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鱼,每年都有漫长的封冰期,尤其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冰封期高达150天左右,冰厚在60—120cm。有近200天不给鱼类投食,因此鱼类越冬一直是北方养鱼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关系到养鱼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由于秋季商品鱼价格低,部分养鱼场户把秋季销售改为春季销售,这样就增加了鱼类的越冬量。越冬密度增大了,鱼类越冬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大,在佳木斯地区及周边县(市)区每年都有个别池塘越冬成活率低,甚至有绝塘的现象,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群众养鱼积极性。因此,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 ,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 ,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 ,冰下水温低(约为1~3℃) ,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 ,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 ,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 ,简单地说 ,就是根据具体情况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 ,作为越…  相似文献   

3.
北方越冬鱼塘水中溶解氧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养鱼池塘每年都有一段冰封期,冰封期在大部分地区都有4个~5个月时间,养殖鱼类能否渡过漫长的冬季,关系到一年养殖生产效益能否实现。随着养殖渔业生产的发展,各种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放养密度和养殖产量都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旅游休闲渔业的兴起和商品鱼的全年均衡上市,改变了养殖鱼类秋季集中捕捞销售的单一经营模式。近几年北方地区养殖鱼类池塘越冬面积和越冬密度都有大幅增加。池塘处于冰封期,鱼的密度大,水中的溶解氧降低,鱼类长期生活在低溶解氧环境下,体重和体质严重下降甚至大批死亡现象经常发生,缺氧是越冬鱼类死亡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秋末,当水温下降到7℃以下,大部分鱼类摄食量显著下降,冰封后有的鱼类潜入水底,进入休眠状态,这段时间称为鱼类的越冬期.在养殖生产中,为保证鱼类安全渡过越冬期,防止死亡或体质下降和亲鱼卵巢退化等,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丹东地处东北鸭绿江畔,冬季冰封期长达4个月,鱼类养殖期不到4个月。丹东市东沟县新立公社兴前小队利用一口4.8亩的鱼池,通过改善鱼池条件、投放大规格鱼种,以鲢、草鱼为主多品种密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是东北三省最冷的省份,冰封期长达160余天,冰厚80~100厘米,所以,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鱼类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鱼类在越冬期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其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提高越冬成活率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县位处高寒地区,冰封期长达六个半月,冰层厚达1.2米,给鱼类安全越冬带来困难。过去为了解决鱼类越冬缺氧,都采取补水和原塘循环水的办法,效果不佳。1979年越冬期在东山湖渔场搞了小型气泵进行冰下送气试验,初见成效。1980年越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养鱼的生产中,有的养鱼户往往只注重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的防治,忽视了植物性敌害对鱼类的危害。今年夏天四川省长宁县铜锣乡一养鱼户,因植物性敌害(湖靛)的危害,六天时间死掉鱼类价值达千元。这里介绍几种植物性敌害的防治措施。一、湖靛的防治。湖靛是由许多球形小细胞组成的群体,是蓝藻中的微囊藻,这种藻类在天气炎热时大量繁殖,呈翠绿色飘于水面,鱼类吃了不能消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池塘每年冰封期长达6个月,冰层厚度在70cm~120cm,因此,鱼类安全越冬是提高北方寒冷地区养鱼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由于冬季生态条件的特殊性及鱼类生理状态的特殊性,往往形成复杂的综合体,所以原因很复杂,总体来说影响鱼类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几个方面:首先,越冬池生态条件恶化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外因,其次,鱼类本身体质差易感染鱼病是造成越冬鱼类死亡的内因,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是东北三省最冷的省份,冰封期达160余天,冰厚一般达80-100cm,所以鱼类越冬安全是我省渔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抽水、少氧”而使越冬鱼类死亡的现象在我省经常发生。鱼类越冬期间要有一定的补氧措施,安全越冬才有保障。常见的补氧方法归结几类,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鱼类越冬是高寒地区养鱼的中心工作,因此,要确保养殖鱼类的安全越冬,首先就要掌握冬季水体的水质变化规律,人为的改善鱼类越冬不良环境,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以满足鱼类越冬的需要,才能获得满意的越冬效果。在冰封期间一般不再投饵喂鱼,水质管理就成为日常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鱼类能否安全越冬的关键。 一、冰封期与明水期水质的区别 在水面封冰后,由于水体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汀省养鱼池塘每年封冰期达5个月之久,冰层厚度在70-110cm,而且越冬池透光率低,水质差。因此,鱼类越冬一直是本省渔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成败直接关系养鱼户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一龄鲤、鲫鱼种越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第二年的渔业生产。下面把鲤、鲫鱼一龄鱼种越冬前饲养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国栋 《中国水产》2010,(11):46-46
<正>北方漫长冬季,冰封期长达130天~150天,期间管理不善,易造成鱼类冻伤。鱼类虽属变温动物,但水温降至1度以下,温水鱼类一般进入麻痹状态,易冻伤冻死。冻伤的鱼体部位肌肉组织脱水,充血红肿,感染疾病,发炎溃疡,春季冰融后陆续大批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沿海各地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积极发展网箱养鱼生产,到1986年底止,全省已发展海水养鱼网箱4,000多个,放养石斑鱼、鲈鱼以及鲷科鱼类等多种名优质鱼类,网箱养鱼产量达20多万公斤。  相似文献   

15.
正春季对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来说是一个特殊季节,一是外界和水体的温度在增高的同时又时常受倒春寒影响而降温。二是对北方地区室外池塘养殖来说由于冰雪刚刚消融,经过一个冬天的冰封期,水体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代谢物富集于池水中,此时的池水水质清瘦、污浊、溶解氧低、有毒有害物质增多,水体中有效的营养物质通过一个冰封期已基本消耗殆尽。三是池塘中的鱼类经过一个漫长的越冬期,此时的鱼类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疾病。结合全国水产技术  相似文献   

16.
北方高寒地区冰封期长达六个月,这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将给鱼类生活环境带来变化,也会给鱼类越冬造成很大的威胁。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鱼类安全越冬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区属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相对较差,池塘养鱼产量较低,产品质量档次较低,规模经营步伐很慢,市场竞争力较弱,经济效益欠佳。目前池塘单产水平为140kg/667左右,利润300~500元/667左右,养鱼户都是分散比营,鱼类产品离不开草、鲢、鳙、...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高峻,气候冷凉,河流湖泊众多,水体资源丰富,湖泊率达18%以上,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特殊的内陆水体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水体冷凉、洁净,湖泊水体冬季封冻,且冰封期长,明水期短。水体生态系统结构较简单,生物种类少、生物量低、鱼类种类少,且以广温性、广盐性、广食性的底栖鱼类为主,中上层经济鱼类几乎没有野生资源,肉食性鱼类仅有3种,且分布范围狭小。裂腹鱼亚科的裸鲤属鱼类分布广,资源量大,曾是捕捞渔业  相似文献   

19.
穆棱市位于牡丹江市区的东北部。冬季气候寒冷,结冰厚度平均达70公分,冰封期长达165天,漫长的冬季给鱼类越冬造成诸多困难。前几年因越冬缺氧,加之鱼种体弱多病而发生大批死鱼现象,严重制约着养鱼生产的发展。为此,就如何提高越冬成活率,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我们进行了反复试验。几年来,我们在鱼种培育、越冬环境改造、生物增氧等方面规范技术操作,加强技术指导,使我市鱼类越冬成活率在牡丹江地区保持较高水平。鲤鱼的成活率在90%以上,花白鲢、鱼种越冬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部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结冰厚,封冰期长,封冰期给鱼类越冬造成很大困难。东北地区一般从11月下旬开始结冰,到第二年4月中下旬才能解冻。冰封期达5~6个月之久,冰厚可达100~120厘米。漫长而严寒的冬天,必然引起鱼类生活环境条件和鱼类机体的巨大变化,给鱼类的安全越冬带来很大的威胁,常造成大批的鱼死亡,从而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养鱼事业的发展。因此,认真搞好鱼类的安全越冬工作,已成为发展北方地区养鱼生产重要措施之一。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体质差养殖鱼类越冬期间能量的消耗主要是靠越冬前体内脂肪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