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2.
板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主要的刺吸性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西等省的板栗产区。此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新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寄生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显著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3.
角蜡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蜡蚧分布广,寄主杂,危害用材、经济、果树和园林绿化等多种树木,以若虫和雌成虫吸取计液危害枝叶,并常诱发煤污病.该虫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可采用严格检疫、修剪虫枝、刮除虫体、化学药剂等方法防治.  相似文献   

4.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是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i密竹链蚧Bambusaspis miliaris的一种主要天敌,该瓢虫成虫捕食密竹链蚧的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其寻找效应随着密竹链蚧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用该方程计算可求出红点唇瓢虫成虫对密竹链蚧的日捕食上限:1龄若虫为107.1头,2龄若虫为80.7头,雌成虫为56.0头。红点唇瓢虫成虫对密竹链蚧的日最佳寻找密度:1龄若虫、2龄若虫与雌成虫分别为35.8、27.0、19.2头。这对生产上利用红点唇瓢虫成虫防治绿竹密竹链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松梢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又称松针蚧,是以若虫寄生在松树针叶上的一种害虫,在本省宁波地区分布较广,它刺吸树液,危害松树。该虫每年发生一代,雌虫终生隐藏在无肢若虫蜕壳里,交尾后雌虫在壳里边产卵边向前收缩,给防治带来了困难。1981至1983年我们对松梢蚧卵期的两种天敌——松蚧瘿蚊(Lestcdiplosis SP.)和牯岭草岭(Chrysopa kulingensis Navas)作了初步观察。据观察松蚧瘿蚊一年发生一代。  相似文献   

6.
我区巴旦姆主要危害的蚧类害虫有大球蚧、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桑白盾蚧、橄榄片盾蚧。蚧壳虫的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树上常见到的是蚧壳,虫体在蚧壳下,蚧壳小的仅0.5毫米,较大的仅有5—10毫米,形态有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蚧壳有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蚧壳群集固定枝、叶和果面上,  相似文献   

7.
栗绛蚧又名栗红蚧,是板栗的重要枝梢害虫.在安徽板栗产区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板栗树2年生枝干上刺吸汁液危害,影响植株生长,从而导致栗树衰弱或枯死.此虫繁殖量大,而若虫体微小,生活较为隐蔽,防治亦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红点唇瓢虫的取食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是多种蚧虫的天敌,在我国分布于23个省市。由于该虫觅食能力和繁殖能力较强,并能建立比较稳定的种群,其成虫及幼虫能捕食蚧虫的成虫、若虫与卵,对蚧虫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是影响蚧种群的重要因子,因此研究其取食习性及特点,对增加瓢虫种群数量,特别是对人工饲养瓢虫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7年初我们在吉林省和龙县发现细管雪盾蚧Chionaspis micropori(Marlatti),严重危害杨树,据调查该虫在长白山地区已有大量发生。为弄清这种蚧虫的生物学特性,开展防治工作,我们对该虫作了初步观察研究,现总结如下。形态特征雌蚧壳长,梨形、白色,前端  相似文献   

10.
枣球蜡蚧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球蜡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通过雌虫和若虫刺吸枝干及叶片,吸取养分和水分,引起林木生长势衰弱或枝干枯死。在喀什地区,1992年发生面积达1000公顷,结合生产进行了化学防治研究,得知在雌虫膨大前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选用氧化乐果、久效磷刮皮涂干、效果较好;初孵若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用氟氰菊酯、久效磷喷雾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是毛竹害虫——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 (Takahashi))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科学评价七星瓢虫对蠕须盾蚧的捕食能力及利用价值,对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龄若虫、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 Holling-域型圆盘方程,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应用 Holling-域型方程拟合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 龄与 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21.3、127.8、51.6头;应用 Holling-芋型方程拟合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1 龄与 2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日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40.43、37.78、23.51头.说明七星瓢虫成虫对蠕须盾蚧具有较强的捕食潜力,是控制蠕须盾蚧的重要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12.
草履蚧壳虫(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简称草履蚧,属同翅目蚧壳虫科,雌、雄异形,雌虫无翅,以卵越冬。原为果树花卉害虫,随着杨树面积的扩大,已成为杨树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若虫或雌成虫吸食林木枝条树液而生活,从而造成枝条干枯、林木生长不良,严重时整株死亡。由于若虫在温度适宜时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从土中上树,在时间上给喷药防治带来了困难。同时若虫上到树梢后,一般手压喷雾器无法喷洒到位,担架式高压喷雾器因受到多因素(如沟坝、农田、风向)的影响,防治效果也很不理想。2002—2003年我们在蒙城县小涧镇用透明胶带等不同材料对草履蚧进行阻隔试验,并对阻隔效果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3.
红点唇瓢虫对杨圆蚧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是杨圆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捕食能力强,对蚧虫种群数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过去尚未有过该虫对我国北方主要蚧虫捕食作用的系统研究。为了正确评价红点唇瓢虫对杨圆蚧的功能反应,我们于1989~1991年进行了此项研究。并通过捕食功能反应试验,寻找出红点唇瓢虫对猎物杨圆蚧的最佳捕食量,为蚧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Gveen)属同翅目蚧壳虫科,主要危害行道树悬铃木。龟蜡蚧喜栖息于阴湿、空气不甚流通,或日光不直射处,故附着于叶背和枝条背面多,枝梢密生也能引起大量增殖。在我市一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卵产在雌  相似文献   

15.
喀什地区巴旦姆主要危害的蚧类害虫有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桑白盾蚧、橄榄片盾蚧。蚧壳虫的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树上常见到的是蚧壳,虫体在蚧壳下,蚧壳小的仅0.5毫米,较大的仅有5-10毫米,形态有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蚧壳有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有的成糠粉状、绒状等,蚧壳群集固定枝、叶和果面上,雄成虫体微小、有翅、足、触角和眼,田间不易找到。  相似文献   

16.
牡蛎蚧壳虫是危害花椒树生长的毁灭性害虫之一。其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花椒树枝条汁液,导致树势衰弱,甚至使树枝干枯或全株死亡。近年来,韩城市盘龙、西庄、王峰等乡镇的盛果期花椒树屡遭危害,使大量老椒树整株枯死、据笔者在西王村调查,受此害虫危害,仅韩城市每年损失近几十万元。1形态特征1.1成虫雌蚧壳3mm左右,长形,后部稍大且稍弯,呈牡蛎状。蚧壳暗褐色或黑褐色,被一层灰白色粉粒。雄蚧壳小,约为雌虫的三分之一,呈一字形。1.2卵卵长0.27~037mm,椭圆形,乳白色。1.3若出若虫长0.33~0.38mm,体扁平,椭圆形,初乳白色,…  相似文献   

17.
孙宝山 《中国林业》2009,(15):55-55
介壳虫属同翅目,蚧科,体外包着蜡壳、蜡粉、蜡丝等。一般药剂较难透过蜡层,是在林木上发生较普遍且为害严重的害虫。其种类繁多,叶片、枝干、果实均可受害。被害叶片失去叶绿素;枝干受害后,表皮粗糙,甚至枯死;果实被害后果面斑斑,品质降低。因此,防治介壳虫比较困难,现把三种防治介壳虫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辛荑树型优美、花大而芳香,南阳市把它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近几年,发现日本龟蜡蚧壳虫为害辛荑,且呈逐年加重、不断蔓延的态势.被其危害的辛荑,树叶发黑,枝干干枯,树势减弱,严重时整株死亡.通过研究与实践,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此虫的危害,现将日本龟蜡蚧壳虫的识别与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瘤大球坚蚧最佳防治期的测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大球坚蚧Eulecaniumgigantea(shinji)属同翅目、蚧总科。近年来该虫在南疆三地州泛滥成灾,对当地的红枣、巴旦木、刺槐、榆等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瘤大球坚蚧虫体较小,雌成虫产卵量大,且虫体隐藏在硬化的蚧壳下,对进行有效防治造成很大困难。依据蚧虫的一般习性,选择准确、合适的防治时期是对蚧虫进行防治的关键,通过对瘤大球坚以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以及对蚧虫一般生活习性的研究,我们得出该蚧的关键防治期主要有两个:一是浪荡若虫期,即若虫刚孵化出壳的时期,此阶段初孵若虫在寄生枝条和叶片上爬行,经过一天左右,便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蚧壳虫对攀枝花市园林植物的危害情况,了解蚧壳虫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采取定期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攀枝花市建成区蚧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建成区园林植物主要蚧壳虫有16种,其中扶桑绵粉蚧、苏铁白轮盾蚧、吹绵蚧、长尾粉蚧、日本龟蜡蚧等危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