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结合四川地区生态环境,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为育种目标选育玉米新品种.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把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地方种与富含抗病、抗倒及耐早等优良基因的PB类种质融合在一起,以此作为育种创新策略.成功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自交系‘LSCI07’,与自育系‘宜99-19’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万德1号’.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且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利用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玉米地方种质与PB类自交系进行杂交重组选育的自交系具有很高的一般高配合力和较强的适应性,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结合四川地区生态环境,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为育种目标选育玉米新品种。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把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地方种与富含抗病、抗倒及耐旱等优良基因的PB类种质融合在一起,以此作为育种创新策略。成功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自交系‘LSC107’,与自育系‘宜99-19’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万德1号’。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且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利用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玉米地方种质与PB类自交系进行杂交重组选育的自交系具有很高的一般高配合力和较强的适应性,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结合四川地区生态环境,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为育种目标选育玉米新品种。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把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地方种与富含抗病、抗倒及耐旱等优良基因的PB类种质融合在一起,以此作为育种创新策略。成功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自交系‘LSC107’,与自育系‘宜99-19’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万德1号’。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且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利用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玉米地方种质与PB类自交系进行杂交重组选育的自交系具有很高的一般高配合力和较强的适应性,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利用玉米自交系绥系601与外引国内骨干系铁7922杂交选系后回交两次,以此为原始材料自交;对适应区的主要病害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抗病株系;在早代进行密植鉴定,筛选抗倒、耐密植株;S4世代进行配合力跟踪测定,确保不丢失高配合力株系;在最后决选时辅以较早成熟期(110~120 d)、适中株高与穗位高的选育标准,最终育成高配合力、较早熟期、抗逆性强等多优性状集成的玉米自交系绥系708。利用其选育的玉米品种普遍具有熟期早、抗逆性强、品质优等特点,成为我国重要的早熟春玉米种质资源之一。绥系708的成功育成也为利用外引优良种质改良与提升本土种质利用潜力,提供了育种实践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米新自交系R379和R672是资中瑞博农作物种子研究所按照杂种优势类群,根据玉米育种杂交育种分群选系、组配杂交及利用的实践经验,经过多年努力,突破西南生态区玉米种质温、热杂交利用难点,采用优良自交系1572、F06及F19、S37为改良亲本,经过杂交、回交、自交等育种程序育成。玉米自交系"R379"和"R672"具有一般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优质、抗病、性状整齐一致、遗传稳定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结合四川地区生态环境,选育生育期适中、抗病、抗倒、品质优、高产和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以优良玉米地方种质作为选系的主要基础材料,结合籽粒品质、综合抗性定向选择及配合力分析,加速选育优良自交系。成功选育出抗逆性强、抗病、配合力高和自身产量高的自交系宜2397,与外引系0151 组配育成了玉米新品种‘显玉509’。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适宜在四川省海拔200~800 m的平坝、丘陵地区推广种植。利用优异地方种质和表现型好的杂交种进行杂交重组选育的自交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高配合力,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品质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扩增我国现有玉米种质基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利用热带玉米Suwan1C11群体与温带Lancaster种质核心系Mo17构建的Suwan1C11×Mo17群体(Suwan-Lancaster)为基础材料,基于群间强优势互补与优良基因聚合选育方法,创制选育出优良苏兰(Suwan-Lancaster)群体温热玉米自交系QB446,该自交系具有产量高、出籽率高、脱水快及配合力高等优点。利用QB446自交系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目前有8个,QB446已成为我国南方玉米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骨干自交系。  相似文献   

8.
为扩增我国现有玉米种质基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利用热带玉米Suwan1C11群体与温带Lancaster种质核心系Mo17构建的Suwan1C11×Mo17群体(Suwan-Lancaster)为基础材料,基于群间强优势互补与优良基因聚合选育方法,创制选育出优良苏兰(Suwan-Lancaster)群体温热玉米自交系QB446,该自交系具有产量高、出籽率高、脱水快及配合力高等优点。利用QB446自交系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目前有8个,QB446已成为我国南方玉米育种和生产应用的骨干自交系。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早熟玉米优良自交系合344的改良与利用研究,育成早熟、抗逆性强、配合力高、农艺性状优良的自交系5个,直接利用合344选育出优良玉米品种1个,利用其改良系选育出12个玉米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K12是以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西南亚热带种质为基础材料,创造性运用“品系内群体轮回选择与自交系谱法选择”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它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特点,因而被全国各地广泛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用K12组配选育并经省市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就有10多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67万hm2,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利用Suwan种质资源,充分发挥其在玉米育种的作用,选用国内6个分属不同优势群的代表自交系为准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T32、S273、S4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潜力较大。在42个组合中,T32×丹340、S11×交51、T32×交51、S273×交51、S48×18599、S273×B73、S48×交51、S37×交51、T32×B73的配合力总效应较高,为较强优势组合。Suwan种质玉米自交与Reid种质、旅大红骨、地方种质、Lancaster、PN种质之间有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玉米地方早熟群体及其选育的自交系,以自交系郑58、444、Mo17、改丹340为测验种,采用NCⅡ设计,对从地方早熟群体选育的12份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选自同一群体的自交系配合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有3个自交系一般配合力较高;自交系9、7与Mo17特殊配合力较高、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3.
浅谈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现状和存在问题,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抗性,探讨了通过改良现有优良自交系,引进外来种质资源等技术来选育新的抗病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再组配出抗玉米丝黑穗病杂交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简要概括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玉米抗丝黑穗病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明新选育的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和配合力潜力有助于评价其遗传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于育种工作。选用江苏沿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导入热带、亚热带种质后新近育成的9个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遗传设计第3种交配方法配制正反交,共72个F1杂交种,在江苏南通和南京两个地点对9个自交系4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9个自交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选自交系间杂种F1单株粒重、穗长的变异中,非加性遗传方差大于加性遗传方差;穗粗、百粒体积的变异中,加性遗传方差大于非加性遗传方差。单株粒重、百粒体积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是S7和S3;穗长一般配合力较好的自交系是S2和S9;穗粗一般配合力较好的自交系是S6、S2、S3和S8。综合4个性状评价,S3最好,其后依次为S2、S7、S5和S1。导入了热带种质的S9穗长一般配合力有所提高。所有性状的反交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6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玉米种质改良利用、玉米自交系的利用和强优势组合的选配提供参考,选用16个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成60个杂交组合,对F1代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交51和5311具有较高的穗部性状和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优势,有较大的利用价值;z0619有较优的产量性状优势,可与具有较优良穗位性状的自交系互补利用;综合性状较差的自交系为4011、80c-1、安单3号选系和苏11,需改良后利用;其余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7.
贵州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的选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审定的137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早期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主要是直接从地方品种中分离自交系和从北方引进温带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强了从引进的热带玉米群体中分离自交系。“十五”以来,加快了地方种质、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的相互改良和自交系选育,组配并审定了更多的优良玉米杂交种用于玉米生产。此外,就下一步贵州玉米种质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玉米群体改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玉米群体改良的同时,结合进行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早期选育,以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等遗传参数作为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的依据,将玉米群体改良和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群体改良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NCⅡ设计,在6万株/hm2密度下,由5个美国种质的遗传改良系与旅大红骨群自交系配制25个玉米杂交组合,对其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和穗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1218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组配出4个高产组合,是改良成功的自交系.J1405和J1207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低,但各组配出1个高产组合,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改良系×旅大红骨模式杂交种中有3个组合的产量比对照“郑单958”高10%以上,生育期均长于对照,说明该模式在高产密植型杂交种选育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在实际育种中PA种质可对美国玉米种质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