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法和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近熟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中龄林变化规律不明显。幼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容重同土层深度均呈二项式关系。②落叶松人工林同一土层深度土壤碳含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各林龄土壤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碳含量同土层深度呈二项式关系,近熟林呈乘幂关系。③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各林龄土壤碳密度同土层深度均呈二项式关系。④土壤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同有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日光温室种植葡萄10年后,不同土层养分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电导率、水溶性盐分和阳离子交换量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变幅最大,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土壤p H也在0-20cm与20-40cm土层间变幅最大,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提高趋势。为了平衡和调整各土层养分,提高地表养分利用率,建议深翻土壤和地表间作浅根性蔬菜。  相似文献   

3.
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林分类型(日本落叶松林、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赤松林、杉木林下土壤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林分下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林分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不同林分土壤密度随之增加,总孔隙度随之显著降低(P0.05);日本落叶松林、赤松林土壤毛管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杉木林反之;不同林分土壤p H值均介于4.135.07之间,为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均呈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呈现出土壤养分的表聚性特征;4种林分各土层全钾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日本落叶松林2040 cm、4060 cm层土壤全钾含量(2.22 g·kg~(-1)和2.34 g·kg~(-1))显著高于其他林分;除杉木林外,其他林分各土层有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除土壤蔗糖酶外,其余3种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林分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种林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日本落叶松林(0.792)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0.639)杉木林(0.353)赤松林(0.267)。[结论]不同林分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理化性质影响显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各异,其中日本落叶松林土壤质量最好,赤松林土壤质量最次。  相似文献   

4.
以镇江市某工程场地为依托,探讨了各土层剪切波速的基本特征,基于剪切波速对场地类别进行了判断。基于常见的三种函数模型对各土层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进行了数学回归拟合,得到了各土层精度较高的函数模型,为同地区场地剪切波速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省某电池厂遗留场地为例,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对其进行了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场地作为商业开发用地,土壤中镍对人体有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重金属锌对人体有非致癌危害,且均在可接受风险水平内;场地主要污染物为铅,土壤中铅的修复目标为400mg/kg,修复范围为场区车间内,修复面积160m2,修复深度0.56m,修复土方量89.6m3。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辽河河岸缓冲带不同植被类型、与河岸不同距离、不同深度土壤的氮、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讨距离河岸100 m范围内植被缓冲带土壤pH及氮、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深度,随土层加深影响逐渐减弱,在0~2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20~4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氮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土壤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最高。在紧邻河岸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在距河岸25 m处,针阔混交林与农田土壤全磷含量相对较高;在距河岸50 m处与100 m处,农田土壤全磷含量最高。不同植被下土壤均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在0~20 cm土层深度,阔叶林最高;在20~60 cm土层深度,农田与阔叶林最高。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H与氮、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共分成7类,其中...  相似文献   

7.
以互花米草入侵下的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容重进行对比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数据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在溪南镇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50%秋茄红树林、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75%秋茄红树林、2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25%秋茄红树林、7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这5个群落中,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和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0~20cm土层深度与40~6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差异,但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未呈显著差异;在50%秋茄、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40~60cm土层深度与0~20cm土层深度、20~4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均呈显著差异;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闽东滨海湿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在不同秋茄-互花米草混合群落中呈现不同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元阳梯田坝达,选取红果树和山龙眼2种森林群落,按每20cm深度,分别采集0-40cm和0-60cm土样,对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种森林群落5类微生物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红果树森林的放线菌随土壤深度增加呈显著减少趋势,山龙眼森林的微生物数量在20-60cm土层显著减少;(2)除了红果树森林全K外,2种森林群落土壤养分含量在0-40cm土层随土壤深度加深而显著降低;(3)土壤全N和3种速效养分含量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全K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研究森林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含量特征,从而为元阳梯田坝达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坡位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以12年生的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0-5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集中于0-10cm的土壤层,0-5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平均含量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在0-30cm土壤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值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下降,下坡位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50cm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密度数值范围为0.85-1.56t/hm~2,下坡位最大,上坡位最小。研究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易分解性有机碳库在下坡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由于深圳市填海区土壤没有经过原位自然成土及生物演替过程,加上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导致绿地土壤质量下降,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因此开展填海区绿地土壤研究对于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该区域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于2018年在深圳前海自贸区采集20个土壤剖面(75个样品),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其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盐分参数和养分含量在土层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较为稳定。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以30~60cm土层最高,而含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以120~150cm最高,呈底聚型分布。土壤电导率和Na+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60~90cm达到峰值,分别为其余土层的1.32~2.42倍、1.13~2.75倍,全盐量、Cl-和SO42-则呈现“降-升-降”的趋势,且电导率、全盐量与Na+、Cl  相似文献   

11.
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现阶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土壤污染形式,由于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复合污染土壤的处理难度增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机物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以及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氧化修复和热脱附-土壤淋洗技术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协同处理技术提供参考,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与紫穗槐混交造林效果,以长柄扁桃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并对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混交紫穗槐后的长柄扁桃林(S)的光合特性与土壤含水量均优于长柄扁桃纯林(CK)。其中,S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比CK高23.55%;土层深度为0-10cm时,S的土壤含水量比CK高7.83%;土层深度为10-20cm时,S的土壤含水量比CK高8.89%。  相似文献   

13.
甘肃山地核桃园土壤水热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园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甘肃省康县和清水县核桃园土壤温度、水分变化和矿质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究了山地核桃园土壤水热和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核桃生育期土壤温度变化曲线呈倒"V"形,不同深度(20~80 cm)土层的年平均温差小于1.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幅减小,土壤最高、最低温度的出现时间均推后;坚果生长前期(坐果期至硬核期),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坚果生长后期(硬核期至成熟期)不同土层的温度相近;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CV,%)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含水量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变异系数也随之降低;20 cm深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幅最大,80 cm深的变幅最小,平均变异系数为2.42%~5.84%;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核桃生长前期的变幅较大而生长后期的变幅较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硼、锌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全磷、全钾含量差异不大;钙、镁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康县试验园)或较大变化特征(清水县试验园);两地土壤偏碱性或碱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5点取样法对海南岛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内单优青皮林森林土壤进行取样,分析海拔高度、土层深度、季节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及土层深度对硝化-反硝化作用影响不同;季节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雨季土壤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是旱季的几十至上百倍;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硝化作用没有影响(p0.05),但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和含水率均与反硝化作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研究区青皮林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中,季节是重要影响因素,土壤部分理化性质是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4种不同桦木组成比例的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土层深度与容重呈正相关,落桦混交林土壤容重最大(1.14g/cm~3),桦木混交林最小(1.00g/cm~3);土壤孔隙度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孔隙度均是黑桦纯林最大,分别为45.0%、9.6%、53.6%;土壤持水量(除桦木混交林规律不明显外)整体规律基本一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毛管持水量均值桦木混交林最大(43.2%),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黑桦纯林最大(49.3%);土壤入渗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规律一致,均是桦木混交林最大、桦杨混交林最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西北地区4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改良的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原始荒地,农林复合模式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度等作用,同时改善土壤肥力,增大土壤内氮、磷、钾含量,提升有机质含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显示,农林复合模式中大扁杏-花生-玉米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大扁杏-麻黄草、樟子松-花生次之。在土层深度上,大扁杏-花生-玉米模式和大扁杏-麻黄草模式对0~20cm土层的土壤改良效果好于20~40cm;樟子松-花生模式结果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尖山河小流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素,以5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对象,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季节变化和土层深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影响,且次生林和人工林的酶活性较高;雨季土壤酶的活性较旱季高,且变化明显;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加深活性降低。可见土地利用类型、季节变化和土层深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水量逐渐减小,0~3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0~6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其温度亦逐渐减小,土壤变异系数在不同深度土层呈现出先高(0~10cm)后低(10~30cm)而后又高(30~60cm)的变化特点。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拟合公式为y=0.083 1 x-5.259 8(R2=0.489 2,P0.01)。  相似文献   

19.
以雄安新区上游的油松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油松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越来越大,说明浅层土壤的渗水透气性较好,深层土壤保水性好,雨季降雨能很好地供给根部;人工油松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先降后增趋势。(2)次生油松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逐渐降低;人工油松林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说明深层土壤导水、导气性高。(3)次生油松林初始入渗速率均比较大,稳定入渗速率值较小,说明该林分的土壤渗水性能良好,可以起到良好的水分存储效果;人工油松林初渗速率比较大,而稳渗速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该林分土壤存储水分效果差,该样地为未成林,群落结构尚不完善,土壤储水效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地掌握内蒙古通辽地区杨树人工林不同龄组林分土壤碳储量的分配特点及变化规律,以通辽市兴隆沼、白音花、包罕林场的杨树人工林林分的土壤为对象,利用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对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容重进行测定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是随着土壤深度的逐渐增加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2)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碳密度是随着土壤深度的逐渐增加而呈现"凹"字型的趋势,表层和土壤深度60 cm时,土壤碳密度最大;(3)杨树人工林林分的土壤碳储量变化规律是随着土层深度的逐渐增加而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