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穴播种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4种穴播种植方式中,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突出;该种植方式下小麦产量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增加72.8%、22.6%、8.0%,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和全膜小垄沟覆土穴播分别提高111.1%、28.1%、6.5%,干旱年份效果极为明显。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干旱年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2021年秋播时庄浪县以“旱地小麦膜侧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为依托,实施了旱地冬小麦膜侧宽幅匀播抗旱增产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膜侧宽幅匀播产量为7 192.35 kg/hm2,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6 699.45 kg/hm2,膜侧沟播产量为6 423.90 kg/hm2,均比传统条播(CK)增产,因此大田生产中力推膜侧宽幅匀播栽培技术,同时积极探索全膜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静宁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播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静宁10号为指示品种,在静宁县山旱区进行了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播期试验。结果表明,9月29日播种的冬小麦综合性状较好,折合产量最高,为6 344.4 kg/hm^2,较当地传统播期10月13日播种增产1 583.3 kg/hm^2,增产率33.25%;10月8日播种折合产量6 138.9 kg/hm^2,较当地传统播期播种增产28.94%。建议静宁县山旱区种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静宁10号的适宜播期以10月上旬为宜。  相似文献   

4.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土壤水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前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拔节—孕穗期0~2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土穴播较露地条播提高4.6~5.2个百分点,而膜侧沟播较露地条播提高2.2~2.3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全膜覆土穴播较露地条播增加29.0~48.0 mm,而膜侧沟播较露地条播增加12.9~20.4 mm。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农田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4.1%,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1.0%;使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9.58 kg·mm-1·hm-2,平均达到18.33 kg·mm-1·hm-2,在旱作小麦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抗旱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静宁县旱作区观测了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抗旱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头茬折合产量最高,为4666.7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272.8 kg/hm^2,增产率37.5%;较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增产11.6%;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折合产量为4181.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23.2%。建议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尽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旱作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经济有效性和科学可行性,进一步优化并充实完善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对小麦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等结果分析,初步确定了清水县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模式下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在宁夏旱地小麦等旱作密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设计了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膜侧种植和露地条播4种种植方式,考察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含水量和土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与露地条播种植相比,在冬小麦各生育期0~100cm土壤贮水量和0~25cm平均地温均有所提高;小麦株高高出12.2cm,穗长增加1.28cm,千粒重增加4.11g,产量高出636.0kg/hm^2,增产38.3%。  相似文献   

8.
小麦全膜覆土栽培技术是一种干旱农业新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达到保墒、增产、增收目的。作者简述了兰天26号冬小麦品种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全过程,即地块选择、播前准备、覆膜覆土、播期和播量、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  相似文献   

9.
<正>自2005年静宁县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0年已达2.7万hm2,产量也稳中有升。然而多年以来,由于地膜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地膜只用1a,地膜污染也逐年加重。2008—2009年,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静宁县八里镇剡白村采用全膜覆土玉米复种穴播冬小麦一膜两年用试验,玉米产量达12 750 kg/hm2,小麦产量为5 100 kg/hm2,较露地小麦增产1 650kg/hm2,极大提高了地膜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播种方式对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寻求旱地小麦最佳播种方式,研究了5种播种方式(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宽幅条播、常规条播(CK))对旱地小麦氮素积累和运转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宽幅条播各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运转量均有提高,其中,全膜覆土穴播最高;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宽幅条播4种播种方式的穗数和产量分别提高0.9%~3.1%,7.3%~20.5%,其中,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提高20.5%;沟播、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宽幅条播4种播种方式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0.9%~10.2%,2.6%~12.8%,1.6%~9.7%,7.3%~20.5%,其中,全膜覆土穴播最高。全膜覆土穴播可促进旱地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和运转,提高穗数和产量,最终获得较高的氮素吸收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及氮肥生产效率,是适合当地推广的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