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辽宁地区不同母质发育古红土剖面微量元素含量及聚类分析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成土母质是影响古红土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的首要因素,不同母质上发育的古红土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差别,顺序为:千枚岩〉石灰岩〉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片麻岩。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辽宁地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发育古红土的黏土矿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各种母质发育的古红土的黏土矿物中都含有伊利石、1.4nm过渡矿物和高岭石,朝阳地区古红土中含有少量的蒙脱石,大连地区则含有一定量蛭石;辽宁古红土黏土矿物的组成反映了不同于现代成土环境的占环境特征,现代的环境条件对占红土的某些性质也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华南红土从岩石到表土,普遍表现为微量元素B、Mo、Pb、Zn、As和Cr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同族微量元素相比,原子量小的元素含量大于原子量大的元素。偶数微量元素含量均高出奇数的2~10倍。从空间上看,以上表生地球化学特征、红土化学成分、淋溶系数、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受母岩和气候纬度效应制约。相关分析表明,华南红土中的水含量和土壤温度均与Cr、As等含量呈正相关。初步研究表明,华南红土微量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效应特征,是全球变化事件在华南红土地区的具体响应。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朝阳地区5个具有代表性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经大量室内分析,研究其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剖面分布状况及其氧化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土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顺序依次为SiO2〉Al2O3〉Fe2O3〉K2O〉MgO≈CaO〉TiO2〉Na2O〉MnO〉P2O5。SiO2、Al2O3和Fe2O3在同一剖面土层间相差不大,土壤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氧化铁全量含量变化不大,剖面B层游离氧化铁含量较高,土壤具有铁质特性,但是游离度不高,土壤富铁铝化程度较低。供试土壤活性氧化铁含量不高,活化度也很低,土壤氧化铁多处于结晶状态,老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1.看土施肥不同土壤所含各类微量元素不同,只有了解土壤里缺少哪一种元素,相应补施这一元素肥料才能有效。可根据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确定土壤各类微量元素的含量。在没弄清楚之前,可小面积实试验再大面积施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同水热梯度带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二次土壤普查基础上,于2006年5-6月对不同水热梯度下封丘、临泽和阜康3个地区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速效钾的时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水热梯度带农田土壤钾素含量水平和近20多年来变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和耕作管理水平;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以阜康地区最高、封丘地区其次、...  相似文献   

7.
辽宁南果梨品质与土壤营养元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宁地区不同生产基地的南果梨品质特征与土壤养分和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品质较好的南果梨种植区域土壤理化性质为pH微酸且接近中性,有机质、交换性镁和有效锌含量适中,速效钾、有效硫和有效锰含量丰富,缓效钾、交换性钙、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较低.植株中矿质元素与土壤有效态养分、果实中微量元素与叶片中大量元素、果实中微量元素与叶片中微量元素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苦丁茶不同嫩度,不同季节黄酮、游离氨基酸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春季至秋季,苦丁茶黄酮类含量在0.288%~0.9152%之间,游离氨基酸含量在0.535%~1.535%之间。不同季节不同组织中黄酮类物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但有明显的规律,黄酮类物质含量是:老叶〉嫩叶〉老茎〉嫩茎,游离氨基酸含量是:嫩茎〉嫩叶〉老茎〉老叶。这说明贵州苦丁茶黄酮类物质含量老的组织最高,游离氨基酸嫩的组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量元素(Cu、Zn、Mn、Mo、Fe)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以甘肃省关川河流域退耕还林地和农地为研究对象,使用有效性评价、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微量元素与土壤环境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在表层土壤中呈一定的富集现象。退耕地Cu、Mn、Mo的有效性指数高于Zn、Fe,侧柏林地有效性综合指数高于云杉林地。偏相关分析显示,退耕还林区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与土壤含水率;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环境因子可解释38.1%~73.8%有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钾对土壤微量元素的直接作用最大,土壤全氮对微量元素的间接作用最大;决策分析表明,土壤全钾与土壤有机质是退耕还林区微量元素含量的决策变量,而土壤含水率是土壤微量元素的限制变量。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为厌氧发酵基质,以微量元素Fe、Co、Ni混合液为添加液,研究中温条件下微量元素的添加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及辅酶F420活性的影响,探讨添加频次与产气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微量元素试验组的累积产气量和产气率稳定性优于未添加试验组;微量元素的添加频次不同,其产气效果也不同;当微量元素混合液中Fe、Co、Ni的浓度为1.0、0.1、0.2mg/L时,每天添加微量元素的试验组产沼气效果最佳,比未添加组累积产气量提高23%,TS、VS降解率分别提高16.1%和22.3%,辅酶F420含量高峰值显著提高。本研究为提高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水培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再生水对油菜、大白菜和萝卜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及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对萝卜种子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油菜种子无显著影响,而大白菜种子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再生水对各物种幼苗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根系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再生水灌溉可激活油菜和萝卜体内抗氧化因子,提高了油菜和萝卜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对油菜和萝卜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生水灌溉大白菜叶片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OD酶活力显著降低,指示大白菜受到一定程度的生理胁迫。各作物叶绿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实验是热工基础等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实验多以单一原理、现象的演示或验证为主,教学达成度不甚理想。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实验教学的综合性、生动性和创新性,开展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将科研项目研发的温室覆盖材料测试平台及其测试方法标准等成果与热工基础教学相结合,层次化设计成包括实验前准备、参数设定、平台操作、典型问题思考等环节的综合性实验,结合保温被等温室覆盖材料的传热特性测试,实现了抽象概念生动化、理论知识具体化、表象问题深入化,促进了学生对传热过程、传热系数、热阻及传热影响因素等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系统性掌握,增进了实验教学与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科研成果转化助推实验教学,为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原料持续供应条件下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大兴某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厂为例,研究了不同季节供应的玉米秸秆、花生壳、木屑3种生物质原料物理和热化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木屑的全水分质量分数较高,超过40%,花生壳和玉米秸秆为10%左右,不同种类原料的堆积密度、流动特性、发热量、灰分、挥发分等特性有一定差异.木屑的堆积密度较大,挥发分含量较高,灰分含量较低.木屑和花生壳的干燥基发热量较玉米秸秆高,但由于木屑的水分过高导致其收到基发热量较低.不同季节的同类原料理化特性也有差异,特别是水分、发热量、灰分差异显著.全水分含量随当地气候条件而变化,6月份之后,玉米秸秆、花生壳和木屑的干燥基发热量分别降低约7%、3.5%和5%.因此,在生物质原料储藏、运输、压缩成型等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种类原料堆积密度、流动特性等物理特性的差异,而生物质原料的燃烧过程,不仅涉及不同种类原料的差异,还应考虑不同季节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市南川区东部地区水稻土壤中As等7种元素进行采样监测,采用加权综合指数等方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Hg、Cr、Cu、Pb和Zn等元素均未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标准筛选值,As和Cd分别有1和5个样品超标,总体呈重污染状态及中等危害生态风险,Cd为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土壤中Cr、Cu、Pb、Zn和As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主要来源于铝冶炼,Cd受成土母质和农业活动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灌溉施肥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型能够方便快速地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条件下的水肥利用效率,为改善灌溉施肥系统性能、减轻不当灌溉施肥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从灌溉施肥地表水流运动模拟、灌溉施肥地表水流溶质运移模拟、灌溉施肥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耦合模拟等方面出发,系统总结了不同时空尺度下灌溉施肥地表水流与溶质运移模拟模型的类型及其相...  相似文献   

16.
以核桃、百合、牛奶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核桃百合乳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核桃仁在质量浓度为6%的NaOH溶液中常温处理15min,可获得最佳脱皮效果;核桃百合乳的最佳配方为20%的核桃浆与百合浆(比例为1.0︰1.0)、60%的牛奶、2%的蔗糖、0.08%的单甘脂;均质参数为65℃、20MPa,2次。  相似文献   

17.
土壤耕作层含氧量对黄瓜叶片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土壤耕作层不同深度含氧量对黄瓜各生育期叶片生长特性的影响,在大棚里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不同增氧灌溉方式(A2处理:每2 h加氧灌溉,A4处理:每4 h加氧灌溉,A8处理:每8 h加氧灌溉,CK:不加氧处理)对黄瓜各生育期进行增氧处理。测定土壤耕作层不同深度的含氧量和黄瓜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量、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通量,蒸腾速率)。在黄瓜幼苗期,叶片叶绿素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光合指标表现为A4处理A2处理A8处理CK,而初花期和结瓜期,表现为A2处理A4处理A8处理CK。在幼苗期时,土壤耕作层含氧量并不是越高越好,适量的氧气可以有效地促进叶片生长;在初花期与结瓜期,土壤耕作层含氧量越高越利于促进叶片生长。土壤耕作层含氧量与叶绿素量、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量以及光合速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犁壁材料脱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3种传统犁壁材料的脱土特性,研究了其化学成分、金相组织以及表面特性的差异,并进行了腐蚀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成分及组织对其土壤粘附特性有一一影响。首次指出了犁壁材料耐蚀性与脱土性之间的联系,为研制金属基减粘功能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离散元法的玉米粉碎过程仿真研究中缺乏准确模型的问题,本文以玉米籽粒为研究对象,设计搭建了颗粒物料冲击破碎试验装置,运用切片法构建了适用于Ab-T10破碎模型的玉米籽粒凸面体模型,开展了玉米籽粒的Ab-T10破碎模型参数标定和玉米籽粒的冲击破碎特性研究。以破碎概率和t10为冲击破碎特性评价指标,开展了5种不同含水率玉米籽粒的冲击破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籽粒的破碎概率和t10随着冲击比能增加而增加,随着玉米籽粒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临界破碎速度随着玉米籽粒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以Ab-T10破碎模型中破碎概率和t10的理论公式对玉米籽粒冲击破碎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R2adj高于0.86),确定理论公式中参数值,实现了玉米籽粒Ab-T10破碎模型的参数标定。以构建的籽粒模型和标定的Ab-T10破碎模型参数进行粉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玉米籽粒的粒径累计分布规律的实测值与仿真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粉碎后颗粒平均粒径的实测值与仿真值相对误差低于6.54%,说明构建的玉米籽粒模型和标定的Ab-T10破碎模型参数可以表征玉米籽粒冲击粉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