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产志贺毒素样大肠杆菌(SLTEC)F18ab血清型标准菌株107/86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成功扩增出编码F18ab完整菌毛操纵子fed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BR322,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DNA琼脂糖电泳鉴定并结合序列测定分析,构建和筛选出含fed完整基因正确插入的pBR322-fed重组质粒,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化至不含任何菌毛结构的大肠杆菌SE5000,该表达重组菌能分别与兔抗F18ab亚单位蛋白FedF高免血清、鼠抗F18ab菌毛a单因子单克隆抗体、兔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和抗F18ab菌毛IgG抗体产生明显的凝集反应。用热抽提法分别抽提和纯化SLTEC F18ab标准株107/86和重组菌SE5000(pBR322-fed)体外表达的F18ab菌毛,纯化菌毛经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单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 000蛋白条带。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兔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能特异性识别SLTEC F18ab标准株107/86和重组菌SE5000(pBR322-fed)所提纯的单一主要结构蛋白。用重组菌SE5000(pBR322-fed)进行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体外黏附试验和黏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菌SE5000(pBR322-fed)和SLTEC F18ab标准株107/86一样具有较强的黏附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能力,而兔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能有效地抑制上述重组菌SE5000(pBR322-fed)和SLTEC F18ab标准株107/86对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结合。  相似文献   

2.
肠炎沙门氏菌SEFA基因表达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临床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和血清学调查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本研究根据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操纵子亚单位sef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国内标准株CMCC(B)50336中扩增sefA基因,并按预定的阅读框插入表达载体pET22b+中,获得重组质粒pET-sefA,限制性内切酶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序列大小为498bp,与已发表的sefA结构编码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pETsefA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并能获得高效诱导表达,通过对菌体裂解上清液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该重组菌可以表达大小为15.2ku的可溶性重组蛋白rSEFA。纯化的rSEFA免疫小鼠所得高免血清以及标准株CMCC(B)50336感染小鼠后所获阳性血清,均能识别标准株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蛋白以及纯化的重组蛋白rSEFA,结果表明明体外表达的rSEFA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而基于rSEFA介导的间接ELISA有较好的特异性,对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检测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鸡肠炎沙门氏菌OmpF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鸡肠炎沙门氏菌辽宁分离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鸡肠炎沙门氏菌OmpF基因,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在线预测分析,该基因可能存在15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同时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OmpF,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OmpF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6 kD(含标签蛋白),能被鸡沙门氏菌阳性血清识别,初步证实该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为鸡肠炎沙门氏菌亚单位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取鼠伤寒沙门氏菌23566的染色体DNA,然后用核酸内切酶BamHⅠ或HindⅢ进行消化。将消化产物连接到质粒载体pBR325中,并转化大肠杆菌宿主HB101,最终获得51个重组克隆株。通过杂交试验表明,重组质粒pLS 2和pLS 3中的嵌入片段(分别约为3.0 kb和3.4 kb)能分别与被试验的33群72种146株沙门氏菌中的143株和144株发生杂交反应,而不与试验的51株肠道非沙门氏菌杂交。用这两个探针检测从临床和食品中新分离的29株沙门氏菌,均发生了阳性杂交反应;而与分离的19株非沙门氏菌未发生杂交反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中鸡肠炎沙门氏菌ompA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鸡肠炎沙门氏菌贵州分离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鸡肠炎沙门氏菌ompA基因,将其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 经IPTG诱导, 实现了鸡肠炎沙门氏菌ompA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 该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55 ku,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具备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肠炎沙门菌参考株SE50336的SefA主要亚单位编码基因sefA的缺失株SE50336ΔsefA,进一步探究野生株及SEF14菌毛缺失株的生物学功能.以SE50336为模板,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sefA缺失株,通过绘制生长曲线、生物被膜测定试验、刚果红-考马斯亮蓝无盐培养基菌落表型试验、RT-qPCR...  相似文献   

7.
STnc640是一种功能未知的沙门氏菌非编码小RNA(sRNA),为研究其对肠炎沙门氏菌(SE)菌毛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λ噬菌体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SE50336株stnc640缺失突变株(50336△stnc640),并利用表达载体p BR322构建了回补株50336△stnc640/pstnc640。利用荧光定量RT-PCR(q RT-PCR)检测STnc640在SE50336株不同生长时期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细菌生长的稳定后期STnc640转录水平最高,为对数生长早期表达量的16.5倍;同时检测主要菌毛亚单位sefA、safA、stbA、sthA、csgA、csgD、peg 和外膜蛋白基因ompD的表达,结果显示,相比亲本株50336,50336△stnc640中sef A、csgD和ompD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而50336△stnc640/pstnc640回补株中以上各基因的表达均得到恢复。本实验结果表明STnc640对SE部分菌毛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SEF14菌毛在肠炎沙门氏菌中的致病作用,本实验将SEF14菌毛亚单位编码基因缺失的肠炎沙门氏菌突变株50336△sefA和50336△sefD分别接种6周龄BALB/c小鼠和1日龄清远麻鸡,比较它们与其亲本菌株50336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亲本菌株50336以及突变株50336△sefA、50336△sefD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9.95 cfu、7.94 cfu和7.94 cfu,表明两个突变株对小鼠的致病性显著增强;而且对雏鸡的致病性结果也显示,突变株50336△sefA致病力较强,其感染雏鸡组死亡率为15%,而亲本菌株组死亡率为8.6%;另外50336△sefA和50336△sefD感染组7日龄时平均增重分别为15.38 g和18.39 g,亲本菌株组为19.06 g,对照组为26.43 g。研究结果表明SEF14菌毛亚单位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K88ab/K88ad菌毛对细胞的黏附作用,本研究分别以产肠毒素E.coli (ETEC) K88ab C83901株和K88ad C83903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这两种K88菌毛操纵子fae基因(均约7.9 kb).将其分别克隆于表达质粒pBR322中构建pBR-K88ab和pBR-K88ad重组质粒,并将其分别转化至不含任何菌毛的E.coli SE5000株中.该重组菌能够分别与鼠抗K88菌毛阳性血清和抗K88菌毛单克隆抗体(MAb)产生凝集反应;在电镜下观察到重组菌表面大量表达K88菌毛.采用热抽提法提取其体外表达的K88ab和K88ad菌毛,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菌毛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6 ku.玻板凝集试验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K88ab及K88ad菌毛与K88+参考株菌毛均能够被抗K88菌毛阳性血清和MAb识别.以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为模型进行黏附和黏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表达K88菌毛的重组菌及K88+参考株均能够黏附于IPEC-J2上皮细胞表面;而且阳性血清和MAb能够有效抑制重组菌或K88+参考株对猪小肠上皮细胞系的黏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687-1692
RyhB是一种大小为90bp左右的细菌非编码小RNA,已有研究表明存在于鼠伤寒沙门菌和霍乱弧菌中的2种RyhB同源物RyhB-1和IsrE可调控细菌生物膜形成、趋化性和耐酸性。为研究RyhB在肠炎沙门菌致病性上的作用,以及2种同源物能否对毒力调控发挥协同作用,本试验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ryhB-1和isrE单、双缺失株,利用表达载体pBR322和pACYC184分别构建了回补质粒并导入缺失株50336△ryhB-1,50336△isrE,50336△ryhB-1/△isrE中,获得各突变株相应的回补菌株,检测了野生株和各突变株对1日龄雏鸡半数致死量(LD50)、致死率、体内分布等致病性差异。结果发现,ryhB-1和isrE基因缺失后导致肠炎沙门菌毒力减弱,双基因缺失株毒力下降更为明显,表明2种小RNA均对肠炎沙门菌致病性具有增强作用,且二者对毒力的调控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缺陷株曾证实,腺病毒Ⅱ(Ad_2)的早期基因1b(E1b)的功能是抑制宿主DNA复制。本文首次将Ad_2 E1b克隆到pBR322中,发现在通常条件下,Ad_2 E1b能够抑制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复制,并摸索出了重组质粒的制备方法。还发现Ad_2的30558~32891号硷基片段(部分E3)同样可以抑制pAc610重组质粒的复制。对两个重组质粒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2.
Red同源重组系统和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都能对革兰氏阴性茵染色体直接进行修饰,本试验利用上述2种系统敲除不同来源肠炎沙门氏茵菌株SEF14茵毛操纵子亚单位sefD或sefA基因,并对构建肠炎沙门氏茵突变株方法进行比较.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国际、国内标准株,鸡源和人源国内分离株sefD和sefA缺失株各4株.Red同源重组系统中能将PCR产物一步法直接转化肠炎沙门氏茵,通过同源重组序列发生同源重组交换.但对PCR产物和感受态细胞的质量要求很高,一次重组效率很低,而二次重组过程则相对简单、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若将构建好的合同源DNA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茵,其一次重组效率高,二次重组也只需蔗糖筛选传代丢失抗性质粒.Red同源重组系统将在染色体中残留FRT位点;而自杀性栽体系统在染色体中可不留任何痕迹.所以2个系统都能对不同源肠炎沙门氏茵染色体进行直接修饰,而且易删除抗性选择标志,与传统的高效自杀性载体系统比较,Red同源重组系统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3.
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肠炎沙门氏菌(SE)野生株剔除lon和cpxR后成功构建一种新型的突变株JOL919,并将其作为疫苗株,研究其对沙门氏菌病的保护作用。相对于其它突变株JOL917(△lon)、  相似文献   

14.
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一类广谱抗生素,现已产生严重的耐药性.作为人兽共患病原菌的沙门氏菌,也存在大量这样的耐药菌株,使得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断上升.本研究对规模化猪场分离的经动物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的致病性沙门氏菌16株、药敏质控菌ATCC25922和沙门氏菌标准株C79-13对进行了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6株致病性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表现出普遍耐受性,耐药率达100%.其中MIC值>128μg/mL的高耐药菌株13株,高耐药率81.25%;MIC值为32μg/mL的低耐药菌株3株,低耐药率18.75%.设计沙门氏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C的引物,对16株致病性沙门氏菌的tetC基因做PCR扩增,结果12株菌获得以质粒为模板长约400bp的特异性扩增产物,未能从染色体扩增到产物.分别对临床分离的1株低耐药菌株(DY1)和1株高耐药菌株(SL1-3)的tetC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Y1和SL1-3的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7.7%;菌株DY1与质粒PBR322中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8.7%;菌株SL1-3与质粒pBR322中tetC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8.4%,说明对于耐药程度和地方来源各不相同的菌株,在核苷酸序列上同源率很高.本文用PCR技术对规模化猪场分离的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四环素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监测,克服了药敏试验只能检测耐药表型的缺点,为有效控制沙门氏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在兽医、食品卫生和公共卫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肠炎沙门氏菌现已成为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病原之一。本试验基于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SEF14菌毛,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3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Westermh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同时,用制备的单抗建立了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方法,利用方阵滴定确定捕获抗体和SEF14蛋白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8μg/ml和2μg/ml。用该方法检测100份鸡血清样本,59份为阳性,与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sdfI的PCR符合率达93%。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在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校军事兽医研究所病毒研究室赵永军等通过酶切,由貂肠炎细小病毒(MEV)的复制型DNA(RF-DNA)获得HindⅢ C,将其克隆至pBR322中,构成重组质粒pBM,经转化大肠杆菌RRI扩增后,提纯pBM,再作HindⅢ酶切,用低融点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C片段。用随机引物法以α—~(32)P—dATP标记C片段和pBM,采用打点杂交技术,以这两种探针检测了6种动物的细小病毒细胞培养物和其它科5种病毒,同时检测了貂和犬的粪便标本33份。  相似文献   

17.
肠炎沙门菌SEF14菌毛的抽提、纯化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从肠炎沙门菌国内标准株50336中抽提和纯化SEF14菌毛,并制备SEF14蛋白鼠源高免血清.结果发现,肠炎沙门菌在CFA培养液中,静止培养50 h左右,SEF14菌毛表达量相对较多,在机械高速匀浆后,经进一步的透析纯化,得到较纯的SEF14菌毛蛋白,蛋白大小和相关报道一致,约14 ku左右.Westem-blotting检测发现纯化的重组蛋白rSEFA(体外表达的SEF14菌毛主要亚单位蛋白SEFA)免疫小鼠得到的高免血清能识别标准株肠炎沙门菌SEF14菌毛蛋白以及纯化的重组蛋白rSEFA,说明体外抽提的SEF14菌毛蛋白和体外表达的rSEFA蛋白同样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SE)50336非编码小RNA(RyhB-1、RyhB-2)对毒力蛋白SopE的调控作用,利用pET原核表达系统表达SE50336 SopE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SopE蛋白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多抗)并分析制备血清的特异性。通过Western-blot检测野生株SE50336、RyhB单缺失株(SE50336 ΔryhB-1、SE50336 ΔryhB-2),以及RyhB双缺失株(SE50336 ΔryhB-1ΔryhB-2)中SopE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RyhB对SopE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opE,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在IPTG 0.3 mmol/L、温度37℃、转速220 r/min、诱导时间4 h的条件下,SopE蛋白在包涵体中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多抗可特异性检测肠炎沙门菌SopE蛋白;与野生株相比,RyhB单缺失株SopE蛋白表达量下降,双缺失株下降更明显,表明RyhB-1和RyhB-2均可上调SopE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yhB-1和RyhB-2对SopE的调控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貂肠炎细小病毒复制中间型 DNA(MEV-RF-DNA)的 HindⅢ-C 片段被克隆到 pBR322中形成重组质粒pBM。用光生物素(photo biotin)标记 pBM 和 HindⅣ酶切片段的 pBM 作为探针分别与貂,太细小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人工感染细小病毒的貂和犬粪便进行斑点杂交试验,结果发现两种探针检测的敏感性相差10倍以上.光生物素标记的完整重组质粒探针具有放大作用,酶切后的 pBM 敏感性不如前者.另外,本实验还证明在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杂交时,被检样品用热变性处理比碱变性处理效果更佳,而且简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安全性好,对出血性大肠杆菌具有良好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株,本实验以构建的O157△ler/stx基因缺失突变株为载体,将决定特异性粘附的eae全基因插入到质粒pBR322∷stx1/2B中,构建了基因工程菌O157△ler/stx(pBR322∷stx1/2B∷eae),对该基因工程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正常培养可表达eae;具有粘附HEp-2细胞的特性;该菌培养上清对Vero细胞没有毒性作用;给小鼠口服接种该工程菌后可在肠道中定居至少10 d;14日龄小鼠口服活菌量为5×109CFU/只,小鼠生长正常,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该菌通过口服免疫小鼠可以诱导肠道粘膜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这些结果表明,该工程菌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是有价值的预防EHEC O157感染的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