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嗜线虫致病杆菌对小菜蛾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室内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嗜线虫致病杆菌是与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的细菌,对小菜蛾等多种害虫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为了深入了解该菌的杀虫活性,在室内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 ( 简称 Xn HB310)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以及持效期。结果表明, Xn HB310菌液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72 h的LC50值分别是3.32×104 和8.56×104 CFU/mL,其活性组分主要存在于菌株细胞和经50 kDa超滤膜超滤后的上清液中。此外, Xn HB310菌液对小菜蛾幼虫还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其2龄和3龄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4.03×105和8.48×105 CFU/mL。将2.24×106 CFU/mL菌液喷施到甘蓝苗上,其在室内的持效期为3~4 d。用亚致死剂量(LC30和LC50)的菌液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存活幼虫的生长发育指标、蛹重、雌虫寿命以及成虫产卵量均明显下降,推测这可能导致小菜蛾下一代种群数量减少。研究结果表明,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具有开发成为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菌株对不同龄期东亚飞蝗蝗蝻(若虫)的口服胃毒活性。结果表明,菌液与细胞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对2龄和4龄蝗蝻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上清液活性(P0.05);在高浓度(2.24×106cfu/mL)条件下,菌液和细胞对东亚飞蝗成虫致病力无差异,但随着浓度降低,菌液的活性明显高于细胞和上清液,且东亚飞蝗龄期越小敏感性越强。该菌株不同分子量胞内蛋白粗提物对不同龄期东亚飞蝗蝗蝻均具有很好的胃毒活性。其中,30 kDa蛋白粗提物饲喂处理96 h后,不同龄期东亚飞蝗蝗蝻的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西藏飞蝗对青藏高原干燥低氧环境的呼吸适应机制,本研究比较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discontinuous gas exchange,DGC)呼吸模式下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与东亚飞蝗L.m.manilensis的呼吸特征参数。结果表明:西藏飞蝗和东亚飞蝗4、5龄蝗蝻及雄成虫均采用DGC呼吸模式,且雄成虫呼吸速率的峰值和周期比其4、5龄蝗蝻更稳定;西藏飞蝗4龄蝗蝻DGC历时为13.75 min,显著高于东亚飞蝗的6.46 min,而其5龄蝗蝻和雄成虫DGC历时分别为7.46 min和8.53 min,显著低于东亚飞蝗的15.70 min和14.44 min;西藏飞蝗4、5龄蝗蝻的暴发间期历时所占比例分别为7.40%和26.70%,显著低于东亚飞蝗4、5龄蝗蝻(分别为22.20%和67.20%),其雄成虫暴发间期历时所占比例为79.20%,显著高于东亚飞蝗雄成虫的53.60%;西藏飞蝗4、5龄蝗蝻和雄成虫代谢率分别为3.92、3.81和2.90 W/kg,与东亚飞蝗4、5龄蝗蝻和雄成虫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27、3.45和3.07 W/kg)。西藏飞蝗分布于低氧高海拔青藏高原,其DGC历时和暴发间期历时所占比例异于东亚飞蝗,表明DGC呼吸模式与其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保定蝗区土壤绿僵菌对飞蝗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由保定蝗区土壤中分离到的金龟子绿僵菌中毒力较好的10个菌株,测定了对东亚飞蝗3龄蝗蝻的僵虫率,并选出3株发病效果好的菌株M6 448、M5 110、M7 355,再采用点滴接种法对1~5龄蝗蝻及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飞蝗的毒力与菌株种类和蝗蝻龄期有密切关系,3株菌株对3龄蝗蝻处理5 d的LD50分别为7.33×103、5.90×103、2.69×104个/mL,LT50分别为:3.70、5.86、7.50 d;对成虫的LD50分别为5.49×105、5.09×106、2.28×106个/mL,LT50分别为8.03、8.07、8.57 d。以毒力较高的M6 448菌株进行田间罩笼试验,10 d对3龄蝗蝻校正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3.6%,与2 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结果96.2%相近,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与7种常用杀虫剂混配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杀增效作用,并对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进行了最佳配比的筛选和增效作用的评价。结果显示,Xn HB310仅与氯氰菊酯混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协同毒力指数(cf)为30.9;当Xn HB310与氯氰菊酯质量比在1006.4∶2.6~816∶4之间时,混配药剂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当两种药剂的质量比为952∶3时,增效作用最强,此时的共毒系数最高为335。Xn HB310与乐斯本、吡虫啉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混配均表现为相加作用,cf值分别为9.6、-6.9和-18.6,Xn HB310与菜喜、灭幼脲或阿维菌素混配则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cf值分别为-48.4、-24.9和-57.1。  相似文献   

6.
5株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用点滴法测定了 5株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毒力 ,结果表明 ,其毒力效果与菌株种类 ,接种剂量和温度有密切关系 ,菌株对东亚飞蝗的毒力为LA06>LB08>LC11>LF07>LD04。接种LA06菌株孢子量在 2.6×104个/头下 ,对 4龄蝗蝻的LT50为 3.91d。用不同剂量LA06接种 4龄蝗蝻时 ,发现其LD50仅为26.67个/头。在设定剂量下 ,低龄蝻比高龄蝻和成虫更敏感 ,死亡较快。不同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毒力不同 ,LA06在 30℃下比在 24℃下毒力强 ,而LD04和LF07在 24℃下比在30℃下毒力强。  相似文献   

7.
tcdA1B1为昆虫病原细菌-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的杀虫毒素基因。本文测定了转tcdA1B1基因的阴沟肠杆菌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和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4种重要农业害虫的杀虫活性与毒力。在室内条件下,浓度为5.0×108cfu/mL的工程菌悬浮液,采用叶片浸渍法饲喂甜菜夜蛾2龄幼虫、斜纹夜蛾2龄幼虫、黄曲条跳甲成虫、东亚飞蝗2龄若虫,在11d、11d、15d、19d后的致死率分别为80.05%、81.83%、72.31%、39.74%;LT50分别为8.64d、8.38d、11.04d、28.22d。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免疫相关FK506结合蛋白(FK506 binding protein,FKBP)的功能,了解FKBP对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侵染东亚飞蝗的影响,分离克隆获得FKBP46基因及其纯化蛋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FKBP46基因在东亚飞蝗成虫不同组织以及不同虫态中肠内的表达量,通过饵剂饲喂方法测定FKBP46蛋白对金龟子绿僵菌致病力及对东亚飞蝗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和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东亚飞蝗FKBP46基因全长为1200 bp,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5 kD。FKBP46基因在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脂肪体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体壁中表达量的1.77倍;FKBP46基因在卵期和成虫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分别为1龄蝗蝻期表达量的4.88倍和6.84倍。FKBP46蛋白与金龟子绿僵菌混合饲喂东亚飞蝗,第10天的累计死亡率为85.56%,显著高于金龟子绿僵菌单独处理,而东亚飞蝗体内的保护酶POD、SOD、PO和解毒酶AchE活性均较金龟子绿僵菌单独处理显著降低。表明FKBP46基因能够抑制东亚飞蝗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相关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促进金龟子绿僵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9.
牵牛子萃取物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菜蛾为试虫,对牵牛子甲醇提取物的4种萃取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的杀虫活性最为显著,对小菜蛾3龄幼虫有很强的拒食和触杀作用,48 h内试虫完全不取食新鲜带毒甘蓝叶片,测得拒食中浓度AFC50为1.747 3 g/L,触杀致死中量LD50为0.017 40 mg/头。试验表明,正丁醇萃取物还同时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 d和2 d后的生长发育抑制率分别为39.51%和55.38%,化蛹率为14%,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牵牛子其他萃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0.
虫口密度和龄期对东亚飞蝗群居型向散居型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笼养方法研究了东亚飞蝗虫口密度和龄期对其由群居型向散居型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条件下饲养的蝗虫其由群居型转变成散居型的速度不一样。密度越高,转变的速度越慢;当密度过高时,即使由三龄期开始隔离也无法转变其生态型。将处于三龄期群居型蝗蝻在低密度下隔离,到四龄时为过渡型,到五龄和成虫时为群居型;而四龄期的群居型蝗蝻经隔离后,在五龄和成虫时仅偏向于群居型;五龄期的群居型蝗蝻经隔离后,在成虫时仍为群居型。所以,三龄期可能是东亚飞蝗由群居型向散居型转变的临界期。超过三龄,即使在低密度下也不易发生生态型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对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具有高毒力的杀虫真菌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生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5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B.bassiana 84(Bb84)菌株对烟粉虱若虫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在5个供试菌株中,Bb84菌株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致死速度快、致死率最高,逐日死亡率随着Bb84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其对2、4龄烟粉虱若虫也有较高的毒力。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结果表明:随着Bb84菌株接种时间的延长,相应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随之降低,剂量效应逐渐增强;当Bb84菌株处理浓度为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L时,其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值分别为5.44、4.61和4.05 d,即LT50值随菌株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时间效应增强。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球孢白僵菌Bb84菌株的浓度高于1.0×108孢子/mL时,对烟粉虱3龄若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具有杀螨潜力的生防真菌,采用喷雾法测定分析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 IF-1106菌株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1339菌株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卵、幼螨及雌成螨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感染玫烟色虫草IF-1106菌株和球孢白僵菌BB-1339菌株后螨类的形态特征不一致,感染IF-1106菌株后形成棉絮状菌丝,而感染BB-1339菌株后则形成羊毛状菌丝。IF-1106菌株和BB-1339菌株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卵的LC50分别为2.38×107、8.26×107CFU/mL和4.48×107、1.21×108CFU/mL,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幼螨的LC50分别1.97×107、8.26×107CFU/mL和7.65×106、8.99×105...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具有防治潜力的菌株,本研究从马铃薯甲虫僵虫虫体上分离菌株NDBJJ-BFG,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其分类地位,采用喷雾法和覆土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该菌株对马铃薯甲虫室内毒力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经形态特征与r DNA ITS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菌株NDBJJ-BFG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该菌株对1、2、3和4龄马铃薯甲虫幼虫的LC50分别为0.91×10~6、1.51×10~6、5.09×10~6和6.84×10~6个/m L;采用喷雾法和覆土法处理蛹的LC50分别为1.43×10~7个/m L和8.15×10~6个/m L,成虫的LC50分别为5.08×10~7个/m L和2.97×10~7个/m L。在孢子悬浮液浓度相同时LT50随虫龄的增大而延长,其中成虫的LT50最长,其次是蛹;在相同龄期下LT50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缩短。表明菌株NDBJJ-BFG对马铃薯甲虫1龄和2龄幼虫具有高毒力,其在马铃薯甲虫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提取、萃取及柱层析等方法,从山蒟Piper hancei Maxim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相中分离到6个脂肪链酰胺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并结合相关文献比对,其结构被分别鉴定为已知化合物chingchengenamide A( C1 )、N-异丁基-反-2-反-4-癸二烯酰胺( C2 )、假荜拨酰胺A( C3 )、荜茇宁( C4 )、N-p-香豆酰酪胺( C5 )和N-反式-阿魏酰酪胺( C6 ),其中 C1 为首次从山蒟中获得。利用幼虫浸液法测试了各化合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幼虫的12 h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在20 mg/L下,化合物 C1 对白纹伊蚊的杀虫活性较高,其校正死亡率为100%,LC50值为5.37 mg/L;化合物 C1 、 C2 、 C3 和 C4 对致倦库蚊的杀虫活性较高,20 mg/L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88.5%、100%和100%,LC50值分别为1.03、9.68、3.08和2.87 mg/L。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从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幼虫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学鉴定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该分离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虫生真菌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将该菌株命名为PfBb。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可侵染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随着该菌株孢子液浓度的增加,其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逐渐增强。PfBb菌株孢子液处理朱红毛斑蛾1~5龄幼虫6 d时的LC50分别为2.61×104、1.04×105、1.11×106、1.54×106和1.44×107 个/mL,处理6龄幼虫8 d时的LC50为1.02×107 个/mL。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LC50和LC90随之降低,表明存在剂量效应。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僵虫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较高浓度1.0×107~1.0×109 个/mL处理时,1~5龄幼虫的僵虫率无显著差异,说明1.0×107个/mL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孢子液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表明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有较大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治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龟纹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功能反应类型,其各虫态龟纹瓢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313、0.610、0.234、0.585和0.675,处理时间分别为0.088、0.077、0.013、0.008和0.016 d,龟纹瓢虫4龄幼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大,为73.125,龟纹瓢虫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次之,捕食能力分别为42.188、18.000、7.922和3.557。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升高而下降;在柑橘木虱5龄若虫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各虫态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其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421P-0.52;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 4龄若虫2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成虫对其食物选择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这2种猎物无捕食偏好性。表明龟纹瓢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有较强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17.
蓖麻不同部位蓖麻碱的含量及其杀虫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测定并比较了蓖麻Ricinus communis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期蓖麻叶中蓖麻碱的含量,并研究了其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蓖麻不同部位中蓖麻碱的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叶(1.005%)>籽壳(0.568%)>饼粕(0.451%)>茎(0.429%)>籽仁(0.235%);不同生长期蓖麻叶中蓖麻碱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别,其中鲜绿叶中的含量最高。提取的蓖麻碱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施药72 h后对2龄幼虫的LC50值为0.35 mg/mL。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从田间采集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体内发现的一种微孢子虫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利用传统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微孢子虫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法对其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微孢子虫的形态学特征与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相近,具有典型微孢子虫超微组成结构,孢子壁厚度为195.00~205.15 nm,极丝盘旋于孢子后极内侧10~12圈;其基因组的基因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ITS)和小亚基核糖体RNA(small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序列与已报道的家蚕微孢子虫相关序列的相似度分别达94.34%和99.50%,系统发育树显示该微孢子虫属于微孢子虫属 Nosema,与家蚕微孢子虫亲缘关系最近。该微孢子虫侵染草地贪夜蛾1龄和2龄幼虫5 d时的LC50分别为2.51×107孢子/mL和2.48×107孢子/mL;侵染3龄幼虫10 d时的LC50为3.79×107孢子/mL;侵染4龄幼虫15 d时的LC50为3.98×107孢子/mL;且当微孢子虫浓度为1.0×108孢子/mL时,草地贪夜蛾1至4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3.04、 3.86、 7.47和10.43 d。表明该微孢子虫隶属微孢子虫属,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均有较强的致病力,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昆虫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生物测定法筛选得到产孢量高和致病力强的优势分离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优势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其室内毒力和温室防效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优势分离株为IJID003,产孢量最高,可达8.51×10~6个/mL,且致病力最强,处理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5 d后,其校正死亡率为95.40%;根据形态学特征和r DNA 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确定该分离株为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a。随着分离株IJID003接种浓度的增加,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也随之增加,致死中时间LT50则递减;在分生孢子浓度为1.00×10~8个/mL时,其对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LT50最小,分别为1.89、2.29、2.31 d;随着接种后天数的延长,致死中浓度LC50减小,在接种后6 d,其对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LC50最小,分别为1.25×10~3、2.04×10~4、8.37×10~5个/mL,表明分离株IJID003对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的毒力较其它2种虫态高;啶虫·毒死蜱2 000倍液对埃及吹绵蚧2龄若虫的前期致死速率较快,而分离株IJID003在后期侵染速率较快,处理后6 d两者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效果相当。表明爪哇棒束孢分离株IJID003具有产孢量高且致病力强的特点,在埃及吹绵蚧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