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杉木北带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北带河南鸡公山花岗岩母岩发育的黄棕壤上,人工杉木幼林施肥后2年效应十分明显,第3年效应下降;施NP2K1混合肥(100N+100P2O5+100k2Okg/hm2)效应最好;在阳坡试区,施肥后3年,树高生长增加68%,地径生长增加78%;P2K1(100P2O5+100K2Okg/hm2),P1K1(50P2O5+100K2OK2Okg/hm2)和NP2(100N+100P2O5kg/hm2)处理效应也较显著;单施N、P肥,前2年也有效应,但肥效低于NPK混合肥,单施K肥效应不好。林分本底值对幼林生长影响极显著,干扰肥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对杉木造林前穴底、幼林及中龄林施城市固体垃圾肥,以研究该肥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造林前穴底施垃圾肥肥效显著,以每穴施 37.5 kg 肥效最好,第2 年地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7.68% 和25.41% ;幼林施垃圾肥对杉木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当年肥效不明显,其中 37.5k g/株垃圾肥处理在第 3 年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 29% 和 24.14% ,不同施肥处理第 3 年对杉木生长效应排序为:垃圾肥 37.5 kg/株(记为 L37.5)> L25> L12.5> N0.25(尿素0.25 kg/株);杉木中龄林施垃圾肥具有明显增产效应,随时间推移,各施肥处理对杉木生长效应排序为:L37.5> L25> N0.25> L12.5.,且肥效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中亚热带黄红壤上中等立地条件下杉木中龄林的需肥规律、不同施肥配比对杉木径级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施肥配比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氮肥肥效最显著,单施N200kg/hm2,可增加蓄积量40.9m3/hm2;磷肥肥效较明显.单施P2O5400kg/hm2,可增加蓄积量31.0m3/hm2;而单施钾肥肥效不明显.P,K肥单施效应明显低于N,NP,PK和NPK肥,尤以处理N2P2K,即每hm2施200kgN,200kgP2O5,200kgK2O为最优,可增加蓄积49.1m3/hm2.以经济效益而论,较好施肥方案为N1(即施肥量为100kgN/hm2),N2(200kgN/hm2),N1p1(100kgN/hm2.100kgP2O5/hm2),N1K(100kgN/hm2,200kgK2O/hm2)和P1K(100kgP2O5/hm2,200kgK2O/hm2),其内部收益率达15%以上.沟施与撤施肥效差异不大.合理的施肥方案可提高杉木大、中径材比例.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立地上杉木幼林施肥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4年杉木幼林的施肥试验表明,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对磷肥的生长效应最大,单施钾肥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但单施氮肥对幼林生长我效,而磷钾、磷氮混施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氮、磷、钾这三种肥料的效应与施肥时间有关,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优地分年施入的效果,而氮肥、钾是分别于造林后第二年和第三年施入为好。所有处理中,以(100kgP2O5+10kgK2O)/hm^2的处理肥效最好,(100kgN+50kg  相似文献   

5.
杉木幼林施肥肥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肥力中等的酸性红黄壤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年生杉木幼林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抽高和胸径虽有影响,但效果均不显著;钙镁磷肥、磷酸铵及过磷酸钙肥效相当,沟施肥效好于穴施。施肥能影响杉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叶、干、枝、根;沟施磷酸铵对树叶生长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对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杉木幼林施肥时的初始树高会干扰肥效,特别对施肥当年树高的影响显著,肥效分析时必须进行修正以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优良种源对磷肥的生长反应和肥效持续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闽西地区缺磷立地上的10年生马尾松种源与磷肥交互作用试验林,研究优良种源施用磷肥10年内的生长反应特性和肥效持续性差异.结果表明:5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对施用磷肥的生长反应差异显著,进一步证实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是2个耐低磷优良种源,而广西岑溪种源早期生长对磷肥敏感而后期敏感性较小,广东高州和江西崇义2种源在造林头几年的磷肥效应主要体现在树高生长上,10年生时则体现在胸径和材积生长上,应依据种源对磷肥生长反应特性差异科学施用磷肥.各参试种源的肥效大小有异,但都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较之树高生长,径生长的肥效高、持续稳定,而高磷处理的肥效大于中磷处理,意味着施用磷肥与应用良种一样皆是营造马尾松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重要技术途径.种源与磷肥交互效应虽然在生长早期显著,但在进入快速生长期后则未显现,说明施用磷肥不会改变种源间的相对生长表现.施用磷肥能促进种源间树高生长的分化,但径生长的种源分化却明显减弱.施用磷肥能显著降低各种源林分内个体生长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配方施肥对印楝人工林产量和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经3 a施肥试验表明,配方施肥对印楝林分的生长和结实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1)施肥当年对林分生长未显明显肥效,施肥效应主要表现在施肥后第1年,到施肥后第2年肥效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生长性状对施肥配方反应的敏感性排序为:冠幅>株高>地径>胸径;以株高和冠幅生长为评价依据,第14处理(300 g氨肥+300 g磷肥+200 g钾肥)为最优施肥组合方案.(2)不同施肥配方处理间以及不同年份之间,印楝的结实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与P、K肥的组合配方对印楝结实量产生明显增益,其中第1处理(8 kg有机肥+200 g磷肥+200 g钾肥)为增加印楝结实产量的最佳施肥方案;各年份施肥处理间结实产量的排序为:施肥后第1年>施肥后第2年>施肥当年.此外,施肥前的林分本底值对林木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8.
施用磷肥对杉木幼林土壤养分和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土壤立地大多供P不足,杉木幼林施用磷肥肥效显著。李贻铨等认为施P、K肥能促进杉木幼林生长[1,2];叶仲节认为幼林施P肥初期有效,施N无效,施K还会出现负效应[3]。作...  相似文献   

9.
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多年对桉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树龄林分人工控制施肥量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基肥施用效果明显,其肥效可持续5a以上,但其肥效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基肥每株施有机肥2.5kg,配施N15g、P30g、K15~30g和适量B、Cu、Zn微量元素为宜;(2)追肥效应因树龄而异,2年生大于3年生大于1年生,施肥以每株N30~90g、P和K各15~30g为宜;(3)植桉后土壤有机质大部分有不同程度下降,全N、全P、速效N变化不大,全K、速效P、速效K、B、Zn、Cu含量明显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钙肥添加对杉木幼苗人工培育的影响,开展野外造林地氮、磷、钙肥施肥试验,测定自2021年4月末(T0)施肥后至7月末(T1)、7月末至10月末(T2)、10月末至次年4月末(T3)等3个生长期的杉木幼苗生长状况,研究结果表明:T0—T1生长期,采用低磷施肥处理时杉木苗高及地径生长量均随钙肥配施量的增大而提高,而高浓度钙与磷肥配施对杉木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T1—T2生长期,不配施钙肥时大量的氮、磷肥施用对杉木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性,而配施钙肥后,杉木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量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大而提高;T2—T3生长期相比于其它处理,配施钙肥量的提升对低氮高磷施肥处理下的杉木幼苗生长状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适量的钙肥配施可减少氮、磷肥施用量并有利于杉木人工幼苗的生长,研究可为南方杉木人工林抚育经营施肥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磷肥、尿素和桉树专用肥3种肥料分为3个水平,对4个不同初植密度广林9号桉树幼林进行施肥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及不同初植密度对桉树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对广林9号桉幼林生长差异显著,桉树专用肥的影响极显著,尿素影响显著,磷肥影响不显著,其中尿素随施用量的增加对苗木生长存在抑制作用;桉树专用肥随施用量的增加对苗木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初植密度的1年生广林9号桉幼林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慈竹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造慈竹林的施肥试验,探讨了NPK施肥比例、施肥总量、微量元素肥料种类、施肥措施与新竹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对新竹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其中,施肥总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为使新造慈竹林产量达到较高,施肥措施应为NPK总量为0.75一0.93kg/丛,施肥2一3次/年。NPK肥比例为1:0.5:0.5,微肥施硼肥或锌肥。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安溪虎邱官埔林场对4a生光皮桦林分进行施肥试验。1a后,调查光皮桦的胸径和树高,计算不同施肥试验对光皮桦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4a生光皮桦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对光皮桦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未施肥)相比,胸径增幅为21.07%~32.23%,树高增幅为19.78%~32.23%,单株材积增幅达86.58%~115.72%,本试验以尿素(N含量46%)和洋丰复合肥(N:P:K=15:15:15)各75g混合施肥方式效果最好,单株材积平均增幅达115.72%。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三年来的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幼林理想的施肥处理是磷肥处理,单施磷肥马尾松幼林树高增益20.5%~22.2%,地径生长增益19.8%~20.8%;理想的施肥总量是P2O50kg/hm2,即造林当年施基肥P2O525kg/hm2,造林后第3年再追施P2O525kg/hm2;立地低下的地方可适当配合施些氮肥;马尾松幼林不必施钾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施肥对川滇桤木苗期生长的影响,以1 a生川滇桤木幼苗为研究材料,通过施用不同量氮肥、磷肥、钾肥的正交组合施肥试验,测定其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川滇桤木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有不同的影响,对叶绿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增大最适宜的氮磷钾肥比例为0~0.2∶0.6∶0.1~0.4。  相似文献   

16.
依兰香(Cananga odorata)也称为依兰依兰,是一种热带珍贵木本香料树种,枝繁叶茂、花形雅致、香气独特浓郁,具有重要的生态景观及药用价值。它原产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现热带地区具有广泛分布。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比了不同基肥对依兰香造林成活率及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基肥可以适当提高依兰香造林成活率,其中以处理2(每株施1600g乐岛有机肥)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4.81%,显著高于对照。施用不同的基肥,对依兰香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各处理间对依兰香树高、胸径影响大小的顺序均为处理2(1600g乐岛有机肥)处理1(800g乐岛有机肥)处理4(250g钙镁磷肥)处理3(125g钙镁磷肥)处理5(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7.
就核桃定植时和定植后施肥量和灌水量对核桃树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土壤肥力相同的条件下,通过连续4年不同的施肥量、灌水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株施尿素50 g+磷肥20 g+钾肥20 g+浇水40 kg,每年3月和10月各浇水追肥1次,其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在处理后期(第四年)施肥量的增加要视水分状况而定,否则会抑制核桃树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基肥处理为试验内容,研究其对盆栽西洋参生长性状与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子肥和磷酸钾复合肥作基肥可有效促进参苗萌发出苗,出苗率分别高出对照17.0%、14.0%,株高生长分别高于对照27.7%、26.4%,茎高生长分别高于对照25.6%、35.4%,茎粗生长分别高于对照30.0%、22.5%。各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对照,7月初含量最高,依次较对照高0.98 mg·g~(-1)、0.74 mg·g~(-1)、0.71 mg·g~(-1)。以苏子肥和磷酸钾复合肥为基肥,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高,测定值分别是对照的8倍和7倍。水分利用率测定值分别是对照的10.6倍和9.4倍。西洋参栽培时,苏子肥和磷酸钾复合肥是首选基肥种类,用量分别为100 g·m~(-2)和40 g·m~(-2)。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幼林进行施肥试验,初期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幼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以施复合肥效果最好,单施磷肥效果次之,单施钾肥也有明显效果,而单施氮肥则效果不显著,说明我省红壤严重缺磷肥,应予多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