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茄1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自育的‘牛心2009-16’自交系和‘七叶2010-39’自交系进行交配育成的一代杂交品种。该品种生长强健,商品性好,高产优质,抗病性强。2014—2015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商茄1号"每667m2平均前期产量998.99kg,较对照减产6.83%,每667m2平均总产量为4 788.20kg,较对照增产9.45%;2015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商茄1号"每667m2平均前期产量为1 139.19kg,较对照减产5.92%,每667m2平均总产量达5 490.15kg,较对照增产11.99%。  相似文献   

2.
"商甘蓝一号"是以‘商甘9401’和‘商甘9408’2个自交不亲和系交配育成的露地越冬春甘蓝新品种。该品种冬性强,耐抽薹,高产优质。国家区域试验中"商甘蓝一号"平均每667m2产量3 771.4kg,较对照"春丰"增产21.7%,国家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3 623.8kg,较对照"春丰"增产10.24%。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于长沙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南瓜新品种,本研究以17个印度南瓜品种和15个中国南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基本性状(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瓜皮颜色、瓜形、瓜肉颜色、平均单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单位面积产量等)进行测量、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绿皮类型的印度南瓜中"DN-1"、"菜用南瓜2号"和"中栗6号"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4.9%、14.6%和14.0%;"菜用南瓜2号"和"中栗3号"产量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457 kg和2 135 kg。红皮类型的印度南瓜"京研7号"、"C19红杂2"和"红栗68"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3.5%、13.2%和12.5%;"京研7号"、" C19红杂1"和"红粟68"产量表现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492 kg、2 261 kg和2 121 kg。中国南瓜类型的"1号棒棒瓜"和"粉蜜1号" 品质表现较好,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12.6%和12.5%;"香蜜小南瓜"、"1号棒棒瓜"和"北蜜2号"产量较高,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3 318 kg、3 150 kg和3 115 kg。研究认为,综合各供试南瓜品质及产量,推荐印度南瓜品种"菜用南瓜2号"、"中栗6号"、"DN-1"、"京研7号"、"红栗68" 和中国南瓜品种"甜蜜小南瓜"、"1号棒棒瓜"、"金圆南瓜"在长沙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番茄新品种"金冠13"是以自交系11-413为母本,自交系11-469为父本配制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植株为无限生长类型,第5~7节着生第1花序;成熟果实粉红色,无绿果肩,扁圆形,硬度高,耐贮运,平均单果质量23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6%;耐低温弱光,连续坐果能力强,平均每667m2产量5 800kg,田间表现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叶霉病。适宜辽宁省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生木耳菌株与地方品种"单-单"杂交后再经系统选育,选育出黑木耳新品种"吉黑3号",其菌丝体洁白浓密,菌落边缘整齐、均匀,子实体簇生,"小孔"栽培单片耳率高达90%以上,属于中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每100kg干料产鲜耳81.7kg,比对照品种("延特5号")平均增产9.2%。  相似文献   

6.
番茄新品种"金冠十二号"是以自交系08B94为母本,自交系09BT278为父本配制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植株为无限生长类型,第6~7节着生第1花序;成熟果实粉红色,无绿果肩,扁圆形,硬度高,耐贮运,平均单果质量187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耐低温弱光,连续坐果能力强,平均每667m~2产量6 000kg,田间表现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叶霉病;适宜辽宁、河北、山东等地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利用春季玉米收获后的空闲耕地,推广"玉米-红薯"轮作模式。2016年对引进的5个红薯新品种进行"玉米-红薯"轮作模式示范,共示范种植1 hm~2,示范田平均每667 m~2红薯鲜薯产量分别为2752.5 kg、2427.8 kg、1938.7 kg、1765.3 kg、1507.4 kg,较当地主栽红薯增产158.8%、128.3%、82.3%、65.9%、41.7%,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田间多点示范对比结果表明,"宜施壮"山药专用肥在利川山药上施用增产增效明显,比常规施肥平均每667 m2增产鲜山药167 kg,增收1 500元上下,平均增幅8.89%,最高增幅达到17.65%;通过配方施肥,山药抗病性能增强,品质提高,口感更佳。因此,"宜施壮"山药专用肥可在利川山药种植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牡丹江6号"大白菜是中早熟大白菜一代杂交种,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牡丹江6号"。生育期约70d,叶球合抱,球形指数1.55,净菜率80.2%,平均单株重3.2kg,每667m2产量约7 702.6kg。  相似文献   

10.
杨红丽  王子崇 《北方园艺》2016,(19):178-180
"牟番1号"番茄是以OD10-8为母本、HJ-0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番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坐果率高,成熟集中,果实圆形无果肩,大小均匀,亮粉红色,硬度高,抗裂果,耐贮运,高抗根结线虫病,抗花叶病毒病,抗叶霉病。平均单果质量155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78%,维生素C含量231.6mg·kg~(-1),糖酸比7.5,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 792.1kg,较对照增产8.7%,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 646.6kg,较对照增产12.4%,适宜河南各地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尤其适宜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1.
平菇新品种"吉平1号"是由西藏地区采集的野生菌株经过系统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72~95d,子实体大型丛生、覆瓦状,菌盖扇形、灰白色,单个子实体宽5.5~9.2cm,菌盖厚0.43~0.76cm,菌柄长1~5cm,商品性好。2009~2010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88.6kg,比对照品种‘蕈谷黑平菇’增产6.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87.3kg,比对照品种‘蕈谷黑平菇’增产5.7%。  相似文献   

12.
正桃新品种艳保、脆保、秋燕、秋怡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艳保:大久保实生选育,果实发育期90-95天,比"大久保"早熟10-15天。果实90%着鲜红色。平均单果重270 g,最大果重340 g。固形物含量12.5%。硬度大,耐贮运。离核,自花结实,不需配置授粉树。脆保:大久保实生选育,果实发育期105天,与"大久保"同期成熟。果实95%着鲜红色。平均单果重288 g,最大果重420 g。固形物含量12.6%。硬度大,耐贮运。离核,自花结实,不需配置授粉树。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浙江省温岭市少量引进鄞红葡萄进行促早栽培。该品种在当地表现良好,6月果实成熟,较宁波市提早1个多月;定植后第2年开始结果,2010—2014年5年平均每667 m2产量1 812.8 kg,平均售价8.4元/kg,平均每667 m2产值15 256.4元,与温岭市葡萄平均水平相比,每667 m2产量增加32.2%,每667 m2产值增加61.2%,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江苏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推广河蟹、鳜鱼、中华鳖池塘高效混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河蟹平均成活率85%,只重160克,每667平方米(1亩)产量65千克;鳜鱼平均成活率90%,尾重500克,每667平方米产量7.5千克;中华鳖平均  相似文献   

15.
西瓜"垦蜜1号"是以"海-01-19"为母本,以"海-02-18"为父本育成的早熟西瓜杂交种。该品种早熟、果皮韧性强,不易裂瓜、抗性强。果实正圆形,果皮深绿色,果肉大红色,多汁爽口,单瓜质量4~5kg,抗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枯萎病病情指数13.96%,炭疽病病情指数17.64%。平均每667m~2产量4 400kg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郑椒17"是以自交系L219-7-3-2-3-1为母本,L198-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交种。该植株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第一花平均着生节位8、2节,早熟;果实羊角形,青熟期黄绿色,老熟期鲜红色;辣味浓,商品性好。果实纵茎22.0cm,横径3.7cm,平均单果质量50~80g;可溶性总糖含量2.56%,维生素C含量92.3mg/100g;高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每667m2产量4 000~5 000kg。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及其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正‘峰早’是从‘巨峰’芽变中选育出的葡萄新品种。2014年3月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树体生长势强旺,芽眼萌发率95.5%。成龄叶大,近圆形,5裂,上裂刻较深,下裂刻较浅,较粗糙;锯齿大、较锐。成熟枝条红褐色,卷须连二间一着生;结果枝率81.2%,副梢、副芽结实力均强;果穗一般着生在枝蔓的3~5节位;每果枝平均着生果穗1.78穗。两性花。果穗圆锥形,果粒着生稍疏松或紧凑;穗形中大,平均  相似文献   

18.
天赐红为实生选优获得的红肉桃品种,果实圆形对称,果个大,平均单果质量262.9g;全面着深红色,绒毛少而短,果皮中厚;果肉鲜红色,不溶质,果肉硬度11.5kg/cm~2,汁液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可滴定酸0.46%,每100g鲜果维生素C含量为8.30mg,酸甜可口,品质上;粘核,果核小。果实发育期130天左右,在日照地区8月中旬成熟。结果早,早实性好,自花授粉结果率高,丰产性强,每666.7m~2平均产量2833kg。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在科技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下,对"吉耳1号"品种在该年度春季和秋季分别做了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周转棒封口,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菌袋的污染率,提高了菌袋的成品率,污染率降至2%以下。"吉耳1号"每万袋平均产量为460.3kg,比对照增产13%,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露香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从兴隆县板栗实生大树中选育出的早熟板栗新品种。坚果椭圆形,果皮紫褐色,果面油亮,茸毛少,筋线不明显,底座大小中等,整齐度高;果肉淡黄色,质地细糯,风味香甜;平均单粒质量10.5 g,每苞平均含坚果2.4粒,出实率38.1%;水分含量(w,后同)49.5%,可溶性糖含量23.3%,淀粉含量51.9%,蛋白质含量4.23%,维生素C含量27.3 mg·100 g-1。该品种在河北省燕山地区9月上旬成熟。生长势强,结果枝健壮,平均长度47.84 cm,每果枝平均着生刺苞2.16个。适应性强,耐瘠薄,抗旱性、抗寒性和耐贮性强,高抗栗疫病,抗栗红蜘蛛和桃蛀螟。适宜在河北省板栗栽培区及相似区域的山地、丘陵、河滩沙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