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充分考虑降水,渠灌,井灌开采对灌区地下水动态的综合影响,根据隔离井法的思路,从灌区抽水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出发,将开采期一水位恢复期作为一个计算时段分别建立和求解地下水动态调控的数学模型,再将各计算时段看作是一个连续,互馈的动态过程,利用该模型便可实现灌区地下水动态的调控计算。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并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敏感因子进行灾变预测.结果表明: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子,而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动态模型对蒸发量的灾变预测精度较高,完善模型系统.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可为灌区管理和调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了解洛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以灌区1955~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对洛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多年开发利用状况下的水位动态和水质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多年补给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位变动很大;灌区水质多年平均矿化度为2.48 g/L,属微咸水,而矿化度随水位上升呈淡化趋势,又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全灌区的矿化度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应合理建立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确保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的变化范围之内,并进一步加强水情、水质的动态监测预报与调控,强化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省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内挖掘5眼地下水观测井,开展农田灌溉水下渗及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研究,同时在大峡灌区典型地块布置2个土壤含水量监测点,采用TDR300土壤水分速测仪分别对10、30、50、70 cm 4种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运用VSMB模型对青海省黄河谷地大峡灌区灌溉用水损耗进行模拟,其中包括土壤含水量、实际蒸散、下渗、径流、地下水埋深等。结果表明,大峡灌区典型地块2013年3月1日至4月30日和8月1日至9月30日2个时段通过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消耗水量分别占灌溉与降水总量之和的46.4%和24.1%,渗漏量分别占灌溉与降水总量之和的30.3%和60.6%。大峡灌区2个时段地下水埋深的模拟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2.3 mm和27.7 mm。说明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便于对灌区的节水灌溉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有限差分法,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水流模型,并对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模型的识别阶段和验证阶段,所有观测孔水头的计算值与观测值,在各时段拟合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055和0.105 m,所有结果显示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所建模型可用于灌区水资源管理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完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对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对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探索性地将正交试验与地下水动态建模相结合,用以进行地下水动态敏感性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改进正交试验法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宝鸡峡灌区,所得结果与现有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相近,即均认为地表水灌溉量和蒸发量是影响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并且该方法也在理论上克服了现有分析方法的一些局限性。【结论】基于改进正交试验法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具有一定可行性,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区水资源的优化调配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优化调配,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建立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该模型具有减化系统复杂性,减少计算工作量的特点。模型在彭楼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中进行应用,对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联合调度,制定了区域配水方案,所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8.
红崖山灌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下水的补给较少,为了保证农业灌溉,部分区域重复利用高矿化度地下水进行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加剧,灌区边缘天然植被退化,沙丘向灌区推进.目前地下水超采趋势虽然得以控制,但开采总量还在高位维持,对灌区和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方法减少地下水超采,以解决灌区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9.
西北内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次生盐渍化其成因与地下水水位抬升存在密切关系。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调控地下水位。本文在分析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临界深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采用地下水动态临界深度。文中以天山北麓平原灌区为例,根据多年来土壤改良试验成果,确定灌区地下水临界深度为:解冻始2.0—2.5m,春灌始2.5—3.0m,春灌头水末1.2—1.5m,夏灌末2.0—2.5m,冬灌始2.5—3.0m,冬灌末1.3—1.5m。  相似文献   

10.
景电二期灌区白墩子盆地是一个封闭型盆地 ,当盆地地下水补给区的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蒸发排泄增量达到平衡时 ,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变浅而产生次生盐渍化。本文通过对景电二期灌区上水后白墩子盆地地下水补给和排水量计算 ,找出了地下水补给和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data for meteorology, hydrology, soil, planting, vege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irrigation reg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China, the model of balance of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region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 was assessed, from which the results that the effects of unified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between Gansu Province and Inner Mongolia on regional hydrology are significant with a decrease in water supply diverted from Heihe River and an increase in groundwater extracted. In ad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oundwater level has been steadily decreasing due to over pumping and decrease in recharges. In present year (2003), the volume of potential groundwater in the irrigation districts is far small because of the groundwater overdraft; even in the particular regions, there is no availability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for use. By 2003, water supply is not sufficient to meet the water demand in the different irrigation di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not secured, and the water supply crisis occurs in Pingchuan irrigation district. Achieving water securit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griculture, economy, industry, and livelihoods while maintaining or improving the abilities of the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of water resources, determining of the reasonable percentage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and water saving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f this does not occur, it is feared that the present performance of wat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may further aggravate the problem of scarcitie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further damage the fragile ecological system.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盐荒地、沙丘和海子对耕地排盐的作用和机理,于2013-2016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张连生研究区展开试验,利用土壤水分、盐分以及地下水盐分、埋深变化的观测数据,经SWAP模型率定和验证,对试验区水盐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SWAP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试验区各地土壤水盐的垂直动态变化规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土壤水分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3 cm3·cm-3,土壤盐分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12 g·kg-1,且二者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6%。地下水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区地下水走向基本为从西北流向东南。研究表明,耕地含水量受灌水影响较大,水分逐渐向深层渗漏并侧向补给盐荒地和沙丘。沙丘表层含水量低,而深层水分可侧向补给耕地、盐荒地。耕地盐分在灌溉期向盐荒地和沙丘运移,最终汇集到海子,盐荒地在作物的生育期积累盐分,而盐分在秋浇期流失。耕地和盐荒地的地下水在灌溉期侧向补给沙丘和海子,非灌溉期由沙丘的地下水侧向补给耕地、盐荒地及海子。  相似文献   

13.
灌溉水对地下水补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灌溉水入渗蒸发条件下的冬小麦生长期过程对地下水补给运动的数值模型,在埋深分别为2m和4m情况下,针对轻粘土和砂壤土两种土壤,采用目前常规灌溉定额和节水灌溉定额进行了灌溉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初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淮北地区旱作物灌溉制度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冬小麦、油菜、夏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分阶段受旱试验,获得了连续5年的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到了这几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运用动态规划法研究了供水不足条件下的非充分灌溉制度,得到了冬小麦、油菜、夏玉米和大豆这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相同或相近时,采用优化灌溉制度进行灌溉,可明显减少作物的耗水量和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污染物随再生水进入地下环境后其迁移衰减情况及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以Multi-cell模型为基础,结合污染物质量守恒、在水土中吸附再分配、生物降解等机理,针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构建了计算污染物随水在土壤剖面的垂向迁移衰减一维模型,并以北京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以再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和菲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钻孔资料及灌溉水水质、地下水水质资料,应用该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经过多年连续灌溉后,通州大兴大部分地区进入潜水含水层的萘、菲浓度较低,整体污染风险较低,仅在通州区潞城镇等个别地区萘、菲浓度较高,应引起重视;由于大兴区整体包气带较厚,其污染风险低于通州区.土壤粘土层是萘、菲积累的主要层位,其吸附容量远大于细砂等粗颗粒介质,在土壤表层低环多环芳烃迁移性更强.应用这一模型,能够较为宏观地掌握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不同区域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萘和菲的污染风险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序贯多指标系统动态权重模糊决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以往水资源多阶段优化模型中定权重的不足,本文建立了水资源序贯多指标系统动态权重模糊决策模型,提出权重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序贯决策的动态权重。最后,将本模型应用于渠井灌区灌溉方式的选择,计算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节水改造对区域地下水埋深的影响,以沈乌灌域44眼地下水观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节水改造下地下水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整个灌域地下水埋深受灌溉影响明显,夏灌和秋浇后整个灌域地下水埋深都有上升趋势,秋浇后灌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处于最浅值,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但灌域中心地区存在深埋区,对于地下水资源要加强管控;节水改造后,各渠系下游耕地区平均埋深降幅(12.46%)大于上游耕地区平均埋深降幅(7.13%),最大埋深平均降幅(16.54%)大于最小埋深平均降幅(15.78%);荒地区、湖泊旁地区和林地区的地下水平均埋深分别下降0.33、0.24 m和0.36 m。研究表明,节水改造对耕地区、荒地区、湖泊旁和林地区影响较明显,对盐碱区和渠道旁地区影响较微弱。  相似文献   

18.
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灌区水土资源分配不均,研究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建立了既对水库进行优化调度,又考虑田间优化配水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模型进行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有效提高灌区灌溉效益(尤其是干旱年份);采用RAGA法进行计算合理可行,计算性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