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生物毒素--一类重要的新药研究先导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宇平 《海洋渔业》2004,26(2):140-146
海洋生物毒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毒理特性的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Na^ 、K^ 、Ca^2 等离子通道,有些海洋生物毒素对心血管系统有高特异性,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是寻找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的重要先导化合物,也可直接开发为天然药物。研究海洋生物毒素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虽然现在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种类繁多,但由于药物毒性、作用差异和交叉耐药等问题的存在,就需要开发抗肿瘤的新型药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域辽阔,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海洋生物中含有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天然化合物,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海洋生物体内,它们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等诸多生物活性,现对海洋甾体化合物分离纯化、生物来源、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以期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物普遍具有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的特点,是多糖、多肽的丰富来源。其中,海洋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抗凝血、降脂、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和降糖等功能;而海洋多肽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高血压及抗病毒等功效。文章对海洋天然生物多糖和多肽的活性研究、单独提取工艺及分离纯化方法进行梳理,对陆生动植物联产制备技术进行归纳,进而对联产制备海洋生物多糖及海洋生物多肽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已有的提取方法主要针对多糖或多肽的其中之一,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强多糖多肽的联产制备工艺的研究,将更有助于海洋生物高值化进程。本研究可为深入推动海洋生物多糖多肽制备技术提供基础理论参考。[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2):01-08]  相似文献   

5.
水产常用抗菌药物对锯缘青蟹酚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喹诺酮类等17种常见抗菌药物对青蟹酚氧化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药物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所有抗菌药物对青蟹酚氧化酶(PO)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药物质量浓度为5~10μg/ml时(常规使用剂量),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5种药物的PO抑制率为10%~25%;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6种药物的PO抑制率为5%~10%,抑制作用较弱;恩诺沙星和红霉素等4种药物的PO抑制率均小于5%,对青蟹PO无明显影响;低剂量阿维菌素和氟苯尼考对青蟹有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简介鞠建华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生物合成和抗感染、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抑制等活性天然产物500余个,开发了海洋微生物的组合生物合成和异源表达技术,阐明了15种特征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揭示了咔啉  相似文献   

7.
3月12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将三头活泼可爱的江豚放入湖北石首市长江天鹅州故道,这是我国首次进行半自然条件下放养江豚试验。江豚是国家重点保护水生动物,其生活环境与习性同世界稀有水生动物白鳍豚相似。为在湖北省建立“石首市天鹅州白鳍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酶解法提取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抗肿瘤活性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5种蛋白酶在相同的料液比、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各自最适温度和pH的条件下酶解菲律宾蛤仔。通过甲醛电位滴定法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分别测定了菲律宾蛤仔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和酶解多肽的抗肿瘤活性,分析了氨基态氮含量与A549抑制率之间的相关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抑制率为指标,正交分析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5种酶解产物中,风味蛋白酶的酶解液中氨基态氮含量最高,而胃蛋白酶获得的酶解多肽抗肿瘤活性最高。胃蛋白酶酶解菲律宾蛤仔正交实验确定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w/w)1∶1,pH 2.0,酶解时间1 h,酶添加量2 000 U/g,酶解温度37℃。当设定最佳酶解工艺获得的酶解多肽浓度为20 mg/m L时,其对A549的抑制率为99.83%。研究表明,酶的种类对菲律宾蛤仔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和酶解多肽的抗肿瘤活性有较大影响,菲律宾蛤仔酶解液中氨基态氮含量与A549抑制率没有直接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江西省鄱阳湖长江江豚研究现状及保护进展,主要从长江江豚面临的主要威胁因子、保护工作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并对其中一些具体措施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针对性提出了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保护措施与建议,探讨了以后研究与保护应注意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江西鄱阳湖长江江豚的保护指明方向,为合理科学保护鄱阳湖长江江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黄渤海江豚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黄渤海产江豚的外形和骨骼特征,并指出黄渤海产江豚与东海、长江产江豚在外形和骨髂上有较大差异。由于Pilleri和Gihr把中国的江豚曾另定名为一个独立种,因此作者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黄渤海产江豚与东海、长江产江豚是两个不同的亚种。本文还对江豚的生殖期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条重约五六十千克、身上多处受伤致死的雌性江豚(亦称“江猪”),日前在九江附近的江畔被渔民拖去熬油。这条灰黑色的江豚长约1米多,右腹部有3个拳头大的窟窿,一截大肠被拖出体外。据附近群众介绍,这条江豚极有可能是被鱼钩挂破肚肠,或是被安放近岸江水中的鱼网缚住并被杀死的。据了解,江豚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常栖息于温带和热带的港湾淡水中,在我国见于沿海一带,尤常见于长江口,有时溯江而上,直达宜昌。过去江面上常有“江猪”出没,但这些年来由于沿江渔民常常撒下鱼网,对江豚威胁很大;加之机驳船来往频繁,螺旋桨常给…  相似文献   

12.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价值远不止于能源、食品等已知的传统领域,还是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更是被称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海洋生物制药指以海洋生物和海洋微生物为药源,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研制而成的药物。目前,海洋药物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抗菌、抗病毒药物、海洋生物毒素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生物技术革命为海洋生命科学研究和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从海洋生物中寻求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新药源,“向海洋要药物”是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药源高值开发现状为切入点,浅谈福建省可选择发展的关键海洋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前景,探讨发展福建省海洋生物技术新兴...  相似文献   

14.
江豚的形态特征和亚种划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11):4-8
本文通过对各海域江豚主要形态特征性状差异显著比较,讨论了江豚亚种划分问题。作者认为江豚包含3个亚种:南海种群与印度,巴基斯坦种群同属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东海一长江种群属杨子亚种N.p.asiaeorientalis,黄渤海种群与日本种群均属北方亚种N.p.sunameri。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长江江豚(Neophocaena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rtalis)种群的生存动态和管护对策,本研究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3.7.0)对长江江豚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回顾和现状分析.结果发现,以1999年作为回顾分析起点,长江江豚的灭绝概率最可能为0.0754,且不高于0.56...  相似文献   

16.
<正> 1988年6月3日青岛渔民在青岛近海(大公岛海域),用挂子网捕获一头体长227厘米的雄性江豚.江豚Neophccena phocaenoides是鲸目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它隶属齿鲸亚目、鼠海豚科、江豚属.体长一般在150~190厘米.A.?(1962)报道,江豚体长不超过160厘米;西胁昌治(1965)报道,江豚体长最大为184厘米.这头江豚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资料记载最大的一头.其体色深灰,背脊粗长,嵴上有坚硬的角质结节,结节行数最多为8行(图左).现将这头江豚身体各部位的称重和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网围内长江江豚群体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先后三次将捕捉到的长江江豚群体,置于干流江豚经常栖息活动的水域内,对其野生行为习性进行了网围观察,累计观察42天。本文根据观察记录,对江豚的集群、抚幼、捕食、性行为、玩耍、利它、避害、歇息等行为作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本项研究不仅有利于江豚的保护和饲养,亦可为白鱀豚的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12,(12):22-22
本刊讯 为了全面了解长江江豚最新的生存现状,11月10日,农业部、中科院水生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启动了"2012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对宜昌至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等长江江豚主要分布区进行考察,全面评估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分布特征、威胁因素,确定长江江豚热点分布区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现有保护区保护范围、功能区划调整以及可能新建保护区的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9.
长江江豚的饲养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对饲养下的长江江豚的行为、食物数量的观察和疾病治疗实验结果。在饲养状态下,江豚除正常的游泳姿势外,也表现侧游、跳跃、直立、滚游和滑行等姿态。呼吸间隔大多在10~20秒之间,最短为3秒,最长为43秒。每日3~8时的呼吸间隔均值略大于其它时间。一般游泳速度为1.3米/秒。日投喂量可达其体重的10%左右。对鱼类没有选择性。对疾病治疗可参考家畜的用药种类和剂量。  相似文献   

20.
渔业简讯     
刘胜 《水产科技情报》2021,48(2):117-120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正式向公众发布。其中,长江江豚等65种野生动物由国家2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1级。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已在地球上存在2500万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在白暨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它是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快速衰减。调查显示,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为2700多头。2006年,国际联合考察发现,长江江豚已不足1800头。2012年,长江江豚约为1045头。2017年12月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公布,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仅为大熊猫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