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日引1号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L.Riyin No.1)适宜的栽培袋规格和装料量。[方法]对日引1号杏鲍菇3个规格的栽培袋口径(对折径:A1,17.0 cm;A2,17.5 cm;A3,18.0 cm)及33个不同的湿料装料量(从800 g到1 300 g,每隔50 g 1个处理)进行袋栽试验。[结果]日引1号杏鲍菇栽培袋口径为17.5 cm,装袋量为1 250 g时,产量和效益最佳,平均每袋总产量433.5 g,生物学效率99.09%,平均每袋商品菇产量350 g,商品菇转化率77.78%,利润达到了最大值1.21元/袋,利润率达到64.21%。[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日引1号杏鲍菇配套、实用、简便的集成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7-29
对山西杏鲍菇主要菌株的栽培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P528和漳杏1号在菌丝特性和生育期特性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其他供试菌株,且P528略优于漳杏1号,但差异不显著;从2个菌株在第1潮产率和子实体形态等方面来看,漳杏1号优于P528,即漳杏1号适合于工厂化栽培,而P528适合于季节性栽培。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优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栽培种的培养条件,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更适合的栽培菌种。本试验选择16种不同来源的杏鲍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杏鲍菇母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 这3个品种的杏鲍菇菌丝均匀,浓密,长势好;平均生长速率快,达0.77 cm/d,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最大,达到3.86。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可作为杏鲍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菇肉有杏仁香味。杏鲍菇可利用多种阔叶树木屑和作物秸秆进行栽培。杏鲍菇可用瓶栽、袋栽等多种方法栽培。现将瓶栽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栽培容器  相似文献   

5.
<正>食用菌是宽甸地区主导产业,但是种植技术及栽培模式落后,为此,辽宁峪程菌业有限公司,引进新的食用菌种植品种(杏鲍菇、草菇、双孢菇)及秸秆发酵技术,开展食用菌循环种植研究、示范、推广,带动地区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1杏鲍菇1.1杏鲍菇品种选育:引进多个杏鲍菇品种,利用秸秆作为生产原料,通过紫外线诱变,产生的突变菌株,经驯化选育获得的优良杏鲍菇3个新品种,该品生产周期为60d~70d。生物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棉秆为主要原料,探索棉秆规模化栽培杏鲍菇的关键技术指标,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在充分分析棉秆营养成分适合栽培食用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杏鲍菇的原料处理方法及配方的不同,进行对照试验,即从分析测定棉秆的主要营养成分及碳氮比入手,研究确定棉秆屑栽培杏鲍菇培养料配方、装袋灭菌、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形成系统的棉秆屑栽培杏鲍菇的技术体系,同时,在适宜区域进行示范推广,为棉秆栽培木腐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用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方法]利用9种含有芦苇配方的培养料培养杏鲍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和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采用芦苇末与棉籽壳进行优化组合,辅以麸皮、玉米粉等配料作为杏鲍菇的培养料,能够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营养需求,且当培养料中芦苇末与棉籽壳之比在2∶1与1∶2之间时,栽培效果比对照组培养料配方的更具优势.[结论]芦苇末可以作为培养料原料用来栽培杏鲍菇.  相似文献   

8.
结合本地实际,选用杏鲍菇1号作为材料,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试验,得出不同配方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出菇个数、子实体等形态各不相同。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与棉籽壳作为混合培养基栽培杏鲍菇时,合理的配方培养基其产量、生物转化率比单独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栽培杏鲍菇时有明显提高。玉米芯和棉籽壳混合料某些配方甚至要高于单纯使用棉籽壳培养料。因此,在伊犁河谷建议使用配方4培养基或配方5培养基栽培杏鲍菇,与对照相比可使其生物学效率提高到90%以上,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贵州栽培的杏鲍菇品种(菌株),探索杏鲍菇在贵州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引进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在贵州高寒山区栽培,研究各品种(菌株)杏鲍菇菌丝生长、露地覆土栽培情况下子实体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杏鲍菇-1、杏优-1的菌丝生长快,长势强;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的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表现一致,即杏鲍菇-1杏优-1XB-1QX-1,其中杏鲍菇-1的产量分别与XB-1和QX-1达极显著差异,杏优-1、XB-1的产量分别与QX-1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峪程杏鲍菇1号是辽宁峪程菌业有限公司2010年从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引进的杏鲍菇3号,经过人工诱变获得突变菌株11个(代号Y06),纯化、人工驯化、筛选、试种,最终选育出峪程杏鲍菇1号母种,同年10月进行了生产试验。多项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优质、高产、营养成分高等特点,适宜东北地区食用菌设施生产企业和基地农户大棚栽培,可作为主栽优良杏鲍菇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优质高产的杏鲍菇栽培品种,对20个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及子实体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号菌株生育期短,单菇产量高,子实体性状好,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可作为优良杏鲍菇品种进行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2.
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397-6398
[目的]研究利用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方法]利用9种含有芦苇配方的培养料培养杏鲍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和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采用芦苇末与棉籽壳进行优化组合,辅以麸皮、玉米粉等配料作为杏鲍菇的培养料,能够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营养需求,且当培养料中芦苇末与棉籽壳之比在2∶1与1∶2之间时,栽培效果比对照组培养料配方的更具优势。[结论]芦苇末可以作为培养料原料用来栽培杏鲍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唐山地区杏鲍菇生产中常用的营养料配方及高产栽培技术,将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4个杏鲍菇菌株1216、1217、1218和1206,从栽培袋发菌情况、鲜菇产量、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3个方面,与当地主栽杏鲍菇品种杏鲍菇8号(CK)进行了品种比较,以筛选出适宜唐山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杏鲍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菌株1218菌丝生长和原基分化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且商品性状最好,较CK增产5.26%;菌株1206次之,较CK增产3.01%。2个菌株均可以在唐山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杏鲍菇3号的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其工厂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料配方、精细栽培、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7号菌株(龙海3号)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旺盛,单瓶产量达343g,菌盖平均直径为3.98cm,菌柄平均长为13.02cm,菌柄平均直径为4.23cm,生物学转化率为57.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杏鲍菇不同菌株栽培对比试验,认为从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引进的杏鲍菇6号是适合工厂化生产的优良菌株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种栽培杏鲍菇,但商业化栽培规模尚小,技术仍不完善,目前生产上杏鲍菇菌种的制备过程中明显存在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弱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杏鲍菇各级菌种不同培养基配方的比较研究来探讨生产上适用的杏鲍菇菌种培养基优良配方,从而推动杏鲍菇栽培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杏鲍菇栽培中场所要求、菇房建造、制袋以及出菇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关键,对杏鲍菇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是我国工厂化栽培规模较大的食用菌种类之一。本文综述杏鲍菇生物学特性以及工厂化栽培工艺,以期进一步推动杏鲍菇基础理论和工厂化栽培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不同菌株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种杏鲍菇菌株的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柄长度、单菇鲜质量等的比较试验,筛选高产、优质、适宜工厂化栽培的菌株。结果表明,1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菌丝生物量高,菌柄长,子实体硬,栽培周期短。这可为杏鲍菇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