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主要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紫皮大蒜汁对饲料防霉效果及饲料适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适当添加0.8%~1.2%的紫皮大蒜汁有利于推迟饲料发霉时间,增强猪的胃液分泌,刺激猪的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育肥猪中的抗热应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140头(64±0.5) kg的大白杂交育肥猪分成5组,1~4组为试验组,第5组为对照组。采用具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镇静安神、调节免疫机能的数味中草药配制成4种药物添加剂,按照1 %的比例添加到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在高温(33.7 ℃)、高湿(RH 82 % 以上)的条件下进行为期20 d的抗热应激添加剂应用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环境下,添加中药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育肥猪在高温下机体的生理代谢。试验1、4组分别比对照组体重增加14.0 %和13.35 %,料肉比降低0.23和0.39。  相似文献   

3.
在同一批25周龄海塞克斯父母代种鸡中,随机选择5760只,分为大群笼养组(对照组)和小群笼养组(试验组)进行对比试验。对照组共有8个大笼,每笼饲养种鸡360只;试验组共有64个小笼,每笼饲养45只;公母均按1:8搭配。在饲料营养和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过26周饲养,得出以下结果:(1)试验组全期平均产蛋率达88.02±2.29%,对照组为79.63±6.87%,两组间差异十分显著;(2)试验组全期平均死淘率为1.18±0.18%。对照组死淘率达到7.25±5.43%;(3)试验组总产值为254192元,比对照组增值37.9%;;(4)蛋均耗料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将20只藏系羯羊(1岁)分为Ⅰ、Ⅱ、Ⅲ、Ⅳ 4个处理组,Ⅰ、Ⅲ、Ⅳ组分别用150、300、450 g/(d·只) 3种精料添加水平,自由采食干披碱草,Ⅱ组添加青贮料,以研究不同精料添加量和青贮料对藏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组藏羊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1.00±5.48)、(63.00±8.37)、(68.00±9.75)、(69.00±9.2) g,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日粮条件下,每天每只饲喂300 g(Ⅲ组)精料时的饲料转化率最高,青贮料比Ⅲ组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防霉剂对饲料防霉效果的影响。试验设计采用混合模型,分为78个组;1~6组为不添加防霉剂组,采用2(饲料水分:正常水分、额外添加2%水)×3(料型:粉料、颗粒料、破碎料)两因素试验设计;7~78组采用3(防霉剂种类:丙酸盐-丙酸复合型、丙酸型、丙酸盐型)×4(防霉剂添加量:按丙酸含量的0.25、0.50、1.00、1.50倍添加)×2(饲料水分:正常水分、额外添加2%水)×3(料型:粉料、颗粒料、破碎料)四因素试验设计。试验料共计78种,分别在常温(20℃)和高温高湿(37℃,75%)环境中保存不同天数(常温、高温高湿环境中最长保存70、40 d)后,测定霉菌总数和饲料水分。结果表明:常温环境中,分别添加3种防霉剂对饲料霉菌总数标准菌落计数无显著影响,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丙酸型组10 d时标准菌落计数低于丙酸盐-丙酸复合型组和丙酸盐型组(P<0.05),丙酸型组25 d时标准菌落计数高于丙酸盐和丙酸复合型组(P<0.05),其余各保存天数时3种防霉剂组标准菌落计数均差异不显著;饲料分别在常温环境中保存30~50 d、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保存25~40...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的设计方法,选用5 ~10kg 体重范围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仔猪60 头,随机分为3 个组,每组20 头。试验1 组添加0 .02 % 益生健,试验2 组添加0 .05 % 的益生健,对照组则不添加。在一致的饲养条件下进行了添加 该微生态调 节剂对仔猪 饲喂效果的 试验,试验期 31 天。结 果表明:试验1 组的平均头日增重与饲料利用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 .12 % 和8 .16 % ,腹泻率由4 .96 % 降低为3 .05 % ;试验2 组的平均头日增重与饲料利用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 .97 % 和10 .88 % , 腹泻率则由4 .96 % 下降为3 .15 % 。在断奶头1 周2 个试验组仔猪的采食量明显大于对照组,这说明添加益生健可明显改善仔猪日粮的适口性和可消化性。而在2 个试验组中添加0 .05 % 的试验2 组比添加0 .02 %的试验1 组的饲料利用率稍高。  相似文献   

7.
颗粒化TMR对肉牛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根  包军 《饲料工业》1999,20(1):36-37
本试验在冬季舍内拴系饲养条件下进行。选择健康、初始体重145kg±40kg西杂公牛40头,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试验牛饲喂相同日粮,试验组饲喂TMR(全混合日粮)颗粒料,对照组饲喂TMR粉状料,试验期为65d。每日观察牛的反刍行为,记录每天采食量,试验结束时空腹称重。试验结果如下: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食后3h反刍的次数占30次观察值的频率分别为31%和33%,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全期日增重,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969kg±019kg和0846kg±0.24kg;日采食量分别为588kg±0.09kg和584kg±0.06kg(风干基础),饲料转化效率分别为617±003和690±012。全期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较对照组降低022元,全期增重较对照组多9kg,仅此全期试验组每头牛比对照组多增收6610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颗粒化TMR日粮持续育肥肉牛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益生素、酶制剂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不同的促生长剂,观察研究发现,益生素组(1 500×10-6)的日增重比阿散酸组(50×10-6)高8.50%(P<0.01),比酶制剂组(1 500×10-6)高24.5%(P<0.01),比对照组高8.21%(P<0.01);饲料转化率比酶制剂组,阿散酸组高8.6%(P>0.05),经济效益分别比酶制剂组、阿散酸组提高81.96和43.3个百分点。试验结果表明益生素作为肉鸡饲料添加剂在饲养较好的条件下饲用效果完全能够代替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饲料金霉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龄AA雏鸡300只,随机分成金霉素和土霉素组。每组150只,基础日粮相同,管理相同,金霉素组日粮中添加15%饲料金霉素230×10(-6),土霉素组日粮中添加土霉素原粉10×10(-6),进行7周的对比试验、结果:金霉素组比土霉素组,全期净增重提高7.40%(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4.73%(P<0.05),存活率提高3.59%(P>0.05),经济效益提高6.45%(P<0.05)。试验表明,在肉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金霉素比添加土霉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春夏农村饲料防霉张皇州(上海外贸长江肉禽有限公司202178)在影响饲料霉变的温度、湿度、氧气与饲料水分四个因素间是互相关联的,既相生,又相克,一般高水分饲料(如15%左右的颗粒料)处于高温。高湿与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很快出现霉变。这种情况较多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农养舍饲和不改变基础日粮的条件下,肉兔日粮中添加硫酸钠育肥,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试验Ⅱ组添加0.2%,试验Ⅲ组添加0.3%,只饲喂基础日粮的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日增重分别为27.1土3.4,28.4土2.7和26.2土2.8g,均明显(P<0.05)高于日增重23.2±3.1g的对照组。但3个试验组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3个试验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1.2%、29.7%和12.7%。以添加0.2%的试验Ⅱ组育肥效果最好,添加0.3%的试验Ⅲ组育肥效果较差,且随添加量的增加育肥效果趋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1140只AA种鸡,以基础日粮为对照,从60周龄开始给食3个水平添加蜂王浆饲料(2%、4%、6%)。试验进行2个月后,结果表明:饲喂3个水平添加蜂王浆饲料,产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适宜蛋白质及赖氨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采用玉米—豆粕—鱼粉型日粮,研究不同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小肠粘膜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25±3日龄断奶仔猪72头,按2×3因子水平试验设计,即两个蛋白质水平(18%,20%)和三个赖氨酸水平(1.0%,1.3%,1.6%),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试验期为28天。于试验第11天,每个重复选取一头仔猪,屠宰后取小肠组织样品,测定小肠各段的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仔猪断奶后的营养水平应分阶段供给:断奶早期,即仔猪日龄为25~35天、体重为6.78~8.92kg时,宜采用较高营养水平,即粗蛋白20%和赖氨酸1.3%;断奶后期,即仔猪日龄为36~53天、体重为8.98~17.52kg时,可采用较低营养水平,即粗蛋白18%和赖氨酸1.0%;高蛋白水平导致小肠绒毛缩短及隐窝加深(P<0.05),有提高仔猪腹泻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5个赖氨酸、精氨酸比例(L/A)水平(1.48±1,1.22:1,1:1.18,1:1.45,1:1.75)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不同赖/精比例对肉鸡的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等生产性能及氮沉积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种类酸化剂的效果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选用杂种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白)125头,于28±3日龄断奶,以玉米-豆粕-鱼粉型日粮饲喂,进行为期28天的饲养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柠檬酸(1%)、磷酸(0.3%)及复合酸(0.3%和0.5%)对仔猪生产性能、日粮蛋白质消化率、胃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肠道大肠杆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各种酸化剂可提高仔猪日增重9-17%(P>0.05);日粮中添加柠檬酸和复合酸则可显著提高饲料转化效率11-15%(P<0.05);日粮中添加0.3%磷酸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8%(P>0.05)。添加酸化剂对日粮蛋白质消化率无影响。柠檬酸和磷酸有降低胃肠道pH值、提高胰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及减少结肠中大肠杆菌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周斌 《饲料工业》1998,19(12):36-3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蛋白粉代替鱼粉和豆粕对仔猪的饲用价值,选择日龄、体重相近健康仔猪(杜×长×大)40头,按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法分成两组,每组20头,各设置两个重复。用含2%鱼粉的饲料饲喂对照组,用含7%发酵蛋白粉替代进口鱼粉和豆粕的饲料饲喂试验组。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85g±47g、378g±25g,饲料转化率分别为226∶1、2375∶1,毛利润分别为8076元、7874元。经t检验,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的差异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和经济效益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丙酸钙与富马酸二甲酯对饲料防霉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1%富马酸二甲酯和0.3%丙酸钙添加在不同含水量的乳猪全价饲料中进行防霉试验。结果表明:饲料含水分在14.23%条件下,富马酸二甲酯在45天、60天的抑菌率分别为91.58%的77.44%,丙酸钙为80.0%和53.49%;饲料开始霉变天数富马酸二甲酯为75天,丙酸钙为60天,对照组为45天,饲料含水分在15.36%条件下,富马酸二甲酯在45天、60天的抑菌率分别为54.55%和25.0%,丙  相似文献   

18.
在济南地区秋冬换季转冷(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并多变的气候条件下,选海兰白45周龄产蛋鸡834只,设3个处理,分别为饲料中添加金霉素(30×10(-6)),杆菌肽锌(30×10(-6))和对照;经过50d试验,结果表明,金霉素和杆菌肽锌处理,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产蛋量4.3%和7.7%(P<0.05),提高饲料报酬5.98%和1.59%,单鸡纯收入分别提高23.29%和8.1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的芽孢杆菌对非特异性免疫、生化指标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二者的复合物(1:1),添加量均为1‰。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放养30尾对虾,初始平均体质量(4.5±0.5)g,温度(28±2)℃,盐度5‰,试验时间20d,用溶藻弧菌(107CFU/mL)水浴攻毒。试验40d后,随机从没有攻毒的试验对虾围心腔采血,然后测定血清中的免疫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总量及血清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含量(P〈0.05),但却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P〈0.05)。在攻毒14d内,对照组的累计病死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而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半胱胺对奶牛产奶量及血浆生长抑素、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选用10 头处于泌乳中期的荷斯坦牛进行自身对照试验。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半胱胺。每隔5 天一次,剂量为100mg/kg 体重,共喂3 次。结果表明,试验期奶牛日产奶量比对照期提高7 .6 % ( 对照期14 .5 ±3 .9kg/ 头,试验期15 .6 ±4 .3kg/ 头P< 0 .05) ;奶牛采食量无明显变化,试验期饲料转化率比对照期明显提高( 对照期0 .32 ±0 .01 ,试验期0 .30 ±0 .02 ,P< 0 .01) ;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奶牛血浆生长抑素(SS) 水平明显下降( 对照期1 .21 ±0 .34ng/ml,试验期0 .14 ±0 .05ng/ml,P( < 0 .01) ,生长激素含量显著提高( 对照期1 .33 ±0 .26ng/ml,试验期1 .77 ±0 .29ng/ml,P< 0 .05) ;半胱胺对牛乳脂率无明显影响( 对照期2 .16 ±0 .58 ,试验期2 .53 ±0 .06) 。以上结果表明,半胱胺能明显提高奶牛产奶量,而抑制体内生长抑素,提高内源性生长激素水平,可能为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