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筛选苹果黑星病的有效防治药剂,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试了9种杀菌剂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氟唑菌酰羟胺和吡唑醚菌酯3种药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3 0、0.004 6、0.008 2 mg/L。在病菌侵染前使用,9种药剂都能有效保护苹果叶片防止苹果黑星病菌的侵染,施药5 d后保护效果都在70%以上;其中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和20%吡噻菌胺悬浮剂3种药剂的保护效果较好,施药5 d后接种,防效仍在90%以上。病菌侵染后使用,9种药剂中只有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嘧霉胺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能有效抑制侵染病菌的扩展致病,病菌接种4 d后施药,防效在80%以上。9种测试药剂中,氟唑菌酰羟胺、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主要推荐药剂,克菌丹和吡噻菌胺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苹果黑星病的保护性药剂推荐使用,在病菌侵染前或侵染后的5 d内使用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选8种绿A生产可用杀菌剂对蓝莓炭疽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对引起蓝莓炭疽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咯菌腈。排除2种对两种病原菌抑制效果均差的药剂,将其余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800倍液、125g/L氟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 000倍液均对蓝莓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黄瓜霜霉病安全高效防治药剂的田间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选择687.5 g/L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等9种低毒杀菌剂,以33.5%喹啉铜悬浮剂作对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0 g/L氰霜唑悬浮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以及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87.5 g/L氟菌·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6种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供试作物安全,可作为田间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有效药剂,将20%噻唑锌悬浮剂、50%氟啶胺悬浮剂、40%甲醛水乳剂、33.5%喹啉铜悬浮剂、99%对苯二酚可湿性粉剂、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22.4%氟唑菌苯胺悬浮剂、50%氯溴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20%噻菌铜悬浮剂、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0种化学药剂,采用药剂浸种或沟喷带病种薯两种方法,进行马铃薯疮痂病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对马铃薯出苗均无药害并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防效介于30.15%~70.61%之间,其中33.5%喹啉铜200倍液浸种的效果最好,为70.61%;20%噻唑锌500倍液沟喷的效果最好,为70.12%。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其在黄瓜上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能够快速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速效性;第2次药后3、5、7、10、14 d,该药剂130、200 mg/L 2个处理的防效均高于89%,且显著高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乙嘧酚悬浮剂3种对照药剂.该药剂对黄瓜安全,结合成本核算,建议生产中使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130 mg/L)防治黄瓜白粉病.  相似文献   

6.
测定杧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对13种杀菌剂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对胶孢炭疽菌室内抑菌效果最好,EC50小于0.01mg/L,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氟啶胺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2.5%氟环唑悬浮剂的EC_(50)均小于1mg/L,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 2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2000倍液、250g/L嘧菌酯悬浮剂1 25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1 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7种药剂可相对有效地控制杧果炭疽病发生,防效为57.57%~65.57%。  相似文献   

7.
选用6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药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600倍液和25%戊唑醇水乳剂1800倍液处理的防效均达80.00%以上,但25%戊唑醇水乳剂1800倍液处理出现新叶生长不良症状,不推荐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900倍液和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也均达70.00%以上,防治效果理想。结果显示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40%氟硅唑乳油适用于黄瓜白粉病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治西瓜白粉病效果好且安全的药剂,作者连续2年开展了设施西瓜白粉病药剂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西瓜植株生长未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42%苯菌酮悬浮剂和36%硝苯菌酯乳油在试验剂量下对西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各参试药剂中,20%戊菌唑水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目前已被登记用于防治西瓜白粉病,0.5%大黄素甲醚水剂是一种以保护作用为主的高活性植物源杀菌剂,对人畜毒性低,对环境友好,建议可将42%苯菌酮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36%硝苯菌酯乳油登记于西瓜白粉病防治的应用药剂目录。  相似文献   

9.
柿树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柿树炭疽病菌Colleltrichum horri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16种常用杀菌剂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孢子萌发的影响。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产孢温度为28℃,适合菌丝生长的pH值为4.0~6.0,最适产孢pH值为4.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16种常用杀菌剂中,33.5%喹啉铜悬浮剂、25%溴菌腈乳油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柿树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抑制效果最好,可作为防治柿树炭疽病的优选药剂,其次为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0g·L~(-1)氟硅唑乳油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可作为备选药剂。该研究结果可为柿树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传染快、发病重,可造成严重减产。为此,2014年我们选用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5%氟吗啉·唑菌酯悬浮剂开展黄瓜霜霉病防治试验,为该产品在上海地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为25%氟吗啉·唑菌酯悬浮剂(百达通),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250g/L嘧菌脂悬浮剂(阿米西达),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防治设施草莓白粉病的高效杀菌剂,选择11种杀菌剂结合清除病残体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田草莓白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清除病残体的情况下,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在3次用药后防效逐渐增加,至第3次药后7 d在所有药剂中防效最好,达到79.90%;66.8%嘧霉胺悬浮剂药效的速效性和持续性好,在第1、2次施药后7 d防效均为第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5%乙嘧酚悬浮剂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续性,前2次施药后7 d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显著高于除66.8%嘧霉胺悬浮剂以外的其他药剂处理;除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有轻微药害产生,其余各供试药剂按照试验浓度施药,草莓生长安全、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12.
黄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离体和活体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蔬菜上常用的17种杀菌剂,运用离体抑菌活性筛选和药剂拌土盆栽活体筛选两种方法,测定了供试药剂对黄瓜枯萎病的生物活性。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活性较高的为己唑醇、氟硅唑、腈菌唑、福美锌、福美双、代森锰锌、嘧霉胺、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其抑菌率在69.61 %~100.00 %之间;盆栽活体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嘧霉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的防效在61.50 %~95.90 %之间,可作为土壤处理剂防治黄瓜枯萎病。  相似文献   

13.
采用5种杀菌剂对苦瓜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效果最好,防效在85%以上;33%寡糖·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次之,防效在79%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较差,防效为70.76%;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处理后的苦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83 mg/g、2.54 mg/g;产量比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6.53%、12.61%。因此,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6%硝苯菌酯乳油为目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4.
对6年生阳光玫瑰葡萄的霜霉病,采用了8种药剂进行了2022—2023年2年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于每年7月霜霉病开始发生时进行喷药,按照药剂生产厂家推荐的喷施浓度间隔10 d喷1次,共喷3次,以喷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的8种药对葡萄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对植株安全无药害。其中2种药剂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31%噁酮·氟噻唑悬浮剂1 500倍液防效突出,2年防效稳定在90%以上,为理想选择药剂;4种药剂40%克菌·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40%烯酰·氰霜唑悬浮剂2 000倍液、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效均在80%以上,为可选用药剂;另2种药剂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不够理想,不宜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防治李红点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的方法,测定8种药剂对李红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种供试药剂对李红点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对李红点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试验表明,3种不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肟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交替使用对李红点病的防治效果在89.76%以上。基于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和戊唑醇对李红点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防治李红点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枇杷灰斑病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对来源于贵州省部分地区枇杷种植园的灰斑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并选用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贵州地区枇把灰斑病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Guba)];6种杀菌剂对批把灰斑病菌的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80%戊唑醇WDG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5.69μg/ml(r=0.9937),其次分别为80%丙森锌WP、40%腈菌唑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400 g/L氟硅唑EC和500 g/L苯甲丙环唑EC。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4种常用药剂防治吊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用的4种常用药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氟硅唑乳油、5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和50%硫磺悬浮剂均对吊瓜白粉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随施药次数增加及时间的延长,各药剂的防效均增高,特别是40%氟硅唑乳油和50%菌酯可湿性粉剂,第2次药后7天防效达84.21%~84.91%。  相似文献   

18.
以采自吉林鲁家镇、四家子镇、乐山镇3地的甜瓜枯萎病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同时进行病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测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比较了21种杀菌剂单剂及3种混配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该试验共获得7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表明该病菌为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室内药剂筛选出了4种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即450g/L咪鲜胺EC、50%多菌灵WP、400g/L氟硅唑EC、30%氟菌唑WP;混配剂30%氟菌唑WP和50%多菌灵WP按2∶1配比毒力作用最强,其次为30%甲霜灵WP和50%多菌灵WP按2∶1配比。  相似文献   

19.
2010—2011年进行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叶片的防效为81.44%~95.61%,对果实的防效为83.32%~96.11%;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效为71.24%~85.13%。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分别与生产上常用有效药剂400 g/L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相当,无显著差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效与生产上常用有效药剂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相当,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梨黑星病和苹果白粉病发病初期推荐使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可控制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20.
为向生产上推荐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莴苣霜霉病防治药剂,选取1%申嗪霉素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20%霜脲氰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种杀菌剂开展了防治莴苣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常规使用药剂为对照,并设置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0%霜脲氰悬浮剂防治效果偏低,不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药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3种药剂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田间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推荐使用药剂,667 m~2推荐剂量分别为80~120 g、150~250 g、14~22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