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引进的169份红枣资源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枣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在2.91%~36.83%之间,不同红枣品种间的形态与品质性状变异丰富,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由相关性分析得出,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及果形指数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亮度和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亮度和可溶性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为枣品种选择、种植及合理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香梨杂种后代营养枝叶片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香梨杂交后代叶片性状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通过叶片性状对香梨杂交后代进行早期预选。对香梨12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的营养枝不同部位叶片、枝条性状和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梨杂交后代果实单果重、纵横径、果形指数等性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营养枝基部、中部和顶部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基部叶片叶形指数与单果重、果实横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中部叶片叶面积与果心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纵径呈显著的正相关;叶宽与果心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顶部叶叶面积、叶宽与果心大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营养枝节间长度与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呈显著正相关,可利用回归方程进行苗期或幼树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具有优良种实性状的流苏树种质,构建流苏树种质资源种实性状评价体系,本研究对44份流苏树种质资源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树高和胸径指标进行研究,对各种实表型性状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00%~45.00%,均值20.13%,遗传多样性指标(H′)为1.69~2.07,均值为1.96,存在丰富的变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性状中,实壳比与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实壳比越大,出仁率越高。种壳厚度和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壳厚度越厚出仁率越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4份流苏树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组,流苏树的种实表型遗传变异表现出不连续性和不稳定性,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T-8的综合评价最好,其次为G-8,WS-2的综合评价较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3个性状,可作为流苏树种实评价指标,即果实纵径、种子横径、出仁率。  相似文献   

4.
西瓜果形是西瓜重要的外观性状,本研究利用以椭圆形品系K2和圆形品系L1为亲本的F2群体(351个个体),进行了西瓜果实宽、长及果形指数遗传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宽度和果实长度呈典型正态分布,而果形指数分布上则出现双峰且圆果型∶椭圆果型接近于3∶1,说明在果形指数存在主效基因调控。果实宽度与果实长度、果实长度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7、0.669;果实宽度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77。通过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分型技术对群体中果形指数大于1.4的10株个体和果形指数小于1.1的10株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结合表型进行关联分析,将西瓜果形基因定位到了3号染色体的26.80~27.33 Mb区段内,并预测了14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果形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酸枣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49份酸枣种质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酸枣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主要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以149份酸枣种质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6.94%~56.18%之间。可溶性总糖和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和单果重、果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可食率、千仁重呈显著负相关,和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和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种子》2019,(8)
以17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种子和子代一年生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种子性状和幼苗生长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以探讨薄壳山核桃不同家系种子性状、变异规律及与子代苗期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家系间种子性状、幼苗生长存在丰富的变异,种子性状变异系数为1.63%~11.85%,幼苗生长的变异系数为4.91%~17.26%,种壳厚、发芽率、茎干重和叶干重因变异程度高,可作为育种和优良单株选择重要性状指标;百粒重与种长、种宽呈极显著正相关,长/宽与种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宽呈负相关但不显著,说明其长/宽主要取决于种长。种子的种宽变化很小,种长变化较大,地径与种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种子过长对植株增粗生长有阻碍作用;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家系1、8、4、3、7、12号和9号表现较优的子代,为薄壳山核桃优良植株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核桃种质资源果实表型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为核桃优良种质的构建、新品种选育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核桃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99份来自石门、新疆、辽宁产区的资源为试材,测评了果实的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测定并分析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及表型分化系数,分析24个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13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6.57% ~54.46%,其中甜味、内褶壁质地、取仁路数、种壳麻坑多少、取仁难易、涩味、种壳光滑度等7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49~1.51,其中取仁难易、取仁路数、种壳光滑度、种皮颜色、涩味等5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8.38% ~26.91%,其中种仁质量及种壳厚度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9~2.27,其中坚果横径、坚果棱径、种壳厚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除坚果质量及坚果横径在群体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在群体间及群体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群体间及群体内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值分别为15.66%,58.13%.取仁难易与种壳厚度(r=-0.618)、出仁率(r=0.573)、取仁路数(r=0.790)、内褶壁退化程度(r=0.733)及质地(r=0.659)极显著相关;通过系统聚类,依据表型差异可将试材分为3大类群,且类群间特点显著.核桃果实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且在选育品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取仁难易、取仁路数、种壳光滑度、涩味、种壳厚度、内褶壁退化程度及质地等相关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果形指数除外),因此,群体内优良品种的选择更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锦屏、湖南靖州产区多个山核桃基地进行采样调查,初步调查了产区内两种山核桃果实的性状特点。湖南山核桃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果仁率分别为48.39%、39.42%、13.09%,比浙江山核桃的高,而出仁率则是浙江山核桃较高,为41.79%。引种种植的浙江山核桃果实性状与原产浙江山核桃优系"亚优4号"存在一定差异,引种后果仁均重、出仁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适宜桂西南地区的优良栽培品种,深入探讨澳洲坚果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以50株澳洲坚果资源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带皮果鲜重与鲜壳果重、干壳果重呈显著相关,说明三者越重,澳洲坚果果实产量越高;出仁率与果仁厚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鲜壳果重、干壳果重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果实越大,就会有更多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壳中。(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个鲜壳果重对出仁率为正向效应,鲜壳果重对果实产量和出仁率的贡献最大,鲜壳果重每增加1个标准单位,会使出仁率增加 0.5315个标准单位。因此,选育澳洲坚果优良品种,育种时要着重关注单果重、每果出仁率等性状。  相似文献   

10.
许杰  王封义  班启堂  陈文 《种子》2017,(9):97-100
以从贵州选出的12个三年桐种源和引进的2个种源为对象,调查了14个种源的果高、果径、果形指数、鲜果皮厚、鲜果重、籽重、气干果重、出籽率、仁重、出仁率、每果含籽数、仁含油率、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冠幅平均产量、碘值、酸价17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395%,可以较好地反映出14个种源17个测试指标的综合信息.综合评价结果以1、2、3、4、5、6、9号种源的综合性状最佳.  相似文献   

11.
保护地旱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保护地专用旱黄瓜8个品种(系)作为试材,在保护地弱光条件下对旱黄瓜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瓜长、前期产量、叶面积、节间长与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茎粗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二十节内的雌花数、节间长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前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品质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二十节内雌花数对前期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8617,其次为单瓜重;单瓜重对总产量正相关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瓜长、二十节内雌花数。这为保护地专用早熟、优质、丰产旱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高产、耐高低温、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紫红长茄,从国内收集茄子种质资源15份,对株高、熟性、果色、单果重、单株产量和果形等主要性状进行描述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单性结实性鉴定。茄子资源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产量与果实纵径、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0和0.880;株高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0);熟性与花冠色呈显著正相关,即当花冠色较深时,熟性就较晚。综合来看,比对照显著高产的是‘庆丰二号’,但‘庆丰二号’主茎有刺,果萼也有少量刺,这给果实采摘带来不便;且‘庆丰二号’不具有单性结实能力。‘春秀’和‘公牛长茄’的单株产量与对照相当,但‘春秀’和‘公牛长茄’都具有单性结实能力,即使遭遇高低温障碍也能正常结果,而对照不具有单性结实能力。因此,‘春秀’和‘公牛长茄’优于对照,在华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西瓜种质资源种子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102份西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单瓜种子数、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11项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重量、单瓜种子数、千粒重、种子厚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形指数和种皮底色等11个性状都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介于0.69~2.05之间,参试材料中,种皮底色为灰黄色的品种居多,种子表面光滑的品种居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重量与单瓜种子数、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极显著正相关。单瓜种子数与种子厚度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种子厚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厚度与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种皮主要色素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g之间,平均为3.65g,多数集中在3.4~3.8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黑色素类、高花色素类和低色素3个类群;颜色等级与千粒重种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黑色素成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花色素的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种皮主要色素含量等主要性状的研究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g之间,平均为3.65g,多数集中在3.4~3.8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花色素类、高黑色素类和低色素类3个类群;颜色等级与千粒重种子呈显著正相关,与黑色素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明确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一代与栉孔扇贝形态性状对自身体重和肉柱重的影响,通过间接选择形态性状而实现质量性状的选择,从而使选育现场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所以,随机选取杂交扇贝及对照组栉孔扇贝各60只,分别测量壳长、壳高、壳宽3个形态学指标并称量活体重和肉柱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这两种扇贝形态性状对体重、肉柱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两种扇贝各自形态性状与体重、肉柱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01);3个性状对质量性状的直接贡献存有异同,杂交扇贝壳高是影响体重和肉柱重最重要的直接因素,而对于栉孔扇贝而言,壳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壳长对肉柱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所以现场选育过程中杂交扇贝主要的选择依据是壳高,栉孔扇贝应以壳高和壳长为共同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莱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蛋白质、硫甙和芥酸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 g之间,平均为3.65 g,多数集中在3.4~3.8 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花色素类、高黑色素类和低色素3个类群;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含油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子舍油量为31.8%~46.4%,蛋白质含量为23%~34.9%,芥酸含量为0.56%~5.40%,硫甙含量为6.95%~76.43%;且种子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含量与硫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硫甙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地方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8)
为了解贵州省地方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对26份高粱种质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84。在遗传相似系数0.457处将26份参试材料聚为四类,供试高粱亲缘关系的远近与来源机构相关性不大。参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在13.09%~44.46%之间,均值为22.7%,其中穗粒重存在较大程度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44.46%;株高、穗长、叶片数、旗叶长和旗叶宽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0.324、0.353、0.302、0.277,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1;基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将26份高粱材料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19,(1)
为研究沙棘属植物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通过测定果实的鲜果长、宽、干果长、宽、果实含水量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百粒重、种子含水量等表型性状,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h)和培养温度(20,25,30℃)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沙棘属3种植物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种24h,30℃发芽条件下,青藏高原沙棘属3个种9个采集地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类乌齐县肋果沙棘发芽率(95.68%)最高,白朗县江孜沙棘(86.00%)最低;温度设定在20~30℃之间,3种沙棘植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浸种时间12~48h时,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浸种24h,在温度25℃和30℃条件下,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发芽势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发芽指数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百粒重与鲜果长、种子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南京早期引种的美国山核桃不同单株果实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国民  朱灿灿  周久亚  胡靖 《种子》2012,31(1):95-97
以南京地区早期引种美国山核桃优良单株的果实为对象,分析9个美国山核桃单株果实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单株果核长、核宽、核厚、长宽比、单核重、果仁重、出仁率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获得美国山核桃在南京地区果实变异规律,通过相关数据分析选育出适合江苏本地生产发展的大粒、饱满的优良单株苏选4号和苏选6号,为美国山核桃良种选育工作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