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方式,对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林业生产提供宝贵资料和实践指导,同时科学地制定抚育经营措施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了更新采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的格局强度随研究尺度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更新采伐使得原先呈聚集分布的种群空间格局变为随机分布或者使得其聚集强度明显降低。因此在华北落叶松种群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更新采伐,伐除林分中生长落后的林木和有害木,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结构,保证林分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林分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
以30年前进行过带状皆伐带的保留带对采伐带内栽植形成的红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水曲柳纯林、云杉纯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皆伐带中间和边缘及保留带中间的土壤进行的分析,研究人工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水曲柳中间的容重比天然林的高外,其余林下土壤的容重有所降低,降低幅度最大的是红松,影响最小的是云杉;红松人工林对于土壤孔隙的改良情况最佳,云杉的改良情况最差。  相似文献   

3.
运用森林景观模型LANDIS模拟"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潜在可获取木材、树种组成、年龄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100年后研究区森林潜在可采伐面积比例由10.7%增加到14.2%;伐后树种分布总面积几乎无变化,但兴安落叶松的分布面积降低了12%,白桦的分布面积增加了6.4%,云杉、樟子松、偃松、山杨、甜杨和钻天柳6个树种的变化均较小;与模拟初始相比,林分年龄结构也有很大改变,中幼龄林(林龄≤100年)的分布面积比例降低了10%,成熟林(101~140年)的分布面积降低了24%,过熟林和老龄林(林龄≥180年)的分布面积增加了33%;景观格局的聚集度降低,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油松种间与森林健康指数、密度为负相关,种内为正相关;当密度为0.0026(郁闭度0.8)时,种内干扰指数为0.0302,森林健康指数最大,林分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以某地区马尾松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除灌(将所有除灌产生枝叶彻底清除)、采伐A法(采伐强度为15%,采伐树干但并不清除枝叶)、采伐B法(采伐强度为70%、其余与采伐A法相同)以及对照的方法。对其土壤呼吸速度做持续1年的观测,讨论不同营林措施下,对马尾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云南河口引进的1年生擎天树裸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叶片剪裁、不同移栽时间、不同林分郁闭度等处理方法,研究擎天树幼苗的移栽成活率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擎天树幼苗移栽的成活率、植株生长与叶片处理方式、移栽时间、林分郁闭度关系密切,其中,3—5月移栽处理、叶片裁剪50%~75%处理、郁闭度0.2~0.5处理苗木成活率较高,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1温度温度18~30℃,最低不得低于15℃,最高不得超过32℃。低温会造成生长速度,发生冷害等;温度超过32℃,会导致畸形花、花芽败育等。2湿度湿度65%~85%,以70%~75%左右最为适宜,若温度超过28℃以上时,湿度应达到70%以上,湿度过低,容易造成绿耳。冬季温室温度较高时,湿度不宜过高,由于冬季通风较少,湿度过高,有利于真菌的繁殖,造成真菌性病害。3光照  相似文献   

8.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初植密度为2 m×2m的银中杨人工林的抚育采伐开始期和采伐强度进行调查研究,确定抚育采伐开始期为8年生时,采伐强度为50%。研究确定了银中杨人工林的经营密度表,以期为生产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段木灵芝具有质地坚硬、有光泽、芝形好、畸形灵芝的比例小、商品价值高等优点,但段木栽培的灵芝产量较低,干灵芝的转化率(单位质量的风干培养料所培养产生的灵芝子实体风干质量)一般为5%~7%,高者8%以上,且段木灵芝消耗林木资源较多,667 m~2栽培面积需埋种段木20~25 m~3。中原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约10%,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林木过量消耗,禁止采伐天然林木已成为地方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科学有效的营林抚育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冀北山地不同起源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度抚育对林下土壤水文变化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白桦天然林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了2.74%、3.17%、2.54%,且白桦天然林高于白桦人工林;白桦人工林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效持水量分别增加了13.92%和2.54%,且白桦人工林高于白桦天然林;综合看来,中度抚育对白桦天然林的土壤性质影响要高于白桦人工林;中度抚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水文效应,对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调控和森林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森林直径结构对开展森林经营活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新丰林场的15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利用Weibull分布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进行研究,并对Weibull分布结果进行卡方(x2)检验。结果表明:66.7%符合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反应了调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不太合理,林分密度需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以塞罕坝机械林场2019年更新的二类调查数据库为依据,参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对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功能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整体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其中较差林分占38.3%,天然林生态功能较人工林并无优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级的森林面积占比分别达到各自林分的79.5%和93.3%,而樟子松人工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级的森林面积占比不足35%;8种不同森林类型中,针阔混交林生态功能指数最高(0.57),油松人工林生态功能指数最低(0.35);幼龄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级的森林面积不足30%,近熟林和成熟林中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级的森林面积达到80%以上,然而,过熟林生态功能明显退化。本研究表明,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整体偏低,在对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进行严格管护的基础上,亟需进行适当的经营。  相似文献   

13.
低效林改造是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发挥森林效益的经营措施。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差、效益低,林分单位蓄积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04年,通海县在四街镇四寨村进行了低效林采伐更新试点工作,经过8年培育,现已郁闭成林。本文通过低效林改成效分析,为今后低效林改造提供科学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公益林对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质量评价问题是当今林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以承德市滦平县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创建了一套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高斯迭代法求取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以小班为研究单元对不同树种结构、群落结构、龄组和密度下的生态公益林进行质量评判,在此基础上应用Arcgis绘制相应的林分质量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总体较好,不同树种结构下一级公益林占滦平县公益林面积比重的74.33%;不同群落结构下一级公益林占滦平县公益林面积比重的67.39%;不同龄组一级公益林占滦平县公益林面积比重的57.49%;不同密度一级公益林占滦平县公益林面积比重的94.45%,面积占比均显著高于二级和三级公益林,且在分布上,二级和三级公益林破碎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油松纯林改造不同林分类型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2013年,在建平县青松岭林场对28年生的油松纯林进行了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刺槐、沙棘、拧条、黄栌等阔叶树种,在带状皆伐的砍伐带上造林,2014年后效果显著,油松阔叶混交林与油松纯林相比,相对湿度提高0.2%~2.2%,林内温度下降0.1~1℃,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0.73%,减轻容重0.05~0.2g/cm3,林分虫害明显减弱,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4.9%、22.9%。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冀北坝上地区主要人工林降雨再分配特征,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以林分结构相似的榆树(Ulmus pumila)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每场降雨2种人工林林冠截留各水文分量,分析其降雨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榆树和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分别呈指数关系和对数关系。(2)郁闭度较小的情况下,2种人工林的林内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都呈线性关系。(3)榆树和樟子松人工林分别在林外降雨量为0.25 mm和4.58 mm时开始产生树干茎流,且与林外降雨量均呈线性关系;榆树树皮对树干茎流的阻拦和吸收作用大于樟子松。(4)2种人工林的林内降雨量均显著大于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在降雨量较小时,林冠截留量显著大于树干茎流量,随着雨量级的增加,树干茎流量会超过林冠截留量。(5)风增大了榆树人工林的林内降雨量并减小了林冠截留量和树干茎流量,对樟子松人工林林冠截留各水文分量影响不大。综上所述,不同人工林对降雨再分配作用会受到降雨量、树干、林冠等特征和风的影响,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作用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选取宝天高速公路沿线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各7个样地采集土样和调查植被,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森林土壤环境质量和群落植物的多样性,探讨了土壤性质及地形条件等生境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甘肃小陇山天然林相比,宝天高速公路沿线森林土壤有机质、含水量、速效氮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下降了47.34%、56.08%、82.38%、36.27%;而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6.48%和47.14%。参照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研究区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处于中上水平,而速效氮较缺乏。内梅罗指数表明,土壤综合肥力系数表现为对照组(2.09)天然林(1.50)次生林(1.30)人工林(1.12)。主成分分析表明,坡度和海拔是影响宝天高速公路沿线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地形因子;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和土壤pH是影响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间接因子。  相似文献   

18.
《吉林蔬菜》2014,(8):34-34
<正>1选地海拨240以上东西走向山脉的阳坡,坡度25~55之间较好。土质:最好上面黑腐土,下面黄沙土,含量20%~40%为好。选场: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或阔叶次生林,郁闭度0.4~0.6之间。人参种子长脖子芦籽每千克20000粒以上,每亩3千克左右。园田棚栽要全阴棚,离地70厘米左右。收获:三年后可收种子,12~15年可收获。2栽植技术2.1林地的选择。树龄在20年以上,树种以椴树、白桦、柞树、山榆、核桃秋、色树等阔叶林为好。林下还要有榛柴、胡枝子、刺五加、五味子等灌木和山艾蒿、野豌豆、宽  相似文献   

19.
森林抚育间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抚育采伐是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地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本文分析了森林抚育间伐的种类、强度、目的、技术要点等,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 选择间作林地 选海拔 4 0 0~ 15 0 0m ,阴坡 ,中、下位 ,坡度 10~ 2 5° ,树龄 10年以上 ,胸径 10cm以上的中、成熟林 ,密度 5 0 0~ 6 0 0株 /hm2 ,郁闭度 0 7~0 9,森林小气候明显的板栗林地。土壤为黄棕壤至棕壤土 ,局部土层厚 4 0cm以上 ,土质以粗砂土或砂质壤土为好 ,pH值 5 5~ 6。种植穴距树干 1m外、土层厚处 ,穴规格 70cm× 70cm ,35cm深 ,种两层 (根据林地条件 ,穴可大可小 ,土层薄只种一层 )。2 选菌材 菌材选直径 5~ 10cm的板栗、茅栗、栓皮栎、麻栎等栎类新伐带皮木材 ,晾晒 15~ 2 0d(抑制生命力 )后截成长 5 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