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树盘覆盖方法对早酥梨园土壤肥力和树体生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秸秆覆盖、秸秆+地膜覆盖显著提高了梨果实品质和产量,梨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树体干周和冠径明显提高,单纯秸秆覆盖效果比前二者稍差;由此可见,采用秸秆覆盖是现代梨园土壤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之一,添加生物菌肥和加盖地膜可以显著提高秸秆的转化效率和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2011—2013年,对8年生早酥梨园进行地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玉米秸秆覆盖等不同方式处理,研究其对梨园土壤物理性状及树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覆盖3年后,早酥梨园土壤物理性状发生显著变化;地膜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土壤温度,玉米秸秆覆盖则降低了土壤温度;3个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有效降低了土壤容重;3个覆盖处理对增加树体生长量和产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和苹果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荣莉  王倩  曹欣冉 《北方园艺》2015,(24):163-166
以2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比分析了不同覆盖方式(园艺地布、黑地膜、秸秆覆盖及清耕对照)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叶片百叶重、叶绿素含量及树体净光合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清耕对照,且地布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3种覆盖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其中秸秆覆盖效果最为明显。不同覆盖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百叶干重,秸秆覆盖和地布覆盖显著提高总叶绿素含量。地布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清耕对照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综合分析,旱地苹果园树盘覆盖均可以改善土壤和树体状况,其中园艺地布覆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2008—2010年在甘肃秦安进行了半干旱地区梨园全园覆盖玉米秸秆试验。结果表明,山地早酥梨园全园覆盖玉米秸秆,可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梨树生长;梨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0~20 cm土层地温明显降低。该项技术可在甘肃半干旱地区山地梨园推广。  相似文献   

5.
‘南丰蜜橘’园生草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为构建合理的果园土壤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进‘南丰蜜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南丰蜜橘’园为对象,分析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清耕条件下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团聚体有机碳的差异。【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生草后能明显提高土壤TOC、MBC、WSOC、ROC、LFOC、HFOC的含量,其中种植白三叶草后分别提高了11.74%、52.69%、80.20%、67.95%、92.45%、18.08%,种植黑麦草后分别提高了3.72%、19.38%、23.35%、32.69%、56.60%、7.51%,且2者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豆科类牧草白三叶草处理在提高土壤各有机碳含量上优于禾本科类牧草黑麦草处理。生草处理能显著提高粒级>2 000μm和粒级250~2 000μm团聚体和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降低粒级53~250μm微团聚体占比。【结论】生草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稳定性,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陕西渭北果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干旱降雨少,且季节分布不均等突出问题,我们进行了苹果园多年秸秆覆盖,并对覆盖园与清耕园的土壤理化性状、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1苹果园玉米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2014年9月,我们对5户果农前7年实施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为试材,以地膜覆盖、秸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3个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秋冬茬日光温室番茄土壤养分、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减少土壤水分消耗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减少46.72mm。地膜+秸秆覆盖处理、秸秆覆盖处理土壤酶活性较高,而地膜覆盖处理酶活性为最低值。番茄收获后,地膜+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低。地膜+秸秆覆盖对株高与对照接近,但能明显增加茎粗。番茄单株产量比较:地膜+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对照,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13.99%、7.77%和1.96%。地膜+秸秆覆盖处理对我国北方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栽培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人工气候室内开展盆栽小白菜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对崇明滨海盐碱土各形态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复合生物炭、生物竹炭对土壤无机碳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施用"生物竹炭+鸡粪有机肥"、生物炭堆肥、"复合生物炭+鸡粪有机肥"、复合生物炭堆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碳、有机碳、无机碳、总氮、总可溶性氮、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土壤总碳和总氮含量随生物炭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弃耕地、草地和柠条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以期探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范围在1.78~6.17 g·kg^-1,具体表现为弃耕地>柠条地>草地>耕地。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深层(10~60 cm),说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表层;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0.57~1.38 mg·g^-1,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柠条地>草地>耕地>弃耕地,且柠条地在每个土层都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范围为6.8~11.1 mg·kg^-1,变化趋势表现为草地>耕地>柠条地>弃耕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13.7%~43.1%,大小排序为柠条地>耕地>草地>弃耕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0.11%~0.48%,比例大小为耕地>草地>柠条地>弃耕地,耕地和草地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比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与有机碳在耕地和草地中变化趋势一致。土地利用变化可以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能够敏感的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宁夏荒漠草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等量养分施肥条件下,有机肥替代化肥不同比例对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贵州省典型的黄壤土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70%化肥+30%有机肥(T2),50%化肥+50%有机肥(T3),30%化肥+70%有机肥(T4)和单施有机肥(T5)对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性有机碳(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和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各组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TOC、DOC、ROC和MBC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5.45%~55.82%、20.29%~91.30%、34.85%~51.21%和37.78%~71.11%;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CMI)较单施化肥处理提高36.95%~53.78%;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的增加,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肥明显提高了辣椒产量,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的辣椒产量达到25 765.63 kg·hm~(-2),较其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3.90%~49.36%。整体来看,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助于提升黄壤土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库管理指数、微生物活性及辣椒产量。从提高土壤固碳角度和增产效应出发,50%化肥+50%有机肥施用比例为推荐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丁秀玲  许强 《北方园艺》2010,(18):23-26
对不同覆盖方式下的西瓜地土壤养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增加覆盖物后可以减轻耕层的含盐量使盐分由上层转移到下层,而灌水能使土壤容重增加,其中抑盐效果最好的是地膜覆盖,其次是砂田+地膜覆盖、砂石覆盖次之;在无灌溉水的条件下,养分利用率依次是砂石+地膜覆盖砂石覆盖地膜覆盖,并且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最高的覆盖方式是地膜覆盖,最低的是砂石+地膜覆盖。因此,在干旱地区推广发展砂石+地膜覆盖并适当增施肥料,有助于增产增收,保持干旱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草和覆盖对冀南地区梨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在邯郸市成安县黄冠梨园进行生草和覆盖处理,以12~13年树龄的黄冠梨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对其土壤微生物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内,秸秆覆盖和梨园生草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但对20~40cm土层内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在0~40cm土层内,梨园生草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而秸秆覆盖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结合果园秋季施肥,深埋玉米秸秆,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1地面覆盖法主要用于密植园或成龄郁闭园,在树冠外围、两侧各做一条高25cm左右的埂,并平整树盘,秋季将玉米秸秆粉碎与磷肥、碳铵等混合后覆盖在树盘内,厚度为15~20 cm,并覆土压实,浇透水即可.一般667 m2用秸秆4 000~5 000 kg,磷肥40 kg,碳铵20 kg,或适量生物菌肥,以利于秸秆分解腐烂.  相似文献   

14.
以地膜和小麦秸秆为覆盖材料,研究了黄瓜地面覆盖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的效果大于秸秆覆盖,覆盖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平均温度,且对最低温度的提高作用大于最高温度;秸秆覆盖延缓了土壤温度变化的速度,对土壤增温作用小,且土壤最高温度低于对照而最低温度高于对照,温差最小,土壤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因此,秸秆覆盖作用更为稳定,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盆栽鸭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覆盖物(紫花苜蓿、高羊茅、早熟禾、麦秸、透明地膜、黑色地膜)对盆栽梨树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均能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其中以覆盖麦秸保水效果最好;透明地膜覆盖增温效果最为明显,年平均温度比对照提高3.40℃,紫花苜蓿的降温效果最明显,年平均土壤温度比对照低0.68℃。透明地膜覆盖温度日较差最大,达到5.30℃,而高羊茅覆盖土壤温度日较差仅为1.67℃。至于对土壤质地的影响,麦秸覆盖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土壤容重降低了8.82%,总孔隙度增加了9.09%;高羊茅覆盖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最多,增量达到26.80%;紫花苜蓿覆盖对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28.89%和106.21%;速效钾含量则以高羊茅覆盖最高,为244.96mg/kg;高羊茅覆盖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增加效果最明显,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增加了46.03%、30.30%和7.99%;不同覆盖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效果有所差异,紫花苜蓿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增幅达到32.84%,早熟禾处理有利于土壤脲酶活性的提高,增幅为21.97%,高羊茅处理同对照相比,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了56.00%,效果最好;黑色地膜和透明地膜覆盖则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选取玉米和水稻秸秆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秸秆添加能够显著增强土壤呼吸作用,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土壤的呼吸强度越高,CO2的累积释放量越大。在秸秆添加培养处理的0~180d,秸秆对于土壤中较大的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并无促进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添加秸秆处理后土壤中团聚体开始由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团聚,但秸秆添加量过高(>7.5%)会对团聚体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未添加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从大团聚体中向微团聚体中转移。秸秆添加能够有效增加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越高。在培养的0~270d,水稻秸秆添加处理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但培养270d后,玉米秸秆作用效果强于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还田对黄瓜土壤碳氮比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云  李明  李登明  尹春 《北方园艺》2016,(19):180-183
以"津春改良2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了秸秆覆盖及地膜覆盖处理对温室黄瓜结果期土壤有机碳、碳氮比和微生物的影响,以期探讨秸秆还田的效果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覆盖0.72kg·m-2秸秆量和地膜处理最为理想,可显著提高黄瓜结果初期和后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能显著提高黄瓜结果初期土壤5种微生物数量和后期细菌数;土壤中细菌数与0~20cm处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土壤20~40cm碳氮比与纤维分解菌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固氮菌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李科  韩萍 《北方园艺》2016,(20):178-182
为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选择庆阳市不同区域生草覆盖、黑膜覆盖和清耕(对照)3种管理方式,对90个苹果园土壤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覆盖和黑膜覆盖0~30、30~6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提高了果园土壤的基础肥力,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生草覆盖对增加土壤养分更为显著,在苹果园管理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3年生日光温室延后栽培"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设施葡萄园玉米秸秆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和清耕3种处理对土壤温、湿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薄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浅层温度,而玉米秸秆覆盖保温效果不如清耕。2种覆盖方式均能提高土壤湿度,提高"红地球"葡萄的果实品质;以塑料薄膜覆盖处理效果最好,单果重较CK提高(63.5±0.65)%、果穗重较CK提高(45.0±90.0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提高(35.5±1.53)%,维生素C含量较CK提高(124.3±0.15)%,而可滴定酸含量较CK降低(42.2±0.07)%。  相似文献   

20.
山地李园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浙江省云和县山地中晚熟李园连续3年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李园生草区比清耕区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7.40%,土壤表层温度明显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幅较大;与清耕区相比,生草栽培显著提高了中晚熟李果实品质和单株产量,贵阳李和皇家宝石李单株产量分别比清耕区增加21.65%、19.88%。生草栽培适宜在浙西南地区中晚熟山地李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