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香蕉炭疽病是香蕉贮运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危害严重。为评价短芽胞杆菌菌株FJAT-17214和FJAT-10657的抗菌活性,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采用抑菌圈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菌株FJAT-17214和FJAT-10657的拮抗活性进行了测定,采用香蕉果实回接法,测定了这2株菌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根据菌株FJAT-17214和FJAT-10657的形态观察、特异性鉴定和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小叶榕抗菌活性内生菌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液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笔者采用单因子试验对小叶榕内生细菌QYPT-B01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QYPT-B01菌株在本试验中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豆饼粉4%,K2HPO4·3H2O 0.3%,初始pH 8.0,装液量30%,接种量1%,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温度34℃。在上述条件下培养48 h,发酵液中生物量达到峰值,测得OD值为7.95,与优化前相比较,OD值提高了52.0%(优化前OD值为5.23)。培养72 h,抗菌物质产量达到峰值,此时发酵滤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6.42 mm,与优化前相比较,抑菌圈直径提高了13.5%(优化前抑菌圈直径为23.28 mm)。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QYPT-B01菌株发酵液的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均有明显增多,为后续分离纯化、鉴定其发酵滤液中的抗菌物质,探究其抑菌机制,开发生防菌剂或新型抗生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放线菌H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基本培养条件。以玉米粉、蛋白胨、K2HPO4,MgSO4,NaCl,CaCO3为基本培养基,3.6%玉米粉为碳源,0.5%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值为7.5,最佳装瓶量为50mL/500mL,在28℃,转速为200r/min下,摇床培养120h,所获得的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滤纸片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达24.6mm。  相似文献   

4.
<正>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以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为目标菌,通过单因素分析与正交组合试验,筛选其固体发酵基质,优化发酵条件,并对其进行防病促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固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巨大芽胞杆菌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微生物肥料生产菌株——巨大芽胞杆菌1013的发酵产芽孢数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和氮源;然后设计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基础培养基中影响发酵产芽胞数各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因素;最后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主要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糖蜜,最佳氮源豆饼粉和硝酸铵;基础培养基中对产芽孢数有显著效应的因素为糖蜜和豆饼粉,响应面优化后这2个因素的最佳含量为:糖蜜4.17%,豆饼粉1.53%。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摇瓶发酵,巨大芽胞杆菌的发酵产芽胞数为(89.34±3.87)×108 cfu/m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3.35倍。  相似文献   

6.
透骨草内生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窦瑞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369-373
摘 要:【研究目的】试图从中草药(植物)体内生菌中探寻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峙试验、防效测定、菌株鉴定、抑菌活性及水解酶活性测定。【结果】从透骨草中筛选出一株内生拮抗菌株,对峙实验表明其抑制率为66.02%,在活体上的抑制率为51.6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确定此内生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其不产生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发酵滤液经(NH4)2SO4沉淀获粗提蛋白,抑菌圈达20 mm以上,上清液无活性,表明抑菌物质基本被沉淀,主要为蛋白类,且此粗提蛋白对温度、紫外线、pH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透骨草内分离出的枯草芽胞杆菌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强且稳定抑制作用,抑菌活性成分主要是粗蛋白类物质,且其对温度、酸碱度、紫外线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B03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21~24 h,接种量5%,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60~66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获得了104.24×108~105.75×108cfu/mL的活菌体产量,较原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菌体产量提高了96%以上。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通过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发酵试验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和蛋白胨,最佳培养基碳氮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5%,蛋白胨0.6%,黄豆粉2%。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液体培养基优化及发酵终点的简便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玉米粉3%,酵母粉0.3%,麸皮2%,KH2PO 0.1%,MgS04·7H2O 0.05%.根据茵丝生物量与摇瓶变化质量随发酵时间变化规律的一致性,找到了判断杏鲍菇发酵终点的简便方法,其最适发酵时间为240 h.  相似文献   

10.
本文API生化鉴定系统对生防芽胞杆菌R31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抗菌谱。结果表明: R31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生物学特性数据显示该菌株适宜偏酸或偏碱条件生长,偏酸环境的最佳生长pH为5.13,偏碱环境的最佳pH为8.99,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提物,NA培养基测定的生长曲线显示24 h内该菌株生长达到稳定期;抗菌谱研究显示该菌株在平板上对包括多株香蕉枯萎病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镰刀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主要引起病原菌菌丝肿胀畸形,原生质浓缩,以及菌丝破裂原生质外流。  相似文献   

11.
<正>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以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为目标菌,通过单因素分析与正交组合试验,筛选其固体发酵基质,优化发酵条件,并对其进行防病促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262XY2x固体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36.4%、稻壳粉31.8%、玉米面18.2%、豆粕13.6%、乳糖1.0%、尿素1.1%和Zn SO40.11%;最  相似文献   

12.
摘要: 对野生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分离的菌种进行了菌丝生长观察和一、二、三级种培养基配方、液体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血红铆钉菇菌丝在试管斜面上25℃4-5天长满,在90mm平皿3天长满,在-18℃冷冻3天后仍能恢复生长。菌丝一级种的最佳配方是玉米粉PDA培养基;二、三级种以棉籽壳或松林土配合发酵玉米芯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液体菌种配方表明以PD为主的配方都适宜血红铆钉菇生长,其中以添加玉米粉、酵母、粪草浸出液能使菌丝生长更加浓密、健壮。 关键词:血红铆钉菇;菌丝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层培养基法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酵乳、泡菜、发酵肉)中筛选到20株对真菌有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对其中7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菌株的抑菌谱进行了初步研究,这7株菌对啤酒酵母、汉逊酵母、枯草芽胞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黑曲霉可明显抑制其孢子的成熟。对其中2株菌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及16SrRNA分子鉴定,鉴定结果为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评价生防菌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4)B2的防病能力,通过对收集的生防菌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对249个测试菌中筛选到的3株拮抗菌A5-6、D7-16和CL7进行了抑菌观察、抗病谱测定、土壤抑菌能力监测及盆栽苗拮抗能力测定,并对测试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显微观察显示:3个拮抗菌会导致病原菌B2的菌丝发育畸形、膨胀、胞壁增厚、部分形成泡状、内容物外渗生长以及抑制孢子的萌发。抑菌谱测试表明,菌株对包括FOC4以内的其他真菌性病害抑菌率在60%以上,但对尖孢镰刀菌其他专化型抑菌率较低,仅在40%~50%之间。土壤拮抗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单独处理对土壤中FOC数量的控制有限,只能降低1个数量级,但对处理盆栽苗中土壤FOC数量的控制能下降到2个数量级。盆栽实验表明,菌株A5-6以72.3%的防病效果较D7-16(45.4%)、CL7(50.0%)的防效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3个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 DNA序列鉴定表明D7-16为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A5-6和CL7也属于芽胞杆菌,3个菌株都是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潜在的良好生防资源,可作为生防菌做进一步的开发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斑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找到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2 种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多个地方采集的玉米叶片上细菌菌株,生理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细菌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采用菌株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萌发进行处理的方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分离到267 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1 株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SCG-02,经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不同浓度的菌株SCG-02 发酵滤液可不同程度的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由丝状变成串珠状,当发酵滤液浓度是60%时,孢子完全不萌发,且产生泡囊状结构。通过试验研究表明,从玉米叶片上分离筛选得到的细菌菌株SCG-02 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评价生防菌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FOC4)B2的防病能力,通过对收集的生防菌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对筛选到的3株拮抗菌进行了抑菌观察、抗病谱测定、土壤抑菌能力监测及盆栽苗拮抗能力测定,并对测试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和16 r 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249个测试菌中有109个菌株在对峙培养中表现拮抗能力,其中有三个菌株A5-6, D7-16和CL7的抑菌效果较为稳定。显微观察显示:三个拮抗菌会导致病原菌B2的菌丝发育畸形、膨胀、胞壁增厚、部分形成泡状、内容物外渗生长,以及抑制孢子的萌发等显著影响。抑菌谱测试表明,菌株对包括FOC以内的其它真菌性病害抑菌率在60%以上,但对尖孢镰刀菌其它专化型抑菌率较低,仅在40%-50%之间。土壤拮抗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单独对土壤中FOC数量的控制有限,只能降低一个数量级,但对盆栽苗中镰刀菌的数量控制能下降到2个数量级。盆栽实验表明,菌株A5-6以72.3%的防病效果较D7-16、CL7 45.4% 、50.0%的防效之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三个菌株经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鉴定表明D7-16为短短芽胞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A5-6和CL7也属于芽胞杆菌,三个菌株都是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潜在的良好生防资源,可作为生防菌做进一步的开发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植物乳杆菌Zhang-LL发酵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为获得高活菌数的益生菌产品奠定基础。对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中的氮源进行单因素筛选,选取501油菜籽蛋白胨作为MRS培养基的替代氮源。基于优化的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501油菜籽蛋白胨含量为3.0%、温度34℃、p H 6.5、接种量7%,发酵罐流加15%Na2CO3,转速为15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活菌数可达1.07×1010CFU/m L。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平菇华平97-2液体菌种的培养基成份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宜的培养基组分为:玉米粉30 g、蔗糖10g、KH2PO4 3 g、MgSO4 1.5 g、pH自然.在此基础上,按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实验,研究平菇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适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00mL、温度25℃、转速180r/min、接种量为平板面积的1.5 cm2.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其菌丝球密度、菌丝球直径以及菌丝球的生物量分别为:68个/mL,0.7 227 mm,0.296 g/100 mL.  相似文献   

19.
绿色木霉菌株Tv04-2固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产孢量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人参根部病害拮抗绿色木霉菌株Tv04-2固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筛选,获得了以玉米粉、麦麸等廉价农产品及其副产物为碳、氮源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在250 mL三角瓶中装入20 g固体基质,其中玉米粉∶麦麸按1∶1比例混合,FeSO4含量0.1 g,水7 mL,接种量4 mL;最佳发酵条件为:25,20和28℃下依次发酵2 d。利用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发酵试验,可以获得高达4×109cfu/g的产孢量,为人参根部病害高拮抗活性木霉菌剂的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拟康氏木霉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摇瓶培养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拟康氏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2PO41g/L;发酵培养时间为6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6.0;发酵温度为30±1℃。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及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5.272g/L、0.62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