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地下水补给量与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在空间上呈聚合分布。研究结果对于济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景电二期灌区白墩子盆地是一个封闭型盆地 ,当盆地地下水补给区的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蒸发排泄增量达到平衡时 ,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变浅而产生次生盐渍化。本文通过对景电二期灌区上水后白墩子盆地地下水补给和排水量计算 ,找出了地下水补给和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淮北地区(宿州、泗县)不同降水年型地下水周年变化规律及其与冬小麦、夏大豆产量关系,结果表明:年降水在1 000m m 以上,4~9 月份浅层地下水埋深多在1.2m 以内;4~5 月份地下水埋深在0.9~2.4m 时,冬小麦产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提高;7~8 月份地下水埋深在0.37~2.27m 时,夏大豆的产量随地下水埋深的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河套灌区灌期、非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关系,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北场试验区为研究区,区域内共布设了43眼地下水观测井,选取其中9眼典型井观测全年各月实测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应用ARCGIS10.1软件反距离加权法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二者区域空间分布图,以得到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灌期在1~2m,非灌期在1.5~2.5m,秋浇期地下水埋深年内最小;地下水总氮浓度非灌期(2.5~5mg·L-1)明显大于灌期(0.5~2.5mg·L-1);灌期地下水埋深与总氮浓度满足二项式关系(R2=0.543),非灌期二者关系不明显。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应从源头上减少氮肥用量,优化施肥技术,以达到降低地下水氮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