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的致死效果及对后续虫态发育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饲喂法和浸渍法,研究了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发育、存活及存活幼虫化蛹、羽化和成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井上蛀果斑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印楝素乳油处理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后,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蛹期、成虫产卵前期,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蛹重、产卵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虫单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显著小于对照,产卵抑制率及卵孵化抑制率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印楝素对初孵幼虫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老熟幼虫。  相似文献   

2.
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是槟榔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预测预报其发生期以推断防治适期是有效防治该害虫的关键。我们采集红脉穗螟幼虫饲养后,解剖其雌成虫生殖系统,观察分析其生殖系统结构,进行卵巢发育分级,可为红脉穗螟的生物学研究和田间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红脉穗螟雌成虫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其他鳞翅目昆虫相似,外生殖器主要由产卵器、导精管、交配囊及其附属结构组成,内生殖器包含卵巢1对、侧输卵管2根、中输卵管1根、受精囊、附腺和生殖腔。红脉穗螟卵巢发育可分为5个级别,即Ⅰ级.乳白透明期,Ⅱ级.卵黄沉积期,Ⅲ级.成熟待产期,Ⅳ级.产卵盛期,Ⅴ级.产卵末期。红脉穗螟3日龄雌成虫卵巢普遍为Ⅳ级卵巢,进入产卵盛期;4日龄时日均产卵量达到最高,为42粒/头。本研究明确红脉穗螟雌性生殖系统结构,建立了红脉穗螟卵巢发育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黑粪蚊(Scatopsesp.)的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分别设置15、20、25、30和35℃的温度条件进行系统饲养,观察温度对黑粪蚊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条件下,黑粪蚊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且随温度升高,黑粪蚊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但在35℃条件下,黑粪蚊不能完成个体发育。在15~25℃范围内,各龄幼虫的存活率虽然有些波动,但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30℃条件下,不同龄期幼虫的存活率明显下降。20℃时幼虫化蛹率最高,为90%;羽化率则以25℃条件下最高,为75.2%。在30℃条件下,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均降低,分别为75.20%和72.53%。由此可见,在供试温度条件下,20~25℃最有利于黑粪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柑橘大实蝇的幼虫、化蛹及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死亡率增加,45℃处理2h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处理1h;老熟幼虫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死亡率增加,0℃时有个别幼虫存活,可部分化蛹,低于0℃时幼虫死亡率都为100%,不能够化蛹和羽化;其他处理温度对化蛹和羽化的影响不大,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井上蛀果斑螟为试虫,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的卵、幼虫和成虫,研究了氟啶脲、虫酰肼和茚虫威对井上蛀果斑螟的室内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的存活和繁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用药浓度提高,其抑制效果加大。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初孵幼虫存活率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对存活初孵幼虫蛹的羽化影响较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其化蛹影响最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对老熟幼虫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最强,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存活老熟幼虫的化蛹和羽化影响较为显著;150g·L~(-1)茚虫威乳油3 000倍液对成虫存活率抑制作用最强,并对存活成虫的单雌产卵量影响最为显著,50g·L~(-1)氟啶脲乳油400倍液和20%虫酰肼悬浮剂1 000倍液对其卵孵化率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桃蛀螟在苹果树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又名桃蠹螟 ,是食性很杂的果树害虫。近年在我区苹果树上发生较重 ,个别果园虫果率高达 6 0 %~ 70 %,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为此从 1996年开始 ,对此虫在我区苹果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 ,取得良好的效果。1 发生规律 在我区一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果筐、玉米秸秆等处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 5月中旬化蛹 ,成虫最早发生时间为 5月底 6月初 ,成虫盛发期为 6月中下旬 ,由于越冬羽化期拖得很长 ,造成后期各世代严重重叠现象。第 1代的成虫羽化期为 7月下旬 ,第 2代在 8月中、下旬 ,…  相似文献   

7.
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生规律 该虫在松原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树洞及玉米、蓖麻等残株内和向日葵盘上结茧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末陆续羽化。越冬代成虫羽化1周后开始产卵,卵期7~8d,6月上中旬始见幼虫。幼虫危害期30~40d,7月下旬化蛹,蛹期10d左右,7月下旬始见第1代成虫。  相似文献   

8.
以瓜实蝇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测定法,通过研究成虫、蛹、卵在不同温度和湿度胁迫下,成虫存活率及寿命、产卵量、卵孵化率、羽化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以期明确温湿度胁迫对该虫存活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在39~43℃下处理1 h,其存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1.5~42.5℃是成虫的致死敏感高温区;35℃或41℃下处理0.5~10.0 d,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成虫在31~41℃下驯化1 h后,在43℃高温下的存活率随驯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在43℃处理2 h或4℃处理3 d后,成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蛹在33~47℃下处理4 h,羽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卵在41~43℃下分别处理15、30、45 min,卵孵化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蛹的羽化率随沙土含水量升高而降低;湿度胁迫不同日龄蛹的羽化率差异显著;蛹在沙土含水量0%下处理1~9 d,羽化率随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25℃下,成虫在RH 0%或RH 100%下处理10~130 h,存活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干旱胁迫下,羽化率随高温或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以上研究表明,温、湿度胁迫对瓜实蝇存活和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温、湿度持续时间及胁迫时各虫态龄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金腰箭叶的甲醇提取物对菜青虫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金腰箭叶的甲醇提取物 (简称SNLE)对菜青虫生长发育具有较高的抑制效果。用 10 0 0 0 μg·mL-1SNLE处理后的甘蓝叶片饲喂 5龄幼虫 ,其虫体质量在处理后 2~ 3d(天 )下降到对照的 1/ 3 ,取食不同浓度SNLE处理的叶片菜青虫化蛹数均明显少于对照 ,且化蛹高峰期比对照延迟 ;10 0 0 0 μg·mL-1处理浓度下菜青虫几乎不化蛹。  相似文献   

10.
葡萄透翅蛾 (ParantbreneregahsButler)属鳞翅目透翅蛾科 ,主要蛀食葡萄枝蔓 ,造成树势衰弱 ,叶片发黄 ,果实脱落 ,严重的枝蔓易折断而枯死 ,为害严重的地块可达 0 77%以上 ,为害品种有龙眼、巨峰、红地球、赤霞珠等。1 发生规律 在北方地区 ,一年发生 1代 ,10月份以后幼虫在枝蔓内越冬。翌年春 ,幼虫在被害枝内侧咬一小圆孔 ,在圆孔内作茧化蛹。各地的化蛹期、羽化期及孵化期依气候变化略有不同 ,但大体与葡萄物候期相吻合 ,葡萄抽芽为化蛹期 ,葡萄开花为羽化期 ,葡萄坐果期出现幼虫。羽化后 ,成虫行动敏捷 ,飞…  相似文献   

11.
孙凤  申桂艳  付全 《河北果树》2010,(4):33-33,35
<正>1栗瘿蜂生物学特性1.1生活史本地区栗瘿蜂1年发生1代,营孤雌生殖。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解除休眠后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旺盛取食期,5月下旬进入老熟期(预蛹期),6月上中旬化蛹,6月末化蛹结束,成虫6月末到7月上旬羽化,至7月末羽化结束。成虫于7月  相似文献   

12.
1)发生规律。吉丁虫又称串皮虫、板头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在陕西洋县梨产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皮层内越冬,冬季剥开皮层可发现老熟幼虫已蛀入木质部。开春后随寄主萌芽,越冬幼虫继续为害,3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25—30天,4月下旬成虫羽化,但因气温低不出洞,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出洞盛期,  相似文献   

13.
苹异银蛾是80年代初期在我国发现的苹果新害虫。据在陕西省凤县多年研究,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表土层越冬,翌年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上中旬为幼虫蛀果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脱果入土结茧化蛹盛期。成虫喜18~20℃冷凉湿润环境。幼虫蛀食苹果种子。深翻埋茧蛹,6月初用辛硫磷处理树盘土壤,6~7月成虫羽化产卵期树冠喷溴氰菊酯药液2~3次,可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4.
缪燕 《中国园艺文摘》2013,(7):52-52,60
研究发现,星天牛在江阴地区的黄山栾树上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越冬。翌年3月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底开始羽化,5~6月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上、中旬为产卵期,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高峰期,约1个月后开始向木质部蛀食,从幼虫孵化到蛀入木质部前为防治适期,该期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室温条件下对甘蔗红尾白螟蛹、雌雄成虫及卵的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测定了雌雄蛹和成虫每头平均体重、体长和体宽(翅展),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虫羽化雌雄比为1.36:1;蛹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5.14±0.370d,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6.10±0.220d和7.13±0.451d,卵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1.58±0.267d;雄成虫的体重和翅展没有相关性,雌雄蛹和成虫的体重、体长及体宽(翅展)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土壤含水量对豆带蓟马Taenithrips glyeines(Okamoto)化蛹羽化有明显的影响,在绝对含水量为1.9%时,羽化率仅为10.67%,而在绝对含水量为5.7%时,羽化率最高,可达43.63%,在以不同含水量的吸水纸卷为其化蛹场所时,对豆带蓟马的化蛹羽化也有较大影响。含水量为0.4%时羽化率最高,为42.85%时略低于以土壤为化蛹场所时的羽化率。  相似文献   

17.
<正>1主要虫害1.1李实蜂1)发生规律。一般在3月中旬萌芽时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花期成虫羽化。产卵于花托或花萼的表皮下。幼虫孵化后蛀入幼果核部。幼虫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 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 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 mm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 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 d,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 cm~3。  相似文献   

19.
1 生活史与生物学特性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园内落杏、杏核及树上僵果内越冬.越冬幼虫翌年3月10日左右开始进入蛹期,至4月上旬全部化蛹.据观察,化蛹过程中复眼开始变红之后5~7天羽化,该现象可作为杏仁蜂测报的一个重要指标.羽化后的成虫在核内停留2~3天,待躯体坚硬后,用上颚将核磨成一直径1.5~1.8 mm的小孔,飞出杏核.  相似文献   

20.
洪雪 《果农之友》2012,(9):47-47
葡萄透翅蛾分布较广,据记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及四川等省及京、津两市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葡萄。1生活史及习性在北方每年1代,以老幼虫在被害的枝蔓髓心部过冬,春季蛀一圆形羽化孔并以丝封住孔口而后化蛹,6—7月份羽化成虫。江西记载3月下旬化蛹。北方4月上中旬化蛹,蛹期约30天;5月1日至20日陆续羽化成虫,交尾产卵;5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危害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