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虫腈对二化螟抗、感种群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浙江苍南县抗性二化螟和安徽太湖县敏感性二化螟。结果表明,处理后两种群的存活率、产卵量、孵化率都明显降低,幼虫期延长;氟虫腈对抗性种群存活率的持续影响作用大于对敏感种群的。此外,亚致死剂量处理后,敏感种群的酯酶(CarE)活性比对照明显升高,敏感、抗性种群的Km值均增大,表明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阿维菌素(avermectin)亚致死剂量在不同时间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对敏感品系二斑叶螨雌成螨的亚致死剂量LC10和LC20,并分析了经两种剂量处理后不同时间,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s)和羧酸酯酶(CarEs)的比活力及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GSTs在LC20处理后6、12、24h和LC10处理后12、24h比活力显著升高;MFOs在LC20处理后12、24h和LC10处理后12h比活力显著升高;CarEs只在LC20处理后12h比活力显著升高;各酶比活力均在处理后12h时达到最大;GSTs和MFOs在处理后24h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显著高于对照,CarEs的Km值和Vmax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施药12h后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解毒代谢作用最强,GSTs和MFOs在对阿维菌素的代谢中起主要作用,而CarEs对阿维菌素的代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杀虫剂的抗药性风险,采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分别对小菜蛾进行逐代抗性选育至F35代,并在选育过程中对3个小菜蛾抗性品系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抗性指数增长最慢,且趋于平缓,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增长最快,也最高,抗性达到极高水平,复配剂品系介于两者之间,抗性也达极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阿维菌素对福州菜区田间小菜蛾种群进行抗性筛选,经连续选育15代后小菜蛾的抗性较筛选前提高了66.44倍;抗性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供试小菜蛾对氯氰菊酯、马拉硫磷、灭多威、抑太保等杀虫剂毒力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抗性选育品系对氯氰菊酯、马拉硫磷、灭多威、抑太保等杀虫剂不表现交互抗性;解毒酶抑制剂PBO和TPP对阿维菌素分别增效1.61倍和1.38倍,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桃蚜的抗性选育及其两种解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室内对桃蚜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86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酯酶(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较两个品系酯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个体频率分布发现,抗性品系的桃蚜有更多的个体向酶活性高的区域分布。酶动力学测定结果显示,抗性桃蚜酯酶对底物α-NA的Km和Vmax都显著大于敏感品系;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底物DTNB的Km则显著小于敏感品系,但两个品系的Vmax差异不显著。酯酶同工酶电泳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品系缺失E3酶带,但其酯酶同工酶染色较深。  相似文献   

6.
以小菜蛾敏感品系为试验靶标,测定了锐劲特、甲维盐、阿维菌素、毒死蜱、抑太保、高效氯氰菊酯、功夫、毒死蜱等8种药剂对小菜蛾室内敏感品系的抗性敏感基线。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毒力差异明显,其中甲维盐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活性最高,其LC50为0.000 821 mg·L^-1,是毒力最差的毒死蜱的16 394.15倍,其次是阿维菌素和锐劲特,其室内毒力分别为0.007 085、0.014 80 mg·L^-1,是毒死蜱的1 899.73和909.43倍,而抑太保、功夫、除尽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敏感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3.205 7~6.536 7 mg·L^-1,是毒死蜱的2.06~4.20倍。8种农药对小菜蛾的毒力大小依次为甲维盐〉阿维菌素〉锐劲特〉功夫〉抑太保〉除尽〉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  相似文献   

7.
通过平坡诊断法对福建南平小菜蛾的抗性种群结构与敏感和抗性剂量作了探讨,得出南平小菜蛾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剂量为1.1800μg/mg体重,对高效氯钾氰菊酯的抗性剂量为2.6400μg/mg体重。对毒死蜱的敏感剂量为0.045μg/mg体重,对毒死蜱的抗性剂量为2.5400μg/mg体重。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剂量为0.0013μg/mg体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剂量为0.014μg/mg体重。  相似文献   

8.
对桃蚜进行室内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9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及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磷酸酯酶酶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桃蚜酸性磷酸酯酶对底物的Km,Vmax差异都不显著;碱性磷酸酯酶Km差异不显著而Vmax则显著大于敏感品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烟蚜对杀虫剂抗性与酶活关系,就田间烟蚜种群对乐果、灭多威和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的抗性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几个田间烟蚜种群的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抗乐果、灭多威、阿维菌素品系中AchE、GSTs和CAT 3种酶的活性都高于敏感品系,其中抗乐果的兴仁和湄潭抗性品系AchE酶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212、1.588倍,GSTs酶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625、1.900倍,CAT酶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439、2.018倍;抗灭多威品系的清镇和湄潭抗性品系AchE酶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078、1.647倍,GSTs酶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142、1.935倍,CAT酶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142、1.935倍;抗阿维菌素的兴仁和长顺抗性品系AchE酶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370、1.664倍,GSTs酶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830、2.318倍,CAT酶活性为敏感品系的1.800倍、3.708倍。研究结果可为阐明田间烟蚜种群抗性产生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蔬菜小菜蛾抗性监测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连续4年(1999~2002年)就深圳、汕头、广州和高要地区的小菜蛾对阿维菌素、锐劲特、高效氯氰菊酯、Bt的抗性进行监测。结果表明,4个地区小菜蛾都对高效氯氰菊醋产生了明显的抗性,总体趋势均是抗性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深圳地区,2002年的LC50值高达1037.97μg/mL,比1999年提高近1倍;深圳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锐劲特和Bt都表现较高抗性水平,高要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上升幅度大,广州地区小菜蛾对锐劲特的抗性较高;除深圳外,其他3个地区对Bt的抗性水平均较低。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广东省植保总站提出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及轮换用药等抗性治理措施,并通过建立蔬菜小菜蛾抗性综合治理示范区,有效地控制了蔬菜小菜蛾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1.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谷胱甘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抗性和敏感小菜蛾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 GSTs)在不同发育期的变化及有机磷类杀虫剂对虫体谷胱甘肽 ( GSH)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抗性和敏感小菜蛾 GSTs比活力在各发育期中变化不大 ,但虫体 GSTs总活力随虫体生长发育而显著增加 ,在 4龄和蛹期达到最大值 .抗性小菜蛾 GSTs活力明显高于敏感小菜蛾 .甲胺磷和水胺硫磷对敏感小菜蛾幼虫 GSH影响不明显 ,但可导致抗性小菜蛾 GSH质量摩尔浓度的显著降低 .因此可以认为 ,GSTs活力增高和 GSH的结合作用应是小菜蛾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的重要机制 .  相似文献   

12.
桃蚜抗性品系选育及其3种解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桃蚜进行室内高效氯氰菊酯抗药性筛选,选育至10代后抗性倍数增长到49.9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及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磷酸酯酶酶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桃蚜酸性磷酸酯酶对底物的km,kmax差异都不显著;碱性磷酸酯酶Km差异不显著而Vmax则显著大于敏感品系。  相似文献   

13.
云南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监测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云南通海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已增至46.1倍,昆明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对敌敌畏,各地种群仍有较高的敏感性,抗性不明显;对氯氰菊酯、灭多威则产生了数百倍的高度抗性。室内生测表明田间抗性小菜蛾对锐劲特、除尽和菜喜高度敏感。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仍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苹果蠹蛾体内解毒酶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苹果蠹蛾的抗药性机制及吡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毒法测定吡虫啉对苹果蠹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的毒力,通过毒力回归方程计算苹果蠹蛾死亡率为10%和20%时吡虫啉的亚致死质量浓度LC_(10)和LC_(20)。用LC_(10)和LC_(20)质量浓度吡虫啉处理苹果蠹蛾,以丙酮水作对照,分析其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s)的比活力及其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LC_(10)和LC_(20)质量浓度吡虫啉处理后苹果蠹蛾CarEs比活力在48h以前均高于对照,48h时LC_(10)处理低于对照,LC_(10)和LC_(20)处理CarEs比活力分别在12和36h达到最大值。GSTs比活力LC_(20)处理6~60h均高于对照,36h时达到最大;LC_(10)处理除在6,12和60h低于对照外,其他时间点均高于对照,48h时达到最大。MFOs比活力LC_(10)和LC_(20)处理在12,24和36h高于对照,而48h时LC_(20)处理低于对照,LC_(10)处理与对照基本相同。CarEs和MFOs的Km值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Vmax均低于对照;GSTs的Km均低于对照,Vmax均高与对照。【结论】CarEs、MFOs和GSTs在苹果蠹蛾对吡虫啉的解毒代谢中均起作用,其中GSTs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4.5%高效氯氰菊酯、5%阿维菌素和0.3%印楝素乳油三种药剂分别对小菜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5%阿维菌素、4.5%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42mg/L、0.0220mg/L、0.0382mg/L,其中0.3%印楝素的毒力最高,4.5%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最小,5%阿维菌素的毒力居中。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效,施药3d后防效达到63.3%-71.8%,药后7d其防效达到高峰,其400倍液和5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100.0%和95.7%,不仅对作物无害,反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因此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上理想的植物源杀虫保护剂。阿维菌素1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一定的抗性,建议生产上少量施用。  相似文献   

16.
B.t杀虫剂预处理缓解棉铃虫对化学农药抗性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B.t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24h后,敏感品系和田间抗性品系的棉铃虫二龄幼虫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分别提高到12.9和34.4倍。B.t杀虫剂预处理和未处理对照之间的棉铃虫二龄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无显著差异,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差异显著。与未处理对照相比较,B.t杀虫剂预处理田间抗性棉铃虫二幼虫的α-乙酸萘酯酶动力学值降低,对乙酰胆碱酯酶特异性抑制剂亲和力增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显示,试虫酯酶同工酶活力预处理组均低于未处理对照组。田间抗性品系中,B.t杀虫剂预处理后棉铃虫二龄幼虫E#-6酯酶同工酶带(乙酰胆碱酯酶同工酶带)消失。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生物杀虫剂和化学农药的联合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詹兴堆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713-2719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柑橘木虱种群对主要杀虫剂的抗药性及代谢机理,为合理选择药剂有效防治柑橘木虱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浸液法和浸虫法测定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阿维菌素、啶虫脒和噻虫嗪等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敏感种群(SS)、福建省长泰县种群(FJ)、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种群(GD)、湖南省新宁县种群(HN)、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种群(JX)和福建省三明市莘口镇种群(SM)若虫及成虫的毒力,计算不同种群对供试杀虫剂的抗性倍数;通过测定不同地区柑橘木虱种群成虫的酯酶(E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P450活性,研究其代谢机理.[结果]各种群2龄若虫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9.0~19.0,对噻虫嗪抗性倍数为7.6~18.4;各种群成虫对啶虫脒的抗性倍数为11.3~17.2,对噻虫嗪的抗性倍数为5.2~12.3.其他4种供试杀虫剂中,JX种群2龄若虫对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4、7.3、4.7和7.6,成虫对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8.2、3.6和2.9;其他种群成虫或2龄若虫对至少2种杀虫剂敏感.解毒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N种群、JX种群和SM种群的EST活性高于敏感种群,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FJ种群、GD种群和HN种群的GSTs活性高于敏感种群,且差异显著;除FJ种群外,其余4个种群的P450活性高于敏感品系,且差异显著.[结论]柑橘木虱若虫期是杀虫剂防治的关键时期;5个地理种群对供试6种杀虫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可能与柑橘木虱的EST、GSTs或P450等代谢酶活性升高相关.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实际合理选择药剂,并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胡瓜新小绥螨是多种害虫(螨)的有效天敌.为了确定室内自主选育出的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对其他农药的抗性,用玻片浸渍法对已选育出的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进行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对吡虫啉和毒死蜱都有交互抗性,吡虫啉对胡瓜新小绥螨敏感品系的致死中浓度为132.515 1 mg/L,对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的致死中浓度为2 497.816 7 mg/L,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对吡虫啉的抗性提高了17.85倍;毒死蜱对胡瓜新小绥螨敏感品系的致死中浓度为7.411 6 mg/L,而对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品系的致死中浓度为205.639 2 mg/L,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对毒死蜱的抗性提高了26.75倍.该抗性品系在田间应用可降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9倍)的交互抗性不明显;同时该品系对虫酰肼的抗性也由阿维菌素筛选前的185.5倍下降到筛选后的28.0倍,也没有交互抗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认为,使用虫酰肼防治小菜蛾出现抗性后,可以使用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进行替代防治;利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产生抗性后,可以用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多杀菌素和茚虫威。  相似文献   

20.
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小菜蛾的等基因系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小菜蛾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杂交,F1代用能杀死全部敏感个体和部分杂合个体的剂量进行选择;存活人体与敏感品系回交,其后代再用上述适量药剂进行选择;存活个体与敏感品系回交。通过12代回交,建立了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并对我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