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南丰蜜橘’果园土壤为对象,分析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清耕条件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生草后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 > 5 mm粒级团聚体居多(占比28.52% ~ 35.14%),而清耕对照处理以 < 0.25 mm粒级团聚体居多(35.51% ~ 36.86%);水稳性团聚体各处理均以 < 0.25 mm粒级团聚体为多(55.71% ~ 80.47%);大团聚体比重R0.25总体为黑麦草 > 白三叶草 > 对照。在0 ~ 10 和10 ~ 20 cm土层中,白三叶草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6.03%、106.8%和57.69%、31.25%,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别降低了13.29%和12.41%;黑麦草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提高了140.41%、125.17%和82.69%、64.58%,PAD分别降低了12.85%和16.61%,表明生草处理有利于大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且禾本科类牧草黑麦草处理明显优于豆科类牧草白三叶草处理。生草处理较大幅度提高了0 ~ 10 cm表层土层水稳性团聚体中总有机碳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且白三叶草处理明显优于黑麦草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团聚体MWD和GMD与1 ~ 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AD与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现出负相关。生草处理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改善果实鲜食品质,且白三叶草处理明显优于黑麦草处理。  相似文献   

2.
‘南丰蜜橘’园生草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为构建合理的果园土壤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进‘南丰蜜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南丰蜜橘’园为对象,分析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清耕条件下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团聚体有机碳的差异。【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生草后能明显提高土壤TOC、MBC、WSOC、ROC、LFOC、HFOC的含量,其中种植白三叶草后分别提高了11.74%、52.69%、80.20%、67.95%、92.45%、18.08%,种植黑麦草后分别提高了3.72%、19.38%、23.35%、32.69%、56.60%、7.51%,且2者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豆科类牧草白三叶草处理在提高土壤各有机碳含量上优于禾本科类牧草黑麦草处理。生草处理能显著提高粒级>2 000μm和粒级250~2 000μm团聚体和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降低粒级53~250μm微团聚体占比。【结论】生草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稳定性,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园生草栽培草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猕猴桃园生草栽培的最佳草种,2005—2007年在鄂猕猴桃4号园中种植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百喜草,以清耕为对照,比较了不同草种对猕猴桃园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草种中,以白三叶草提高猕猴桃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生草栽培对刺梨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仰州  刘英  何季  刘晓  徐海  郭颖 《北方园艺》2018,(6):96-101
采用间作黑麦草、自然生草和清耕3种方式对刺梨园进行地表管理,研究了不同地表管理方式对刺梨园0~40cm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间作黑麦草较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氮含量(P0.05),自然生草较间作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钾含量(P0.05)。与清耕相比,2种生草方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微生物总数(P0.05)。与清耕相比,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并且间作黑麦草对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作用大于自然生草。土壤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氮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这说明2种生草栽培均可以改善刺梨园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5.
惠竹梅  李华  龙妍  张瑾  庞学良 《园艺学报》2010,37(9):1395-1402
在酿酒葡萄生产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固氮菌与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升高幅度较大,平均升高幅度分别为223.4%和83.4%,细菌数量平均升高68.1%,放线菌数量升高的幅度最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较高羊茅处理增加的幅度大,除放线菌外,均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行间生草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P、速效P含量降低;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土壤全N、碱解N、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除速效P外,其余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纤维素分解菌是影响土壤有机质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放线菌是影响土壤N、P、K最重要的微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为改善果园土壤肥力和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上海金山猕猴桃示范园区行间生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分析0~40 cm土层有机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状况,并对养分有效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相比于清耕对照,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黑麦草提升效果更显著。种植白三叶草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锌含量,而种植黑麦草更有利于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含量的提高。自然生草仅对土壤碱解氮的提升效果较好。猕猴桃园土壤锰元素普遍缺乏,行间生草对果园土壤有效锰的提升效果不显著,需适当补充锰肥。【结论】行间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的显著调控作用主要在0~20 cm表层土壤,不同生草类型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改善效果不同,对土壤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调控效果以黑麦草最佳,对微量元素的调控效果以白三叶草最佳。  相似文献   

7.
果园生草试验及适生草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自然生草和自然生草+人工生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红三叶、早熟禾、高羊茅和黑麦草)的‘寒富’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自然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并对自然生草条件下的人工草种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自然生草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细菌、真菌、放线菌、脲酶和磷酸酶明显升高,全钾增幅较小,但含水量降低了。通过适宜草种评价的初步研究可知,以生草覆盖为目的、刈割次数少的可选择白三叶、高羊茅和黑麦草等品种;为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需要刈割用于覆盖的则应选择紫花苜蓿、红三叶等产草量较高的草种。  相似文献   

8.
在南丰蜜桔果园试区进行紫花苜蓿、白三叶、百喜草、黑麦草单种草以及4种草混合的生草栽培试验,通过对南丰蜜桔树株高、冠幅、干径、新生枝长度和新生枝粗度的调查,综合分析发现,由紫花苜蓿、白三叶、百喜草和黑麦草组成的豆科、禾本科混合草处理对南丰蜜桔树体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草栽培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优选出南方龙眼果园适宜的生草品种,在‘四季蜜’龙眼果园分别在行间套种假地豆、白花三叶草、鼠茅草、阔叶丰花草和自然生草,幵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套种不同草种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行间生草能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pH值;生草刜期,各生草处理0~15 cm土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下降,钙、镁含量上升,15~30cm土层中的全氮含量上升,生草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下降;生草栽培总体来看能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各生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二脂酶活性高于清耕,阔叶丰花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磷酸二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草种,鼠茅草处理土壤中氨肽酶含量最高。龙眼果园生草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提高碳、氮含量和磷循环相兲酶活性,改良土壤环境,生草栽培刜期消耗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在生长刜期要及时给肥。综合各生草草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白花三叶草为佳,适宜在南方龙眼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的宁夏果园行间绿肥植物,以行间自然生草、播种紫花苜蓿、苏丹草、黑麦草、油菜、白三叶草为处理,以清耕为对照,开展不同果园生草品种对土壤温、湿度及天敌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生草可明显降低0~15 cm深度土壤温度,降温作用最明显的处理组为苜蓿,其次为三叶与黑麦处理,3个生草品种平均温度分别降低9.28%、5.90%、5.69%;果园生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浅层土壤区域(5~10 cm),对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增持作用的生草品种为苜蓿,其次为三叶草与苏丹处理,3个生草品种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28.39%、18.15%、16.20%;此外,果园生草也可明显提升瓢虫与草蛉种群数量。该研究筛选得到的理想果园生草品种依次为苜蓿三叶黑麦与苏丹草。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对苹果园进行生草覆草试验。结果表明:苹果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小冠花和黑麦草,3年的单位面积产草量属小冠花最多;行内清耕覆草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6%~0.9%,平均单果重增加3~12g,冠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清耕,果实品质也明显优于清耕,覆盖小冠花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园行间生草现状,探究草种适应性,为河北省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河北省果园行间生草的现状;在邢台市浆水镇富士苹果园,设置清耕、苜蓿、白三叶和自然生草4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机质、无机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储水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土壤性状,分析叶绿素、叶面积和新梢长等树体生长指标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以清耕管理为主,生草园占31.96%,其中自然生草园占25.77%,人工生草园占6.19%;自然生草园草种选择更多样化;果农对生草认知缺乏且获知途径单一。自然生草显著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分别为15.46 g/kg和8.85 g/kg;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0~40 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苜蓿与自然生草则显著增加了叶面积,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新梢长,连续6年生草老园叶绿素SPAD值(58.96)、叶面积(18.57cm2)以及新梢长(28.00 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苜蓿、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增产7.21%~13.40%。连续6年生草老园果实Vc(182.20 mg/kg)和可溶性糖(16.93%)显著高于各处理,可滴定酸(0.309%)显著低于清耕。河北省生草技术普及度低,行间种植苜蓿与白三叶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树体生长,改善果品品质、增加果品产出,因此推荐河北省苹果园种植豆科植物苜蓿和白三叶。  相似文献   

13.
2008—2011年进行了梨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后第3~4年梨果实单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种植白三叶草土壤碱解氮含量比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高;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土壤速效钾含量比种植白三叶草高。这2个草种可有效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调节梨园近地层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4.
山地李园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浙江省云和县山地中晚熟李园连续3年生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李园生草区比清耕区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7.40%,土壤表层温度明显降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其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幅较大;与清耕区相比,生草栽培显著提高了中晚熟李果实品质和单株产量,贵阳李和皇家宝石李单株产量分别比清耕区增加21.65%、19.88%。生草栽培适宜在浙西南地区中晚熟山地李园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杧果园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草种,以桂热杧82号为试材,清耕为对照,全园种植紫花苕子、矮扁豆、白花三叶草及自然生草,研究不同生草处理对杧果园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三叶草和自然生草可以自然越冬,次年无需再播,矮扁豆和紫花苕子次年需要再播。生草处理当年刈割1次回填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与清耕(对照)相比,除白花三叶草处理外,果园生草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紫花苕子处理最高,为14.33 g/kg;生草处理可以提高30 cm深度的土壤电导率,但会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白花三叶草处理降低最多;而白花三叶草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且提高最多;自然生草的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最高。与清耕相比,生草栽培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但差异不显著;种植白花三叶草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氮素、磷素含量有关,白花三叶草和矮扁豆降低了土壤蔗糖酶活性。生草栽培处理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以种植紫花苕子表现较佳。因此,杧果园生草可以优先选择紫花苕子,有灌溉条件的也可选择白花三叶草,但前期都需要及时补充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6.
以‘春雪’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草种及生草方式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条件下‘春雪’桃的果实纵横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等显著高于清耕(对照),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果皮斜率脆性、果肉平均硬度等显著低于清耕(对照),说明生草处理显著提高了‘春雪’桃果实外观和风味品质,有效促进了果实成熟,显著改变了果实的食用性和贮运性等质地品质;就不同草种而言,黑麦草对‘春雪’桃果实外观和风味品质、果实成熟度及果实的食用性和贮运性等的影响最显著,紫花苜蓿次之;就生草方式而言,全园自然生草对‘春雪’桃果实外观和风味品质的影响显著优于行间自然生草,但对果实成熟度、食用性及贮运性等质地品质的影响与行间自然生草差异不大。综上,‘春雪’桃园生草栽培推荐种植黑麦草并实行全园生草。  相似文献   

17.
为改变杏园传统的土壤管理模式,探明行间生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自然生草、种植紫花苜蓿和种植黑麦草为处理,以清耕为对照,5年后调查杏树行间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及仁用杏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对0~20cm土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效和速效养分影响较大,其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效和速效养分,但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影响差异很大,其中,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较大,种植紫花苜蓿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幅最大,自然生草居于二者之间;相比对照,行间生草显著增加了仁用杏单核重和单仁重,但对出仁率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杏园长期行间生草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提高仁用杏的果实品质,但不同草种对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差异很大,应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保证养分均衡供应。  相似文献   

18.
在山楂园行间连续种植4年毛苕子和黑麦草,研究生草对山楂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生草栽培在山楂园土壤管理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山楂园行间种植毛苕子和黑麦草显著提高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与清耕相比分别提高37.7%、33.2%和29.7%、27.7%,但对40~60 cm土...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行间生草栽培对‘库尔勒香梨’果园生态环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对不同生草处理‘库尔勒香梨’园小气候因子、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对照)相比,在夏季5种生草处理均有降温效应,在秋季各生草处理均有增温效应,其中以白三叶降温和增温效果最佳;各生草处理均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其中白三叶增湿效果最好;各生草处理对不同深度土温有降温作用,随着土层的加深,降温效果逐渐减弱,且温度越高的月,生草处理的土层降温效果越明显;同时,各生草处理‘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叶片蒸腾速率(T_r)日变化曲线呈现"单峰"曲线,叶片的胞间CO_2浓度(C_i)呈现"W"型变化趋势,叶片瞬时水分利用率(WUE)基本呈现"W"型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WUE与P_n日均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WUE与T_r日均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园种植白三叶小气候综合效应优于自然生草。与清耕相比,自然生草显著增加了果实横径、可溶性糖含量,紫花苜蓿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黑麦草显著增加了单果质量、维生素C的含量,白三叶显著增加了红晕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各生草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的含量。因此,在省力化密植‘库尔勒香梨’园中可选择行间种植白三叶,在夏季有降温效应,在秋季有增温效应,对‘库尔勒香梨’的生长发育有益。  相似文献   

20.
生草对果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树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究了苹果园生草后土壤速效养分变化规律及对树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以7年生‘寒富’/GM256/山定子为试材,设置红三叶、黑麦草2个行间生草处理,以清耕为对照(CK),测定果园行间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呼吸速率及树体生长发育等指标。结果表明,生草使果园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变化波动减小,种植黑麦草使果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2.1%和20.4%,生草果园的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几乎都高于对照,果园土壤呼吸水平从高到低为红三叶、黑麦草、对照;红三叶与黑麦草处理的树体主枝数量较对照提高22.1%和23.2%,产量分别提高8.5%和12.5%。总之,果园生草能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不同程度地提升果园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大土壤速效养分的周转速率,为树体发育提供所需养分,有效促进苹果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